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2:00:07
文档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块冰漂浮在杯中水面上,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杯中水面位置将()A.升高一点B.保持原位置C.降低一点   D.不好判断.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把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弹簧秤示数是空气中示数的1/4,则该液体的密度是()A、B、C、4ρ物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伞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块冰漂浮在杯中水面上,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杯中水面位置将()A.升高一点B.保持原位置C.降低一点   D.不好判断.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把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弹簧秤示数是空气中示数的1/4,则该液体的密度是()A、B、C、4ρ物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伞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块冰漂浮在杯中水面上,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杯中水面位置将(       )

A.升高一点       B.保持原位置       C.降低一点     D.不好判断.

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把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弹簧秤示数是空气中示数的1/4,则该液体的密度是(       )

A、           B、         C、4ρ物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 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 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4.一个实心塑料球,恰能悬浮在10℃的某种液体中,当流体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较大,而塑料球膨胀很小,那么塑料球将(       )

A、有部分露出液面                   B、仍悬浮在液体中

C、下沉到容器底                       D、浮沉情况无法判断

5.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在容器的底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三个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球材料相同,则a、b两个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c球是空心的,则a球的体积最大,c球的体积最小

D.如果三个球都是空心的,则a球的体积最大,c球的体积最小

6.同一个小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情况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甲、乙、丙三 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

A.ρ丙 >ρ乙 >ρ甲      B.ρ乙 >ρ甲 >ρ丙     

C.ρ甲 >ρ乙 >ρ丙      D.ρ甲 >ρ丙 >ρ乙

7.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        )

A.人的重力减小了                               

B.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8.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 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 随时间t 变 化的图像,取g=10N/kg.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在t1 至t2 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D.该金属块的密度是3.4×103kg/m3

9.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10.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l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l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 (         ) 

A.5g         B.8g         C.l0g            D.16g 

11、如图(1)所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木块密度ρ = 0.5×103kg/m3,容器底部面积为200cm2,g = 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 30 s 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 2cm

12. 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   

C.ρ甲>ρ乙   ρ乙<ρA         D.ρ甲<ρ乙   ρ乙<ρA

13.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其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是该探测器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浮AB<F浮BC<F浮CD

B、探测器在下潜、悬浮、上浮三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悬浮<v下沉<v上浮

C、探测器在第3h、第5h和第8h的三个时刻,观察窗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是F5h>F3h>F8h

D、探测器在下潜的最深处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的作用

14.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3×103kg/m3和6×103kg/m3,甲球挂在甲弹簧秤下,乙球挂在乙弹簧秤下,并且让金属球全部没入水中,这时(        )

A、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2∶3       B、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2    

C、甲、乙两弹簧秤示数之比是1∶2         D、甲、乙两弹簧秤示数之比是4∶5

15. 如图所示,有两个小球M和N,密度分别为。图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图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小球M所受重力为,体积为;小球N所受重力为,体积为。小球M和N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所受浮力分别为和。已知水的密度为,油的密度为,且,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漂浮的西瓜受到的浮力         李子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           李子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质量相同的木块和冰块分别放在盐水和水中,均浮在液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___ ___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排开盐水的体积____   ___冰块排开水的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在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p甲      p乙两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甲              F乙(填“>”、“<”A或“=”)。

19.有些跑车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如图所示,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它上方的空气速度比下方空气速度         (选填“大或小”),此时,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空气压强          (选填“大或小”),这样,“气流偏导器”受到一个向          (选填“上”或“下”)的压力差,从而使车轮抓紧地面。

20、“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吨,表示它浮在海平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吨,此时舰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 N。当舰从海洋驶入长江时,所受的浮力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海水 >ρ江水)。

21、有一块体积为0.001m3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体积3/5浸没在水中,则该木块受到浮力为       N;木块的密度是              kg/m3(g取10 N/kg、=1.0×103 kg/m3) 。

22、三个实心球甲、乙、丙,已知ρ甲>ρ水,ρ乙=ρ水,ρ丙<ρ水,当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三球的浮沉情况: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悬浮”),且它们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F甲____  _G甲;F乙__  ___G乙;F丙__  ___G丙。

