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设计资料‥‥‥‥‥‥‥‥‥‥‥‥‥‥‥‥‥‥‥‥‥‥‥‥‥2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参考资料
第二章 建筑给水‥‥‥‥‥‥‥‥‥‥‥‥‥‥‥‥‥‥‥‥‥‥‥‥‥2
设计方案
1、基本原则
2、给水方式选择
3、 分区方式
设计计算
1、用水量计算
2、给水管网计算
第三章 建筑排水‥‥‥‥‥‥‥‥‥‥‥‥‥‥‥‥‥‥‥‥‥‥‥‥‥10
设计方案
1、排水方案选择
2、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原则
3、排水横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4、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
5、施工要求
设计计算
第四章 建筑消防‥‥‥‥‥‥‥‥‥‥‥‥‥‥‥‥‥‥‥‥‥‥‥‥‥16
1、室外消防系统
2、室内消火栓系统
3、自动喷淋系统
第五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22
设计参数
设计计算
第六章 设计心得‥‥‥‥‥‥‥‥‥‥‥‥‥‥‥‥‥‥‥‥‥‥‥‥‥23
第七章 设计主要参考资料‥‥‥‥‥‥‥‥‥‥‥‥‥‥‥‥‥‥‥‥‥23
第一章 设计资料
一、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根据所给的基础资料,完成单体建筑的给水排水和消防设计。所提供的资料为:
(1)楞上一期13号楼各层的平面图,以及各层的层高。该楼栋共8层,其中首层层高4.5m,二层和三层层高为4.2m,三层到顶层每层高3.6m。
(2)给水工程:已知市政给水管网常年可保证的工作水压为250KPa,小区市政给水管DN200,在小区形成环状供水管网。
(3)排水工程:室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排水方式,市政排水管DN600,位于建筑北侧道路下。
(4)消防工程:设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及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给水及消防加压不在本单体建筑设计时考虑,屋顶消防水箱设置在本建筑。
二、参考资料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本)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S3、S4、S5
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二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
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第二章 建筑给水
一、设计方案
1、基本原则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建规》)3.3条规定,给水系统选择有如下原则:
① 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
②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0MPa;
③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2、给水方式选择
① 直供给水方式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适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② 单设水箱给水方式
宜在以下两种情况时采用:室外市政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或在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过高时作减压稳压用。根据原始资料管网压力为320~450KPa,属于压力周期性不足的情况,故而采用单设水箱方案。
③ 水泵直接供水方式
宜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但由于水泵直接供水压力稳定性差,且直接抽水会对周边用水压力产生波动影响用,而本项目中低水量时压力450KPa可以供至9层以上,所以在该项目中不宜且不需要采用设置水泵的方式。
④ 水池—恒速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
水池—恒速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的供水设备包括贮水池、离心水泵和水箱。其主要特点是在各区上层的适当位置(一般高于分区处3~4层)设分区高位水箱,其作用是贮存、调节本区的用水量和稳定水压,水箱内的水由设在底层或地下室的离心水泵输送。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⑤ 水池—变频泵给水方式
可分为变频泵并联给水、变频泵减压阀给水两种主要方式,
⑥ 气压罐给水方式
气压罐给水方式的供水设备包括离心水泵和气压罐。其中气压罐为一钢制密闭容器,供水时利用容器内空气的可压缩性,使气压罐在系统中既可贮存和调节水量,又可将罐内贮存的水压送到一定的高度,可取消给水系统中的高位水箱。可分为气压罐并联给水、气压罐串联给水两种主要方式。
3、 分区方式
① 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必要性
当建筑物的高度很大时,如果给水只采用一个区供水,则下层的给水压力过大,将会产生下列后果:
a、水压过大,水龙头开启时,水成射流喷溅,影响使用,水量也浪费;
b、水压过大,水嘴放水时,往往产生水锤,由于压力波动,管道震动,产生噪声,引起管道松动漏水,甚至损坏;
c、水压过大,水嘴、阀门等五金配件容易磨损,缩短使用期限,同时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因此,为了消除或减少上述弊端,高层建筑的高度达到某种程度时,对给水系统须作竖向分区。
② 本建筑给水竖向分区情况
根据设计资料,已知市政给水管网常年可保证的工作水压为250KPa,小区市政给水管DN200,在小区形成环状供水管网,有两路供水,供水可靠性高,故宜采用分区供水方式,用经验法估算每层所需水压,即一层10m,二层以上采用公式估算。
