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甜瓜栽培现状
一、世界甜瓜栽培现状
甜瓜的栽培地位
•----世界性的水果
•----栽培分布广;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栽培
•----产量位居世界十大水果中第七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西瓜和甜瓜在世界十大水果产量中分别排名第五位和第七位,西瓜和甜瓜的产量占世界十大水果总产量的11%。
(1)2004年FAO 统计世界甜瓜面积、产量及单产
•总面积: 131.3727 万公顷
•总产量: 2737.1268 万吨
•平均单产: 20834.8 千克/公顷
(折合亩产1.39吨/亩)
•世界平均人年消费量为4.62Kg。
(2)2004世界各大洲甜瓜面积、总产及单产
面积 (公顷) | 总产 (万吨) | 单产 (千克/公顷) | |
1、亚洲 | 902582 | 1953.7759 | 216.5 |
2、欧洲 | 161210 | 316.0000 | 19601.8 |
3、北中美洲 | 125081 | 244.0099 | 19508.2 |
4、非洲 | 79250 | 160.1325 | 20206.0 |
5、南美洲 | 42800 | 56.5400 | 13210.3 |
6、大洋洲 | 2804 | 6.6685 | 23782.1 |
二 我国甜瓜栽培现状
(一)、甜瓜面积、产量及单产
据国家农业部信息网统计数据
2004年 2005年
•面积:31.95 33.91万公顷
•总产: 810.4228 882.5731 万吨
•平均单产:25. 365 26.027 吨/公顷
•人均年消费量11.03Kg,
•世界平均人年消费量为4.62Kg。
( 二)栽培甜瓜的类型
•目前我国栽培的甜瓜主要有两种类型:
•厚皮甜瓜(Cucumis ssp melo .)
•薄皮甜瓜(Cucumis ssp conomon.)
•厚皮甜瓜主要分为两类:
1、西北干旱地区露地种植的
哈密瓜、甘肃白兰瓜、内蒙河套密瓜等
2、引进的适于保护地栽培的洋香瓜类
伊丽莎白、西博洛托、状元等
(三)、生产季节
1、春播夏收(全国大多数地区)3—5到6—8月
华南地区3月----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中旬-----7月中旬
华北地区4月---7月
西北、东北地区5月-----8月
2、夏播秋收 (南疆等地) 6—7到9---10月
华南地区7月下-----10月
中部地区7月中------10月
南疆地区7月----10月
3、秋播冬收 (海南、云南等地)9-10到12—1月
海南南部地区10月中----1月下旬
云南少数地区9月-------12月
4、冬播春收 (海南、云南等地) 1-2到3-4月
海南南部地区1月下----4月
云南少数地区2月------4月中
三、甜瓜生产现状
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是我国最大的哈密瓜商品生产基地。是我国甜瓜和西瓜的最佳生长区,盛产优质的西甜瓜。尤其是哈密瓜被誉为“瓜中精品” 和高档水果;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
1. 甜瓜西瓜的栽培面积及产量
年份 | 西瓜 | 甜瓜 | ||
面积 (万亩) | 产量 (万吨) | 面积 (万亩) | 产量 (万吨) | |
2001 | 46.4 | 99.4 | 39.83 | 56.86 |
2002 | 51.0 | 125.9 | 72.75 | 107.5 |
2003 | 44.4 | 111.7 | 49.2 | 77.6 |
2004 | 37.8 | 93.50 | 54.15 | 92.54 |
2005 | 50.85 | 124.15 | 54.00 | 95.58 |
早熟甜瓜西瓜产区-----吐鲁番 哈密地区
中熟西瓜甜瓜生产区-----准噶尔盆地周边地区
晚熟甜瓜西瓜生产区-----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
晚熟甜瓜生产区----------哈密淖毛湖,阿勒泰福海地区
3. 各地生产季节
地区 | 播种时间 | 采收时间 |
吐鲁番 | 3月中下旬 6月中下旬(复播) | 5月中下旬—6月上旬 9月中下旬 |
哈密 | 4月上中旬 | 7月上中旬 |
和田、喀什 | 4月上旬 6月中下旬(复播) | 7月上旬 9月中下旬 |
阿克苏、库尔勒 | 4月中下旬 | 7月中下旬 |
昌吉、石河子 | 5月上旬 | 8月上旬 |
伊犁、博乐 | 5月上旬 | 8月上旬 |
塔城、阿尔泰 | 5月中旬 | 8月中下旬 |
(1)、气候资源条件
(2)、露地晚熟(哈密瓜)生产优势
(3、西甜瓜制种(无籽西瓜)生产优势
5.西甜瓜生产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程度低
(2)、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
(3)、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4)、病害问题
(5)、品质问题
第二节、我国设施甜瓜栽培现状
一. 我国设施园艺栽培现状
截止2003年底,园艺设施面积250余万hm2(含小拱棚),其中大型连栋温室仅有1000余hm2,日光温室达60余万hm2,大棚面积70余万hm2 。目前温室和大棚面积占世界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的85%以上,是设施园艺的大国,但不是强国。
二. 我国设施西瓜甜瓜栽培现状
1、我国西瓜甜瓜设施生产概况
•20世纪80年代由地膜、小棚栽培开始发展
•20世纪90年代日光温室在山东、河北发展,日光温室是我国设施生产的创举,利用冬季自然能源,获得可持续发展显著效益
•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瓜甜瓜设施栽培达到10万公顷以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棚
•近年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在华北、华东主产区基础,逐步扩大到西北、东北、华南等各地,面积达到70万公顷以上,
2. 我国设施西瓜甜瓜主要产区
(1)我国的西瓜设施栽培主产区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和陕西、甘肃、、辽宁、黑龙江等重点产区
(2)我国的甜瓜设施栽培主产区
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上海、、甘肃、黑龙江、广东等
3. 西瓜甜瓜设施栽培主要模式
小拱棚早春栽培(南北方各地 5—6月采收)
大拱棚栽培
春提早栽培(北方的5—6月采收)
秋延迟栽培(南方的10—11月采收)
日光温室栽培
(华北、西北、东北4—6月采收)
其它栽培方式:
我国甜瓜保护地生产的发展模式
露地栽培----高畦、立架、小拱棚为特色的厚皮甜瓜设施栽培模式------塑料大棚生产---
----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模式
三 我国设施甜瓜生产存在的问题
•(1)设施专用品种少,品种较单一
•(2)单产水平低,品质差
•(3)连作障碍及病虫害重,可持续生产能力差
•(4)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
第二章、甜瓜的植物学特性
第一节、 甜瓜营养器官的特性
栽培甜瓜的植物学分类,
•栽培甜瓜
•属于葫芦科(Cucurbiteace Ju ss)黄(甜)瓜属(Cucumis)中的甜瓜种(Cucumis melo. L),为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
一、根
甜瓜植物的根系特点:
1、主根系(直根系)
2、根系发达,分布深而广
3、主根入土深1-1.5米;侧根水平分布范围可达2-3米,各级侧根主要分布于20—
40厘米深的土壤耕作层内。
二、甜瓜的茎蔓
1、甜瓜在不整枝自然生长状态下,主蔓不发达(长度<1米),其基部的侧蔓较主蔓发达(长度>2米)。人工单蔓整枝时主蔓长度可达1-3米。
2、茎为圆形具棱,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
叶片、侧蔓(子蔓或孙蔓)、雄(雌)花、卷须,卷须不分叉。茎蔓表面被有短刚毛。
3、苗期茎蔓基部节间很短,茎表现为直立状态。
4、茎蔓变异类型有:短节间、光滑无毛等。
三、叶
•叶的类型:子叶(cotyledon)和真叶(true leaf)。子叶大小形状与品种的种子有关。
•叶片着生方式:单叶互生;叶序为2/5。
•叶片的组成:叶柄和叶片,无托叶(不完全叶)。
甜瓜的叶片形态
叶形: 近圆形、掌形、近三角形、星形等。
叶缘特征: 波状、锯齿状、圆缘。浅裂或全缘。
叶色: 绿色、深绿或黄绿。
大小: 长宽约15-20cm,叶柄长8-15cm。
叶片特征: 叶背面叶脉上及叶柄上被有短刚毛, 叶表被有短茸毛。
叶片(变异)类型:光滑无毛、叶柄黄化等。
第二节 、甜瓜生殖器官的特性
一、花
1、花的结构:
雄花:花冠鲜黄色,花瓣5枚,基部合生,
雄蕊3枚;基部合生
雌花:花瓣5枚基部合生,雌蕊柱头3裂,两性花
雌蕊外围有3枚雄蕊包裹,子房下位。
2、花的性型:基本性型有:
多数为—雄花两性花同株 ( ♂, ☿)
少数为—雌雄异花同株 ( ♂,♀ )
其它性型: ( ♀ ,☿);(全♀株);
(全☿株);( ♂ ♀ ☿);
二、果实
•甜瓜的果实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瓠果
瓠果是葫芦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属于单果包括黄瓜、丝瓜、西瓜、冬瓜、葫芦、栝楼等。瓠果的外果皮与花托合生形成较坚韧的果实外皮.
