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四 单元 | 主备人 | 等级评价 | |||
| 教 材 简 析 | 《桥》一文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穷人》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文章短小精悍,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作者用自己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 ||||
| 学 情 分 析 |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来感悟人物形象,这一种写法学生从三年级已经接触,学生不陌生,但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 象,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 ||||
| 学 习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1.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抓住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3.学生深刻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 ||||
| 学习 重难点 |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 ||||
| 教法 | 自读感悟;勾画重点词、句;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 ||||
| 学法 | 自学、交流。 | ||||
| 资源补充 | 关于二战的资料。 |
| 课时安排 | 《桥》:2课时 《穷人》:2课时 《在柏林》: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
| 主备人课例设计思路 | 《桥》: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情势危急,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 《穷人》:首先抓住环境描写来感悟课文,“温暖而舒适”体现了桑娜的勤劳。重点抓住心理描写来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在柏林》:紧紧抓住导语中的问题,让学生感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上的痛 苦和精神上的折磨。 《口语交际》:小组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分角色扮演,看哪个小组的理由更充分。 《习作》: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清楚地把故事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引导拓展。 |
| 组内成员补充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