由此可知,市政管网的水压可以保证一到五层所需要的水压,但是考虑到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为保证供水的可靠性,一到三层采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为低区。四到八层为一个分区,用水泵升压供水。本设计生活给水管道采用复合塑料管。
二、设计计算
1、用水量计算
(1)估算办公楼人数
N —— 办公楼人数
S —— 建筑面积,m3
m —— 当无法获得确切人数时,可按5~7㎡(有效面积)/人
计算
设计中取S=3760㎡,m=5
即估算办公楼的人数为450。
(2)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N —— 办公楼人数
—— 每人每班用水定额
(3)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m3/h
—— 每人每班用水定额
T —— 每人每天用水时间,h,取8小时
Kh —— 小时变化系数,取1.5
2、给水管网计算
(1)设计秒流量
当前我国办公楼使用的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公式是:
—— 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
0.2 ——以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的数值,其单位为L/s
——根据建筑物用途确定的系数,办公楼
——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的给水当量总数
(2)管网水力计算
根据草图,将各计算管段长度列于水力计算表中。其中冷水管网流速干管1.0~1.5m/s,支管0.8~1.2m/s。根据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和流速,查冷水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段的直径和计算管路的沿程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hf=iL
式中 hf: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mH2O;
i:管段单位长度的沿程水头损失,mH2O/m,查冷水水力计算表;
L:计算管段长度,m。
计算结果列于计算书中水力计算表中,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5%~30%估算。
计算结果如下:
A、卫生间
1---3层卫生间给水水力计算
| 计算管段编号 | 当量总数Ng | 设计秒流量qg(L/s) | 管径DN(mm) | 流速v(m/s) | 每米管长沿程水头损失i(Kpa/m) | 管段长度(m) | 管段沿程水头损失h(Kpa) | 最不利管段沿程水头损失累计(Kpa) |
| 1-2 | 0.5 | 0.1 | 10 | 0.88 | 0.109 | 0.7 | 0.0763 | 0.0763 |
| 2-3 | 1 | 0.2 | 15 | 0.99 | 0.940 | 2.75 | 2.585 | 2.6613 |
| 3-4 | 1.5 | 1.4 | 40 | 0.84 | 0.195 | 0.9 | 0.1755 | 2.8368 |
| 4-5 | 2 | 1.624 | 40 | 0.97 | 0.253 | 3.5 | 0.8855 | 3.7223 |
| 6-7 | 0.5 | 0.1 | 10 | 0.88 | 0.109 | 0.7 | 0.0763 | 3.7986 |
| 7-8 | 1 | 0.2 | 15 | 0.99 | 0.940 | 0.7 | 0.658 | 4.4566 |
| 8-5 | 1.5 | 0.3 | 20 | 0.79 | 0.422 | 0.2 | 0.0844 | 4.541 |
| 5-9 | 3.5 | 1.761 | 40 | 1.06 | 0.292 | 0.4 | 0.1168 | 4.6578 |
| 9-10 | 5.5 | 1.904 | 40 | 1.14 | 0.333 | 0.8 | 0.26 | 4.9242 |
| 10-11 | 6 | 1.935 | 40 | 1.16 | 0.342 | 1.05 | 0.3591 | 5.2833 |
| 11-12 | 6.5 | 1.965 | 40 | 1.18 | 0.351 | 5.5 | 1.9305 | 7.2138 |
| 12-13 | 13 | 2.282 | 50 | 0.87 | 0.343 | 4.5 | 1.5435 | 8.7573 |
| 13-0 | 19.5 | 2.525 | 50 | 0.96 | 0.503 | 1.7 | 0.8551 | 9.6124 |
| 局部水头损失 0.3*沿程损失 kPa | 总水头损失 | 最低工作压力 | 总需压力 kPa |
| 2.8837 | 12.4961 | 100 | 210(满足要求) |
| 计算管段编号 | 当量总数Ng | 设计秒流量qg(L/s) | 管径DN(mm) | 流速v(m/s) | 每米管长沿程水头损失i(Kpa/m) | 管段长度(m) | 管段沿程水头损失h(Kpa) | 最不利管段沿程水头损失累计(Kpa) |
| 1-2 | 0.5 | 0.1 | 10 | 0.88 | 0.109 | 0.7 | 0.0763 | 0.0763 |
| 2-3 | 1 | 0.2 | 15 | 0.99 | 0.940 | 2.75 | 2.585 | 2.6613 |
| 3-4 | 1.5 | 1.4 | 40 | 0.84 | 0.195 | 0.9 | 0.1755 | 2.8368 |
| 4-5 | 2 | 1.624 | 40 | 0.97 | 0.253 | 3.5 | 0.8855 | 3.7223 |
| 6-7 | 0.5 | 0.1 | 10 | 0.88 | 0.109 | 0.7 | 0.0763 | 3.7986 |
| 7-8 | 1 | 0.2 | 15 | 0.99 | 0.940 | 0.7 | 0.658 | 4.4566 |
| 8-5 | 1.5 | 0.3 | 20 | 0.79 | 0.422 | 0.2 | 0.0844 | 4.541 |
| 5-9 | 3.5 | 1.761 | 40 | 1.06 | 0.292 | 0.4 | 0.1168 | 4.6578 |
| 9-10 | 5.5 | 1.904 | 40 | 1.14 | 0.333 | 0.8 | 0.26 | 4.9242 |
