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燕 2010 ——11—6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阅读课文
2.教学器材: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关于船闸课件、 连通器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课题 | 连通器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三峡大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 教学重点 |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
| 教学难点 |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
| 仪器材料 | 演示用:连通器装置、用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 |
| 教学方法 | 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
| 板书设计 | 第三节连通器 1、定义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3、原理分析:F1=F2 p1S=p2S p1=p2 ρgh1=ρgh2 h1=h2 4、应用 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 |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 复习 新课教学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 引入:复习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公式 【实验展示】 1把用橡皮管连接的U型管中注入红墨水,请同学们观察,看液面有什么特点? 2、用夹子夹住U型管底部的橡皮管,在U型管一端再注入一些红墨水,请同学们看液面有什么特点? 3、松开U型管底部的夹子,观察液面有什么变化?提高一边,有什么变化? 【提出问题】:这种仪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请同学们观察这种仪器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观察仪器的上端有什么特点?下端有什么特点? 这种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提出问题】那连通器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原理呢?出示一个连通器,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师:下面我以这只连通器(四管连通器) 为例来做一个小实验: 在连通器中到入红色墨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生:液面相平 将连通器分别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倾斜,液面还相平吗? 生:相平 师:那么,根据这个实验可以总结出连通器的特点是什么呢?谁来回答? 生: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师板书)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 教师演示实验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师:为什么?用刚才的方法分析. 师:如果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但是连通器处于运动状态,液面会相平么?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生:这时液面不相平. 师:课本P73页中图4—13中的物品是连通器么?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叙述工作原理,教师补充. 师:连通器还有一个重要应用---船闸,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况说明船闸的工作过程么? 放船闸的课件,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练习:课件中的3个题。 课本上的作业P74页 小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三级跳P63页 让学生回家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口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猜想 观察 讨论、分析、推理 回答船闸的工作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