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遵义市统计公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9:29
文档

2010遵义市统计公报

2010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21日  来源:市统计局综合科     市级统计公报2010年,遵义各族人民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力落实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新一强”和“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9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推荐度:
导读2010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21日  来源:市统计局综合科     市级统计公报2010年,遵义各族人民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力落实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新一强”和“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9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10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3月21日  来源:市统计局综合科     市级统计公报

2010年,遵义各族人民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力落实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新一强”和“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9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67.8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0万元,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下降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5%,上半年增长12.6%,前三季度增长13.4%,全年增长14.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2%;衣着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3%;居住价格上涨1.1%。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累计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百分点)

103.33.3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61.6
一、食品类指数108.28.2
1、粮食

118.118.1
2、油脂

102.62.6
3、肉禽及其制品

105.15.1
4、蛋

111.011.0
5、水产品

111.411.4
6、菜

115.215.2
二、烟酒及用品102.22.2
三、衣着99.9-0.1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2-0.8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8.8-1.2
六、交通和通信103.33.3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40.4
八、居住101.11.1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434.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5.50万人,净增加11.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税收收入132.42亿元,增长23.3%;其中国税80.67亿元,增长18.6%;地税51.75亿元,增长31.6%。

二、非公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共实现增加值394.8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33.38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65.52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0%;非公工业增加值141.59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81亿元,增长36.5%;非公建筑业增加值23.93亿元,占建筑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0%;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95.9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9%。非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5.4%。非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6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0%。

三、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9.31千公顷,增加11.2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19千公顷,增加1.40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4.10千公顷,减少2.01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33.99万吨,比上年减少5.86万吨,下降1.7%。其中,夏粮产量61.28万吨,下降24.0%;秋粮产量272.71万吨,增长5.2%。

全年油料产量19.08万吨,下降20.1%。糖料产量0.80万吨,下降4.2%。烤烟产量10.06万吨,下降0.3%。茶叶产量2.50万吨,增长18.2%。

   全年肉类总产量43.6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猪肉增长3.6%;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4.3%。全年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增长13.3%。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49.0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4千公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52亿元,增长1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8.04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2.34亿元,增长44.3%;股份合作企业1.47亿元,增长76.7%;股份制企业77.79亿元,增长1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49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41.38亿元,增长61.5%。在规模工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8.76亿元,增长40.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207.27亿元,增长17.4%,重工业106.24亿元,增长22.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46.47亿元,增长19.4%,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4.41亿元,增长2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63亿元,增长3.7%,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5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6.96亿元,增长40.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42亿元,增长29.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10.9%。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累计累计比去年同期(±)%

原煤                (万吨)

144123.2
饮料酒              (千升)   

19027312.2
    白酒     (折65度,千升)

14579017.1
卷烟                (亿支)

285.6918.7
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万吨)

26.32127.3
化肥           (折纯,万吨)

32.2010.6
中成药              (吨)

5697-6.3
水泥熟料            (万吨)

619.5553.4
水泥                (万吨)

802.5952.7
石墨及碳素制品      (万吨)

9.260.6
钢材                (万吨)

21.46223.0
铁合金              (万吨)

27.82-8.0
铝                  (吨)

2343.5
钛                  (吨)

1424831.1
家用电冰箱          (万台)

192.5817.7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7.935.2
    其中:火力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86.98-19.9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100.954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8.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亏损企业亏损额5.19亿元,下降39.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00亿元,增长42.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4.50亿元,增长45.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2.20亿元,增长59.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3.60亿元,增长29.4%,其他项目完成投资4.13亿元,增长1.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57亿元,增长9.8%。

  在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投资194.38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225.40 亿元,增长81.5%。

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投资额(亿元)增长速度(%)

50万元以上项目(基建、更改、其他投资)

429.9351.1
    第一产业

10.143.8
    第二产业

194.3829.0
    采矿业41.8868.4
        制造业

105.0628.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47.448.4
    第三产业

225.408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0.7677.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301.1
        批发和零售业

2.49-16.9
        住宿和餐饮业

4.25114.5
        房地产业

29.6252.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6.81139.2
        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

1.2778.8
        教育

6.6732.8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6.4916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7184.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58-3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9.18亿元,增长7.7%。商品房竣工面积130.56万平方米,增长17.7%。商品房销售面积207.17万平方米,增长26.2%,其中商品住宅193.38万平方米,增长23.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95亿元,增长2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30亿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33.17 亿元、224.59亿元、1.38亿元和31.11亿元,分别增长29.0%、18.9%、16.9%和17.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2.03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11亿元,化妆品类零售额0.32亿元,日用品类零售额0.74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28亿元,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66亿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4.83亿元,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0.46亿元,汽车类零售额18.77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01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5.8%。其中,出口14974万美元,增长8.2%;进口5137万美元,下降0.7%。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2010年运输、邮政业发展情况及增长速度