瓠果由子房下位的三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来,形成果实的除了子房还有花托,因此瓠果是一种假果。
•果实由果皮(果肉)、胎座和种子构成
•甜瓜可食部分为:中内果皮。
甜瓜的果实
1、果实形态:丰富多样
扁圆、圆形、椭圆、卵圆形、纺锤形、长棒形、长圆筒形。
2、果实皮色:类型各异。
绿色、墨绿、黄绿、黄色、白色、黄褐色及混杂色
有的有条带、条斑、麻点等
3、果皮特征:光滑无纹;果皮有棱沟;表皮皱缩;网纹或裂纹:稀、密纹;细、粗纹。
4、单瓜重:厚皮甜瓜一般1-5kg,大果形可达10kg以上。
薄皮甜瓜一般0.2-0.8kg,最大可达1-2kg。
5、果肉(中内果皮)特征:
果肉颜色:桔红、桔黄、白色、绿色、浅绿。
胎座颜色:桔黄、白色。
果肉质地:脆(松、紧)、软(松、柔)、面质(粉质)
6、果皮(果肉)厚度:厚皮甜瓜一般2.5-5cm,薄皮甜瓜一般1-2.5cm
7、胎座数量:多数为3个,少数为4-5个
8、种腔形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实心或有空心。
9、可溶性固形物(折光糖)含量:
一般中心折光糖为10-14%,高的可达20%以上。
三、甜瓜的种子
甜瓜种子——由种皮和种胚组成的无胚乳的种子。
种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组成
1、种子形态:扁平、窄卵圆形。
2、种皮结构:表皮膜质化,光滑。
3、种皮颜色:黄色、灰白;
4、种子大小及千粒重:
一般厚皮甜瓜纵径10-15mm,薄皮甜瓜纵径5-7.5mm
横径4-5mm。 横径2.5-3mm
厚度1.65mm。 厚度1.2-1.3mm
千粒重:厚皮甜瓜种子较大,千粒重达30—80g,
薄皮甜瓜种子较小,千粒重5—20g。
第三章、甜瓜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萌发过程
甜瓜的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吸胀 (imbibition):种子吸水过程,种皮软化、透性增加。
2、萌动(protrusion) 种子停止吸水,种子内的酶活性增加, 储藏物质开始分解,
细胞代谢开始增强。
3、发芽(germination ) 种子胚细胞速度加快、体积增大,胚根开始伸长,突
破种皮伸出发芽孔—露白。
•种子“带帽”现象的原因:
(1).种子直插、
(2).覆土太浅、
(3).表土过干、
(4).种胚萌发力弱 (三倍体无籽西瓜发生较多。)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
(一)、温度
西瓜 甜瓜
最适温度 25——30 ℃ 30——35℃
最低温度 ≥15 ℃ ≥15℃
最高温度 ≤35 ℃ ≤ 40℃
有效积温(≥15℃) 90—100℃ 60—70℃
⊙ 研究证明种子播种前在阳光下干燥加热或在55-60℃条件下人工干燥处理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速率。
⊙变温处理有利于种子发芽
白天25-30℃ 12-16h
夜间15-18 ℃ 8-12h
⊙在低温12-14 ℃ GA3处理种子 ,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发芽率。
(二)、水分
•最适的土壤含水量是10%,
•最低的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8.6%,
•最高低的土壤含水量不能超过18%。
•甜瓜种子浸种时适宜的时间是4—8小时。
(三)、氧气
•通常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含氧量为>10%。
•若播种太深、土壤水分过多或土壤过度板结时,会引起土壤中氧气不足,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
三、种子的活力
•种子的活力是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有:种子的大小、胚比重和种子贮藏的时间和条件。
•一般而言,大种子出苗后的生长势及生长量比小种子要强一些。胚比重小的种子其萌发力一般较弱。
•种子的储藏寿命:一般干燥室温条件5-10年
第二节、根系及幼苗的生长特性
一、根系生长
〈一〉、根系生长特点
•1. 苗期根系发生快,易木栓化;
•2.根系再生能力差,不耐移植;
•3.根系好气性强;
•4.根系耐旱不耐涝。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土壤的条件(理化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结构):
土壤质地、土层深浅、地下水位等。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土壤的含盐量等
甜瓜适宜的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疏松
•土质:砂壤土、壤土、轻度粘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酸碱度pH=6—6.8,(甜瓜不高于8-9)
•土壤含盐量≤1.0%,
土壤偏酸会引起钙、镁的缺乏和锰中毒现象,使植株出现叶片黄化、褐斑坏死,易感枯萎病
甜瓜对土壤的耐盐性近次于南瓜,比西瓜强,对土壤中硫酸盐的耐性较氯化物强,要求土壤氯离子≤0.015%
不同酸碱度条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甜瓜和西瓜是喜肥作物,需肥量较大.
•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克,果实需要氮4.6克,磷(P2O5)3.4克,钾(K2O)3.4克.
•甜瓜较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3.28︰1︰4.23
•增加磷肥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耐寒性.
•增加钾肥可以提高植株的耐病性
2.温度和水分
温度条件: 西瓜 甜瓜
根系生长适温 28-32 ℃ 30-35 ℃
根系生长最低温 10 ℃ 8℃
根系生长最高温 38 ℃ 40 ℃
根系造受冷害温度 8 ℃ 8 ℃
根毛生长最低温 14 ℃ 14 ℃
水分条件
•当降水量多/土壤含水量高/地下水位高时-------根系分布浅
•当降水量少/土壤含水量低 /地下水位低时-------根系分布深
3.土壤空气含量
•甜瓜根系的好气性强(呼吸作用强),要求土壤通气性好。
•一般认为土壤空气含量为18%-20%为宜,土壤空气含量高,根系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力强,且根系的生长量大。
二、幼苗生长
(一).甜瓜的幼苗期特点
•地上部分生长较缓慢,从种子萌发至开始伸蔓约经历25-30天,茎蔓节间较短,叶片逐渐变大。
•幼苗期主要是幼叶和花芽沿茎蔓逐步分化时期。随着幼苗主蔓第5-6片真叶平展,茎蔓开始伸长并显露雄花和卷须,甜瓜第一至第三片真叶叶腋处的子蔓开始伸出。
•5-6片真叶平展及卷须出现标志着苗期结束,植株开始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二)影响幼苗茎叶生长的环境条件
1 温度
茎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9℃
最高温度48℃
最适温度28-30 ℃
适宜的昼夜温差8-10℃
2 光照
•甜瓜茎叶生长要求光强不能低于4000LUX(光补偿点),其光合的光饱和点为55000-80000LUX,夏季正常天气的光照强度可达到10.7万LUX。
•光照时数8-10小时
3 CO2
•CO2是植物光合比不可少的呼吸底物,
•通常大气中CO2为300-350ml/m3
•温室和大棚夜间可达500ml/m3以上
•当白天CO2下降至100ml/m3,光合效率仅有300ml/m3的20-30%.
4.肥水条件
第三节生长和结果
一、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
• 甜瓜的花芽的发芽和发育形成是随着瓜蔓的伸展由下而上循序进行。
每个单花的分化是由外轮向内轮依次分化,其顺序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发育形成完整的花
甜瓜的花芽分化过程
•甜瓜在主蔓上主要着生雄花,且为簇生,分期开放。
•甜瓜主蔓上第一朵雄花的分化是第一片真叶平展在主蔓第3、4片叶的叶腋处开始分化,随后随主蔓的伸展循序渐进。
•第一朵雌花的分化是随着主蔓第3、4片叶的叶腋处子蔓的伸出后开始分化。不同品种雌花的分化的位置及时期不同。
〈二〉、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1、温度
•据研究观察表明,苗期低温有利于降低雌花节位,尤其是夜间低温。
•最有利的雌花分化的昼夜温度是白天30℃,夜间20℃;此时雌花分化的数量多;若夜间温度大于25℃时,雌花分化节位会明显升高。
•在4-9月若播种时期越晚,雌花的节位越高,在8月末播种时雌花分化的节位又会降低,因此播种期要合适,播种太晚则不利于雌花分化。
2、光照
•光照对花芽分化表现在两方面: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西瓜和甜瓜属于短日照植物,苗期短日照可降低雌花节位,但短日照(低于8小时)不利于植株营养生长,花芽分化质量差。
•长日照(10-12小时)对植株营养生长有利且花芽分化质量好,所以长日照对花芽分化更有利。
•西瓜和甜瓜是喜光作物,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因此光强有利于花芽分化。
3、水分
•水分对花芽分化表现在两方面: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空气湿度高时,有利于雌花的形成和降低雌花节位,增加雌花密度,提高雌雄花的比例。
•土壤水分适中时,有利于雌花和雄花的分化形成,水分不足时不利于雌雄花的分化。水分过多时会延迟花芽分化,推迟雌花的的分化形成,且导致落花落果。
4、营养条件
•植株的营养状况和土壤营养
•植株的叶面营养状况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土壤营养充分则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有利于雌雄花分化,尤其是土壤中的碳/氮比和磷肥的量。
二、开花和果实发育
〈一〉、开花习性
•植株上总是雄花开放早于雌花
•半日花: 单个花期为半天:清晨开放----午后闭花
•甜瓜开花的适宜温度是 20-21℃
最低温度是18℃
•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适宜温度是30-32 ℃
•夜间低温会推迟次日开花
〈二〉、授粉与受精
•1.甜瓜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
•2.虫媒花 ,有蜜腺
•3.传粉媒介 :蜜蜂、蚂蚁、蝶类和蓟马等昆虫。
•4.完成受精所需时间:约24h.
