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发布:2012-07-10 07:49 发表者:蔡季平 (访问人次:1797)
尽管目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已达90%以上,但视功能恢复仍不理想,手术后视力与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和手术时机的早晚有直接的关系。总的来说,视网膜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增殖膜形成越轻者,手术成功率亦越大,反之则成功率小。此外,脱离时间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时间拖得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手术成功与否以视网膜能否复位为标准。但视网膜复位,并不一定有相应的视功能恢复。例如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脱离,因为视网膜视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即使视网膜术后已经复位,视功能亦不能改善,视野绝对性缺损依然存在。中心视力的预后,主要看黄斑是否受累,及受累时间的长短。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且及时手术者,80%以上可获0.4以上视力;累及黄斑者获0.4以上仅20-40%,35%最终在0.1以下。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2周以上者术后视力预后均差于2周以内手术者。当视网膜全脱离时间超过2年,视力很难提高。另外手术后黄斑前膜、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髙眼压等形成也是视力不恢复甚至下降的原因。那有的病人会说,我花钱做了手术,视力还是没有提高,还有可能下降,那不等于没做吗?其实不然,首先要知道,80%的病人接受手术后,与手术前有视网膜脱离时相比,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下降的病人是少数,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病人可以通过黄斑前膜剥膜术等使视力得到改善。因此,不要因为少数人的视力不增而拒绝手术,从而丧失了挽救视力的机会。其次要知道,倘若不行手术治疗,则最终会丧失视力。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独眼”视网膜脱离的病人,说他“独眼”是因为它的另一只眼在几年前因为视网膜脱离但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瞎了,而原来是好眼睛的这只眼现在也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因此,视网膜脱离是可以导致失明的眼病,且这种失明是无法挽救的,而且是可以发生在双眼的。所以我们建议病人,凡是条件允许都应接受手术治疗。当然,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没有100%的成功率,但是目前的治疗水平已经可以使视网膜脱离治疗的最终成功率达到90%以上,所以病人不要有太多顾虑。上海长征医院眼科(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蔡季平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主要发生在高度近视眼,老年人以及曾受过外伤的眼球。 视网膜组织的构造复杂,细致和脆弱,有其旺盛的新陈代谢。视网膜本身就其神经感受就部分为九层。如果我们把眼球比作一个照像机的话,那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里的感光胶片。视网膜脱离就是指胶片的基片和感光材料之间发生了分离,使眼球感光系统发生了障碍,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视网膜脱离类型 视网膜脱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眼部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外伤,出血,脉络膜肿瘤等。这种继发性网膜脱离的病因较为明确,一旦去除病灶,视网膜即可恢复原位。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发生的原因不明。一般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视网膜裂洞的形成,使融化的玻璃体通过裂洞而浸入视网膜下空隙。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球。此外,也可发生在视网膜老年性变引起的退行性萎缩区及囊样变性使裂洞形成,造成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症状
1.网脱发生前常出现火花与闪光幻觉。
2.有时感到眼前有一层乌云般的黑影从一个方面朝着视野的部推进。
3.视物模糊、视物变形。
4.视力突然下降。
5.眼压降低,眼球变软。 如发生以上几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不应延误码率时间,以便错过治疗机会。 视网膜脱离的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恢复比较困难,手术难度也很大。不过在未性脱离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
1.用眼不易过度疲劳。
2.不提重物。
3.不做剧烈活动。
4.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5.如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6.防止眼外伤。 视膜网脱离的治疗
7.网脱轻者,卧床何处几日,注意卧位,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不嚼硬东西,保持大便通畅,网脱有的可复位。
8.网脱重者,必须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只要发现上述网脱的症状,就应即刻到医院检查,诊治。
视网膜是一层很薄的神经组织,紧密地贴附在眼球内壁上,它的作用就是能够接受外界信号,并将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一旦视网膜不与眼球壁紧密接触,我们的眼睛就无法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这就是视网膜脱落。由于人种和文化的特点,中国是近视眼的一个高发病国。据医生介绍,100个视网膜脱落的病人中约有70人是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100个高度近视眼的病人中约有5人患有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落最常见的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它主要发生于高度近视
