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起到了教师用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兴趣 发散 思维
【正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使无声变有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既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个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是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然而,兴趣和动机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使用适当的电教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两只小兔赛跑,小白兔沿着正方形的边跑了一圈,小灰兔沿着圆周跑了一圈,看谁跑的路程多。(此时,电脑显示两只小兔赛跑的动态画面)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知道小白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依次闪烁四条边)那么小灰兔走的路程实际是什么图形的周长?”学生齐答:“圆的周长。”(电脑闪烁)那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这样导入新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再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由于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王国,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给角分类。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接着用展台展示,把角分成了按是否直角分成了两类,按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分成了三类,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设计展示这样的演示环节:先出示4捆零5根小棒表示45,再出示3捆零8根小棒表示38,这时画面显示整捆对齐整捆,单根对齐单根;接下来动态演示:把13根单根中前10根要捆成一捆,放在正捆下面,其余3根但根的仍保留在但根处,这样的演示过程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满十进一”这一很难抽象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融合图、文、声、像等功能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直观地显现在学生们面前,帮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并完成了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多媒体的化静为动,这一优势,更多体现在小学数学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平面内左边画出一个角,使其两条边较短,命名为∠1;然后在同一平面的右边画出另一个与其同等大小的角,使其两边较长,命名为∠2。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2大于∠1。这时,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测,多媒体动态演示:将∠2移到∠1上去,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惊讶发现其中的道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破点,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人机互动,学生可立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会马上发出表扬来,学生听了自信心大增;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显示“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通过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此外,信息技术也能省去很多师生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给出不同的动画、网络,学生通过网络系统除了进行自己的思考学习外,还要参加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如:教学推导平行四边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推导平行四边公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实验小学操场长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广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姚灶华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何克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