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与辛亥》一书收录了“辛亥时期国人科学观初探”、“辛亥时期的教育改革”、“评孙中山的自由观”、“孙中山宗教思想初探”、“辛亥后孙中山对政党的选择”等文章,全面论述孙中山的功绩以及辛亥的影响与意义。
转眼之际,已经是过去104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我们也要牢记,正如孙先生所说:“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实现伟大的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通过阅读孙中山先生从最初的行其所志,到海外,再到推动新世纪新力量的出现,将思潮从东京发展到上海再到全中国,到最后的有志事成,成立临时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程的艰难,同时对辛亥对于中国的影响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在组内讨论时,许多人说这次并不彻底,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诚然,在一定意义上这次是失败的。但是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辛亥是一次伟大的,为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我认为,它的成功的意义大于它的失败。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应该看到,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武昌城头的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党人成功发动武昌,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100多年前,有孙中山这样一群人,为了心中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才有了如今的富强民主。辛亥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巨变,同样给国人带来了最大的幸福。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国民主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并且一直践行着他“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决心。他是这一伟大目标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为之付出了光辉的一生,在全中国播下了辛亥精神的种子。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我们更应该看到,辛亥后,接受这场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正如总在纪念辛亥100周年大会上所讲“中国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先驱的伟大抱负。”
我们都知道,中国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人民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辛亥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性巨变,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作为当代的军人,要接好前辈的班,把辛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作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和平年代,但也要牢记先辈的无私无畏精神,将辛亥精神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