| 10-11 | 6 | 1.935 | 40 | 1.16 | 0.342 | 1.05 | 0.3591 | 5.2833 |
| 11-12 | 6.5 | 1.965 | 40 | 1.18 | 0.351 | 4.9 | 1.7199 | 7.0032 |
| 12-13 | 13 | 2.282 | 50 | 0.87 | 0.343 | 3.6 | 1.2348 | 8.238 |
| 13-14 | 19.5 | 2.525 | 50 | 0.96 | 0.503 | 3.6 | 1.8108 | 10.0488 |
| 14-15 | 26 | 2.730 | 50 | 1.04 | 0.392 | 3.6 | 0.392 | 11.3099 |
| 15-0 | 32.5 | 2.910 | 50 | 1.11 | 0.286 | 14.6 | 4.1756 | 15.4855 |
| 局部水头损失 0.3*沿程损失 kPa | 总水头损失 | 最低工作压力 | 总需压力 kPa |
| 4.65 | 20.15 | 100 | 120 |
0
一楼厨房给水图
一楼厨房水力计算
| 计算管段编号 | 当量总数Ng | 设计秒流量qg(L/s) | 管径DN(mm) | 流速v(m/s) | 每米管长沿程水头损失i(Kpa/m) | 管段长度(m) | 管段沿程水头损失h(Kpa) | 最不利管段沿程水头损失累计(Kpa) |
| 1-2 | 2 | 0.4 | 20 | 1.05 | 0.703 | 0.75 | 0.5272 | 0.5272 |
| 2-3 | 4 | 0.6 | 25 | 0.91 | 0.386 | 0.75 | 0.25 | 0.8167 |
| 3-0 | 6 | 0.735 | 25 | 1.11 | 0.555 | 3.10 | 1.7205 | 2.5372 |
| 局部水头损失 0.3*沿程损失 kPa | 总水头损失 | 总水表 水头损失 | 最低工作压力 | 总需压力 kPa |
| 0.7612 | 3.2984 | 50 | 55 |
1—3层开水间给水图
4—8层开水间给水图
1—3层开水间水力计算
| 计算管段编号 | 当量总数Ng | 设计秒流量qg(L/s) | 管径DN(mm) | 流速v(m/s) | 每米管长沿程水头损失i(Kpa/m) | 管段长度(m) | 管段沿程水头损失h(Kpa) | 最不利管段沿程水头损失累计(Kpa) |
| 1-2 | 2 | 0.3 | 20 | 0.79 | 0.422 | 4.2 | 1.7724 | 1.7724 |
| 2-3 | 4 | 0.6 | 25 | 0.91 | 0.386 | 4.5 | 1.737 | 3.5094 |
| 3-0 | 6 | 0.73 | 25 | 1.06 | 0.507 | 1.7 | 0.8619 | 4.3713 |
| 局部水头损失 0.3*沿程损失 kPa | 总水头损失 | 最低工作压力 | 总需压力 kPa |
| 1.3 | 5.6 | 50 | 60 |
| 计算管段编号 | 当量总数Ng | 设计秒流量qg(L/s) | 管径DN(mm) | 流速v(m/s) | 每米管长沿程水头损失i(Kpa/m) | 管段长度(m) | 管段沿程水头损失h(Kpa) | 最不利管段沿程水头损失累计(Kpa) |
| 1-2 | 2 | 0.3 | 20 | 0.79 | 0.422 | 3.6 | 1.519 | 1.519 |
| 2-3 | 4 | 0.6 | 25 | 0.91 | 0.386 | 3.6 | 1.36 | 2.908 |
| 3-4 | 6 | 0.73 | 25 | 1.06 | 0.507 | 3.6 | 1.8252 | 4.733 |
| 4-5 | 8 | 0.85 | 32 | 0.84 | 0.255 | 3.6 | 0.918 | 5.651 |
| 5-0 | 10 | 0.95 | 32 | 0.93 | 0.311 | 14.6 | 4.541 | 10.192 |
| 局部水头损失 0.3*沿程损失 kPa | 总水头损失 | 最低工作压力 | 总需压力 kPa |
| 3.057 | 13.25 | 50 | 66 |
一、设计方案
1、排水方案选择
无通气管的单立管排水系统:这种形式的立管顶部不与大气连通,适用于立管短,卫生器具少,排水量小,立管顶端不便伸出屋面的情况。
有通气的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向上延伸,穿出屋顶与大气连通,适用于一般多层建筑。
双立管排水系统:由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专用通气立管组成。双立管排水系统是利用排水与另一根立管之间进行气流交换,所以叫外通气。适用与污废水合流的各类多层和高层建筑。
本建筑要求室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排水方式,且本建筑物的高度大于24m,属于高层建筑,因此采用有专门通气立管的双立管排水系统。
2、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原则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排水畅通,水力条件好;
(2)使用安全可靠,不影响环境卫生;
(3)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
(4)占地面积小;
(5)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
(6)美观。
3、排水横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1)排水横支管不宜太长,尽量少转弯,1根支管连接的卫生器具不宜太多。
(2)横支管不得穿过沉降缝、烟道、风道。
(3)横支管不得穿过有特殊卫生要求的生产厂房、食品及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变电室。
(4)横支管不得布置在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也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
(5)横支管距楼板和墙应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和维修。
(6)当横支管悬吊在楼板下,接有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时,横支管顶端应升至上层地面设清扫口。
4、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
(1)立管应靠近排水量大,水中杂质多,最脏的排水处。