甜瓜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开花后2h,地区夏季约在9-11:点之内
〈三〉、果实生长发育
•果实发育期----指坐果节位雌花开放至果实生理成熟所需时间(天数)
•露地栽培的厚皮甜瓜,从坐果到果实成熟
早熟品种约30-35天
中熟品种约35-50天
晚熟品种约有50天以上
•品种熟性与花期的早晚关系不大.
甜瓜果实发育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坐果期
•从雌花开放至坐果;大约经历3-6天。
•生长特点:
幼果(子房)体积及重量缓慢增加
幼果果肉细胞数量急剧增加,
幼果呼吸强
此时是果实细胞期
2、果实膨大期
•从果实开始膨大至体积定形为止,约需15-30天
•生长特点:
果实体积及鲜重快速增加,
果肉细胞体积迅速增加,
果实呼吸强度下降。
果实内储藏物质开始增加。
3、果实成熟期
•从果实定形至果实生理成熟;约需10-20天
•生长特点:
果实体积增大缓慢至停止。
果肉(瓤)开始变色;甜味开始增加
种皮及种仁开始变色及成熟
果实呼吸强度上升
果实内储藏大分子物质开始转化分解
果实S形生长曲线
果实体积
成熟期
膨大期
坐果期
坐果期
果实的生长动态
•幼果生长期:
果实先纵向生长,然后横向生长
•果实膨大期:
夜间果实生长速度>白天生长速度
甜瓜网纹的形成
•甜瓜网纹的形成
是由于在果实膨大中后期外果皮细胞开始停止和膨大,而果肉(中内果皮)细胞在继续和膨大,致使外果皮出现裂伤,伤口愈伤组织木栓化后形成的痕迹。
•网纹的种类及形态与品种和环境条件有关
网纹形成的环境条件
•适宜温度 25-28℃
• 空气相对湿度: 70-80%
• 其它:光照、昼夜温差,昼夜空气湿度差等。
•一天中网纹发生的时间以早晨6-8时最盛,此时温度低,湿度大,水分散失少,果实内部膨压高.
影响果实发育的因素
1、雌花的素质( 子房发育的质量与大小)
(1) 雌花的节位 (单蔓-----10-15节子蔓) (双蔓------8—12节子蔓)
(2) 幼苗(花芽分化)生长状况
(3)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及土壤等)
2、植株的同化面积
(1)植株叶片数量(小果---20-25片功能叶)(大果---25-30片功能叶)
(2)叶片大小与质量
(3)种植密度与方式
3、环境条件
(1)温度:
果实生长期(≥15℃)积温:1100-1700 ℃
(全生育期2500-3500 ℃)
果实发育期适温:25-30 (≥15 ℃ )
夜间温度18 ℃(昼夜温差 10 -15℃)
(2)光照:光饱和点5.5-6.0万Lux
光补偿点0.4万Lux
光照时间:>8小时
(3)水分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50-60%
适宜的土壤湿度:
坐果期:60-70%土壤最大持水量
膨大期:80-85%土壤最大持水量
成熟期:55-60%土壤最大持水量
4、授粉受精状况
(1)雄花花粉质量及数量
(2)授粉的时间
(3)授粉的环境条件(温度≥18℃)
(4)激素处理情况
果实生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
•1、畸形果 原因:
1、膨果期肥水不足
2、授粉受精不良不匀
3、雌花子房发育不良
4、节位高(大果型)
5、感染病毒
•2、裂果 原因:
1、品种
2、膨瓜期水肥不匀
3、昼夜温差及 湿度差大
•
•3、网纹不匀 原因:
1、果实发育期积温不足
2、膨瓜后期植株早衰
3、膨瓜后期肥水不足
4、节位高
•
•4、果脐大
果脐大(突起)原因
1、品种原因
2、雌花分化发育
3、环境条件(不明)
•
(四)果实发育期间营养成分的变化
1、糖类物质
主要的糖类物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2、有机酸
主要的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和甲酸等
3、维生素
果实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是Vc、VA等
4、色素
•果实中主要的色素有:
茄红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西瓜瓤色主要取决于色素的种类
红瓤------以含茄红素为主
橙色瓤----含茄红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黄瓤------以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为主
•甜瓜不同肉色主要是由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决定
•色素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果实成熟期
三、生长和结果的关系
1、生长势与坐果关系
•生长势强→坐果节位高、坐果率低→果实较大
•生长势弱→坐果节位低、坐果率高→果实较小
•不同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生长势不同
•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生长势不同
植株生长势的判断
•茎蔓粗度→茎蔓粗→生长势强;反之则弱
•节间长度→节间长→生长势强;反之则弱
•叶形大小→叶形大→生长势强;反之则弱
•叶柄长度→叶柄长→生长势强;反之则弱
•茎蔓生长点方向→生长点向上生长→生长势强; 若匍匐地面生长则弱
2、叶面积与果实发育关系
叶面积与果实发育关系
•幼苗期、伸蔓期的叶面积大小主要影响根系发育,花芽分花和结果雌花的质量
•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的叶面积大小与功能强弱,主要影响果实大小和形状。
•果实发育后期叶面积及光合能力会直接影响果实的含糖量。
适宜的叶面积大小与叶片数量
•适宜的甜瓜叶面积大小为:
爬地生长叶面积指数 1。6-2。0
立架吊蔓生长叶面积指数约2。5
•适宜的单株叶片数量
爬地生长适宜的单株叶片数量为40
立架吊蔓适宜的单株叶片数量为25-30
坐果节位与果实发育的影响
•坐果节位不同果实的大小、形状及外观不同
低节位坐瓜,果形指数小,果实小
高节位坐瓜,果形指数大,果实大
网纹甜瓜低节位网纹好,成熟早,
高节位网纹差,成熟推迟。
•适宜的坐瓜节位:
大棚温室单蔓整枝为10-15节
双蔓整枝为8-12节
3、整枝与生长、结果的关系
生长势 叶面积 留蔓数===生长
整枝=====
单瓜重 坐果数 瓜节位===结果
四、生长发育期
•全生育期: ----从播种出苗—开花结实到采收所需的天数
1、发芽期
2、幼苗期
3、伸蔓开花期
4、结果期(果实发育期)
(1)结果初期(坐果期)
(2)果实生长盛期(果实膨大期)
(3)果实生长后期(果实成熟期)
第四章 甜瓜栽培品种
第一节、甜瓜栽培品种的类型
(一)依据果皮厚度分类
1、薄皮甜瓜
黄皮类型 绿皮类型 白皮类型 花皮类型
2、厚皮甜瓜
•厚皮甜瓜品种群
(1)、早熟圆球软肉(瓜蛋)甜瓜品种群
•特点:早熟、果实圆球形、成熟果皮转为金黄色,肉软、汁多、浓香。
•主要代表品种:热瓜旦,黄旦子;河套蜜
•目前栽培品种:早黄蜜、黄醉仙、伊丽莎白。
(2)、早熟脆肉品种群
•特点:早熟、肉质脆甜,品质优。(早熟哈密瓜类)
•代表品种:纳西甘;白皮脆;米籽瓜;伯 克扎得。
•目前栽培品种:早皇后,
(3)、中熟夏甜瓜品种群
•特点;中熟,肉质松脆爽口,品质优。耐贮运
•代表品种:红心脆、网纹香、皇后、含笑、芙蓉、
•目前栽培品种:新皇后;红甘露(8501)、金凤凰,西域三号
(4)、中晚熟甜瓜品种群
•特点:中晚熟,肉质脆、果型大、耐贮运。
•代表品种:秋黄皮、炮台红
•目前栽培品种:新密杂7号(8601);86-1
(5)、晚熟冬甜瓜品种群
•特点:晚熟,生育期110-120天,果型大,耐贮藏运输。
•代表品种:青麻皮;哈密加格达;黑眉毛密极甘;
•目前栽培品种:卡拉库赛(伽师瓜),杂 交伽师瓜。
(6)、白兰瓜(卡沙巴)品种群
•特点:中、晚熟、果实表面光滑或细纹,胎座(心皮)3-5个;肉软。
•代表品种:白兰瓜、伯谢克辛
•栽培品种:蜜世界
3、厚薄皮杂交类型
(二)依据果皮网纹特征分类
•光皮甜瓜
•网纹甜瓜
(三)、依据熟性分类
1、早熟甜瓜 2、中熟甜瓜 3、晚熟甜瓜
(四)依据品种栽培要求分类
1、露地栽培品种
2、保护地栽培品种
第二节、甜瓜主栽品种
一、薄皮甜瓜、厚薄皮甜瓜
一、薄皮甜瓜、厚薄皮甜瓜
1、日本甜宝
2、丰甜一号
二、厚皮甜瓜
(一)早熟软肉品种
主要栽培的品种
1、伊丽莎白
2、黄醉仙
3、早黄蜜
4、玉金香
5、西薄洛托
6、状元
其它品种:热瓜蛋;超早丰等
(二)早熟脆肉品种
•1、早皇后
•2、金凤凰
(三)中熟(脆肉)品种
•1、新皇后
•2、香妃密
•3、西域三号
•4、雪里红
(四)晚熟甜瓜品种
•1、 8601 (新密杂7号 )
•2、 86-1 (新密杂11号 )
•3、伽师瓜(卡拉克赛)
(五)白兰瓜品种
•蜜世界
三、甜瓜新品系
1.新醉仙
2.黄皮9818
3.绿皮9818
4.金龙
5.新红心脆
6.新雪里红
7.风味甜瓜4号
8.东方蜜
9.金蜜6号
第五章 育苗技术
第一节、冬春季育苗
(一)、育苗设施
✿日光温室(加温)
✿塑料大拱棚
✿小拱棚
(二)、苗床的种类
✿苗床的类型:冷床、温床.
