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长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
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晴蜒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离这小小池塘不远,有一孔小小的泉眼,那便是小池的水源了,泉水不声不响从泉眼冒出来,形成一股涓涓细流注入小池,流得这样细,这样缓慢,怕是泉眼太珍爱它,不愿放它离去吧。池边几株杨柳。长条绿叶,风度翩翩,将它们潇洒的深影映照在池水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看来,对这阳光晴和、水色柔嫩的池塘,它们是十分喜爱的。最有趣的是小池中那一片片嫩绿的荷叶,它们迟迟却早有一只性急的晴蜓,捷足先登,高高地立在上头翅戏要了瞧它那神气!像这样把自然景物设想成人,赋予它们生命和感情的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拟人法。用这种写法描写景物,生动,传神,令人感到亲切:如果所写的是小巧精致的花卉虫鸟,就会显得活泼可爱,妙趣横生,欣赏这幅池塘小景,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①泉眼——从地下冒出的水叫泉水,泉水的出口叫泉眼。②惜——怜惜,珍爱。舍不得。③晴柔——晴暖柔美的景色。④上头——上面,顶端。“头”为了押韵不读轻声。
诗的篇幅短小。摄人的内容不多,仅寥寥四句,却把小池及周围的景物描写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给人以极为清新的美感。
《小池》首名以静感写动态。一开始诗人就营造了小池恬静的鲜活的环境氛围。诗人以“无声”的“泉眼”写鲜活的“细流”,以凉爽的“树阴”写柔和的光照。有动静相生的手法,勾画出由泉眼、细流、树阴、阳光组合成的美丽图案。——在一处僻静的树林边,一脉清泉从泉眼中缓缓流出,汇集成一泓清澈见底的小池,池边绿树成荫,阳光从树缝照射下来,池面上树影婆娑,波光粼粼极为雅致。
诗的首旬中“惜细流”、“爱晴柔”,采用的是古诗中“兴”的艺术手法,诗人看着涓涓细流,喧而不噪,流而不腐,睹物生情,引发联想,把静态的“泉眼”、“树阴”形象化,写成动态的“惜细流”、“爱晴柔”使之赋以动感,注入情思,化无情为有情,使描写的景物恬静,幽远而又情趣盎然,这后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池》后面两句以动感写静态,诗人为了更进一步烘托小池的美,把笔锋一转,着力写池中景物。——一泓清水静而不止,清而不乏活力,池中新绽的绿荷,亭亭玉立,如纤纤少女,情窦初开,露出嫩嫩的叶尖,一只蜻蜒不知什么时候翩翩而至,立在叶尖上。这两句写嫩荷初绽,暗示池里鱼翔浅底,空中蜻蜒往来如梭,然后定格于“蜻蜓立上头”的动人画面。由动感转入静态,使小池的美恬静而又充满青春活力。
《小池》的另外一个艺术特色是诗人独到的文字功夫和巧妙的构思,用几个点睛词语来描写池中景物,用典型的事物来烘托环境氛围,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才”字点明荷叶初绽,时间短,“尖尖角”写荷叶鲜嫩美观。“早”字点明时间,却诗人到来之前,蜻蜒已经立在荷叶尖上独占花冠了。这恰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诗虽未写人,却有如闻人声,如见人影的感觉。
《小池》后面“早有蜻蜓立上头”是诗人诗法自然,敏锐观察所得,已是诗人笔调幽默,巧妙构思的结果。描述了一只蜻蜓立于初绽的荷叶尖上,为小池增添了和谐的美感和勃勃生机。这是诗人匠心独运,似乎在尽情地欣赏大自然这一鬼斧神工的杰作。同时“早有蜻蜓立上头”也点明小池周围环境幽雅,诗人心境闲适,更显示出诗人超凡脱俗,傲视权贵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蜒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一个“惜”和一个“爱”,给了泉水和绿树以生命,拟人化的手法分别写出了泉眼是因为珍惜涓涓细流,生怕动作大了把水滴溅出才轻轻地流淌:树阴更是喜爱泼洒在水面上斑驳陆离的阳光。一个“露”和一个“立”生灵活现地刻画了小池的勃勃生机,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已经立在它的上头了,生动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对景物观察的细致人微,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有生命感和动态感的清新景象。
杨万里的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创作按照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从而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他所写的诗,多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小池》一诗寥寥四名,采用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写景咏物,通过巧妙的构思,以幽默的笔调讴歌自然,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感。前两句以情感写动太,使描写的景物人格化,个性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池周围环境的美。后两句以动感写静态,用点睛之笔,眼疾手快地捕捉蜻蜓立于荷尖的一瞬,把蜻蜒婀娜,经盈的身姿融人小池的柔美当中,为恬静柔美的小池增添无限生趣。全诗结构新奇,笔调幽默,风格明快,写景咏物,动静相生,把小池及周围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一,酣畅淋漓,使小池春意盎然,饶有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