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第2期)
铁道车辆电气装置
期终论文
姓名: 曾琦
班级: 2008级铁道车辆2班
学号: 2007747
摘 要
铁道车辆电气装置是铁道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铁道车辆的正常运行,并保证旅客旅途的舒适度,可以说与铁道车辆息息相关。因此,研究铁道车辆电气装置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怎样通过接触网安全有效的为列车供电,并通过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储蓄电能,然后将其运用到各种电气化负载上。轴温报警器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轴温报警器了解轴温,能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热开水炉以及各种列车信息显示器等为旅客旅行带来方便的设备也需要电气装置的支持。
关键词:铁道车辆电气装置 接触网 轴温报警器 蓄电池 热开水炉 列车信息显示器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lling stock, it concerned the car’s safety and it ensured the comfort level of the passenger, the railways can not work without it. So, it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o study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how to receive electric power from the catenary and supply the power to the train then store it in different batteries,finally put this power to different kinds of loads safely. bearing temperature alarm equipment is a item that can detect the bearing’s temperature and avoid the train from accident. Hot water furnace and some kinds of train information monitor which make contribution to passengers also need the support of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Key words: rolling stock electronic equipment catenary bearing temperature alarm storing batteries hot water furnace train information monitor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3
第2章 课文内容总结 3
2.1 课文绪论 3
2.1.1铁道车辆电气装置的组成 3
2.1.2车辆电气装置的运用条件 3
2.1.3车辆电器负载用电量 4
2.1.4车辆供电方式 4
2.2接触网供电 4
2.2.1铁路客车接触网供电方式 4
2.2.2机车向客车DC 600V集中供电 4
2.2.3客车逆变器分散变流装置 5
2.3车辆蓄电池 5
2.3.1概述 5
2.3.2铅蓄电池 5
2.3.3镍镉蓄电池 5
2.4轴温报警器 6
2.4.1轴温报警器 6
2.5客车电开水炉 7
2.5.1电开水炉基本原理 7
2.5.2电开水炉自动进水和工作过程的控制 8
2.5.3客车电磁开水炉 8
2.6塞拉门 9
2.6.1塞拉门的特点和分类 9
2.6.2塞拉门的机械结构 9
2.6.3塞拉门控制原理 10
2.7列车信息显示器 10
第3章 拓展内容 10
3.1 《交流变频调速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中的应用》 10
3.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11
3.3 铁路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13
第4章 英文学习 14
3.1 英文术语 14
3.2 英文资料翻译 15
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作为铁道车辆各负载用电的主要来源,铁道车辆电气装置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对于各种各样的电气化负载,每个负载使用的电压和电流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列车上配置不同的变电设备和不同的逆变器,以满足每个负载的用电需求。
而作为提供电力来源的接触网,应在列车上配置合理的受电弓来将电流引入到列车的电气装置中供负载使用。
列车中有很多需要电气装置提供电源的负载,比如重要的轴温检测器,轴温检测器能检测轴温,防止列车运行中发生重大事故。还有如塞拉门系统,同样需要电力的支持。
第2章 课文内容总结
本章主要总结本学期所学的课本知识,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体的归纳与研究。
2.1 课文绪论
2.1.1铁道车辆电气装置的组成
铁道车辆电气装置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为铁道车辆电气负载,即一些需要消耗电能的装置,主要包括照明设备,制冷设备,为旅客和乘务员提供饮食和卫生的设备,通信设备以及一些特殊车辆专有的电气设备。第二大部分为铁道车辆供电装置如客车发电机,客车蓄电池和大容量供电装置等。第三大部分则为铁道车辆检测及控制装置,这些装置能够提高旅客乘车的舒适度,并减小乘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起着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作用,比如轴温报警器。
2.1.2车辆电气装置的运用条件
我国的旅客列车大部分为都采用用同一种要求,首先要保证列车的行驶安全,其次要考虑设计的成本问题,我国除高海拔地区以外的地区使用的电气装置要满足以下工作条件
温度变化范围 -40~+40℃
相对湿度 ≤90%(25℃)
海拔 ≤1200m
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其电气装置的要求就需要更高的要求。
2.1.3车辆电器负载用电量
在决定供电系统的容量时,要考虑电气负载的需要功率、效率、功率因素与功率利用系数。
负载的功率包括三种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三种功率决定了负载的用电量。