   23、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                     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               。

三、实验探究题(19分)

24、某同学为探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遵从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所用弹簧测力计的一个黑格或一个白格均表示0.5N。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a的测量可知,木块受到重力的大小是0.5N;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d图中木块漂浮受浮力______  ___N。

   (2)b、e两图中的读数分别是_____   ____N和_____   ____N。两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

   (3)分析上述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选填“遵从”或“不遵从”)。

25. 如下图甲, 底面积为80cm2 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 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 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 水没有溢出容器)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形物体A 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 的关系。(使用刻度尺测量h, 不计细线重)

( 1) 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 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 分别记下多组F、h, 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依据实验表中数据, 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 关系的图象。

①由图 乙可知, 物体A 的重力为        N。

②观察图 乙, 可以得出结论: 在物体A 没有浸没之前, 当h 增大,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在物体A 浸没后, 当增大h 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选填“有关” 或“无关”)。

③由图象乙可知: 当h 等于10cm时, 物体A 受到的浮力为         N。

( 2) 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 前比较,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   Pa。

26、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湘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 =             ,体积V =           (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 Q = V/t 可得Q = v 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

(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乙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             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             管中的水面较高。

(3)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丙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提示:流量不变)。

(4)利用流量 Q = v 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① 列出主要的操作步骤 ② 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③ 写出出水速度的表达式(3分)。

四、计算题(第27小题7分,第28题7分,共计14分)

27.2010年5月31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广西某市,致使该市某中学一千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某部官兵利用冲锋舟为学校师生开辟了水上生命线,该冲锋舟自重为0.6×104N,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5m3,吃水深度为0.5m。(已知ρ水=1.0×103kg/m3,取g=10N/kg),求:

(1)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为保证安全,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28.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3/5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形变(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g取10N/kg)

⑴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⑵求木块A的密度;

 ⑶先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1,再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求F1与F2之比。

1B2B3B4C5A6C7D8B9D10C11C 12B 13A 14 D15A【解析】A中随着液体的排出,液面下降,浮力减小,绳子的拉力减小,但减小到0以后,再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故A是不对的;

B中的液体是不是酒精,要通过计算说明;该题有明显的两种情况,首先是当t=0时,A与液面的上表面相平,此时A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及液体对它的浮力的作用,故存在平衡关系:F浮=G+F拉,因为木块的重力G=ρ木gV=0.5×103kg/m3×10N/kg×(0.1m)3=5N,故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5N+5N=10N,则由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1.0×103kg/m3,看来这种液体是水,故B是不对的;

在C中欲判断每秒排出的液体的质量,还要看第二种情况,即当绳子的拉力为0时的情况,此时木块漂浮,F浮′=G=5N,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0.5×10-3m3,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0.05m;故排出液体的质量m排=ρ液gV排=1.0×103kg/m3×10N/kg×(200-100)×5×10-6m3=5kg;排出液体的时间为50s,故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C是正确的;

对于D来说,当第30s时,绳子的拉力为2N,浮力为2N+5N=7N,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0.7×10-3m3,露出液面的体积为0.3×10-3m3,故露出液面的高度为=0.03m=3cm,故D是不对的。

考点:二力平衡、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综合计算。

1)vt(1分)vSt(1分)

(2)2(1分) C(1分)

(3)水往下流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变大(1分),而流量保持不变,根据Q = v S可知,水柱的横截面积将减小(1分)。因此,水柱越来越细。

(4) ① 测出水龙头出水口的内径d (1分)

② 打开水龙头,用容器接水并同时开始计时,测出经过一段时间t后容器内水的质量m(或体积V) (1分)

③ 根据及Q = v S得出水速度 (或 )(2分

文档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

八年级物理《流体的力现象》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块冰漂浮在杯中水面上,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杯中水面位置将()A.升高一点B.保持原位置C.降低一点   D.不好判断.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把物体浸没在某液体中,弹簧秤示数是空气中示数的1/4,则该液体的密度是()A、B、C、4ρ物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