✿温床主要有酿热温床、电热温床等
✿苗床宽度最适在1.2~1.3米,一般不超过2米。东西向作苗床
✿其他辅助加温措施育苗。
1、酿热温床
✿酿热物: 新鲜马粪(60%~70%)和麦秸草(30%~40%)组成。配料时再加入适量的水。
✿温床一般宽120~150厘米,长度根据育苗量而定,深50厘米。
✿播种前10天左右 ,再将配好的酿热物填入,上面盖塑料薄膜,晚上盖苇毛苫或草苫,使酿热物尽快发热 。当温度升到60~70℃时揭去塑料薄膜,把酿热物踏实,再在上面铺2~3厘水厚的细土。然后将营养钵排到苗床上,并喷透水。
2、电热温床
•是在苗床营养土或营养钵下面铺设电热线,通过电热线散热来提高苗床内的土壤和空气温度,以此来保证甜瓜育苗成功。
•甜瓜冬季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易于控制苗床温度,便于操作管理,育苗效果很好,电热温床可在大棚内建平畦苗床,床宽1.2~1.5米,长度据需要而定。在铺设电热线前,首先应根据电热温床总功率和线长计算出布线的间距。
•在铺设电热线前,首先应根据电热温床总功率和线长计算出布线的间距。
• 电热线总功率=单位面积所需功率×加温面积
电热线根数=电热线总功率÷每根电热线功率
布线行数=(电热线长度-苗床宽度×2)÷苗床长度
育苗每平方米所需功率一般为100~120瓦。
•使用电热温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热线时,应采取并联接法,不可串联。
•二是电热线不可截断使用,亦不能重叠交叉。
•三是电热线全部埋入土中,不能暴露在空气中。
(三)、营养土的配制
(1)营养土的原料:
田园土、河砂、锯末、炉灰等
牛马羊等厩肥、家禽粪等
(2)营养土配置的原则:
营养充足,疏松透气,
保水保肥性好,无病菌无虫卵。
◆营养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与腐熟厩肥混合配制而成
一般要求有机质含量15-20%,全氮含量0.5-1%,速效性氮含量大于60-100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大于100-150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大于100毫克/公斤,pH值6-6.5。疏松肥沃,有较强的保水性、透水性,通气性好,无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
(3)、常用营养土的配比
营养土的配比:按一定比例混合;
①田园土∶厩肥=7 ∶3(每方+1KgNPK)
②田园土∶厩肥= 6 ∶4
③田园土∶厩肥∶河砂=2 ∶2 ∶1
④田园土∶鸡粪=4 ∶1
(4)、营养土的消毒
•营养土消毒方法:
•①每立方米营养土加50%多菌灵8-10g
•②每立方米营养土加70%敌克松 5g
•③每立方米用杀毒矾3—5g +水20kg 喷洒
(四)、营养钵
营养钵
穴盘
(五)、种子处理
•①选种: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够保证播后苗齐、苗全、苗壮。
•②浸种
温汤浸种: 3倍于种子体积的55~60℃的温水将种子倒入容器中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左右。在此温度的水中浸泡3~4小时。
③高温干热处理
•将干燥的甜瓜种子在68℃的干热条件(电热恒温箱)下处理72小时,然后浸种催芽。这种方法对种子内部的病菌和病毒也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处理的种子可先在30 ℃条件下干燥几小时,含水量高的种子进行干热处理会降低种子的生活力。
④药剂消毒:
•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0分钟
•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洗净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
•药剂处理后,用清水洗净,然后在30℃的温水中浸泡3小时左右。
⑤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湿布等包好后,放到28~30℃的恒温培养箱 中进行催芽。
•催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
•二是保持种子通气。
•三是及时播种或停止催芽。催芽的长度以露白为好,芽太长,在播种时易折断,或播种后芽子顶土力弱。
(六)、播种
•选晴暖天气上午播种,播种时苗床地温最好能在20℃以上,不低于16℃,以保证顺利出苗,缩短出苗时间。
•播种前再用温水泼浇一遍,以保证出苗前不缺水。
•每个营养钵平放一粒带芽的种子。当种子发芽率高时,可以在钵中播1~2粒末出芽的种子。
•将种子平放在营养钵上面上,然后再盖土。盖土要用过筛的细土,最好是营养土。盖土的厚度依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为1~1.5厘米。
(七)出苗前管理
•苗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温、保湿。苗床上用竹竿等材料支架,严密覆盖塑料薄膜,扣成小拱棚,夜间盖草苫或麦秸。
•出苗前使地温保持在25℃以上,以27~30℃为最好。气温白天保持28~32℃,夜间20~25℃。当有50%幼苗顶土时,要及时揭掉地膜,并开始通风。
(八)苗期的管理
①温度:当瓜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通风降温。若此时温度过高,很容易形成高脚苗。
•幼苗露心后,可适当提高温度,促进幼苗生长。
•定植前7~10天进行幼苗锻炼(即炼苗),塑料薄膜等由小到大逐步揭开通风,使温度接近移栽环境(日光温室或大棚)的温度。
床温的”二高二低”原则
•播种后出苗前-----温度高(30℃左右)
•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温度低(25℃左右)
•第一片真叶至第三片真叶-----温度高(30℃左右)
•第三片真叶至定植前----------温度低(18-20 ℃)
②光照
•白天要及时揭开草苫等覆盖物,让幼苗接受阳光。晚间要适当晚盖草苫等,以延长幼苗见光时间。另外要经常扫除薄膜表血沉积的碎草、泥土、灰尘等,以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
③肥水管理
•在播种前浇足底水的情况下,出苗前苗床一般不会缺水。但出苗后幼苗生长逐渐加快,需水量大。而在电热温床或火道温床上,水分蒸发量大,床土易失水干燥。因此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及时补充水分。苗床上应严格控制浇水。
•浇水时最好浇温水。
•在瓜苗生长过程中,若发现缺肥现象,可结合浇水进行少量追肥,一般可用0.1%~0.2%尿素水浇苗,也可在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尿素。
◆定植的苗龄:
绝对苗龄(日历苗龄):幼苗生长天数
生理苗龄:幼苗植株形态大小。
A:子叶苗定植:出苗7-10天,子叶平展。
B:小苗定植: 苗龄20-25天,具1-2片真叶。
C:大苗定植:苗龄30-35天,具3-4片真叶。
炼苗
幼苗一般在定植前一周开始炼苗。炼苗期间应加大苗床通风量,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逐步由白天揭开、晚上盖上,一直到最后昼夜不再覆盖。炼苗期间不再浇水,以促进根系下扎,及时缓苗。炼苗期间若遇低温寒流大气时,仍要注意保温防寒,寒流过后再继续进行炼苗。
第二节、嫁接育苗
一、嫁接栽培的目的
1、防止瓜类根部土传病害,如枯萎病等。
2、提高产量(增产达20-100%)
3、提高嫁接苗的耐寒性
4、提高吸肥力、节约肥料
◆嫁接栽培历史
•嫁接栽培在我国至少30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古代农学家氾胜之 著《氾胜之书》中就有瓠瓜嫁接栽培的记载
•瓜类嫁接栽培技术的生产应用始于40年代,应用较广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等;
日本嫁接西瓜面积占总面积的95%。
•我国于70年代才开始较广泛研究瓜类嫁接技术。
二、砧木的选择
砧木具备的特性
1、亲和力
2、抗病性
3、不影响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
(一)西瓜的砧木
1、西瓜本砧(非洲西瓜/饲用西瓜)
2、葫芦砧
3、南瓜砧
4、冬瓜砧
◆目前国内生产上应用的西瓜本砧有:
1、勇士
2、西域砧1号、2号
葫芦砧木:(长瓠瓜) (圆瓠瓜) 长颈瓠瓜
不同砧木嫁接苗的特性
✿嫁接亲和力及品质
西瓜本砧>葫芦砧>冬瓜砧>南瓜砧
✿苗期抗寒性
南瓜砧>葫芦砧>冬瓜砧
✿抗病性
目前认为葫芦砧最佳
(二)甜瓜砧木
1、甜瓜本砧
2、南瓜砧:黑子南瓜;新土佐(Shintosa)
三、嫁接方法
1、劈接法
(1)、砧木及接穗的准备
通常砧木先于接穗7-10天在营养钵或穴盘中播种育苗,接穗于育苗盘中育苗。当砧木第一片完全平展时,接穗苗子叶出土刚平展时为适宜的嫁接时期。
(2)、嫁接
①劈砧木
将砧木真叶及生长点去掉,用刀片尖沿砧木胚轴中心一侧向下劈开1-1.5cm。
②削接穗
于接穗子叶胚轴下方1-1.5cm处向根部方向斜削两刀(或一刀)成楔形,切口斜面长1-1.5cm。将接穗插入切口,用嫁接夹子或细棉线捆扎固定。
2、插接法
(1)、砧木及接穗的准备
方法同劈接法,插接需准备一根竹签,粗度略粗于接穗的下胚轴。嫁接时期与劈接法相同。
(2)、插接
将砧木真叶及生长点去掉,用竹签沿砧木子叶节中心垂直向下(或斜向下45℃---斜插接法)插入1cm深,暂不拔除竹签,于接穗子叶胚轴下方1-1.5cm处斜切一刀,斜面长约1cm,拔除竹签插入接穗即可,无需固定.