2.1.4车辆供电方式
车辆供电系统能为列车上的电气负载和自动化装置提供电能,它包括单独供电、集中供电和混合供电三种方式。
单独供电是一种发电功率小的供电方式,一般为安装在列车上的蓄电池组向列车供电。
集中供电使用于用电量较大并为固定编组的列车,在非电气化地区采用的是由柴油发电机供电的方式,而在电气化地区采用的为接触网供电。
混合供电适用于一些特殊的铁道车辆。
对于不同的列车,应该按照其种类和用途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供电方式
2.2接触网供电
2.2.1铁路客车接触网供电方式
铁路客车电气化接触网供电方式主要有机车供电、电源车供电和DC 600V/AC 380兼容供电三种,前两种相对于第三种发展时间要早一些,就机车供电而言,是指机车通过受电弓将电能引入,然后将电能变流并提供给机车和客车共同使用的一种方式,同样的,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在电气化区段运行时,在非电气化区域运行时需用大功率发电车供电。除了机车,还为客车备有一辆电源车,电源车具有各种变电和储电设备,能通过受电弓接受电能再转化为客车所需要的各种电源,相对于机车供电,电源车供电不够经济但机动性好,不受机车摘挂的影响。DC 600V/AC 380V兼容供电是一种综合我国铁路电气化为成网的现实提出的一种供电模式,即在电气化区域,采用电力机车600V集中供电,客车分散变流供电,在非电气化区域,采用大功率发电车三相交流电供电的方式。
2.2.2机车向客车DC 600V集中供电
这是当车辆行驶在电气化区域的一种供电方式,这套供电装置工包括整流电源装置、逆变电源装置、充电装置、蓄电池组、供电母线、电源分配和相关保护电路等几大部分。
整流电源装置:位置位于拖车车体下部,整个列车只用两套整流电源装置即可满足全车负载用电,这套装置可将交流电转化为DC 600V输出。
逆变电源装置:逆变电源装置即将DC 600V转换为三相交流380V,每辆车配置两台或以上的逆变电源装置,要满足正常及应急处理时的要求,还要考虑经济性。
充电电源装置:充电电源装置采用高频逆变加整流电路,它配置在客车或拖车上,能将DC 600V 转为 DC 120V
蓄电池组:当供电线无电时将会使用蓄电池组供电,蓄电池组提供DC 110V的电压,它只能通过列车上的充电电源装置补充电能。
供电母线:供电母线共有两种一种为DC 600V,一种为DC 110V,其分别连接不同设备。
现在的动车都逐渐采用列车网络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和监视。
2.2.3客车逆变器分散变流装置
逆变电流装置是一种大容量的逆变器,主要用于接触网机车向空调列车和相应制式的客车或动车组供电,它将600V直流电转换为380V三相交流电以满足车辆设备的需求。
2.3车辆蓄电池
2.3.1概述
车辆蓄电池可按用途和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两种方式分类,按用途分类可分为供电蓄电池和起动蓄电池,按化学反应分可为铅蓄电池和碱性镍镉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可为用电电压为直流110V的负载供电,当摘挂机车或停电的时候,蓄电池便担负起为负载供电的任务。起动蓄电池则是为带有柴油发电机组的列车提供电能,使柴油机达到需要的转速。
2.3.2铅蓄电池
这是我国铁路列车上使用的蓄电池类型,采用浓硫酸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稀硫酸做为电解液,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充电或放电。
放电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充电过程的化学反应为放电过程的逆反应,其反应式为:
铅蓄电池的充电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初充电,即第一次使用电的充电,使电池容量达到使用标准,在充电时要避免电池的温度过高。第二种为普通充电,这种充电是在使用后的充电,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为6A,时间5~7小时,第二阶段电流为第一阶段的一般,时间约为3~5小时。第三种充电是过充电,是指电池充电量超过额定容量的充电,这种充电应避免。
铅蓄电池的效率包括安时效率和瓦时效率,安时效率一般能达到85%~90%,瓦时效率能达到70%~85%。
2.3.3镍镉蓄电池
镍镉蓄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它的电解液主要用于传递离子,起导电作用。因电解液的质量好坏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所以蓄电池的电解液,一定要纯,不能还有杂志,比如混入时就会使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盐,而硫酸根在低温时会增加电池内阻,降低电池容量。
镍镉电池放电时是铬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同样的,充电过程电荷流动方向与放电时相反,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上图为镍镉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曲线。
2.4轴温报警器
2.4.1轴温报警器
在旅客列车运行中,轴温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危险,过高的轴温可能会导致燃轴及脱轨等事故,严重危及旅客的乘车安全。所以有必要建立对轴温的检测装置,以保证随时都能了解到轴温状况,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轴温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最原始的是靠人工去触摸轴温,但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条件。第二种是在列车线路上安装红外探测装置,但这种方法不经济。第三种是在轴箱上安装金属片,当温度过高时,金属片接通,可发出报警声,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做到精确测量。最后一种方法则是在列车上安装轴温监测和报警装置,用传感器的形式向乘务员报告。
轴温报警器的种类可按照采用的传感器来分类,包括变形型、温敏型和数字型。其中数字型温度传感器具有多种优点,是列车使用的最佳选择。也可按照处理信息的方式分为分立式和集中式,集中式与分立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集中式可以集中检测,减少乘务员的劳动强度。
轴温报警器都是采用温度传感器,而在目前的铁路客车中主要使用的为双PN结模拟量传感器和DS1820型数字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相对于模拟量传感器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功耗低,性能高等优点。但模拟量传感器测温速度快且范围宽,成本低,易于维修。
