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三轮复习 历史 学科复习计划 | |||||
实现 高效 复习 的办 法和 措施 (具 体明 了、 可操 作、 有效、 高效)  |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二)过程实施策略 二轮复习时间紧,因此更要周密计划,精细实施,保证复习过程的完整性;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复习实施过程方面,要解决好计划安排、进度与节奏、方式与方法、环节与活动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复习效率。 1.要通盘考虑,协调好复习进度。根据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将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以及模拟训练等活动占用的时间统一分配、合理分配,进行细致周到的安排,保证二轮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计划要具体到每一周、每一节课,做到一目了然。要防止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 2.优化专题实施过程,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要做到内容容量适中,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简洁、流畅,各种教学活动协调,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灵活。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有消化巩固的环节与时间。 二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问答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审题的质量和答题的效果。对以上概念,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掌握,并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运用,要运用以往的高考题作例证,加强实用性指导与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成绩,力争在优秀率和有效分上有所突破。另外还应将解题方法指导与帮扶结合起来,因为许多帮扶对象是因为解题技巧不灵活而影响成绩的。  | ||||
| 第二轮复习 | 大专题复习内容、考试组卷和集体备课要点(上学期) | ||||
| 周 | 日期 | ||||
| 第22周 | 12.31—1.6 |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 第23周 | 1.7—1.13 | 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
| 第24周 | 1.14—1.20 |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
| 第25周 | 1.21—1.27 |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 |||
| 第26周 | 1.28—2.3 |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 |||
| 第27周 | 2.4—2.10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
| 周 | 日期 | 大专题复习内容、考试组卷和集体备课要点(下学期) | |||
| 寒假自主复习 | 2.10—2.20 | 布置寒假作业 | |||
| 第1周 | 2.21—3.3 | 中国古代史——先秦到明清的中国文明 | |||
| 第2周 | 3.4—3.10 | 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文明 | |||
| 第3周 | 3.11—3.17 | 中国现代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义现代化建设 | |||
| 第4周 | 3.18—3.24 | 世界古代和近代史——世界古代和近代的西方文明 | |||
| 第5周 | 3.25—3.31 | 世界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间及二战后的世界文明 | |||
| 第6周 | 4.1—4.7 | 选一、选四——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人物评说 | |||
| 第7周 | 4.8—4.14 | 回顾、复习、查漏补缺二轮内容 | |||
| 第三轮复习 | 选题组卷内容、应用分析、纠错和目标要求 | ||||
| 周 | 日期 | ||||
| 第8周 | 4.15—4.21 |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9周 | 4.22—4.28 |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10周 | 4.29—5.5 | 蒸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11周 | 5.6—5.12 | 电气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12周 | 5.13—5.19 | 一战—二战期间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13周 | 5.20—5.26 | 信息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
| 第14周 | 5.27—6.2 | 回顾、查漏、补充三轮复习内容 | ||
| 第15周 | 6.3—6.9 | 学生自主、教师指导、迎接高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