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必修一、必修二1单元)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注意: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如右图)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封禅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秦汉是通过哪一制度践行这一想法的
A.主义集权制度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监察制度
3.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两件写在木片上的家信,是一对参加攻打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兵兄弟向家中写的要衣服和钱的信。依据此信我们可以研究
①当时的文字 ②当时的社会经济 ③秦国的军事制度 ④秦国的法律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不是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6.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7.“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8.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9. 18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10.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国家安定统一 B.民族和富强
C.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社会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社会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相结合,避免出现不均
B.反对封建君主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反对封建君主和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不均
D.反对封建君主和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12.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观点能正确反映出国民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目前,中国民族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工作”
C.“党员加入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和有所贡献”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
14.在遭到中国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15.2009年7月5日,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的暴力事件。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确将恐怖主义、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6.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17.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8. 16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法国1875年、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共和政体的确立 B. 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D.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哪一制度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0.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1.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22.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俾斯麦
23.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十月革
命这—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的伟大功绩
B.十月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十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5.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①要奉行自主的外交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首次打着共同的旗帜——朝鲜半岛旗携手走进主会场,成为开幕式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朝、韩两国却各自组队进场,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朝、韩的和解与统一是人心所向
C.地区性矛盾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 D.世界大国不再干预朝鲜半岛的事务
27.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0.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7分,32题11分,33题12分。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 (17分)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6-1796)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材料三 :在选任方面,不管我们的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中华人民共和国》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试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出现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2)阅读材料二、三试结合时代背景比较中、英政治的不同特点。(4分)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3分)uD7高中高考资源网站群
uD7高中学科(4)从西方、中国政治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的什么认识?(4分)
3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北京天坛祈年殿——皇帝祭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天并祈祷五谷丰登
隋朝大运河
图3
郑国渠
图4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4分)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科学……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联系材料一,指出除科学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扩张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2分)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哪些?(4分)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这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怀宁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 史 答 题 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7分,32题11分,33题12分。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1)(2分)
26.(8分)
27.(3分)
28.(4分)
2. (1)(4分)
A.(3分)
B.(4分)
A. (1)(4分)
5. (4分)
(3)(4分)
历史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D | C | C | B | C | C | D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A | B | C | D | D | A | B | A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C | C | C | C | B | D | B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