ZB1型集中式轴温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
集中式轴温报警器分为分机和主机,其核心部分都为单片机,由单片机里事先储存好的程序的调用来实现温度的监控和反馈。
2.5客车电开水炉
2.5.1电开水炉基本原理
开水炉可为旅客提供水资源,是铁路客车必不可少的生活设备。
因列车上的条件因素的,列车上的电开水炉的管线易出现失灵和时空,导致电开水炉失去作用,所以必须对电开水炉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
电开水炉工作原理图
电开水炉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当电源接通时,电磁阀Y开启,水注入箱中,水位达到V2与VCC之间时,电热元件通电加热,到冷水位到达V1时,Y关闭。当水箱中的水沸腾后,开水进入开水箱中,冷水箱水位下降,下降到V2时,Y再次开启。这种过程不断循环,当开水箱中的水位到达一定位置时,就停止加热。
2.5.2电开水炉自动进水和工作过程的控制
自动进水系统逻辑电路原理图
自动进水的控制电路使用逻辑电路的方式:其卡诺图如下:
| Y | 00 | 01 | 10 | 11 |
| 0 1 | 0 | 0 | 1 | 1 |
| 0 | 0 | 1 | 0 |
=1 表示冷水上电极悬空(未浸水),=0 表示冷水上电极浸水
与定义相同
其逻辑表达式为
工作过程控制是由电路中的单片机来实现对工作开关的控制。
2.5.3客车电磁开水炉
常用的电阻式电开水炉易脆化,易产生水垢,所以在借鉴了电磁炉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开水炉,电磁开水炉的有点在于减少了水垢,耐震动而且安全可靠。
电磁开水炉运用的是电磁涡流效应,当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横交变磁场,而交变磁场通过金属导体时就能够产生涡流从而发热。
2.6塞拉门
2.6.1塞拉门的特点和分类
塞拉门的得名来源于车门在开关的过程中有塞拉的动作。它的发展与高度列车息息相关。由于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效应会对车门产生影响,而塞拉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与普通的车门相比较,塞拉门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2、密封性能好
3、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性能。
4、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5、提高车辆的美观,减少噪音,方便清洗。
塞拉门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塞拉门的自动门系统代替了手动门系统,电动门系统代替了气动门系统。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崛起,塞拉门系统将会更为广泛的应用。
2.6.2塞拉门的机械结构
上图是用于高速列车上的塞拉门结构
塞拉门由基架部件、门扇组件、驱动部件、操作及气动件、门锁部件及电控部件六大部分组成。塞拉门开关动力来源于装载门上部的气缸,当风雅处于450~500KPa并有电源的情况下,塞拉门可以使用点电锁钥匙打开关闭,使用压缩空气推动气缸中的活塞杆,使活动摇臂带动连杆,推动在圆导轨上能左右运动的校车,到项运动装置及在活动摇臂上选调的门扇,按比例移动,达到开关门效果。
2.6.2塞拉门控制原理与门控器
塞拉门系统必须满足以下的控制要求才能保证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1、车内外均能手动和电动开关每扇门,列车到站后应能统一打开所有门,启动时应能统一关闭所有门。
2、当列车速度超过5Km/h 时开启的车门需自动执行电控气动关门。
3、电控气动关门时遇障碍物应转换为打开状态,延时后再关闭。
4、执行关门命令后,若车门未完全关闭,应发出警报。
5、紧急情况下,可手动开门。
塞拉门具有两种控制原理,一为空气控制原理,一为电气控制原理。现今,电气控制原理正在逐步取代空气控制原理。
塞拉门门控气路与列车管相连,通过操纵手动阀使列车管的压缩空气进入门控气路。而塞拉门电控可实现塞拉门的自动关闭,并检测车门是否关闭得达到要求,具有比较自动化的优势。
塞拉门门控器是一个电子微处理器,是在塞拉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控制塞拉门动作的原件,他能准确处理接收到的各种速度和关门信号,做到塞拉门开关的“全自动”。
2.7列车信息显示系统
列车信息现实系统包括列车卫星有线电视、列车报站系统,列车卫星定位信息显示系统以及客车车厢显示器。
列车卫星定位系统可通过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列车的实时状态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到列车监测中心,保证列车行车安全,还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将所得到的列车所在位置通过列车报站系统传达给旅客,让旅客能够了解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列车报站系统与列车卫星有线电视相结合,在旅途中除了为旅客播报位置信息,还可以播放各种节目,每到一个站还可为旅客介绍当地的旅游景观,方便旅客的出行。
第3章 拓展内容
3.1《交流变频调速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清华大学 李永东 王琛琛
内容总结: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从直流到交流传动的迅猛发展,是和新兴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因为任何一种新器件的出现,都会为电力变换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创造突破口,从而大幅度提高变频器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
