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下面哪项是中国公共的决策主体? | ||
| A. 共青团 民主党派 中国党 政协 | ||
| 2、下列不属于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的是 | ||
| 民主党派 中国党 各级 各级 | ||
| 3、改革开放之初,1977年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决定了一项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教育是( )。 | ||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终止高考 恢复高考 | ||
| 4、 属于中国公共参与主体的是( ) | ||
| 中国党 地方 全国政协 地方 | ||
| 5、 一项推出后往往要进行试点,这属于公共执行的 | ||
| 推广 监督控制 指挥协调 实验 | ||
| 6、 不属于公共调整的形式的选项是 | ||
| 问题的识别 的修正 的撤换 的更新 | ||
| 7、公共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 )标准,对公共方案、执行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判的过程。 | ||
| 事实 不确定 想象 主观 | ||
| 8、 追求最优方案的决策是( )决策模型。 | ||
| 系统 有限理性 精英 理性 | ||
| “发现问题”的调查是 | ||
| 初次调查 再次调查 跟踪调查 反馈调查 | ||
| 元属于 | ||
| 下位 中位 上位 基本 | ||
| 哪项不是现场调查的优点? | ||
| 贴近调查对象 少有干扰 成本高 灵活方便 | ||
| 在中国人中较早使用“”一词的是 | ||
|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 ||
| 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 ||
| 真实 成本低 反映全面情况 适应性强 | ||
| 统计调查的最大优点是 。 | ||
| 真实 成本低 反映全面情况 适应性强 | ||
| “退耕还林”属于 。 | ||
| 元 基本 基本国策 具体 | ||
| 16、 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合著的科学开创性著作是 | ||
| 《重新审查公共的制定过程》 《科学探索》 《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 《科学构想》 | ||
| 17、 具备特定条件的公共上升为法律是 | ||
| 公共多元化 公共合法化 公共明确化 公共利益化 | ||
| 18、 下列中国公共的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是 | ||
| C. 公共将完全由公民参与决定 公共的执行力会有所弱化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 公共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 | ||
| 19、 公共执行的总结阶段要 | ||
| 组织准备 进行绩效评估 监督控制 实验 | ||
| 20、 单独二孩和二孩是当代中国人口的( ) | ||
| 元 调整和完善 终止 初始 | ||
| 21、 下列属于中国公共参与主体的选项是( ) | ||
| 政治局 委员会 地方 全国总工会 | ||
| 22、 属于中国公共决策主体的是( ) | ||
| 全国政协 团 全国总工会 全国 | ||
| 23、 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 )基础上。 | ||
| F. 观察和实验 想象 假设 学习 | ||
| 24、 决策者人数较少,对目标追求具有一致性,问题解决方案仅有几个,每一备选方案能够产生的结果及风险可以计算确定可能的范围,这是 | ||
| 结构不良问题 结构适度问题 结构良好的问题 结构完整问题 | ||
| 25、 下列属于公共决断主体的是 | ||
| 西南大学共青团委
某微信群 重庆市政协 | ||
| 26、 不属于公共基本特征的是 | ||
| B. 时代性 E. 阶级性 现实性 稳定性 | ||
| 27、 下列哪个属于公共问题 | ||
| 两极分化 某小企业破产 王三梅和李强离婚 张三和李四闹矛盾 | ||
| 28、 在我国北方,一到冬季,要出台集中统一供暖,而南方却不必,这主要是的( )环境影响。 | ||
| 自然 政治 经济 文化 | ||
| 29、 中国公共的未来走向是 | ||
| D. 公共将更多地由公民决定 公共的执行力将不断弱化 公共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 | ||
| 30、 认为公共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产物是 ( )决策模型的观点。 | ||
| 精英 集团 系统 理性 | ||
| 31、 国家推行的单独二孩和二孩是( ) | ||
| 当代中国养老的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环境的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人口的调整和完善 当代中国教育的调整和完善 | ||
| 32、 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是( )的观点? | ||
| 边沁 帕累托 马歇尔 庇古 | ||
| 33、近年来我国雾霾极其严重,这是公共问题形成因素中的 | ||
| 经济的波动 自然环境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 自然灾害的发生 | ||
| 34、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在阶级社会由阶级矛盾决定的观点属于 | ||
| 国家主义理论 阶级理论 制度主义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 ||
| 35、下列哪项不是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 ||