指  标

累计增长(%)

公路货物发送量(万吨)555711.5
公路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62368437.5
公路旅客发送量(万人)1753110.6
公路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072326.0
水运货物发送量(万吨)43635.4
水运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10680021.0
水运旅客发送量(万人)28610.0
水运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23504.4
邮政业务总量(万元)3005710.8
电信业务总量(万元)2537737.8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进一步完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乌江渡、四渡赤水、温泉古镇等景区的配套设施,相继建成观音岩景区、湄潭县“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全面启动茅台镇环境整治及旅游开发。全年接待游客16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83亿元,分别增长21.0 %和27.8%。

九、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141.30亿元,增长2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59亿元,增长24.4%。各种税收收入45.88亿元,增长25.7%;非税收入11.72亿元,增长19.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92.70亿元,增长2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99亿元,增长7.5%,教育事业支出42.02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18.09亿元,增长9.1%。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7.00亿元,增长25.7%。其中:企业存款283.06亿元,增长11.1%,财政存款55.09亿元,增长24.8%;机关存款107.94亿元,增长104.1%;储蓄存款601.10亿元,增长23.8%;农业存款66.07亿元,增长34.3%;委托存款1.39亿元,增长83.5%;其他存款42.35亿元,增长28.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8.16亿元,增长23.2%。其中:短期贷款110.58亿元,下降31.8%,中长期贷款467.36亿元,增长50.7%。

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2010年底止(亿元)

增长(%)
资金来源总计(万元)1022.1635.0
存款余额1157.0025.7
1、企业存款

283.0611.1
2、财政存款

55.0924.8
3、机关存款

107.94104.1
4、储蓄存款

601.1023.8
5、农业存款

66.0734.3
6、委托存款

1.3983.5
7、其他存款

42.3528.1
城乡居民存款增加额115.3844.6
资金运用总计1022.1635.0
贷款余额598.1623.2
1、短期贷款

110.58-31.8
2、中长期贷款

467.3650.7
3、票据融资

19.9750.7
4、各项垫款

0.253188.0

   全年股票投资者开户数4184户,比上年增长2.0%,股票成交金额275.23亿元,下降12.0%。债券成交金额0.01亿元,下降74.0%。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财产保险8.23亿元,增长34.7%;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4.79亿元,增长62.1%。保险业务支出6.33亿元,增长18.5%,其中财产险赔款3.69亿元,增长20.4%;人身险赔款、赔付2.65亿元,增长15.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继续巩固100.0%的成果。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数3074所。专任教师6.51万人,比上年下降2.2%。在校学生137.45万人,比上年下降5.1%。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1.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8%。

   2010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项,资金5544.7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资金2267.00 万元,省级项目157项,资金3277.70万元。我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1个。专利申请621件,授权专利465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88.1%。

2010年末,全市有医院59个,卫生院227个,医疗机构病床位17932 张,其中医院11072张,执业(助理)医生7333人,护士55人。2010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69.6%。开工建设了350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11个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

体育事业成绩明显。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1块,银牌6块,铜牌3块。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7元,同比增长14.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9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2.21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30.05万人、退休职工参保人数12.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农民工人数6.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0.05万人、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1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100元提高到120元,参合率达95.4%。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保障人口数由65万人增加到66.33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7.08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41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77.78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85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其中1.5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比上年增长2.6%。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当年减少耕地1288.45公顷。其中: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219.38公顷;耕地改为园地0.5公顷。年内增加耕地1282.69公顷,其中:新开荒地12.77公顷;园地改为耕地.01公顷。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海龙、北郊、南郊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以外的18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加强了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境内涉及的9条河流17个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类别的断面有13个,河流全年水质综合达标率为76.5%,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水质优良率达82.4%。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空气污染指数69,优良天数33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

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逐渐改善。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生态县(市)4个、国家级生态镇52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1.9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02起,比上年下降16.8%,死亡250人,比上年下降8.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人,下降24.3%;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00人,下降13.8%;道路交通死亡人数95人,下降5.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运输业实物量指标统计调查口径与上年不尽一致,有一定的不可比性。

5.因2010年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人口数据暂不发布。

6.图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均未考虑价格因素。

文档

2010遵义市统计公报

2010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21日  来源:市统计局综合科     市级统计公报2010年,遵义各族人民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力落实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新一强”和“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9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