(2)立管不得穿过卧室、病房,也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3)立管尽量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地管长度,便于清通和维修。
(4),其间距不大于10m,所以每隔两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底层和最高层必须设。检查口中心至地面距离为1m,并高于该层溢流水位最低的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5、施工要求
对室内污废水排水管道根据《建规》4.3、4.5以及4.6节相关要求,装设形式如下:
(1)排水立管沿墙敷设时,其轴线与墙面距离(L)不得小于如下述规定:
DN=50mm,L=100mm;DN=75mm,L=150mm;DN=100mm,L=150mm;DN=150mm,L=200mm;
(2)排水立管上设置检查口,离地面1.0m,每隔层设一个,各横支管起端设置清扫口,以便堵塞时清通;
(3)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面上,通气管口应高出屋面2m,本设计取3.0m;通气管顶端应装设网罩;
(4)当污水立管与废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气立管时,特殊配件可隔层分别与污水立管和废水立管连接,但最低横支管连接点以下应装设结合通气管;
(5)在生活排水管道上设置检查口和清扫口应遵循下列规定:
a、塑料排水立管宜每六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建筑物最底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建筑物的最高层,应设置检查口,当立管水平拐弯或有乙字管时,在该层立管转弯处和乙字管的上部应设检查口;
b、立管上设置检查口,应在地(楼)面以上1.0m,且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c、埋地横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在检查井内;
d、地下室立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置在立管底部之上;
二、设计计算
1、排水管网计算
A、男卫生间计算
男卫生间排水系统图
| 排水管水力计算表(男卫生间) | |||||||||
| 管段编号 | 卫生器具名称数量 | 排水当量 总数Np | 设计秒流量(L/s) | 管径De(mm) | 通用坡度i | ||||
| 大便器 | 小便器 | 洗手盆 | 污水盆 | ||||||
| Np=3.6 | Np=0.3 | Np=0.3 | Np=1.0 | ||||||
| 1-2 | 1 | 0.3 | 0.10 | 50 | 0.026 | ||||
| 2-3 | 1 | 0.3 | 0.10 | 50 | 0.026 | ||||
| 3-4 | 2 | 0.6 | 0.20 | 50 | 0.026 | ||||
| 4-5 | 1 | 2 | 4.2 | 1.40 | 110 | 0.026 | |||
| 5-9 | 2 | 2 | 7.8 | 1.87 | 110 | 0.026 | |||
| 6-7 | 1 | 0.3 | 0.10 | 50 | 0.026 | ||||
| 7-8 | 2 | 0.6 | 0.20 | 50 | 0.026 | ||||
| 8-9 | 3 | 0.9 | 0.30 | 75 | 0.026 | ||||
| 9-10 | 2 | 3 | 2 | 8.7 | 1.91 | 110 | 0.026 | ||
| 10-11 | 4 | 6 | 4 | 17.4 | 2.20 | 110 | 0.026 | ||
| 11-12 | 6 | 9 | 6 | 26.1 | 2.43 | 110 | 0.026 | ||
| 12-13 | 8 | 12 | 8 | 34.8 | 2.62 | 110 | 0.026 | ||
| 13-14 | 10 | 15 | 10 | 43.5 | 2.78 | 110 | 0.026 | ||
| 14-15 | 12 | 18 | 12 | 52.2 | 2.93 | 110 | 0.026 | ||
| 15-16 | 14 | 21 | 14 | 60.9 | 3.07 | 110 | 0.026 | ||
| 16-0 | 16 | 24 | 16 | 69.6 | 3.20 | 110 | 0.026 | ||
B、女卫生间计算
女卫生间排水系统图
| 排水管水力计算表(女卫生间) | ||||||||||||
| 管段编号 | 卫生器具名称数量 | 排水当量 总数Np | 设计秒流量(L/s) | 管径De(mm) | 通用坡度i | |||||||
| 大便器 | 小便器 | 洗手盆 | 污水盆 | |||||||||
| Np=3.6 | Np=0.3 | Np=0.3 | Np=1.0 | |||||||||
| 1-2 | 1 | 1.0 | 0.33 | 50 | 0.026 | |||||||
| 2-3 | 1 | 1 | 1.3 | 0.43 | 50 | 0.026 | ||||||
| 3-4 | 1 | 1 | 1.3 | 0.43 | 50 | 0.026 | ||||||
| 4-5 | 1 | 1 | 1 | 4.9 | 1.63 | 110 | 0.026 | |||||
| 5-6 | 2 | 2 | 2 | 9.8 | 1.95 | 110 | 0.026 | |||||
| 6-7 | 3 | 3 | 3 | 14.7 | 2.12 | 110 | 0.026 | |||||
| 7-8 | 4 | 4 | 4 | 19.6 | 2.26 | 110 | 0.026 | |||||
| 8-9 | 5 | 5 | 5 | 24.5 | 2.39 | 110 | 0.026 | |||||
| 9-10 | 6 | 6 | 6 | 29.4 | 2.50 | 110 | 0.026 | |||||
| 10-11 | 7 | 7 | 7 | 34.3 | 2.60 | 110 | 0.026 | |||||
| 11-0 | 8 | 8 | 8 | 39.2 | 2.70 | 110 | 0.026 | |||||
由于厨房排水中杂质较多,故厨房的排水管径选用De125。开水间的排水管径选用De50。D、通气立管
专用通气立管管径与排水立管相同,均为De110。