3、靠接法
砧木与接穗苗于子叶平展期同时从苗床或穴盘中拔出,(通常接穗的播期比砧木提前5—7天)同时均保留根系,嫁接时在砧木胚轴距离子叶节1--1.5cm处,用刀片向下45℃削一刀,深度约为胚轴的1/3-1/2处,在接穗胚轴相同部位向上削一刀,切口长度及深度相同,将砧木和接穗的切口相互吻合,用夹子或棉线捆扎固定,移栽入营养钵中。
其它方法:贴接法;双接法
四.嫁接苗的管理
1、温度管理
嫁接的幼苗应放置在具有控温设备(如地热线)的假植床内,并进行扣棚管理。
嫁接苗一周内温度:
白天保持25--26℃,夜间22-24℃
嫁接苗一周后温度:
白天保持22--24℃,夜间18---20℃
2、湿度管理
嫁接后嫁接苗于假植床的湿度要求:
2-3天内不可通风 ,空气湿度保持在95%以上
3-4天后依据天气酌情通风,适当降低湿度。
3、光照管理
嫁接苗的光照要求:
需要用遮阳网或草帘保持遮光3天时间
3天后逐渐增加光照,直至完全不遮光。
4、解线去夹
劈接法及靠接法的嫁接苗于假植床培育10天左右,砧木与接穗接口基本愈合,可将捆扎固定接口的棉线解除或固定接口的夹子去掉。
5、抹除砧木腋芽
移栽定植前,将砧木子叶节位上萌发的腋芽及时抹除,以免影响接穗生长,靠接法嫁接苗应在接口愈合10天后切断砧木接口以上部分及接穗的根茎部。
第六章 甜瓜设施保护地栽培技术
第一节、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
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拱棚覆膜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地膜和天膜双重作用,增温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早熟效应明显,可比地膜栽培提前15天以上,所以也是最普及的一种栽培方式。
一、小拱棚的结构
甜瓜中沟小拱棚栽培的结构,
瓜沟大小间心距3.5—4m,沟宽80—100cm,沟深40—50cm,拱架竹片长度2.5—3.0m,棚高60—80cm,拱棚跨度1.5—1.6m。
二、小拱棚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 品种选择
1、早熟品种
2、耐低温弱光
3、雌花节位低
4、生长势稳定不易徒长
5、其他方面:抗病耐湿等
(二)、 提前播种育苗
•适时提早播种育苗是提早成熟的关键,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播种育苗时间可比当地露地地膜栽栽培提前30—50天。
•甜瓜的适宜苗龄为播种后25—30天,幼苗约3—4片真叶时为适宜的定植苗龄。(西瓜的适宜苗龄为播种后30—35天)。
(三)、提前整地、施肥、开沟、扣棚
•在当地土地化冻后,即可开始耕翻整地、施肥开沟,施肥量根据土质肥力壮况,参照覆地地膜种植方法进行。
•扣棚可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以增加土温。
(四). 提前定植,适当密植
当棚内5—10cm土温稳定在12℃以上,棚内最低气温在15℃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具体做法在移植前2—3天揭棚边浇水边覆膜。移植时土壤干时可在定植穴内适当浇些水。
(五)、拱棚管理
•移植后,5天内密闭不通风,以提高地温和气温,促进缓苗,当外界气温回升时,棚内温度达30—35℃时,即可放风降温,夜间关闭放风,使夜间温度保持15℃以上,最低不低于12℃,若遇寒流可覆盖草帘及棉被保温防寒,随着外界气温不断升高,通风量也由小到大,时间逐渐延长,直至最后拆棚。
•小拱棚拆棚后,同露地栽培管理相同,但应注意及时整枝,人工辅助授粉,肥水管理等方面。
(六)、 植株管理
•整枝
单蔓整枝--- 又称“一条龙整枝”,主蔓3-4片叶,保留主蔓(不摘心),摘除主蔓基部(1-5节叶腋处发出)的子蔓,当(主蔓中部6-9节)子蔓出现雌花后,将带雌花的子蔓留1-2片叶摘心,依次类推,坐瓜后停止整枝。
压蔓
(七)、 肥水管理
1、施肥
1.1、 肥的种类
(1)有机肥:又称农家肥,习惯上把含有较多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有机体和畜禽粪便、人粪尿等废弃物,笼统的称作有机肥料。
①厩肥:腐熟发酵的畜禽粪便。
②人粪尿
③饼肥(油渣)
④绿肥
⑤骨粉 鱼粉
⑥ 堆肥
常见有机肥养分含量
种类 | 氮(N)(%) | 磷(P2O5 %) | 钾(K2O)(%) |
羊粪 | 0.65 | 0.50 | 0.25 |
牛粪 | 0.32 | 0.25 | 0.15 |
马粪 | 0.55 | 0.30 | 0.24 |
猪粪 | 0.5-0.6 | 0.45-0.60 | 0.35-0.50 |
人粪 | 1.0 | 0.50 | 0.37 |
鸡粪 | 1.67 | 1.54 | 0.85 |
油葵饼 | 5.2 | 1.7 | 1.4 |
菜籽饼 | 4.6 | 2.5 | 1.4 |
棉籽饼 | 3.4 | 1.6 | 1.0 |
堆肥 | 0.4-0.5 | 0.18-0.26 | 0.45-0.70 |
养分全面、肥效时间长,主要用作基肥
(2)、无机肥(化肥)
无机肥也称化肥。化肥的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易溶于水,肥效快而短,并有酸碱反应等特点。长期使用化肥会对土壤产生板结、盐渍化等不良影响。按其所含的主要养分,常分为:
( 1)、氮肥:硫酸铵、铵、氯化铵、尿素 (2)、磷肥:过磷酸钙、磷矿粉等。
(3)、钾肥: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氯化钾等。
(4)、复合肥:磷酸二铵、NPK复合肥等。
(5)、微量元素肥料(微肥)
有铜、锌、锰、钼、硼、铁等。
◆化肥的特点:
养分单一、速效、肥效时间短。主要用作追肥
1.2、施肥量
通常采用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施用,底肥(基肥)与追肥结合进行,
一般施肥量为:每亩2000—3000Kg厩肥+30—40KgNPK复合肥或磷酸二胺
1.3、 施肥的方法
施肥的方法
(1)、基肥 占总施肥量60-80%(80-100%)
施肥的方式:整地时撒施、沟施
(2)、追肥 分为根下追肥和叶面追肥
追肥的方式:穴施、喷施、冲施
追肥时期:苗期---提苗肥
伸蔓期---伸蔓肥
果实膨大期-----膨瓜肥
2、灌水
2.1、灌溉的原则
◆灌溉的原则依据:
(1)、依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
灌水主要分几个阶段:
①播前及定植水----- 目的: 保证出苗及苗期生长
要求:灌足浇透
②苗期灌水-----目的:促进根系及幼苗生长
要求:少浇水,多蹲苗
③开花坐果期灌水---- 促进生长和利于坐果
要求:保持适中,既不能缺
也不能多
④果实膨大期灌水-----
促进果实充分生长发育
要求:保证充足的水分,促进果实膨大
⑤果实成熟期灌水-------
为了保证果实品质,提高含糖量
要求:适当减少灌水量,采前停水
早熟品种 采前3-5天停水
中熟品种 采前5-7天停水
晚熟品种 采前7-10天停水
(2)、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等)
降水量多的地区,适当少浇水或不浇水
降水少,空气干燥的干旱地区 可多浇水(南疆地区)
(3)、依据土壤条件(土质等)
沙土或沙壤土,保水性差----------浇水多,
土质粘重,保水性强------浇水少
土壤盐碱含量偏高的土地------适当多浇水
2.2、灌溉的方法
1、普通沟灌
适用于大、中沟沟畦栽培
2、细流沟灌
适用于小沟全覆膜栽培栽培
3、膜下滴灌
适用于平畦或小沟栽培
4、渗灌
(八)、果实管理
•1、控制坐瓜节位
甜瓜早熟品种单蔓整枝以主蔓第5—8片叶节上的子蔓坐果为宜,
中晚熟品种单蔓整枝以主蔓7—10片叶节上的子蔓坐果为宜。
•2、选果留瓜
•3、翻瓜
•4、盖瓜
•5、垫瓜
九、成熟与采收
第二节、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 大棚、日光温室具有棚体空间大,便于操作,采光增温、保温性能比小拱棚更优越的特点,更进一步提高了西甜瓜的早熟性和经济效益,也是我国华北、东北及沿海一带保护地面西甜瓜设施栽培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栽培设施,不仅可大幅度提早成熟而且可进行反季节栽培。
一大棚、日光温室的种类及结构
(一)、大棚的种类
大棚是南北走向的塑料拱棚,跨度为4-10米,根据材料可分为:竹木结构、钢筋结构及水泥预制件结构等。根据棚体数量可分为单栋及 连栋大棚等
(二)、日光温室的种类及结构
1、长后坡矮后墙日光温室
2、短后坡高后墙日光温室
3、半拱型钢架日光温室
二、大棚、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一)、 栽培季节
•1.春提早:南疆在1—5月,北疆2—6月
•2. 秋延(晚)后:南疆7月中—11月中,
北疆6月下旬—10月下旬
•秋延(晚)后栽培由于生长季节由高温到低温,对西瓜及甜瓜生长不利,易感病,尤其低温不利果实发育,产量不稳定。
•有加温条件的日光温室在栽培季节上可适当提前或推后。
(二)、 品种选择
•大棚及日光温室种植应选择
•早熟品种,
•耐低温弱光,
•节间短,易坐果,不易徒长,
•耐湿抗病的品种,
•适于大棚日光温室的西瓜品种有京欣一号、早佳等,
•甜瓜品种有伊丽沙白、状元、西域一号、密世界、西博洛托、古拉巴、早黄密等。
(三)、 育苗 (培育壮苗)
春季育苗适宜的西瓜苗龄35—40天,甜瓜苗龄25--35天左右,幼苗具有3—4片真叶,
秋延后栽培,育苗应加盖遮阳网,苗龄为15—20天,幼苗1—2片真叶,
秋延后栽培也可进行种子直播。
(四). 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的准备及定植
•1、提早扣棚:日光温室可提前20—30天,大拱棚30—40天。
• 2、深翻土地:结合施基肥将土地深翻两边。
• 3、施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每亩可施腐熟厩肥2000—5000kg,或鸡粪2000—3000kg,磷酸二铵或N、P、K复合肥50—100kg。
4、土壤消毒
•大棚栽培轮作有困难,为防止土传病害须进行土壤消毒或嫁接栽培,
•土壤消毒可用于50%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或敌克松或50%的苯莱特可湿性粉剂,每亩5kg,或配成1:50的药土在翻地或浇水时均匀施入土壤中。
•5、开沟(作畦):瓜沟走向为南北向,沟心距1.2—1.4,沟宽30—40cm,沟深20—30cm。
• 6、覆膜:为降低空气湿度可采用沟畦全覆膜,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软管滴灌。
• 7、定植:春季移植时,棚内土温以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5℃时即可定植。
(五)、 大棚温室内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根据不同生育期及天气情况进行分段管理,定植后5—7天,气温保持28—32℃,夜间不低于20℃,土壤保持18℃以上,以利于缓苗。
• 缓苗后温度:白天23—28℃,夜间15—18℃
• 开花座果期:白天25—30℃,夜间15—18℃
• 果实膨大期:白天25—32℃,夜间15—20℃
2、湿度管理:
•适宜空气湿度为白天55—60%,夜间75—80%,湿度过高是发病的主要因素。除地膜覆盖外,前期应控制灌水,中期加强通风排湿,采用无滴膜,降低空气湿度。
(六). 整枝、搭架或吊蔓
•1、整枝方式
甜瓜的整枝方式与露地栽培不同,采用的整枝类型还取决于品种与种植密度。
甜瓜整枝方式,采用单蔓或双蔓,畦面单行种植可采用双蔓,双行种植式可采用单蔓。
•单蔓整枝时,主蔓10节以下的子蔓 全部除掉,选择11—15节的子蔓座瓜,子蔓留两片摘心,每株只留一个瓜,座瓜后除其余子蔓,主蔓22—25节摘心,并留顶端1—2子蔓,
•双蔓整枝时,主蔓3—4片真叶摘心,选留两条子蔓,除去子蔓8节前的孙蔓,选择8--12节上的孙蔓座瓜,每株可留2瓜,除去其余子蔓。子蔓20节摘心。
•2、搭架或吊蔓:
