
分值100分 时量120分钟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
1.晚清有一个叫陈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3.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别号“雨村”。甄士隐,名“费”。《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在曹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这是独特的汉语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4.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5.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6.《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记》“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7.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蜕庵是一个很有文化眼力的学者,在晚清这个时代就看出了《红楼梦》是一部思想巨著,可惜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B.《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名字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利用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C.《红楼梦》是一部伟大而不朽的著作,它是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脉。
D.《红楼梦》里“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取义于《西厢记》“花落水流红”句,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字面“香艳”,内涵沉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史、子、集中的“子部”收集的都是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而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是野史或“闲书”,是不能收在“子部”的。
B.作者用举例的方法来解释“文化”的“化”,指出这里的“化”就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化”,意在突出“化”对人的感化和教化作用。
C.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学会“咬文嚼字”,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D.读《红楼梦》必须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必须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领会《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在表现形态上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经、史、子、集的分类就是中华文化在书册形式上的体现。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特征有两条主脉:一是仁义,二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一部中国文学史。
C.《红楼梦》有巨大的文化蕴涵,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甄士隐等人的名字就表现了汉字语文的精髓。
D.欣赏《红楼梦》的意境之美妙,探寻其价值意义,需要先懂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会《红楼梦》的文化蕴涵。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侯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私候胜曰 候:拜访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D.舆归营 舆:抬、扛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幸蒙其赏赐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且陛下春秋高
D.皆为陛下所成就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贏得了敌国的尊敬。
D.李陵作为昔日同僚对苏武进行劝降,从侧面塑造了苏武忠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形象。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
(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
武昌阻风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一、二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 (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
1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的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槽,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不过父亲不摇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⑪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醒来,枕边一片湿。
(有删改)
【注】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1.请解释第⑥段“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中“新滋味”的含义。(3分)
答:
12.联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体现父爱的几件小事。(4分)
答:
13.第⑪段中所表现的感情较为复杂。本段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4.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栖(qī)息 舂 chōng)粮 岑(cén)寂 强( qIǎng)颜欢笑
B.不惮(dàn) 熟稔(rěn) 纤(xiān)手 更(gēng)相为命
C.慰藉(jiè) 吞噬(shì) 盘桓(huán) 呱呱(gūgū)而泣
D.汲(jí)取 愠(wèn)色 坍(tān)缩 穷源溯(sù)流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编纂 鞭笞 讥诮 义愤填赝
B.寒暄 崔嵬 桀骜 销声匿迹
C.鲭鲨 湮没 眩晕 畏葸不前
D.琐屑 磐石 杜撰 叱咤风云
1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企图单匹马重整乾坤的理想主义者和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等行为令人忍俊不禁,可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的品格却让人敬佩。
C.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媚眼,呼天抢地的低泣,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D.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中文化衫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数量不多。
B.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文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C.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D. 古龙已作古,金庸已归寂,他们给读者留下了无数艺术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观的遗产。
19.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某大学讲师在询问朋友家人情况)令尊身体可好?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李平听说朋友要来访)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失主对拾到者)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登门致谢。
D.(某同学在班会上发言)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20.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节目单:
(1)诗朗诵:《蜀道难》 作者:李白 表演:高二(18)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表演:高二(10)班
请你为主持人在两个节目之间设计一段报幕词。 (60字左右) (4分)
21.名著阅读(3分)
林冲、桑地亚哥、翠翠分别出自哪三部文学著作?
答:分别出自 , , 。
六、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命运是指生死、和一切遭遇,也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
有人说: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衡阳县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学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解析:选A A项,曲解文意。文中为“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2.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作者列举《红楼梦》中的人名,意在说明“‘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而不是说“要了解《红楼梦》里的中国文化,要从研究人名开始”。
3.解析:选C C项,“主要体现在独特的汉语的魅力上”说法于文无据。
4.A(阴:暗地里。)
5.D(A项,语气助词,表判断。B项,介词,趁机。C项,副词,才。D项,前者为介词,替,给;后者为动词,变成。)
6.A(B项,“明年”,古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C项,“春秋”,古义是年龄,今义是春季和秋季。D项,“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今义是事业上的成绩。)
7.B(虞常想杀卫律,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私利,不是什么爱国行为;再者,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能叫行动”。)
8.(1)等到被(匈奴)羞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见”表被动1分;“负”对不起,1分)
(2)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亡”同“无”,“见”同“现”1分,“安”表疑问的句式1分)
9.(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2)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3)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4)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任选三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0.拟人(比喻)(2分)旅居他乡的思归之情(2分)
11.在文中指“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1分)“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1分)与以前各种形式的哭的感受大不一样。(1分)
12.①住客栈时父亲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心疼得要加钱换房间;②父亲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替“我”做万花筒;③父亲在大雨大雪天背“我”上学;④父亲送“我”到鹅山小学,替“我”铺床被;⑤父亲用船送“我”到无锡考学;⑥在船舱中父亲弯腰低头替“我”缝补棉被;⑦父亲期望“我”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对理想的执着。为了实现自己的美术梦想,甘愿在困苦中挣扎,寻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②对父母的爱与愧疚。热爱父母,不希望父母担忧,却最终未听父亲劝告,毅然走上美术道路,对未能实现父亲的愿望心存愧疚。③对人生难以预料的感叹。多年后回顾人生经历,对人生幸与不幸难以确定,充满感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④“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5.D(愠yùn。)
16.A(赝一膺。)
17.C
18.C【解析】A项,句式杂糅,错在“大多是以高一的师生为主”,应改为“大多是高一的师生”或“以高一的师生为主”。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放错位置,“虽然”应放到“中国的艺术界”之后。D项,偷换主语,“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观的遗产”的主语应该是“艺术精品”。故选C。
19. A ( 【解析】 B项使用对象不当,“府上”是敬辞,用来指对方,可改为“寒舍”。C项“拨冗”是敬辞,使用不得体。D项“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用在同学之间不得体,可改为“衷心希望”。 )
20.(4分)【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兼顾两个节目的内容以及语言的流畅。
【答案】:高二(18)班饱含感情的诗朗诵,让我们跟随李白在雄奇的蜀道历尽艰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接下来的琵琶曲能否让我们穿越千年,触摸到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的别样情怀呢?欢迎高二(10)班同学上台表演。
21.(3分)《水浒传》 《老人与海》 《边城》
22.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