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3:30
文档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TCD编码: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
推荐度:
导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TCD编码: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患者。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项痹   (TCD编码: TCD编码:BGS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侧位片可见有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或者消失。双斜位显示,钩椎轻度增生或椎间隙变窄。

(2)CT或MRI检查 可见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同时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 

2.疾病分类、分型、分度或分期:

(1)急性期:病程短,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慢性期:病程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执行。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而薄,脉弦而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    (TCD编码:TCD编码: TCD编码:BGS000     )和    (ICD-10编码: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 )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手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全套、C-反应蛋白、血沉

(3)心电图、胸部X线片、B超

(4)CT、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院内制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等。

4、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络。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血藤当归胶囊等院内制剂:益尔力口服液、补气益肾胶囊、血藤当归胶囊。

2.手法治疗:基本手法:头颈部-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颈椎“四步手法”,旋提手法、定位旋转扳法、旋转法

3.针灸治疗:经斜角肌间沟“颈四针”,②辩证取穴:颈夹脊、阿是穴、曲池、合谷、斜角肌肌间沟、颈2-6椎间孔旁、阿是穴等。

随证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 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等。

 

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 超声引导,针对病位局限、病程较久者,取“颈四针”、双侧枕下三角区,C2-7椎旁小关节、项韧带区、颈夹肌区、肩胛提肌区、小菱形肌区、斜方肌区、胸锁乳突区等相应阳性区域,顺其肌筋膜束进行松解,另配肩外俞、肩中俞、曲池、手三里等远端取穴。根据病情,选取以上部位6-10个部位。

5.超声引导下“颈四针”:定位同针刺、药物组成:曲安纳德(同息通)10mg,1%罗派卡因1-2ml,每周1次。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艾灸、熏洗、牵引、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 

6.运动疗法: 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及旋转活动,耸肩、挺胸、收肩胛等运动。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7.护理:辨证施护,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② 注意患者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   

 ③注意工作、学习、生活姿势及习惯,如平视电脑及手机、避免长时间写作及绘画,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及剧烈运动。

(九)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或消失; 

2.生活能力改善;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可根据病情做评分改善率的要求。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附件1           ××临床路径表(非手术)

住院号:         

床  号: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诊断:                        ICD-10: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天数:××—××天   实际住院天数:      天      

住院

天数           住院第1天(  月  日)住院第2-15天(  月  日)住院第16天(  月  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评估临床症状

□评估检查结果

□首程及入院记录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评估临床症状

□评估各项检查结果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修正诊断或治疗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普食/流食/糖尿病饮食)

□中医辨证治疗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关节腔内治疗、其他疗法、运动疗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凝血、输血检查全套

□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肢体拍片/CT/MRI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请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院内制剂等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和生活护理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生

签名

××临床路径表(手术)

住院号:         

床  号: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诊断:                        ICD-10: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天数:××—××天   实际住院天数:      天                          

住院

天数           住院第1天(  月  日)住院第2天(  月  日)住院第3天(  月  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评估临床症状

□评估检查结果

□首程及入院记录

□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行患肢牵引或制动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评估临床症状

□评估各项检查结果

□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修正诊断或治疗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内科、麻醉科)

手术日前1天

□评估检查结果及会诊意见

□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术前讨论及小结

□安排手术

□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材料

□麻醉评估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骨科常规护理

□一/二级护理

□饮食(普食/流食/糖尿病饮食)

□患肢牵引或制动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凝血、输血检查全套

□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肢体拍片/CT/MRI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静脉补液(必要时)

□会诊

长期医嘱: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对影响手术进行的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复查

□确定手术时间及麻醉、手术方式

□术区备皮

□术前禁食

□导尿

□术前用药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和生活护理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禁食

病情

变异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生

签名

××临床路径表(手术)

住院

天数           住院第4天(  月  日)住院第5-7天(  月  日)住院8-12天(  月  日)
主要

诊疗

工作

手术日

□落实手术安全核查

□实施手术

□是/否进入麻醉复苏室

□是/否进入ICU

□评估术后生命体征

□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

□评估有/无手术并发症

□麻醉科评估有/无麻醉并发症

术后第1-3天

□评估生命体征

□评估临床症状、肢体功能

□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术后行X光检查

□根据病情决定停用静脉 

抗菌药物

□必要的化验项目复查

术后第4-8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切口愈合情况

□切口换药或拆线

□复查X片

□开出院诊断书

□出院小结,完成出院记录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I级护理

□普食或流食(术后6小时后)

□切口引流

□心电监护或生命体征监测

□补液+抗菌药物应用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临时医嘱:

□书中摄片或透视

□观察术后肢体活动、血运

□复查血常规

长期医嘱: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观察术后肢体活动、血运

□切口换药,拔除引流

长期医嘱:

□内服外用中药(院内制剂)

□中医特色疗法

□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院内制剂等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病情

变异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有      □无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生

签名

文档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TCD编码: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