搭架可搭成人字形架或 篱形支架,也可采用麻绳吊蔓,当植株长至40—50 cm时即可进行搭架或吊蔓。
(七)、 人工辅助授粉、留果、吊瓜
•由于棚内昆虫活动较小,应及时进行人工授粉,时间在上午9—12点,采健壮雄花去花瓣在雌花柱头上均匀抹几下,并挂牌作标记记录日期。
•根据果形大小及整枝方式选留1-2个瓜。当幼果长到0.3-0.5Kg时开始吊瓜,可用网袋套住幼瓜再将网袋吊起来,或者用尼龙绳系在果柄上吊在棚内上方的铁丝或横杆上。
(八)、 肥水管理
✿水分供应,应根据不同发育阶段需水情况来定,总的要求是:幼苗期要少,伸蔓期和开花期要够,果实膨大期要足,成熟期最少。
✿施肥根据基施入量可适当进行追肥,具体追肥量及次数应根据植株生长势而定,一般可分两至三次,伸蔓期,磷酸二铵或N、P、K复合肥每亩20—30kg,追肥距瓜根10—15cm处,果实膨大期,磷酸二铵30kg,NPK复合肥30kg,追施距瓜根20—30cm。
(九). 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采收的西瓜果实应带3-4cm的果柄。采摘甜瓜应将子蔓剪下,修剪成“T”的果柄。
•分级包装 装箱
10.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病毒病等,
•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红蜘蛛、白粉虱等。
◆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合理轮作,土壤消毒,
培育壮苗,嫁接换根,通风排湿,药剂防治
无土栽培
一、无土栽培的定义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和其它设备栽培植物的方法。
部分国家设施栽培与无土栽培面积
国家 | 设施栽培 (A) (ha.) | 无土栽培 (B) (ha.) | B/A (%) | 封闭式 (%) |
荷兰 | 11,000 | 5,500 | 50 | 70 |
法国 | 9,000 | 1,000 | 10 | 10 |
西班牙 | 42,000 | 4,000 | 10 | 5 |
日本 | 50,000 | 1,000 | 2 | 10 |
意大利 | 25,000 | 400 | 1.6 | 10 |
中国 | 2,100,000 | 1,000 | <1 | < 10 |
✿优点:
1、不受土地
2、能克服土壤连作障碍
3、生育期短,周转快
4、稳产、优质高效
5、可生产绿色及无公害产品
✿缺点:
一次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三、无土栽培的分类
◆目前我国甜瓜无土栽培的类型
1、基质(+营养液)栽培
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第一节、基质(+营养液)栽培
一、栽培设施及条件
(一)、栽培设施:大棚、日光温室等
(二)、栽培系统:
•栽培槽
•贮液池
•供排液槽、
•排液(倒U型)管、
•水泵
栽培系统平面示意图
栽培系统示意图
• V形栽培槽 1
•V形栽培槽 2
(三)、基质:
•1、基质种类
•砂子(粒径0.5-0.3mm,价格低)
•蛭石 (价格高)
•岩棉 (价格高)
•炉渣 (需粉碎)
•泥炭(草炭)
•锯末(需水煮)
2、基质消毒
(1)蒸汽消毒:
将基质集中 于消毒柜内,80℃~90℃蒸汽密闭消毒15分钟~30分钟。
(2)化学消毒:
40%甲醛40倍~50倍液,每1 立方米喷洒20升~40 升,密闭24小时以上;
氯化苦,每1方基质均匀注入500毫升(多点不同区域),密闭7天~10天;
溴甲烷,每1方基质用100克~200克混匀,密闭3天~5天。
化学消毒后的基质在使用前应风干7天~14天。
(四)、营养液:
1、甜瓜营养液配方(mg/l)(毫克/升)
肥料 | 日本园式配方 | 山崎甜瓜配方 | 静岗大学配方 | 华南大学配方 |
Ca(NO3)2·4H2O | 945 | 826 | 944 | 472 |
KNO3 | 808 | 606 | 404 | |
NH4H2PO4 | 153 | 152 | 114 | |
KH2PO4 | 100 | |||
K2SO4 | 522 | |||
MgSO4·7H2O | 493 | 369 | 492 | 248 |
(1)、硫酸亚铁(FeSO4 ·7H2O)13.9毫克/升加乙二胺四乙酸钠(Na2EDTA)
18.6毫克/升。
(2)、硫酸锰(MnSO4 · 4H2O) 2.13毫克/升
(3)、硫酸锌(ZnSO4 · 7H2O) 0.22毫克/升
(4)、硫酸铜( CuSO4 · 5H2O) 0.08毫克/升
(5)、钼酸氨〔(NH4)6 Mo7O24 · 4H2O 〕 0.02毫克/升
2、营养液的配制
☞先配制母液
✿母液A :钙+钾 200倍液
✿母液B :磷酸盐+硫酸盐 200倍液
✿母液C :铁盐+其他微量元素 1000倍液
母液pH以3-4为宜。
☞营养液配比:
清水︰A液︰B液︰C液=9 ︰ 5 ︰5 ︰1
用H2SO4或NaOH调制pH=6.5左右。
3、营养液的使用管理
(1)营养液浓度调整
营养液浓度常用电导仪检测,以电导率值Ec表示
单位为毫西门子/厘米(mS/cm)或微毫西门子/厘米(μs/cm)。
☞甜瓜不同生育期营养液浓度为
苗期 1.0~1.2 mS/cm
定植初期 1.0~1.4 mS/cm
伸蔓期 1.3~1.8mS/cm
开花坐果期 1.8 ~2.0mS/cm
果实膨大至成熟期 2.2~2.5mS/cm
(2)pH 调节
使用期间应经常测定和调整 pH=5.5—6.8
(3)营养液温度控制
适宜的温度为18--25℃
最低温为 15℃
最高温为 15℃
(4)供液量
依据不同生育期植株生长及环境条件
决定供液次数和供液时间。
二、基质栽培管理技术
•1 品种选择
•2 播种育苗定植
•3 植株管理
•4 设施环境控制
第二节、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定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特点
1、用有机肥料代替传统的营养液
2、管理操作简单
3、降低了生产成本
4、可以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一、栽培设施及栽培系统
(一) 栽培设施:大棚、日光温室、连栋大棚等
(二)栽培系统:栽培槽、滴灌设备等
1 栽培槽
栽培槽用24×12×5cm的标准红砖筑成,槽内径48cm,高15~20cm,槽长依棚而定。槽底部铺一层厚0.1mm的聚乙烯薄膜,以防土传病虫害。薄膜压在第二、三层砖之间,栽培槽间距80cm,每槽可种植单行或双行。槽底铺厚5cm的粗基质。
2、滴灌设备
水泵,滴灌软管,贮水池等
二、基质与有机肥
1、基质
•有机基质:菇渣、棉籽壳、稻壳、锯末、玉米秸、玉米芯、向日葵秆、酒糟、树皮、椰子糠等,
•无机基质:河沙、炉渣、蛭石、珍珠岩、陶粒等。
有机基质经高温发酵消毒后与无机基质按一定配比混合
常用基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基质种类 | N | P | K | Ca | Mg | 总孔隙 | 通气孔隙 | 持水孔隙 | 容 重 /g.mL-1 | EC /us.cm-1 | 有机质 /% |
/g.m-3 | /% | ||||||||||
堆制松树皮 | 2 | 13 | 290 | 3805 | 170 | 76.07 | 32.96 | 10.00 | 0.52 | 106 | 31.79 |
堆制酒渣 | 14 | 140 | 2400 | 5850 | 445 | 86.62 | 46.03 | 6.15 | 0.21 | 828 | 72.80 |
堆制落叶 | 42 | 27 | 345 | 7200 | 300 | 83.95 | 28.19 | 19.61 | 0.31 | 208 | 49.54 |
泥炭 | 71 | 7 | 136 | 780 | 305 | 80.39 | 5.12 | 21.36 | 0.26 | 136 | 90.49 |
珍珠岩 | 2 | 3 | 4 | 190 | 7 | 95.55 | 74.48 | 5.13 | 0.18 | 14 | 0 |
岩棉 | 4 | 3 | 31 | 175 | 390 | 95.26 | 58.93 | 1.26 | 0.12 | 24 | 0 |
火山灰 | 6 | 9 | 52 | 330 | 25 | 70.47 | 48.36 | 6.55 | 0.77 | 22 | 0 |
堆制垃圾 | 427 | 85 | 1850 | 16550 | 465 | 71.57 | 30.50 | 13.46 | 0.67 | 2040 | 21.09 |
2、有机肥
常见有机肥养分含量
种类 | 氮(N)(%) | 磷(P2O5 %) | 钾(K2O)(%) |
羊粪 | 0.65 | 0.50 | 0.25 |
牛粪 | 0.32 | 0.25 | 0.15 |
马粪 | 0.55 | 0.30 | 0.24 |
猪粪 | 0.5-0.6 | 0.45-0.60 | 0.35-0.50 |
人粪 | 1.0 | 0.50 | 0.37 |
鸡粪 | 1.67 | 1.54 | 0.85 |
油葵饼 | 5.2 | 1.7 | 1.4 |
菜籽饼 | 4.6 | 2.5 | 1.4 |
棉籽饼 | 3.4 | 1.6 | 1.0 |
堆肥 | 0.4-0.5 | 0.18-0.26 | 0.45-0.70 |
•1草炭:炉渣=4:6+20kg消毒鸡粪/方
•2草炭:蛭石:珍珠岩=2:2:1+15kg消毒鸡粪+3蛭石复合肥,或+10kg消毒鸡粪+3kg豆饼+2kg蛭石复合肥。
•3菇渣∶酒糟∶河沙=3∶2∶5+10kg消毒鸡粪+3kg饼肥+2kg专用肥+15kg稳得高301活性肥
•4 锯沫、稻壳、煤渣=5:3:2+消毒鸡粪20㎏/m³+硫酸钾复合肥0.75㎏/m³。
•5 麦秸:腐熟消毒鸡粪=1:2
•6 玉米秸:腐熟消毒鸡粪=1:1.5
•7、椰糠:沙子=3:1
或菇渣:粗沙:煤渣=4 :2 :0.25
每方基质加15kg鸡粪+1kgNPK+0.5kg磷酸二氢钾+0.1kg硫酸镁+0.5kg硫酸钾+0.5kg过磷酸钙
三、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无土基质育苗
2、肥水管理
1)定植后-伸蔓:滴清水(可适当加氮肥),1-2天滴10-30分钟
2)伸蔓开花后,
滴0.08-0.1%营养液(NPK+KH2PO4等),每天滴10-30分钟(或分两次,上午滴营养液,下午清水)
3)坐果-果实膨大,滴0.15-0.2%营养液(NPK+KH2PO4等)
4)成熟期: 滴0.1-0.15%营养液(NPK+KH2PO4等)
3、植株管理
4、果实管理
5、病害防治
6、成熟与采收
第六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病害
☆瓜类病害依据病原分类
一、真菌性病害
☆瓜类主要真菌性病害
(一)枯萎病
(二)疫霉病
(三)蔓枯病
(四)霜霉病
(五)白粉病
(六)叶枯病
(一)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造成大片瓜田植株死亡。该病由土壤侵染,是从根、根茎部侵入维管束寄生的系统性病害。
[症状]
本病典型症状是萎蔫,瓜类生长的全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以抽蔓期到结果期发病最重。发病多在植株开花至坐瓜期,发病初期,植株表现为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中午尤其明显,早晚尚可恢复,数日后植株全部叶片萎蔫下垂,不再恢复常态,茎蔓基部稍缢缩,表皮粗糙,常有纵裂。
[病原]
侵染甜瓜的主要致病菌是甜瓜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
枯萎病菌主要以苗丝体、厚垣抱子和茵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病残体中越冬,种子内部或表面都能带菌,是第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离开寄主仍能存活5—6年,厚垣孢子及菌核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保持其生活力。病害在田间主要依*灌溉水、风雨和土壤耕作(如肥料、农具和种子等)传播,地下害虫和线虫也可带菌,是传播媒介,它们造成根和根颈部的伤口,为病害侵入创造了条件。