注意:1)如果计算结果大于管段上所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之和,则应按照该管段所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的累加值作为排水设计秒流量;
2)关于最小管径的规定: 建筑内部排水管最小管径为50mm,连接大便器的支管最小管径110mm。连接3个及3个以上小便器的排水支管管径不小于75mm。
3)双立管排水系统中,当通气立管长度较长时,空气在管内流动时阻力损失增加,为保证排水支管内气压稳定,通气立管管径应与排水立管相同。
E、化粪池容积计算
化粪池的容积计算公式为:
式中 α--使用卫生器具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设计计算中办公楼取40%
N--化粪池服务总人数(或床位数、座位数),设计计算中取450人
q--每人每日污水量,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排出时,为用水量的0.85~0.95倍,设计计算中取25L/(人.天)
t--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h,一般取12~24h,设计计算中取12h
a--每人每日污泥量,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时取0.7L/(人.天)
T--污泥清掏周期,d,宜采用90~360天,设计计算中取180天
选择名称为z4-9f的化粪池,容积为9m³,长度为4.98m,宽度为2.24m,图集号为02s701,p49。
F、隔油池的容积计算
隔油池的设计计算可按下列公式进行:
式中 V--隔油池的有效容积,m³
Qmax--含油污水设计秒流量,按设计秒流量计,m³/s
t--污水在隔油池中停留时间,min,含食用油污水的停留时间为2~10min,含矿物污水的停留时间为10min
v--污水在隔油池中水平流速,m/s,一般不大于0.005m/s
A--隔油池中过水断面积,㎡
b--隔油池宽,m
h--隔油池有效水深,即隔油池出水管底至池底的高度,m,取大于0.6m
V1--储油部分容积,是指出水挡板的下端至水面油水分离室的容积,m³
所以计算得到隔油池的过水断面积为2.00㎡,隔油池宽为3.3m,隔油池长为9m。
第四章 建筑消防
1、室外消防系统
(1)系统选择
a、高压给水管网。是指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压力,火场上不需使用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水泵加压,而直接由消火栓接出水带、水灭火。当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时,室外高压给水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且水布置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当建筑物高度大于24m时,应立足于室内消防设备扑救火灾。
b、临时高压给水管网。在临时高压给水管道内,平时水压不高,通过高压消防水泵加压,使管网内的压力达到高压给水管道的压力要求。当城镇、居住区或企事业单位有高层建筑时,可以采用室外和室内均为高压或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也可以采用室内为高压或临时高压,而室外为低压的消防给水系统。气压给水装置只能算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一般石油化工厂或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多采用这种管网。
c、低压给水管网。是指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火场上水的压力是通过消防车或其它移动消防泵加压形成的。消防车从低压给水管网消火栓内取水,一是直接用吸水管从消火栓上吸水;二是用水带接上消火栓往消防车水罐内放水。为满足消防车吸水的需要,低压给水管网最不利点处消火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2。一般城镇和居住区多采用这种管网。
故选临时高压系统
(2)管网平面布置选择
a、环状消防给水管网。城镇市政给水管网、建筑物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管网,管线形成若干闭合环,水流四通八达,安全可靠,其供水能力比枝状管网在1.5―2.0倍。但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于15L/3时,可布置成枝状管网。输水平管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小于2条,输水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并应设置连接管。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的管径不应小于200mm,有条件的其管网不应小于150mm。
b、枝状消防给水管网。在建设初期,或者分期建设和较大工程或是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室外消防供水管网可以布置成枝状管道。即是管网有设成树枝状,分枝后干线彼此无联系,水流在管网内向单一方向流动,当管网检修或损坏时,其前方就会断水。所以,应枝状管网的使用范围。
故做成环状管网,将消防干管在建筑周边连成环状。
(3)室外消火栓布置要求
a、设置的基本要求。室外消火栓设置安装应明显容易发现,方便出水操作,地下消火栓还应当在地面附近设有明显固定的标志。地上式消火栓选用于气候温暖地面安装,地下室选用气候寒冷地面。
b、市政或居住区室外消火设置。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铺设,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两侧均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布置间隔不应大于120m,距离道路边缘不应超过2m,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距离高层建筑外墙不宜大于40m,距离一般建筑外墙不宜大于150m。
