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试卷共三个大题,含32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得位置上,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给监考老师,试题卷自己保管,作为复习资料使用。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均为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表达相同的诗句是 ( )
A、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上小学,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上中学,妈妈是“我烦心的破书包”。对于妈妈的唠叨很不耐烦,有时还说出让妈妈生气的话。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我们与父母看问题的方式不同
B.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异
C.我们与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同
D.父母不喜欢长大的我们
3、下列不属于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行为是( )
A.排队乘坐公交车
B.为了不绕道而穿越草坪
C.文明上车
D.参加音乐会时不要大声喧哗
4、关于做公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开扩眼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B.可以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C.可以增加生活体验,更多元地认识社会
D.可以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获得一时的满足感
5、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它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自我意识的增强 ②性机能的成熟 ③身体外形的变化 ④内部器官的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意味着( )
A.诚实守信 B.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C.承担责任 D.心里藏着危险
7.小明的妈妈为了了解小明的思想动态,一天 趁小明熟睡时,拿出小明的手机查看短信的内容。这侵犯了小明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8、当冲突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让自己冷静下来 B.不服气,找对方理论或吵架 C.平心静气地想想如何化解冲突
D.仔细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9、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如果你遭遇校园欺凌,你会( )
①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②寻找师长帮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③忍气吞声,尽量逃避 ④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诗歌<男孩女孩>:“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良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欢在阳光下嬉戏……”这说明男女生的性格 ( )
A、完全相反 B、各具特点 C、完全相同 D、毫无联系
11、在有两性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参与者在心理上会感到愉悦,工作也干得起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益”。这说明了( )
A.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
B.男女生没有不超出友谊的交往
C.男女生性格上互为补充、互相映衬,其正常交往有利于少男少女的身心健康和班集体团结。
D.要学会自爱、自重,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懂得保护自己。
12、请看图“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 )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无所谓
③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④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3、十二届全国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体现了(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14、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依靠社会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15、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 B.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16、.某德育报发表了小高撰写的思想品德小论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文章是小高的智力成果权 ②小高享有该文章的著作权
③出版社应给小高稿酬 ④其他报社可以随意转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公民用自己的电视收看节目,用自己的电脑上网。这是在行使自己合法财产的(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18、小军今年12岁,在春节时,迷恋上了网络直播,瞒着父母把自己的压岁钱2000元都打赏给了一个网络主播。对小军的这一民事行为,你认同的观点是( )
A.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打赏行为无效 B.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有效
C.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无效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打赏行为有效
19、消费者的“保护神”指的是 ( )
A.《未成年人保》 B.《妇女权益保》 C、315 D、《消费者权益保》
20.消费者的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是( )
A.依法求偿权 B.安全保障权 C.自主选择权 D.公平交易权
21、袁女士在夜市地摊上购买了一个15元的电暖宝,回家后便将其接上电源进行充电。充了不到1分钟,突然听到“嘭”的一声,跑到客厅一看,地面上到处是电暖宝爆炸溅出的红色液体。因袁女士购买的是“三无”产品,想索赔却找不到索赔的地方。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袁女士应该做( )
①到正规店购买商品,并索要 ②提高识假辨假的能力
③增强维权意识 ④坚决不购买“三无”产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23、《2016年江苏省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处罚条例》,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明确了 室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规定了经营者、管理者、个人、执法管理部门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条例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表明( )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
24、青少年在看暴力的影视作品以及小说时应该牢记( )
①其中的情节大多数是虚拟的,和现实存在差别 ②认真学习和模仿
③要明辨是非不可以模仿 ④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获利的人没有好下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有三大构成要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构成要件的是( )
A.危险的紧迫性 B.避险措施的合理性
C.利益的最大化 D.避险行为的合理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问答题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5分)
答: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向人民提起诉讼⑤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27、家庭冲突的危害有哪些? (4
答: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正常的生活,使亲情淡化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28、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有哪些?(4分)
答:①、培养多向思维;②设身处地的分析;③学会控制情绪;④主动倾诉。
29、怎样消除性别偏见?(5分)
答:①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客观地看问题;②也要靠法律的监督和约束;③更离不开受歧视女性自身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30、法律的特征有哪些?犯罪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6分)
答: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犯罪的三大特征: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刑法、③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三、材料分析题
31、七年级学生小云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为节省开支,小云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在父亲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6分)
你认为小云的父亲不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答: (1)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2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分)
(3)体现了法律给予我们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2分)
32、案例分析:
暑假期间,初二学生刘一航瞒着父母,从家里拿了6000元到商场买了一台电脑。父母知道后很生气,带着他到商场退货,但售货员却说只有质量问题才能退货,刘一航买的这台电脑没有质量问题,所以不能退货。
刘一航与商场形成的买卖合同可以反悔吗?(2分)为什么?(6分)
答:可以反悔,因为刘一航属于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花6000元钱购买一台电脑,是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才能进行该项活动,因此,刘一航买的这台电脑即使没有质量问题,也应该退货。
33、如图:黄女士在逛自由市场时,看中了一件衣服,问价后试穿,感觉不是十分中意,便不想买了,却被摊主一把抓住,逼她非买不可。(8分)
(1)店主侵犯了黄女士的什么什么权利?(2分)
答:店主侵犯了黄女士的自主选择权。
(2)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遵循什么原则?(3分)
答: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3)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有哪些?(3分)
答:《》、《消费者权益保》、《广告法》、
《价格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安全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
34、案例分析:
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满足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的财物。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
(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5分)
答:恶不积不足于灭身,说的就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如不及时改正,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2)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4分)
答: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我们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法规,守法、用法、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