[防治方法]
应进行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以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灌水为中心,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轮作:最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也可实行水旱田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播前平整好土地,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灌足底水,幼苗期适当灌水,生长期浇水时应细流灌溉,严禁漫灌和串灌;追施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增强瓜株抗病性。
(3)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抗病。
(4)嫁接防病:瓜类枯萎病有明显的寄生专化型。因此,可以用南瓜、瓠瓜作砧木进行嫁接(*接或插接)栽培。
2.药剂防治:
(1)播种前重病田穴施药土:药土的比例为l:100,在穴内下铺,上盖,然后覆土。药剂可选用25%苯来特,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或40%拌种双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每667平方米用药0.5~1千克。
(2)发病初期灌根: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可选用苯来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菌灵或敌克松500—1 000倍液在植株根围浇灌,每株用药200—250毫升,间隔期7—10天,共灌2-3次。
(二)疫霉病
甜瓜疫霉病又称死秧,是为害甜瓜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高湿易发病,特别是在雨后,病害来势猛,短短几天内瓜秧全部萎蔫、死亡。疫病菌除为害甜瓜外,还能侵害西瓜、黄瓜、葫芦、笋瓜、南瓜、冬瓜等葫芦科及茄科作物。
[症状]
此病菌能侵害根茎、叶、果实,以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患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扩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即孢子囊和孢囊梗。
[病原]
病原为甜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甜瓜疫霉属真菌:该菌只侵染甜瓜,不侵染茄科。还有寄生疫霉 ,侵染葫芦科、茄科;辣椒疫霉,侵染葫芦科、茄科;德雷疫霉,侵染葫芦科。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等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初次侵染源,种子带菌率较低。翌年条件适宜孢子萌发长出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体内,在田间*风、雨、灌溉水及土地耕作传播;寄主发病后,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病菌发病适温 28—30℃,当旬平均气温23℃时开始发病,在适温范围内,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是本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发病高峰多在暴雨或大雨之后,田间地势低洼处,有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再遇大水漫灌,病害将严重发生。该病为土传病害,连年栽种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施用带病残物或未腐熟的厩肥易发病。追肥伤根者,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5年未种过葫芦科、茄科的肥地,以沙壤土新荒地为好;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土地整平,开好沟,植株生长前期和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禁串灌(最好灌外水),防止田间有积水;合理施肥,田间发现病株及早拔除,收获完毕后及时清除田园残物。
2.药剂防治:根据预报,病害即将发生时使用化学药剂灌根或喷雾,选用 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 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o.25~o.5千克,每隔7— lo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三)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又叫黑斑病、黑腐病,是甜瓜产区较为普遍发生的—种病害。有时在个别地块发病严重,也可造成整片病株枯死。大棚温室无土水培栽种的厚皮甜瓜,发病率可高达 90%以上。本病还侵害西瓜、黄瓜、西葫芦、冬瓜等瓜类作物。
[症状]
主要为害瓜蔓,叶和果实也会受害。病蔓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棱形,病部龟裂,并分泌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有不很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变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引起瓜腐烂。蔓枯病与枯萎病不同之处是病势发展缓慢,维管束不变色。不同甜瓜品种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薄皮甜瓜较厚皮甜瓜抗病性强。
[病原]
病原有性世代为甜瓜球腔菌 ,属子囊菌亚门,球腔菌;无性世代为黄瓜壳二孢菌 ,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表面也能带菌。次年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气流、雨水传播。病原菌可以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口侵入。
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生长弱有利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以健株留种,播前种子消毒;实行2—3年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全面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的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混杀硫悬浮剂 500-600倍液,或用1:50倍托布津或敌克松液或托布津液加杀毒矾药液涂抹病部。
(四)霜霉病
霜霉病在甜瓜产区的发生轻重不同,多雨季节及田间湿度大的地块,瓜果膨大时感染此病,病势扩展迅速,叶片焦枯,致使甜瓜果实不能成熟,流行年份可减产 30%—50%,含糖量降低2-3度,损失严重。本病对甜瓜、黄瓜为害严重,亦可为害丝瓜、西瓜。
[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呈不规则多角形、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有灰黑色霉层(即孢囊)。病情由植株基部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易破,病田植株—片枯黄。瓜瘦小,品质变劣,甜瓜含糖量降低。
[病原]
病原为占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瓜上越冬,病原菌以菌丝体、孢子囊通过气流、雨水、害虫传播。袍子囊萌发后,自寄主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最大,特别是湿度。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越快,数量越多。孢子囊的萌发必须在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存在,而在干燥条件下,孢子囊2—3天后即失去萌芽力。因此,暴雨、大雨或漫灌后,病组织出现水渍状,并迅速扩展,易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孢子囊的产生,要求光照和黑暗交替的环境条件,一般连作地、地势低洼、栽培过密、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排水不良、地面潮湿等地发病重。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多数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较差,可有效地防治甜瓜霜霉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药剂保护和改进田间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质地沙壤的地块栽种甜瓜,要求施足基肥,追施磷、钾肥;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整枝打杈,保持株间通风良好。
2.药剂防治:霜霉病通过气流传播,发展迅速,易于流行。故应在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才能收到良好防效。常用药剂有 72%克露(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0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波尔多液l:1:200倍液,应注意苗期有些品种易产生药害:每667平方米喷药液60—70千克,隔7—10天喷1次。
若霜霉病与细菌性叶斑病混发,可喷 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混合配药应现用现配。
(五)白粉病
白粉病是瓜类作物常见的病害,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在瓜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为重。甜瓜、黄瓜、西葫芦、南瓜、瓠瓜最易感病,西瓜、冬瓜次之,丝瓜表现抗病。
[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成一片白粉层即病菌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袍子,以后蔓延到叶背、叶柄和蔓上、嫩果实上。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成黑色,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病叶枯焦发脆,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
[病原]