c、建筑物室外消火栓数量。室外消火栓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流量和室外消防用量综合计算确定,每只流量按10――15L/5升。对于高层建筑,40m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物室外消火栓数量之内;对多层建筑,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m内,如消防用水量不大于15L/s,被建筑物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4)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与压力设计
a、室外消火栓的流量。室外低压消火栓给水的流量取决于火场上所出水的数量。每个低压消火栓一般只供一辆消防车出水,常出2支口径为19mm的直流水,火场要求水充实水柱为10―15m,则每支水的流量为5―6.5L/S,2支水的流量为10―13L/S,考虑接口及水带的漏水,所以每个低压消火栓的流量按10―15L/S计。每个室外高压消火栓给水一般按出口径为19mm的直流水考虑,水充实水柱为10―15m,则要求每个高压消火栓的流量不小于5L/S。
b、室外消火栓的压力。室外消火栓的流量与压力密切相关,若出口压力高,则其流量就大。室外低压消火栓的出口压力,按照一条水带给消防车水罐上水考虑,要保证2支水的流量,那么,最不利点处消火栓出口压力经计算不应小于0.1Mpa。室外高压消火栓给水的出口压力,在最大用水量时,应满足喷嘴口径为19mm的水布置在建筑物最高处,每支水的计算流量不小于5L/S,充实水柱不小于10m,采用直径65mm、长120m的水带供水时的要求。
综上:由于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故在建筑周围做环状室外消防管道,并在其上设立两个室外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系统
(1)设计要求
a、根据规范规定,建筑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同时使用的水数量为3,每只水最小流量为5L/s,每根竖管的最小流量为10L/s。
b消火栓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为2h;
c消火栓的水充实水柱(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本建筑取12m;
d根据《高规》7.4.6.1条规定,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2)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消火栓保护半径,m;
——水带展开时的折减系数,一般为0.8~0.9,本设计取;
——水带长度,取25m;
——水充实水柱倾斜45oC时的水平投影距离,,其中水充实水柱长度取为12m。一般取3m。
故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
消火栓采用单排布置,其间距为=。
消火栓栓口径为65cm,水口径为19cm。
水出口所需水压:
=
=1.2112×10/(1-0.00971.2112)=169kPa=16.9m
孔口出流量
水龙带水头损失
消火栓栓口所需压力:
=++=169.0+11.45+20.0=200.45 kP=20.1m
(3)最不利消防给水管径的确定
采用内外壁热镀钢筋,考虑到最不利立管分配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0L/s,立管上计算水数为2支。取消防立管的管径为100mm,查表得,此时的流速为0.67m/s。
(4)水力计算
由于本设计采用单消火栓,需布置三根消防立管,按规范要求,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每根立管最小流量为10L/s,每支水最小流量为5L/s。
最不利点消火栓口所需水压:
H0=0.07MPa=7m
次不利点消火栓口所需水压:
H1=最不利点所需水压+最不利点和次不利点的消火栓间距+两点管段的水头损失 =H0+d+h=7+3.6+0.03=10.63m
次不利点的水射流量:
(其中2m为栓口水头损失)
qxh=qxh0+qxh1=5.16+5.67=10.83L/s
采用内外壁热镀钢管,取管径DN100,此时v=1.19m/s,i=0.039
(5)消防立管与环管的计算
消防栓立管考虑两股水柱作用,消防立管流量
qxh=qxh0+qxh1=5.16+5.67=10.83L/s
采用内外壁热镀钢管,取管径DN100,根据规范,该建筑室内消防流量为20L/s,故考虑两股水柱同时作用,采用DN100环管。
(6)室内消火栓箱布置
a、布置原则
① 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② 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③ 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垂直;
④ 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本设计中采用50mm,水喷嘴口径选用16mm,水带长度选用20m。
⑤ 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
⑥ 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⑦ 建筑的屋顶应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消火栓,保护本建筑免受其他建筑火灾的影响。
b、布置方式
本设计消火栓布置具体为:楼梯间出口的右侧以及电梯间出口的左侧,防火门的外面。
根据《高规》7.4.5条规定,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m。本设计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设置2个SQ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
c、消火栓箱的组成
该住宅为一般的多层建筑,故本设计消火栓箱的组成包括水、水带、消火栓和小口径消火栓卷盘,以及消火栓主泵启动按钮。
(7)屋顶消防水箱
消防水箱设于屋顶电梯机房之上,贮水容积按18计。
3、自动喷淋系统
喷头的布置间距要求在所保护的区域内任何部位发生灾都能得到一定强度的水量。喷头的布置形式有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三种形式,本次设计中采用正方形布置,其喷头间距以及离墙要求规范如下表。