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视网膜可以发生变性、变薄,然后它的玻璃体 可以和视网膜有异常的粘连。随着玻璃体的牵拉,可以产生视网膜的裂,视网膜产生裂孔之后,眼里边的液体进入视网膜之下,视网膜就可以发生脱离,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其它视网膜脱离,可以由其它原因引起,比如说眼外伤,病人受完伤后,直接可以造成视网膜的破裂和脱离。另外,一些其它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还有一些眼底的血管病在眼底产生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通常人们都认为40-60岁的人容易患上视网膜脱落。但是现在患有近视眼的人不断增多,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使得十几岁的儿童也有可能患上这种病。由于视网膜脱落后,几乎不可能自然复位,所以在发生症状时应当及时治疗。
医生:通常来说,最早期的(症状),首先是眼前有飞影感,也可以叫眼前黑影,这个是视网膜脱离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病人有这个(症状),就是视网膜脱离,但是对有这种症状的病人,特别是他本身有高度近视,或者他眼睛受过外伤,这些都是视网膜脱离的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这种情况下,他应当及早到医院检查。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患者,如果出现眼前有飞点或是闪光等症状的时候,不要用手揉眼睛,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另外,也应当注意不要随便点眼药,特别是在视力下降的时候,应当尽快去医院查明原因。
有以下的人情况容易患视网膜脱落
1。近视眼,特别是中高度近视患者。
2。一只眼睛曾发生过视网膜脱落,另一只眼睛也较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
3。合并眼部其它疾病:如眼部外伤、反复的玻璃体出血等。
4。做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
当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他们可能对眼部检查有一种畏惧心理,担心会对眼睛造成损伤,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做检查时首先进行散瞳,目的是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在散瞳以后检查仪器的光线才能够到达眼球的最后面,从而对整个视网膜进行检查。
医生:那么, 散完瞳之后,医生查眼底,就要用一种特殊的仪器来进视网膜检查。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做双目间接检眼镜,它是一个戴在头上的灯,然后医生一个手再拿一个透镜,灯上发出光线,通过透镜照到病人眼里边,医生就可以在灯光照射下,观察到视网膜全部情况。
由于这种检查不与眼球直接接触,所以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专家认为,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治疗时机,如果病情拖延的时间太长,视网膜的组织结构破坏后是无法恢复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取决于治疗手段,也就是说应该针对具体的症状采用相对应的手段。
一些病情比较轻的情况下,往往就包括视网膜刚刚有破裂的裂孔,或者说裂孔即将形成,或者说一个很局限的视网膜脱离。这个时候 ,可以用激光治疗,激光来封闭裂孔周围的视网膜,使视网膜和他的眼球壁重新产生一个比较牢固的粘连,这样就可以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激光治疗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手段,它的优点就是方向性好,对于能量的控制也比较好把握,手术后不会留下后遗症。那么对于一些视网膜裂孔较大,但还没有脱落下来的患者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呢?
医生:这种手术就是在眼球表面进行,它通过冷凝,使视网膜和眼球壁产生一个凝固反应,再通过一个外电压使眼球壁和视网膜进行更紧密地接触,这样达到视网膜重新复位的目的。
一般来说如果就医比较及时,那么90%以上的病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比较简单的眼睛手术来解决,如果病情拖的时间较长,眼睛出现一些斑痕性的增殖反应就需要从眼睛里面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术来进行解决。
术后,为了比较长时间地促进它的愈合,在手术即将结束的情况下,医生还要在眼内打上气体或硅油,这个气体和硅油的作用就是它比重比较轻。它在眼内可以长期地顶压视网膜,但是这种患者术后有一个体位要求问题,就是他必须保持一个俯卧位,这样才能使比水轻的气体和硅油产生一个向上的抵压作用,促进视网膜的长期复位。
据医生介绍,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手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取决于视网膜损坏的程度,如果视网膜脱落超过了7天,即使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也难以恢复到手术前的状况。
医生:如果视网膜脱离时间比较久,超过了七天,那么即使手术给他复位了,他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功能也因为7天的视网膜脱离,造成了不可逆的恢复。那么他的术后的视功能的恢复,也就受到了,所以视力就不能,恢复到手术前没有得病的水平。
目前在求学的学生有5000多名,很多人在完成学业之余,喜欢上网或是打游戏,一玩就是一个通宵,不注意眼部保护,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一旦发生视网膜脱落,恢复起来会比较困难,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1。用眼不易过度疲劳。 2。不提重物。 3。不做剧烈活动。 4。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5。如患近视眼的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患者。 6。防止眼外伤。 7。定期的眼部健康检查最好每半年一次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也不断提高,治愈率可达80%-90%。大部分患者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脱盲。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树立信心,力争早日治疗,争取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