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两个属的真菌:即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的单丝壳白粉菌。而以瓜类单丝壳白粉菌为主。无性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隔、无色,呈念珠状,着生于短而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形,褐色,无孔口。表面着生有8—10条弯曲的菌丝状附屑丝。
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均在寄主表皮细胞上呈外寄生,以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取寄主营养和水分。因此,病叶一般不出现坏死斑,只呈现枯黄状。
两种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具有较强的专化型及生理小种。
[发病规律]
甜瓜白粉病以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温室植株上越冬。田间发病*产生的分生孢于借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分生孢子在IO℃内都能萌发,而以20-25℃为最适。灌水过多,排水通风不良以及闷热,病势发展快,病情严重。
[防治方法]
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田间应注意加强水肥管理,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保持植株通风好。及时整枝打杈,作物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减轻第二年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调查发病中心,植株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控制病源蔓延。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 500— 2000倍液,相隔15-20天喷1次,防治效果显著。或用50%硫磺悬浮剂 200-300倍液,30%敌菌酮4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多硫磷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l次,每667平方米喷药液60千克左右。
(六)叶枯病
叶枯病是为害甜瓜叶片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除为害甜瓜外,还能加害黄瓜、南瓜、丝瓜、冬瓜等。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真叶染病初见褐色小点,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稍隆起,病健部界限明显,但轮纹不明显,边缘呈水渍状,几个病斑汇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病菌可侵入果肉,形成果腐。
[病原]
病原为瓜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及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外或粘附在种皮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萌发后可直接侵入叶片,条件适宜,3天即可显症,不久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坐瓜后遇25℃以上气温及高湿,病害易流行,特别是浇水后或风雨过后,病害迅速扩展。土壤瘠薄、生长弱的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瓜留种,用种子量o.3%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40%甲醛()300倍液闷种2小时,清水冲洗后播种;不与葫芦科作物连作,尤其不要与大棚黄瓜邻作;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防止大水漫灌,早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进入开花期后,日均温25℃以上,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7-10天再喷1次,连续4—5次。病情严重时,雨后补喷可提高防效。
二、细菌性病害
(一)细菌性角斑
角斑病对甜瓜、黄瓜影响最大。甜瓜受害严重时,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此病除为害甜瓜、黄瓜外,还可侵染西瓜、南瓜、西葫芦、冬瓜及茄科、豆科作物。
[症状]
甜瓜全生育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加害茎蔓及果实。病状最早呈现在子叶上,为圆形或不规则的浅褐色、半透明点状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叶片现水渍状小点,病斑渐扩大,受叶脉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叶背病部溢出黄白色液体(即菌脓),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干枯。病斑变脆而易开裂脱落。茎蔓、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凹陷,并带有大量细菌黏液,果实表面病斑处易溃烂,裂口并向内扩展一直达种子上,致种子带菌。
[病原]
病原为,属细菌中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
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可由寄主的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带菌种子发芽时亦可侵入子叶,通过风雨、昆虫和人的接触传播,形成多次重复侵染。当温度在22—28℃时,潮湿多雨田间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地势低洼、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与非葫芦科、茄科、豆科作物2年以上的轮作;选无病瓜留种,并于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是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O.1%升汞液浸种10分钟,或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捞出后清水洗净,或用200 x lo(-6)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浸种2小时,捞出催芽播种;及时清除病叶、病蔓深埋;及时追肥、合理浇水,对温棚瓜要加强通风降湿管理。
2.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或 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用25%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等,每667平方米喷洒50—70千克药液。
(二)细菌性果腐病
[症状]
西、甜瓜在整个生长期间均可受细菌侵染,主要在子叶、真叶和果实上发病,子叶张开时,病叶上出现水渍状黄色小点,沿叶脉逐渐发展成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水渍状斑周围渐有黄色晕圈,病斑沿叶脉发展成为暗棕色或不规则状大斑; 植株生长中期,田间湿度大,早晨有露水时,叶背面病斑处可见水渍状菌脓,严重时叶子正面也会出现;菌液干枯后呈灰白膜、发亮,叶片枯黄,病叶很少脱落,瓜蔓、叶柄也可被细菌侵染。
果实感病后,最初果实表面出现直径仅几毫米的水渍状凹陷斑点,近圆形,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规则,颜色呈暗绿色,渐加深呈褐色,数个病斑可融合成大斑,细菌则透过果皮进入果肉,果实腐烂;有的病斑表皮龟裂,常溢出粘稠物,透明、琥珀色菌脓,严重时果实很快腐烂,使种子带菌。此病菌危害西瓜、甜瓜外,还可侵染黄瓜、南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
[病原]
细菌性果腐病病原是燕麦噬酸菌种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 citrulli Willems et al)。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o fruit blotch) 是西瓜、甜瓜的一种危险性病害,是我国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传播途径 ]
病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侵染,借风力、雨水、灌溉水、喷灌和昆虫传播,嫁接苗的伤口、污染的刀具、器皿和人为的传播均有助于病害的流行;病害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种子、带菌的鲜果和病果。
病原主要在种子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田间的自生瓜苗、其它葫芦作物和野生葫芦科植物也能成为侵染源。
[病害流行的条件]
一是带菌的种子和土壤;
二是高温高湿的发病环境;
三是感病的品种。
嫁接苗场的嫁接苗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与育苗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关;嫁接过程中的操作,人为污染,刀具传染,嫁接伤口以及嫁接苗的生长环境,如洒水、喷淋保湿、水滴飞溅,都可以成为该病流行的条件。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细菌性果斑病
(2)使用无BFB病菌种子田生产的种子
(3)种子播前药剂浸种或干热消毒
(4) 保持瓜田较低的湿度和干燥
(5)发病初期使用铜制剂(Cu(OH)2)
三、病毒病
瓜类病毒病又叫花叶病,小叶病,是我国南北方瓜类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植株感染病毒后座果率和产量降低,果实含糖量下降,会严重影响瓜的品质。
瓜类作物中以西葫芦、南瓜、甜瓜、西瓜发病最重,黄瓜、丝瓜、冬瓜次之。
1、发病症状
甜瓜病毒病在植株上主要表现花叶、黄化皱缩和两种复合侵染混合型。
花叶病毒侵染会引起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品质下降。
黄化皱缩及混合型会引起植株死亡。
2、病毒种类
(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蚜虫、种子)
(2)黄瓜花叶病毒(CMV) (蚜虫)
(3)甜瓜坏死斑病毒(MNSN) (蚜虫、种子)
(4)南瓜花叶病毒(SqMV)(瓜甲、种子)
(5)甜瓜花叶病毒(MMV) (蚜虫、种子?)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使用无病毒种子
(3)避免连作
(4)加强肥水
(5)种子处理
68℃干热处理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
(6)彻底消灭蚜虫
(7)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