电气化交通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广泛地应用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我国目前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需求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交通全面电气化和牵引交流变频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伴随着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和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理论也有较大发展最开始的转差-频率控制基于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动态性能差,调速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矢量控制(又称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概念,它基于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思想对异步电动机进行矢量解耦,实现了磁链、转矩的调节,且动态响应性能好,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即转子参数及变化规律难以测定。80年代中期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它基于定子磁场,数学模型简单,定子参数及变化规律易于测定,动态响应性能好,但谐波不受控制。90年代智能控制如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以及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给电动机调速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活跃。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作为比较精确的交流调速方案,都已经应用到实际的商业化产品中,在机车牵引传动领域也有其重要应用(见表1),使机车在电气牵引领域上了一个台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直接转矩控制,由于其与矢量控制相比较,具有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对电动机本身参数变化不敏感等优点,是一种特别适合对速度的精度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快速准确的转矩控制的电气牵引的控制方案。所以,从80年代提出以来,直接转矩控制得到广泛重视,在电气牵引、机车传动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从直流到交流传动的迅猛发展,是和新兴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因为任何一种新器件的出现,都会为电力变换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创造突破口,从而大幅度提高变频器的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
3.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来源:中国工程铁路建设网
内容总结: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
接触网供电方式:
接触网供电方式有单边、双边供电和越区供电。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
单边供电:供电臂只从一端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双边供电:供电臂从两端相邻的变电所取得电流的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一种非正常供电方式(也称事故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成分区亭同相邻的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复线区段的供电情况与上述类同,但牵引变电所馈出线有四条,分别向两侧上、下行接触网供电。牵引变电所同一侧上、下行实现并联供电,提高供电臂末端电压。越区供电时,通过分区亭内的开关设备去实现。
接触网的特点及要求: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因此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线路上的负荷又是随着电力机车的运行而沿接触线移动和变化的,对接触网提出以下要求:
(1)、在高速运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保证电力机车正常取流,要求接触网在机械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和足够的弹性。
(2)、接触网设备及零件要有互换性,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3)、要求接触网对地绝缘好,安全可靠。
(4)、设备结构尽量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运营及维修。在事故情况下,便于抢修和迅速恢复送电。
(5)、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特别要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钢材。
总的来说,要求接触网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良好地供给电力机车电能,保证电力机车在线路上安全,高速运行,并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3.3铁路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二十世纪初以来,轨道交通因其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等独特优势而备受世界各大城市的青睐,并逐步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空间资源利用时间来看,由于各种原因,轨道交通空间与其它交通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地下空间衔接利用不够,造成相关工程建设间的冲突和矛盾,直接导致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即轨道交通整体利用规划滞后。作为城市建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轨道交通空间应与其它交通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有机衔接,综合发展,协调利用,以取得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用的最大化。
二是客流预测工作中的问题:
客流预测是线网规划中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因此客流预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线网规划的效果。但从目前线网规划中的客流预测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
(1)城市交通模型还未完善建立:
线网客流预测是一种宏观层次的客流预测,因此要求模型在宏观方面性能要突出。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除广州使用了START模型外,还未见到其它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宏观层次交通模型。所使用的模型基本上是微观层次的详细交通分析模型。即便是这些模型,本身受基础数据丰富、真实程度以及对模型和城市规律熟悉程度的制约,在模型运用上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此,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科学的线网规划,就应在这些城市中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完善的模型体系,而且这些模型应在本城市中有一个相当的积累完善过程,成为相对成熟的模型。
(2)难以建立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的动态联系
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有明显的互动联系,但是目前的客流预测工作对土地开发强度影响基本不能作出动态的反映。尽管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方面都有各自领域内的分析模型,但由于两类模型的原理和数学语言差异很大,而且从事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研究的人员对彼此领域研究甚少,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两个方面的研究能实现模型兼容,因此对彼此的考虑只能是定性分析或静态层次的计算。这实际上是整个规划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技术瓶颈,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客流预测工作就很难保证可信性。
外围区的客流在中心区换乘,也势必加大中心区今天交通压力。而且换乘站工程复杂,集中在城轨线路如果想获得较好的客流效益,一般都希望通过城市中心区。因此整个线网的换乘节点都集中在中心区。一种意见认为换乘节点这样分布可以符合一般城市客流中心区为O点或D点集散的规律,因此也符合主客流方向。而且换乘发生在地下或相对封闭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不会增加地面交通压力。而且会给城市中心区提供强大的交通供给和方向周到的交通可达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换乘节点分布在中心区,势必吸引部分出行OD点均在心区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难度和代价,因此换乘节点应外移。
第4章 英文学习
4.1英文术语
应急照明emergency lighting
集中供电centralized power supply
分散供电separated power supply
两路供电two-way power supply
塞拉门控制柜plug-door control cabinet
车内布线vehicle wiring
双线制two-wire system
单线制single-wire system
接线盒connection box
分线盒junction box
接线端子connection terminal
播音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
天线装置antenna set
播音器public address device
列车通信网络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列车总线train bus
车辆总线vehicle bus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t
绞线式列车总线(WTB) wired train bus1
直流顶式电扇DC electric ceiling fan
温水电控制箱warm water electric control box
空气电预热器air preheating electric apparatus
客车行车安全监测系统coach travelling safety monitor system
轴温报警器 axle-temperature alarming apparatus
轴温传感器 journal temperature sensor
逆变器 inverter
变流器 converter
电子整流器 electronic rectifier
图为列车的蓄电池箱
1、箱体 box body 2、辅修牌 auxiliary repair card 3、闩 latch
4、锁挡板 lock latch handle 5、锁挡 lock latch 6、瓷垫 porcelain pad
7、密封条 seal strip 8、蓄电池 storage battery 9、盖挡 cover stop
10、顶杆 stop screw 11、通风器ventilator 12、顶板 backing plate
13、压紧板 tight pressing block 14、橡胶垫 rubber pad
15、闩挡 latch keeper 16、票插 card holder
4.2英文资料翻译
Hot Box
A hot box is the term used when an axle bearing overheats on a piece of railway rolling stock. The term is derived from the journal-bearing trucks used before the mid 20th century. The axle bearings were housed in a box that used oil-soaked rags or cotton (collectively called packing) to reduce the friction of the axle against the truck frame. When the oil leaked or dried out, the bearings overheated often starting a fire that could destroy the entire railroad car (and cars coupled to it) if not detected early enough.
