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情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也较强,集体荣誉感强。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男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我的学生更爱上我的数学课。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以及期末复习共九个单元的内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了加强万以内数的教学,把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加、减法主要包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加、减法的验算。
本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臣,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万以内的数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获得初步的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通过观察、操作、数数、交流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组成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千几百加减几千或几百,能认识约等号“≈”,会求一个接近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了解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再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和大于100)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大于1000)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知道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认识简单的平面图,能正确运用学过的方向描述现实生活中及平面图上物体与场所间的位置关系。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和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直观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正确地识别锐角、锐角和钝角。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析,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了解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能结合统计数据回答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万以内的数和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2)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不断积累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经验,提高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应用加、减法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紧张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认识角和直角,认识方向,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相关的操作、测量、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问题解决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和概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用学过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时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学号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果的体验,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
(3)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4)在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
3.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施教。
4. 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5.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
6.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知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进度安排
| 单元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 一 | 2.13~2.23 | 有余数的除法 | 4 | |
| 二 | 2.24~3.9 | 时、分、秒 | 4 | |
| 三 | 3.10~3.23 | 认识方向 | 4 | |
| 四 | 3.24~4.13 | 认识万以内的数 | 11 | |
| 五 | 4.14~4.24 | 分米和毫米 | 3 | |
| 六 | 4.25~5.25 |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 17 | |
| 七 | 5.26~6.1 | 角的初步认识 | 3 | |
| 八 | 6.2~6.15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4 | |
| 九 | 6.16~6.23 | 期末复习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