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是围绕“感动” 这一专题展开的。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本案设计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①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 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试写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四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作为主导者,关键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把过去学习中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总结、提升和整合,通过活动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达到更深入学习的目的,从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②直接抒发感情;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
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5.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