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1)5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者:隋炀帝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
4、大运河的规模:
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
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采用的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
2、隋朝诞生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3、意义:
(1)政治: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2)社会: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迁,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古今考试制度对比:
(1)相同点:
1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取。
3考试纪律严格。
(2)不同点:
比较项目 | 隋唐科举考试 | 当今学校考试 |
科目设置 | 偏重文科 | 分文、理科,设置较合理 |
考试内容 | 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 |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根本目的 |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巩固统治 |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选拔人才 |
1、原因:(1)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
(2)隋炀帝实行残暴的统治,屡次发动战争,徭役兵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
2、: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重点)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代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统治措施、原因):
(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著名人物——房谋杜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
最著名谏臣:魏征
2、贞观之治的表现(影响):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唐太宗的突出成绩(唐太宗统治的结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有哪些做法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借鉴?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重视民生,提倡节俭,重视人才等值得我们借鉴。
二、女皇武则天:
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政治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学生。
(3)经济上: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
3、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出现时间: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2、治国措施(出现原因):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5、评价唐玄宗:(1)积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使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形成开元盛世。
(1)消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一、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重点)
农业:垦田面积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你,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2、手工业:丝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生产水平高,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为代表;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3、商业: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荣大都市,如长安城第国际性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难点)
吐蕃(bo) |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 ||
唐蕃关系 | 文成公主入藏
| 史实 |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
作用 |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 ||
其他民族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
1、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射、打球、弈棋等活动。
3、社会风气兼容并蓄,衣食住行等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诗人 | 时代 | 代表作 | 特点 | 尊称 |
李白 | 盛唐 |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色彩) | 诗仙
|
杜甫 | 唐朝由盛转衰 | 三吏、三别 | 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誉为“诗史”(现实主义精神) | 诗圣
|
白居易 | 中期 | 《秦中吟》 《新乐府》 |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其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现实主义色彩)
|
项目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艺术特点 |
书法 | 颜真卿 | 《颜氏家庙碑》 |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碑》 |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 |
绘画 | 阎立本 | 《步辇图》 |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
吴道子 | 《送子天王图》 |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