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2011年3月21日 来源:市统计局综合科 市级统计公报 | ||
| 2010年,遵义各族人民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特大旱灾和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全力落实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新一强”和“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9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3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67.8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0万元,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下降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5%,上半年增长12.6%,前三季度增长13.4%,全年增长14.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2%;衣着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3%;居住价格上涨1.1%。 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 累计 | 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百分点) | 103.3 | 3.3 |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1.6 | 1.6 | 
| 一、食品类指数 | 108.2 | 8.2 | 
| 1、粮食 | 118.1 | 18.1 | 
| 2、油脂 | 102.6 | 2.6 | 
| 3、肉禽及其制品 | 105.1 | 5.1 | 
| 4、蛋 | 111.0 | 11.0 | 
| 5、水产品 | 111.4 | 11.4 | 
| 6、菜 | 115.2 | 15.2 | 
| 二、烟酒及用品 | 102.2 | 2.2 | 
| 三、衣着 | 99.9 | -0.1 |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99.2 | -0.8 | 
|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98.8 | -1.2 | 
| 六、交通和通信 | 103.3 | 3.3 | 
|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100.4 | 0.4 | 
| 八、居住 | 101.1 | 1.1 | 
全年税收收入132.42亿元,增长23.3%;其中国税80.67亿元,增长18.6%;地税51.75亿元,增长31.6%。
二、非公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共实现增加值394.8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33.38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65.52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0%;非公工业增加值141.59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81亿元,增长36.5%;非公建筑业增加值23.93亿元,占建筑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0%;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95.9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9%。非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5.4%。非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6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0%。
三、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9.31千公顷,增加11.26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19千公顷,增加1.40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54.10千公顷,减少2.01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33.99万吨,比上年减少5.86万吨,下降1.7%。其中,夏粮产量61.28万吨,下降24.0%;秋粮产量272.71万吨,增长5.2%。
全年油料产量19.08万吨,下降20.1%。糖料产量0.80万吨,下降4.2%。烤烟产量10.06万吨,下降0.3%。茶叶产量2.50万吨,增长18.2%。
全年肉类总产量43.68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猪肉增长3.6%;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4.3%。全年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增长13.3%。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49.0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4千公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52亿元,增长1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8.04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2.34亿元,增长44.3%;股份合作企业1.47亿元,增长76.7%;股份制企业77.79亿元,增长1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49亿元,增长1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41.38亿元,增长61.5%。在规模工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8.76亿元,增长40.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207.27亿元,增长17.4%,重工业106.24亿元,增长22.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46.47亿元,增长19.4%,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34.41亿元,增长2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63亿元,增长3.7%,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15亿元,增长1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5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6.96亿元,增长40.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42亿元,增长29.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10.9%。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累计 | 累计比去年同期(±)% | 
| 原煤 (万吨) | 1441 | 23.2 | 
| 饮料酒 (千升) | 190273 | 12.2 | 
| 白酒 (折65度,千升) | 145790 | 17.1 | 
| 卷烟 (亿支) | 285.69 | 18.7 | 
| 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万吨) | 26.32 | 127.3 | 
| 化肥 (折纯,万吨) | 32.20 | 10.6 | 
| 中成药 (吨) | 5697 | -6.3 | 
| 水泥熟料 (万吨) | 619.55 | 53.4 | 
| 水泥 (万吨) | 802.59 | 52.7 | 
| 石墨及碳素制品 (万吨) | 9.26 | 0.6 | 
| 钢材 (万吨) | 21.46 | 223.0 | 
| 铁合金 (万吨) | 27.82 | -8.0 | 
| 铝 (吨) | 23 | 43.5 | 
| 钛 (吨) | 14248 | 31.1 | 
| 家用电冰箱 (万台) | 192.58 | 17.7 | 
|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 187.93 | 5.2 | 
| 其中:火力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 86.98 | -19.9 | 
|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 100.95 | 44.0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00亿元,增长42.9%。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4.50亿元,增长45.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32.20亿元,增长59.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3.60亿元,增长29.4%,其他项目完成投资4.13亿元,增长1.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57亿元,增长9.8%。
在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投资194.38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225.40 亿元,增长81.5%。
201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 行业 | 投资额(亿元) | 增长速度(%) | 
| 50万元以上项目(基建、更改、其他投资) | 429.93 | 51.1 | 
| 第一产业 | 10.14 | 3.8 | 
| 第二产业 | 194.38 | 29.0 | 
| 采矿业 | 41.88 | 68.4 | 
| 制造业 | 105.06 | 28.1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47.44 | 8.4 | 
| 第三产业 | 225.40 | 81.5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0.76 | 77.8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0.30 | 1.1 | 
| 批发和零售业 | 2.49 | -16.9 | 
| 住宿和餐饮业 | 4.25 | 114.5 | 
| 房地产业 | 29.62 | 52.0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6.81 | 139.2 | 
| 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 | 1.27 | 78.8 | 