| 喷水强度L/(min.㎡) | 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 | 矩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 | 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 | 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 | 喷头与喷头间的距离(m) |
| 6 | 3.6 | 4.0 | 12.5 | 1.8 | ≥2.4 |
喷头的流量计算:
q——喷头出水量,L/min;
P——喷头工作压力,MPa,规范要求为0.1MPa;
K——喷头流量系数,标准喷头K=80。
系统理论设计流量:
——系统理论设计流量,L/s;
——设计喷水强度,L/(min.㎡);
F——作用面积,㎡。
设计要求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均小于等于8支,设计如设计图所示。本建筑喷头总数为410个,建筑高度为30.9m。根据规范要求,当喷头个数不超过800时,采用一个湿式报警阀。
每个喷头的喷水流量为:
理论设计流量为:
根据第八层喷头布置形式,选用实际作用面积为161.8㎡,大于160㎡,满足设计要求;
计算总流量为26.8L/s,大于理论设计流量16L/s,符合设计要求;
平均喷水强度:9.94 L/min.㎡>6.0L/(min.㎡)
自喷计算书 K = 80
| 管段名称 | 起点压力mH2O | 管道流量L/s | 管长m | 当量长度 | 管径mm | K | 水力坡降mH2O/m | 流速m/s | 损失mH2O | 终点压力mH2O | |
| 1-2 | 7.00 | 1.11 | 3.60 | 0.80 | 25 | 80 | 0.539 | 2.09 | 2.37 | 9.37 | |
| 2-3 | 9.37 | 2.40 | 2.70 | 2.10 | 32 | 80 | 0.539 | 2.53 | 2.59 | 11.96 | |
| 19-3 | 10.83 | 1.38 | 0.80 | 0.60 | 25 | 80 | 0.833 | 2.60 | 1.17 | 12.00 | |
| 3-4 | 11.96 | 3.78 | 0.86 | 2.70 | 40 | 80 | 0.635 | 3.01 | 2.26 | 14.22 | |
| 4-5 | 14.22 | 3.78 | 2.40 | 0.50 | 50 | 80 | 0.158 | 1.78 | 0.46 | 14.68 | |
| 20-21 | 8.20 | 1.20 | 3.60 | 0.80 | 25 | 80 | 0.631 | 2.27 | 2.78 | 10.98 | |
| 21-5 | 10.98 | 2.59 | 3.56 | 2.30 | 32 | 80 | 0.631 | 2.74 | 3.70 | 14.68 | |
| 5-6 | 14.68 | 6.37 | 2.55 | 4.30 | 65 | 80 | 0.117 | 1.81 | 0.80 | 15.48 | |
| 22-23 | 7.79 | 1.17 | 3.00 | 0.80 | 25 | 80 | 0.600 | 2.21 | 2.28 | 10.07 | |
| 23-24 | 10.07 | 2.51 | 2.55 | 2.10 | 32 | 80 | 0.5 | 2. | 2.74 | 12.81 | |
| 25-24 | 11.70 | 1.44 | 0.65 | 0.60 | 25 | 80 | 0.901 | 2.71 | 1.13 | 12.83 | |
| 24-6 | 12.81 | 3.94 | 0.86 | 3.00 | 40 | 80 | 0.692 | 3.14 | 2.67 | 15.48 | |
| 6-7 | 15.48 | 10.32 | 2.25 | 4.60 | 80 | 80 | 0.124 | 2.08 | 0.85 | 16.33 | |
| 26-27 | 8.23 | 1.20 | 3.00 | 0.80 | 25 | 80 | 0.633 | 2.27 | 2.41 | 10.63 | |
| 27-28 | 10.63 | 2.57 | 2.55 | 2.10 | 32 | 80 | 0.621 | 2.71 | 2. | 13.52 | |
| 29-28 | 12.36 | 1.48 | 0.60 | 0.60 | 25 | 80 | 0.951 | 2.78 | 1.14 | 13.50 | |
| 28-7 | 13.52 | 4.05 | 0.86 | 3.00 | 40 | 80 | 0.730 | 3.22 | 2.82 | 16.34 | |
| 7-8 | 16.33 | 14.37 | 2.40 | 4.60 | 80 | 80 | 0.241 | 2. | 1.69 | 18.02 | |
| 30-31 | 10.45 | 1.36 | 3.00 | 0.80 | 25 | 80 | 0.804 | 2.56 | 3.06 | 13.50 | |
| 31-8 | 13.50 | 2.90 | 3.41 | 2.30 | 32 | 80 | 0.7 | 3.06 | 4.51 | 18.01 | |
| 8-9 | 18.02 | 17.27 | 2.25 | 4.60 | 80 | 80 | 0.348 | 3.48 | 2.38 | 20.41 | |
| 32-33 | 9.91 | 1.32 | 3.55 | 0.80 | 25 | 80 | 0.763 | 2.49 | 3.32 | 13.23 | |
| 33-34 | 13.23 | 2.85 | 2.75 | 2.10 | 32 | 80 | 0.762 | 3.00 | 3.69 | 16.92 | |
| 35-34 | 15.53 | 1.66 | 0.55 | 0.60 | 25 | 80 | 1.196 | 3.12 | 1.37 | 16.91 | |
| 34-9 | 16.92 | 4.51 | 0.86 | 3.00 | 40 | 80 | 0.903 | 3.59 | 3.49 | 20.41 | |
| 9-10 | 20.41 | 21.77 | 3.30 | 5.40 | 80 | 80 | 0.553 | 4.39 | 4.82 | 25.22 | |
| 36-37 | 12.29 | 1.47 | 3.50 | 0.80 | 25 | 80 | 0.946 | 2.77 | 4.07 | 16.36 | |
| 37-38 | 16.36 | 3.17 | 2.70 | 2.10 | 32 | 80 | 0.943 | 3.34 | 4.53 | 20. | |
