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不进位加法及不连续进位加法 | 计划课时 | 第1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37页例1,例2及做一做。 | |||||
教学 目标 |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 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四 课堂小结。 | 1.出示复习题目,请两名同学板演: 160+230 710+120 2.指名口答笔算几百几十数加几百几十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出问题: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算一算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引导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1:引导学生交流。 (1)板书算式:271+122= 教师质疑: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2)学生尝试列竖式笔算:
(3)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 问题2: (1)引导列式说说计算方法,271+31= (2)比较前两道题的异同点。 (3)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再连线。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 | 计划课时 | 第2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第38页例3及做一做。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如何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 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总结。 | 1.笔算下列各题。 757+162= 129+36=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及加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教材第38页例3。 1.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 2.探究445+298的算法。 引导板演的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老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引导加法的验算。 (1)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验算的情况,对于验算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老师小结: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 老师提醒:先想一想下面各题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练习课 | 计划课时 | 第3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第39页练习八。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养成验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知识点1:万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 知识点2:万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 知识点3:万以内的加法的验算方法。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计算并验算。 356+479 528+383 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 | 计划课时 | 第4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第41页例1, 例2及做一做。 | |||||
教学 目标 |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 | 1.老师讲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一)出示教材第41页例1。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2.解答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后相互进行交流。 (二)出示教材第41页例2。 引导学生列式,尝试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 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先减去退掉的“1”。 (三)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 |||||
作业 设计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或案 例分 析 |
课题 | 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 计划课时 | 第5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42页例3及做一做。 | |||||
教学 目标 | 1.学习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二 自主学习。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 | 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题,并说说做法。
2.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一)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403-158。 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被减数中间为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扩展延伸:被减数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500-157= 老师板书:
2.讨论:被减数末尾为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减法的验算。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算式 403-158=245 进行验算。老师板书:
2.组织学生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解决问题 | 计划课时 | 第6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第43页例4及做一做。 | |||||
教学 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三 巩固练习。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 老师:相信同学们经常去逛商场,今天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得最好,并能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1.出示教材第43页例4销售清单,从这张单子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从获取的信息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讨论:解决小红的爸爸大约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4.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5.讨论并解答。 老师强调: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必须要精确计算。 可以先把护眼灯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166+225=391(元),再加空调扇的价钱391+558=949(元)。 6.引导学生分析列式计算。 注意:可以把三种价格的钱估作整百整十。 老师板书:170+230+560=960(元) 7.讨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2题。 2.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来解答。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练习课 | 计划课时 | 第7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练习九。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3.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知识点1: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2:减法验算。 知识点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知 识点4:补全竖式。。 | 计算: 500-437= 分析:被减数个位上的0不够减7,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10,再从10中退1,十位退1后是9,9减3得6。 计算并验算。 300-127= 分析:减法验算方法: 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减数+差=被减数 300-127=173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473-204= 980-76=分析:计算473-204,把204看成200+4; 计算980-76,把76看成80-4。 473-204 =473-200-4 =273-4 =269 980-76 =980-80+4 =900+4 =904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书上第45页的11题。 | |||||
作业 设计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或案 例分 析 |
课题 | 整理和复习 | 计划课时 | 第8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47页整理和复习。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整理和复习”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理概括能力。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1.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教学难点: 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练习纸,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情境导入。 二 进行新课。 三 课堂作业。 | 1.师提问: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能有以下一些情况: (1)笔算加法、笔算减法。(2)加减法的验算。 (3)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法和被减数中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复习加法 1.练一练(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结果和计算过程。 2.总结计算方法 师:在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二、复习减法及验算 1.竖式计算。 862-715 739-58 310-224 400-319 在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都要退位?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862-715= 739-58= 学生完成练习纸第二题,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个别做辅导。 3.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投影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来评价。 三、复习估算 师: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准确的数时怎么办呢? 估一估:487+374≈ 638-256≈ 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看成整百数或整十数再计算)。 用估算的知识完成教材47页第3题。 1.聪明小法官。(判断对错) (1)在减法中,差一定比减数少。( ) (2)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3)求比458多198的数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458+198。( ) (4)405-258=153( ) 让学生利用手势来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 计划课时 | 第9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教材第48页练习十。 | |||||
教学 目标 |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计算方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 1.通过课件、老师引导来学习计算方法。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来学习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通过课件、老师引导来学习计算方法。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来学习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计算方法。 1.明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来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2:易错警示素养延伸 忽略了加数为0的情况 【例题1】判断: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和不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如果一个加数是0,则和与另一个加数一样大。 规避策略:在加法算式中,和不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误以为减法只能用加法验算 【例题2】判断:计算减法时只能用加法验算。(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计算减法时,不一定只有加法验算,还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的方法验算。 规避策略:搞清楚减数、被减数、差三者的关系,在计算减法时,既可以用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计算加法时满十没有进位 | |||||
作 业 设 计 | ||||||
板 书 设 计 | ||||||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
课题 | 试卷评讲 | 计划课时 | 第10课时 | 主研人 | ||
教学 内容 | 第四单元测试卷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深化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 |||||
教学 重难 点 |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教学难点: 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指导。 | |||||
教具 学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 环节 |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 个性化设计 | ||||
一、分析考试情况。 二、 自查自纠。 三、 小组合作交流。 四、 典型错例分析。 五、 做考试总结。 | 1.公布全班考试成绩,并对各分数段的成绩进行分析: 本次测试应测 人,实测 人。优秀生 人。90-100的人数为 人,80-的人数为 人,60-79的人数为 人,60分以下 人。全班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本次测试成绩不太理想,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表扬一直保持优秀和进步的学生: 学习之星: 进步之星: 1.自查,自纠。 各自试卷上出错的题目,自己重新读题,并试着改正。 2.记录。 自己自查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 各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题的思路,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评讲。 通过这次考试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遗憾,说说你今后努力的方向。 | |||||
作业 设计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或案 例分 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