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冒 | 风寒证 风寒束表证  | 辨病辨证依据: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瘦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风寒束表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5g 防风12g 前胡12g 川芎9g 枳壳9g 茯苓12g桔梗6g 甘草6g羌活9g 柴胡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声重2天。 2、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  l、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2次。 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  | 
| 感冒 | 风热证 (银翘散合桑菊饮)  |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 中医治法: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金银花20g 连翘20g 豆豉15g 荆芥15g 薄荷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甘草6g 竹叶10g 芦根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 T 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外界过敏原刺激有关,有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可缓解,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等。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 
| 感冒 | 阴虚感冒证  | 辨病辨证依据: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热盛伤阴,肺阴不足。  | 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甘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去风热。 玉竹 姐 为 何 早 操 吃 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 葱白)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 白薇12g 山栀9g 桔梗12g 芦根30g 沙参9g 牛子12g 甘草6g 薄荷15g(后下) 麦冬12g 豆豉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口渴,咽部充血。 2、胸片未见异常。  |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 l、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2次。 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