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
【答案】C
3.(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答案】B
4.(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图7是德国人谷腾堡创制出版的印刷品局部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该印刷品
A.使用泥活字印刷制成
B.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
C.是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答案】B
5.(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 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
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答案】D
6.(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1980年,意大利记者提出“天安门上的毛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时,明快、干脆地回答:“永远保留下去。”这体现了
①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
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功过的客观评价
③的《论十大关系》为理论奠定基础
④的政治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7.(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表1是2003—2006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
| 时间 | 维和 | 军事观察员 | 维和 |
| 2003年 | 40 | 44 | 221 |
| 2006年 | 168 | 63 | 1417 |
A.始终坚持自主的外交 B.积极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逐步实现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D.越来越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事务
【答案】D
8.(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所有雅典公民都有权利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推选公民大会轮值 ③参加陪审法庭 ④领取津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9.(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 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重商主义经济的推行
【答案】C
10.(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斯大林在答《真理报》记者问时说:“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即号召同苏联开战”,这番话最有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20年代初期 B.30年代初期 C.40年代初期 D.40年代中期
【答案】D
11.(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
【答案】C
12.(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1978年11月底,瑞典的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与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他们能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
A.签署“戴维营协议” B.结束“十月战争”
C.促成巴以建交 D.共建耶路撒冷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3.(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26分)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的节制或,甚或由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二十二年七月)
(1)根据材料一、一,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8分)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三 四处(即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一一杨菁《四处与战时金融》,《中华史新论》
在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靠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1分)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3分)
【答案】
(1)张的主张: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1分)
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两者任选一)(3分)
唐的主张: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1分)
理由:“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3分)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4分)
(2)措施:直接经营(或重点支持)工矿企业。(4分)
效果: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和物资保障;民营企业遭到官僚资本挤压,陷于困境。(6分)
(3)实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自由与干预之争。(1分)
启示: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干预,培育正义、公平的市场经济。(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26分)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牛顿“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代表性著作是什么?(2分)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即“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的内涵。(6分)
材料二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与理性之间的关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来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4分)
材料三 在变动时代,……社会的不平等是如此之显著,……思想上的这种自由会产生个性的观念、它热衷于自我,而不顾社会整体,……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就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中支配一切。
一一斯蒂芬·琼斯《剑桥艺术史——18世纪艺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兴起的背景。(4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19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目标。(2分)简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传播和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答案】
(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分)
内涵: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用实验、归纳方法研究自然,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的方法;(如答“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经验的认识,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性认识”也得3分,但本问的总分不超过6分。)(6分)
(2)关系:科学进步推动理性发展。(2分)
“定律”:自然权利说(或“天赋”、“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或人民主权学说)、分权学说。(4分)
(3)背景:工业的扩展;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或法国大的冲击);启蒙思想的传播(或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实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显著。(4分)
核心价值目标:人本身的彻底(或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2分)
主要影响:为批判封建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工业社会;为人类追求民主、幸福、自由、平等和自身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