| 绩效评估 文化和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政治和行政可行性 | ||
| 36、 下列不属于中国公共制定的参与主体的是( ) | ||
| 四川省 汶川县 公民 大众传媒 | ||
| 37、 中国公共制定的参与主体包括( ) | ||
| 人民团体 各级政协 公民 社会组织 | ||
| 38、 关于中国公共未来走向的正确说法是 | ||
| 公共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 公共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 | ||
| 39、关于中国公共的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是 | ||
|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科学化与民主化 公共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公平和公正 公共的执行力将不断提升 公共制定和评估上更趁经验化与领导个人化 | ||
| 描述具有随机性的社会现象,要用 | ||
| 概率函数 状态函数 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 ||
| 衡量正误的标准是 | ||
| 姓“资”还是姓“社”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 | ||
| 实施情况信息反馈的目的是:信息反馈应该作为 | ||
| 重新制定的依据 修改完善的依据 改进组织实施的依据 研究的依据 | ||
| 科学是 | ||
| 应用科学 新兴学科 边缘学科 软科学 | ||
|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 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 思维能力 心里素质 | ||
| 听证会的两条主要规则是 | ||
| 与主题有关的专家参加 充分听取意见 必须作出妥协 精益求精 | ||
| 研究中要关注的问题应是 | ||
| 偶然性问题 主导性问题 原因性问题 普遍性问题 | ||
| 下列哪些是研究主体? | ||
| 领导者 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南大学研究中心 | ||
| 古代 的兴起是研究的萌芽。 | ||
| 思想库 养士 参谋 科举 | ||
| 哪些是的载体 | ||
| 法律 规划 文件 领导人员正式讲话 | ||
| 论证会要求 。 | ||
| 有与主题有关的专家参加 对不正确的意见也应看作是对论证会的贡献 领导、权威人士最后发言 绝不允许发表“性”意见 | ||
| 完整的包括 。 | ||
| 方向 目标 手段 结果 | ||
| 52、 当代中国的公共,从实实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党的领导作用,其形式上则由( )三部分构成。 | ||
| 立法 行政决策 党的 三权分立 | ||
| 53、 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 ||
| 的撤换 的更新 的修正 的增删 | ||
| 54、 公共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 )两个环节。 | ||
| 监督控制 绩效评估 再决策 实验 | ||
| 55、 价值观具有的特征 | ||
| 稳定性 主观性 选择性 客观性 | ||
| 56、公共执行的研究路径有 | ||
| 工具选择路径 融合路径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 | ||
| 57、 公共执行的研究路径分别是 | ||
| 工具选择路径 整合路径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 | ||
| 58、 公共的功能包括 | ||
| 调节功能 引导功能 约束功能 分配功能 | ||
| 59、 公共价值具有的特点 | ||
| 虚假性 变迁性 层次性 多样性 | ||
| 60、 下列属于终结的方式有 | ||
| 缩减 歪嘴和尚念错经 上有下有对策 的法律化 | ||
| 61、公共执行模型有 | ||
| 计算模型 高金的府际执行沟通模型 综合模型 实物模型 | ||
| 62、 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正确与否的标准"三个得利于"是 | ||
| 是否有利于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是否有利于以阶级斗争为纲 | ||
| 63、政治学者王绍光提出中国公共议程设置的六种模式 | ||
| 参: 关门模式 动员模式 内参模式 借力模式 上书模式 外压模式 | ||
| 、1949年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地区)公共发展的特征。 | ||
| 参: 1.在制定上,强调以阶级斗争的理论为依据,注重阶级斗争的规律对制定的决定作用,忽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制定的作用,并用阶级斗争的意识来规定的使用范围,忽视社会非阶级性的公共问题设计和解决办法。 2.在执行上,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和执行的高度集中统一,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的执行,既不讲民主也不制,把主观发动的政治运动作为重要方式去推行,使执行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严重影响了的实效性。 3.在评估上,强调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忽视的社会性和科学性,把公共只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忽视公共为社会建设、社会公共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把政治是非作为检验公共的最高标准,导致党政领导干部养成了只注重的政治性,不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普遍心理。 4.在终结上,强调所体现的阶级性和斗争性,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条件下,是否终结,主要是看能否为阶级斗争服务,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阶级斗争的就会被终结,完成其使命。因此,终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 ||