| 39-38 | 19.47 | 1.85 | 0.35 | 0.60 | 25 | 80 | 1.499 | 3.49 | 1.42 | 20. | |
| 38-10 | 20. | 5.02 | 0.86 | 3.00 | 40 | 80 | 1.123 | 4.00 | 4.34 | 25.22 | |
| 10-11 | 25.22 | 26.80 | 2.25 | 6.10 | 100 | 80 | 0.192 | 3.09 | 1.60 | 26.82 | |
| 11-12 | 26.82 | 26.80 | 0.35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07 | 26. | |
| 12-13 | 26. | 26.80 | 2.05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39 | 27.28 | |
| 13-14 | 27.28 | 26.80 | 2.25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43 | 27.71 | |
| 14-15 | 27.71 | 26.80 | 2.50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48 | 28.19 | |
| 15-16 | 28.19 | 26.80 | 0.05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01 | 28.20 | |
| 16-17 | 28.20 | 26.80 | 2.35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45 | 28.66 | |
| 17-18 | 28.66 | 26.80 | 0.78 | 0.00 | 100 | 80 | 0.192 | 3.09 | 0.15 | 28.81 | |
总流量:26.80 L/s
平均喷水强度:9.94 L/min.平方米
入口压力:28.81 米水柱
由于喷头处压力不得大于0.4MPa,故在五层及五层以下做减压孔板。
屋顶水箱局部增压设施
消防水箱最低水位标高为34.8m,最不利点喷头处的标高约为27.3m,其高程差约为7.5m,小于最不利点喷头处所需压力0.1MPa(10m),当相差较大时,为了满足结构要求,宜设增压设施。
第五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一、设计参数
一般性公共建筑,暴雨设计重现期为2-5年,根据南昌市的气象特征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取5年,查表得5min降雨强度q5 =6.26L/(s·100m2),屋面径流系数ψ=0.9,选用87式雨水斗。立管及排出管选塑料管。
二、设计计算
1.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
F1=22.37+3X5.8X0.5=31.07m2
F2=37.78+14.3X1.5X0.5=48.51 m2
F3=94.87+14.3 X1.5X0.5=105.56 m2
F4=83.63+14.3 X1.5X0.5=94.36 m2
F5=83.63+14.3 X1.5X0.5=94.36 m2
F6=34.72+3X2.5X0.5=38.47 m2
2.天沟的雨水设计流量
K——当采用天沟给水且沟檐溢水会流入室内时,设计暴雨强度应乘以1.5的系数
ψ——屋面径流系数ψ=0.9
F——屋面设计汇水面积,m2
q5——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时的暴雨强度,L/(s·100m2)
雨水设计计算表
| 序号 | 天沟汇水面积F(m2) | 天沟雨水设计流量Q设 | 87式雨水斗规格(mm) | 雨水斗连接立管管径(mm) | 排出管管径(mm) |
| 1 | 31.07 | 2.6257257 | 75 | 75 | 75 |
| 2 | 48.51 | 4.0995801 | 75 | 75 | 75 |
| 3 | 105.56 | 8.9208756 | 100 | 100 | 100 |
| 4 | 94.36 | 7.9743636 | 100 | 100 | 100 |
| 5 | 94.36 | 7.9743636 | 100 | 100 | 100 |
| 6 | 38.47 | 3.2510997 | 75 | 75 | 75 |
立管管径见上表,有埋地排出管的屋面雨水排出管系,立管底部宜设检查口,当屋面雨水排水采用重力流系统时,雨水立管的底部宜设检查口,按系统设计的要求设置检查口。立管检查口的位置,一般距离地(楼)面以上1.0m。
第六章 设计心得
经过十天的《建筑给排水》的课程设计,虽然说历经千辛万苦,熬夜加班都是平常事,顶着高温坐在教室和同学们一同奋战,但让我不仅对前面的理论学习有了一次全面的复习,而且对设计实例有了深刻的体会。每一个计算公式、每一个参数的查找、每一种管线布置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等都是对我以后工作的一种设计训练,相信对以后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黄老师对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令我们全班同学心生感激,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最后希望再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做到更好。
第七章 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 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中国计划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4] 中国计划出版社编《建筑制图标准汇编》,2003年1月,中国计划出版社
[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S90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6]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订本:S1,S2,S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0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