The packing and bearing had to be regularly inspected, and packing was often added at major stops. The journal was replaceable, but if neglected it would heat to a temperature where the alloy would melt away and leave the brass carrier riding on the steel axle. This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the axle fracturing and the car above falling onto the wheel, which could cause a major derailment of the train. Train worker duties consisted partly of inspecting the train as it ran by, looking for smoke, sparks, or fire. They would then sound the audible report "All Black" to mean the train was not giving off any light energy that would indicate combustion or destruction of the wheel bearings. If the train worker saw "Red" or smoke, he would alert other crew members, or else make an emergency stop to the train to prevent further damage.
When this type of axle box was used, any diesel exhaust smells had to be tracked to their source, as a hot-box sometimes smells similar. Most of the larger railroads use defect detectors to scan passing trains for hot box conditions. Some of these detectors also have "automated mile posts" which send an automated radio signal to the train crew listing the train number, track number, and train speed.
Modern ball, roller or tapered bearings can also overheat, but the likelihood of a roller bearing overheating is usually far smaller than it was with journal bearings. When modern bearings do go wrong, the balls or rollers and their races fail, generating heat which can ignite fires or be the ignition source of a dust explosion in grain, coal, sawdust, etc
(本文来自于英文维基百科)
翻译:
过热的轴箱
过热的轴箱是当一列铁道车辆上的轴承过热时使用的术语,它来源于20世纪中期前的货车上使用的滑动轴承。轴承被安装在一个使用油浸过的布或棉花(正确的应叫做包裹物)来减少轴与转向架构架间摩擦的盒子里。当油泄漏或者用完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早发现,过热的轴承可能会引起一场大火从而摧毁一列车(以及与它相连的车)。
包裹物和轴承应该定期检查,在主要的站台应对包裹物进行添加。滑动轴承是可更换的,但如果忽略了它,热量将能转化为一种能将合金融化的温度,并遗留下黄铜黏在刚轴上。这最终会导致轴碎裂,使在上面的车体掉到车轮上,这会引起列车的脱轨。列车工作员的责任包括观察驶过的列车,观察烟,火花以及火焰。然后他们会听到如“All Black” 的报告,这意味着列车没有发出后任何能表明轮对轴承燃烧或损坏的光。如果列车工作员看见“Red” 或者烟,他将警告其他人,或做一个紧急制动来使列车遭受更严重的损坏。
当这种类型的轴箱使用时,任何的柴油排出气味都不得不记录它们的来源,因为一个过热的轴箱也会发生相同的气味。许多大型铁路使用故障检测器来浏览驶过的列车的轴箱状况。一些这样的检测也有“自动邮件发送功能”,她能自动给列车观察员送去一个无线电信号罗列车号,轨道号和列车速度。
现代的球,滚子或者锥形轴承同样可能过热,但是与滑动轴承相比,滚子轴承过热的可能性要小的多。当现代轴承故障时,球或滚珠以及他们的轨道失效,产生的热量可使火燃烧或者是使颗粒,煤炭,碎屑里的灰尘爆炸的来源。
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对车辆电气装置进行了一些总体的概述和拓展,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车辆电气装置会一步步的完善存在的问题,并使火车成为最便利,最舒适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铁道车辆电气装置.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李永东,王琛琛. 交流变频调速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
[3]中国工程铁路建设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4]铁道车辆词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5 49.9-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