| 65、公共评估的障碍。 | ||
| 参: (1)公共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2)公共目标的不确定性 (3)公共投入的混合性 (4)公出的广泛性 (5)公共主体相关人员的抵触性 (6)公共信息的不公开性 | ||
| 66、公共问题本身是如何影响执行的? | ||
| 参: 首先,所需解决的问题类型和特性直接决定执行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执行中所要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全面性要比局部性执行难度大;高层级比低层级执行难度大。同一层级,同属局部性的,也会因问题的简单与复杂程度不等造成执行难度上的区别。 其次,问题需要规范的目标群体行为种类越多,执行要面对的困难就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第三,问题涉及的目标群体人数的多寡,对执行的难易程度也有极大影响。一般而言,问题涉及的目标群体人数越少,执行的任务量就越小,越容易执行,执行也越有效;反之,则难以执行,执行的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最后,那些旨在调整目标团体的行为方式的问题,由于其数量与调整难度问题,都会影响执行效果。受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和现实影响,人们养成了特定的行为模式与习惯,倾向于某种定势,容易保守,难以改变。要想改变这些思想行为非常困难,尤其是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改变的那些,注定会走向失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必须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思想行为领域以作改变。 | ||
| 67、公共合法化的含义。 | ||
| 参: 狭义的公共合法化仅指被选择出的公共方案获得合法性被批准实施的过程; 广义的公共合法化不仅指抉择出的公共方案获得合法性地位准予实施,还指具备特定条件的公共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 ||
| 68、 一个好的模型的标准是什么? | ||
| 参: 1、排列并简化现实 2、认定重要层面 3、符合社会现实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5、指导调查和研究 6、提出一定的解释 | ||
| 69、公共制定的理性决策模型的内容、条件和缺陷。 | ||
| 参: 要点: 1、理性决策的定义: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建立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作出最大价值的选择,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 2、理性决策的基本内容: 决策者面临的问题清楚明确可以和其他问题清晰区分开; 引导决策者作出决定的目的、价值和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 决策者能将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找到和全部列举出来以供选择; 决策者运用运用系列科学方法评估方案,并能准确预测方案执行的后果; 决策者将每一方案进行对比排序; 决策者能正确地选择出实现预定目的、目标、价值的哪个方案。 3、理性决策的条件: 理性决策模型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且绝对; 决策者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资源消耗。 4、理性决策的缺陷: 社会现实不等同于理论假设; 决策者为“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 现实中和实践中决策者是客观、公正、理智常常是极为有限的; 高估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所起的作用; 在现实中决策者的知识经验信息精力是有限的。 | ||
| 70、 论述影响公共执行的因素。 | ||
| 参: 1、公共问题的性质。 首先,所需解决的问题类型和特性直接决定执行的难易程度; 其次,问题需要规范的目标群体的行为种类越多, 执行要面对的困难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 再次,问题涉及的目标群体人数的多寡,对执行的难易程度也有极大影响。 最后,那些旨在调整目标群体行为方式的问题,由于其数量与调整难度问题,都会影响执行效果。 2、公共自身的特性 的权威性 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的具体明确性 的稳定性与连贯性 都影响执行。 3、公共执行主体 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都影响执行。 4、公共目标群体 首先,成本收益核算观念不容忽视。 其次,文化心理因素相当重要, 最后,文化教育程度直接关乎执行效果。 5、公共环境 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所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和执行者的采取的行动等。 社会心理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