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正处在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们的现代农业相较于其他则有着“中国特色”的意味。
所谓农业现代化,指的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二、三产业即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使得一个国家有能力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与服务手段,从而为农业有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创造条件。继而,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工扩展后,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更高、收益更大,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社会就业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农业劳动者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而相对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耕地数量极少,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更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百年甚至更久,将处于居高不下的状况,由此,将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拖滞影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对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将在下文进行简要的诉说。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既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又要着力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我们想要弄清我们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怎么走好,就必须先对中国农业的现状及其所面对的问题有绝对的了解,从而对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且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寻求最好的出路。
中国农业所面临的问题,除了上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之外,资源多样性突出也是一个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貌气候条件差异大,多样性特征明显,既有初步具备较大规模大田种植条件的东北平原,也有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机械化的华北平原,还有适合发展现代化园艺的东部沿海农业带,更有难以实现机械化但具备良好的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的中西部山区。除此之外,谈到农业就必须有水资源,而我国人均水资源极度紧张,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北方多数地区水资源利用度已超过世界警戒线,而水资源的污染在我国也是相当严重,给我们农业的发展同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在制度方面,耕地集体所有、实行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承包经营。这是一个保证耕者有其田、确保社会稳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而我们的农业制度确实也适合这种安排,因此,相对于典型的现代农业,我们的小户经营发展方向在长时间内是注定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特色现代农业。
同时在发展阶段上,我国正处于国家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产品的需求仍将显著增长,食品消费仍随经济发展而增加。与此同时,大国效应决定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同时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外部冲击对确保本国农业产业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迫切要求。
我国农业在近现代以来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有较严重的现状亟待我们去解决。其中包括适合我国资源多样性特征的农业技术进步尚有不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符合中国国情,由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能否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此外我国农业经营协作严重不足,支持服务体系缺位明显,生产模式的多样性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典型特征,家庭经营生产规模较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必须面对的客观约束条件。
而1号文件给我们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选择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则是我们发展本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农业,从大的方面上讲,首先需要切实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成果而忽视了发展措施,过程的不合理而导致的各种潜在的或明显的后果。我们发展自我农业,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一切有悖于最终目的的发展方式则是我们必须唾弃的。而如何正确的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则应以以上我们谈到的中国农业的现状,事实,缺点等等作为出发点和突破口,解决问题。
在资源分配方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拥有着众多的人口,而国土的面积一般情况下不会在改变,因此,适合农业作业的土地在总面积与资源的分配方面只会越来越严峻,毕竟人口是不断增多的,中国依然有大半部分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耕地则由于各种各样的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或多或少的减小。对于此,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通过各种措施与手段,保护我们的耕地,保护我们的耕地环境。而这就涉及到了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的社会整体去一起将此方面处理好。与此同时,计划生育这个讲了十几年几十年的问题,也依旧需要完善,针对于我们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不用说太多,众所周知。
我们的家庭承包经营确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完美的解决了当时我国农业甚至社会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但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家庭个体的经营少量的土地,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真正的生产的需要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的扭转这个现状,通过各种,非的举措,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将大部分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将他们的劳动力更充分的应用到第三产业或者是少许的工业之中去,而剩余的农业人口则是应用社会化大生产,如同东北三江平原的机械化整体劳作,而消除个体劳作,机械化不普及的农业现象。自然在不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地区有确切的因地适宜的。如此,我们很自然的就能迈进发达国家的阵营中去,当然,这完全是一个相互扶持的过程,同样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很短。
与此同时,建设、整顿农业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合理的产业链,同样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效率,科学合理的分配与规划将会为我们走向成功奠定一个美好而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技术决定一切,没有技术我们说再多也是空想,镜花水月。因此,同我国各个方面发展的目标一样,我们一定要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尽可能的尽早应用各个有利科技于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我们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将会愈走愈顺。
更接近现实的一面就是我们的科技还在进步的过程中,而整个中国还未实现哪怕是小程度的机械大生产。因此,农民问题也就是我们农业问题中的一个绝对重要的问题。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应该强化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方面则是我们应该大力主持的,我们不能在世界的贸易中战局不利地位,明面上是利益的损失,但最终落到的还是我们国家的农民的身上。
我们需要大家,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好,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好,才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的巅峰——我们心中的信仰:主义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张晓山 《经济纵横》2008年第1期
【2】《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孙政才 (人民日报)
【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若干问题的思考》 方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