| 教育 | 6.67 | 32.8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6.49 | 166.7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17 | 184.0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4.58 | -37.9 |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95亿元,增长2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30亿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33.17 亿元、224.59亿元、1.38亿元和31.11亿元,分别增长29.0%、18.9%、16.9%和17.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2.03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11亿元,化妆品类零售额0.32亿元,日用品类零售额0.74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28亿元,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66亿元,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4.83亿元,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0.46亿元,汽车类零售额18.77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01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5.8%。其中,出口14974万美元,增长8.2%;进口5137万美元,下降0.7%。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2010年运输、邮政业发展情况及增长速度
| 指 标 | 累计 | 增长(%) | 
| 公路货物发送量(万吨) | 5557 | 11.5 | 
| 公路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 623684 | 37.5 | 
| 公路旅客发送量(万人) | 17531 | 10.6 | 
| 公路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 0723 | 26.0 | 
| 水运货物发送量(万吨) | 436 | 35.4 | 
| 水运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 106800 | 21.0 | 
| 水运旅客发送量(万人) | 286 | 10.0 | 
| 水运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 2350 | 4.4 | 
| 邮政业务总量(万元) | 30057 | 10.8 | 
| 电信业务总量(万元) | 253773 | 7.8 | 
九、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141.30亿元,增长2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59亿元,增长24.4%。各种税收收入45.88亿元,增长25.7%;非税收入11.72亿元,增长19.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92.70亿元,增长2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99亿元,增长7.5%,教育事业支出42.02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18.09亿元,增长9.1%。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7.00亿元,增长25.7%。其中:企业存款283.06亿元,增长11.1%,财政存款55.09亿元,增长24.8%;机关存款107.94亿元,增长104.1%;储蓄存款601.10亿元,增长23.8%;农业存款66.07亿元,增长34.3%;委托存款1.39亿元,增长83.5%;其他存款42.35亿元,增长28.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8.16亿元,增长23.2%。其中:短期贷款110.58亿元,下降31.8%,中长期贷款467.36亿元,增长50.7%。
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 指标 | 2010年底止(亿元) | 增长(%) | 
| 资金来源总计(万元) | 1022.16 | 35.0 | 
| 存款余额 | 1157.00 | 25.7 | 
| 1、企业存款 | 283.06 | 11.1 | 
| 2、财政存款 | 55.09 | 24.8 | 
| 3、机关存款 | 107.94 | 104.1 | 
| 4、储蓄存款 | 601.10 | 23.8 | 
| 5、农业存款 | 66.07 | 34.3 | 
| 6、委托存款 | 1.39 | 83.5 | 
| 7、其他存款 | 42.35 | 28.1 | 
| 城乡居民存款增加额 | 115.38 | 44.6 | 
| 资金运用总计 | 1022.16 | 35.0 | 
| 贷款余额 | 598.16 | 23.2 | 
| 1、短期贷款 | 110.58 | -31.8 | 
| 2、中长期贷款 | 467.36 | 50.7 | 
| 3、票据融资 | 19.97 | 50.7 | 
| 4、各项垫款 | 0.25 | 3188.0 | 
全年股票投资者开户数4184户,比上年增长2.0%,股票成交金额275.23亿元,下降12.0%。债券成交金额0.01亿元,下降74.0%。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财产保险8.23亿元,增长34.7%;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4.79亿元,增长62.1%。保险业务支出6.33亿元,增长18.5%,其中财产险赔款3.69亿元,增长20.4%;人身险赔款、赔付2.65亿元,增长15.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继续巩固100.0%的成果。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数3074所。专任教师6.51万人,比上年下降2.2%。在校学生137.45万人,比上年下降5.1%。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1.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8%。
2010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项,资金5544.7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资金2267.00 万元,省级项目157项,资金3277.70万元。我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1个。专利申请621件,授权专利465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88.1%。
2010年末,全市有医院59个,卫生院227个,医疗机构病床位17932 张,其中医院11072张,执业(助理)医生7333人,护士55人。2010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69.6%。开工建设了350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11个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
体育事业成绩明显。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1块,银牌6块,铜牌3块。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7元,同比增长14.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9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2.21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30.05万人、退休职工参保人数12.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农民工人数6.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0.05万人、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1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100元提高到120元,参合率达95.4%。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保障人口数由65万人增加到66.33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7.08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41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77.78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85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其中1.5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比上年增长2.6%。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当年减少耕地1288.45公顷。其中: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219.38公顷;耕地改为园地0.5公顷。年内增加耕地1282.69公顷,其中:新开荒地12.77公顷;园地改为耕地.01公顷。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海龙、北郊、南郊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以外的18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加强了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境内涉及的9条河流17个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类别的断面有13个,河流全年水质综合达标率为76.5%,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水质优良率达82.4%。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空气污染指数69,优良天数33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
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逐渐改善。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生态县(市)4个、国家级生态镇52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1.9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02起,比上年下降16.8%,死亡250人,比上年下降8.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8人,下降24.3%;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00人,下降13.8%;道路交通死亡人数95人,下降5.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运输业实物量指标统计调查口径与上年不尽一致,有一定的不可比性。
5.因2010年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人口数据暂不发布。
| 6.图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均未考虑价格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