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个⼈研修⽇志
在⽇常的学习、⼯作、⽣活中,说到⽇志,⼤家肯定都不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篇⽇志了。⽇志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校本研修个⼈研修⽇志,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校本研修个⼈研修⽇志1
常听别的⽼师说他们在国培,我很是羡慕。今年学校让我参加校本研修的培训,我很是⾼兴。在培训开始,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师培训,在培训中,认真聆听了来⾃远程的专家,学者的讲座,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不仅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向,同时也使我对未来的教学⼯作更加充满信⼼。
总结多位专家教授的讲授内容,联系⾃⼰的教学实践,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向:
1、态度决定⼀切。多位⽼师都提到过。原来总以为上完课就万事⼤吉,对课堂对⾃⼰都要求不⾼。这样是对学⽣的不负责。随着年龄的增长,做教师的这种使命感责任⼼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象李⽼师说的愿⼲想⼲才是作好⽼师的前提。提升修养,淡薄名利,把⼯作当成⼀种享受。
2、加强各种学习。尺有所长,⼨有所短。再加上我个⼈能⼒不⾼,从教本学科时间短,常常感到⼒不从⼼。要善于学习,学习⾝边的教师的长处,珍惜每⼀次外出学习机会,加强书籍上的理论研究,⽹络上学科资料等等,总之要善于学习有益与教学的⽅⽅⾯⾯,并应⽤到教学实践中去,构建⾼效愉悦和谐课堂,让我们师⽣都有幸福感。
3、传统和现代⼿段相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的不很充分。要注重图⽂转化,构建脑图,注重版图、读图、析图各个⽅⾯。利⽤好这种传统的教学⼿段。当然,科技的发展,如多媒体课件给了我们极⼤的⽅便。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如经纬⽹地球的运动等,⽤课件能帮学⽣去理解,直观形象,有效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把多种教学⼿段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最⼤可能的提⾼课堂效率。
在培训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幸福感的讲座。她给我们讲了现代教师的九项,即做读书⼈,反思⼀⽣,具有教改精神,拥有⼤爱之⼼,能写作,具有演讲⼝才,关注细节,⾼度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乃⾄良好的⼼态,积极地⼼态,快乐的⼼态。施⽼师从这九个⽅⾯给我们讲解了怎样做⼀个幸福的,快乐的读书⼈,怎样才能做⼀个中国最好的教师。他的讲解给了我很⼤的震撼,反思⾃⼰的从教历程,距离这九项成功的教师真是相差太远,也使我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读书,多反思,提⾼⾃⼰的教学修养,努⼒体现教师的价值,⼒争成为⼀名合格的⾻⼲教师。
总之,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并不长,却使我感触颇多,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地⿎舞,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努⼒提⾼⾃⾝的业务素质,理论⽔平和教科研能⼒,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努⼒把⾃⼰打造成⼀个发展型教师。
校本研修个⼈研修⽇志2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
百年⼤计,教育为本,教育⼤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创新的根本,队伍建设的核⼼是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已经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含义,是为满⾜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主确定研修⽬标、研修内容、研修⽅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的是使教师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的出发点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公开⽽⾃由的讨论,⿎励了思维的独⽴性与创造性,加深了教师对教学⽬标的理解,能够达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的。
校本研修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研究氛围,实现了主研与群研结合,⾏为与理念互动,理论与实践统⼀,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为、学习⽅式和历练⽅式发⽣全⽅位的变⾰,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壤。
要树⽴以学校为本的理念。校本研修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教学⼯作中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和学⽣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课改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真实性,强调解决教师⾃⼰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核⼼问题⼀定是教学⼯作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不能偏离“学校为本”,偏向“校外为本”,不能研⽽不⽤,这样对学校发展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要树⽴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存和发展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要积极应变以全⾯适应。校本研修建设要围绕这个核⼼要素进⾏,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应该成为⼀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创设⼀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和教师群体合作⼒,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限度的显现,进⽽在校本研修建设中不断促进学校发展,这正是校本研修建设的核⼼价值与⽬标。
要树⽴以⾏动为本的理念。校本研修关注的是是教师的教和学⽣的学;重视的是过程,是改进;强调的是教师在完成⼀个教学过程后的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即教师要在⼯作中学习,这是校本研修的显著特征,它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动的主动参与者,这是与传统的教研⽅式,和以会议报告为主的研究⽅式的根本内区别。校本研修还要求教师个⼈的主动学习,满⾜⾃我发展的需要。在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激发教师更强的学习动机,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是校本研修的关键。
要树⽴以协作为本的理念。协作研修能够使教师获得成长的最直接的实践资源,它不仅使教师学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学到其他教师浓缩了的实践经验,这是个体学习中因受时空所⽆法实现的优势。
⾃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修是⾃主学习,选择性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批判性学习。⾃修是⾃我,通过⾃选多种学习资源──读专著、报刊、拜师、听课、观摩、录像、看教育电视节⽬、上⽹、做课题、调查、微型科研等有效地促进⾃⾝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我提升的基础。⾃修要成为教师⾃觉的⽇常⾏为。
反思是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改变⾃⼰的前提;反思是教师对其经历的教育事件及其反映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为的重新认识。教育观念解决应当怎样想的问题,教育⾏为解决具体怎样做的问题。反思的对照是理论;反思的基础是实践;反思的⽬的是改进。正所谓“实践+反思=真知”。
“⾃修──反思”的⽅式实质上是⼀种研究性学习⽅式。其⽬的在于帮助教师确⽴起⼀种终⾝学习观与发展观,其实质是让教师⾃⾝的思想、观念、⾏为始终处于⼀种追求创新的境界;其着眼点是学以致⽤、学⽤结合,强调教师的⾃我反思、⾃我实现、⾃我超越。它是既把社会、学校的需要和教师本⼈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潜能和主体作⽤的有效模式。
校本研修个⼈研修⽇志3
听《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幸福》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教师职业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可以从不同的⾓度对幸福进⾏不同的诠释。有⼈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的教育⼯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不懈的努⼒,⾃由实现⾃⼰的职业理想、实现⾃⾝和谐发展⽽产⽣的⼀种⾃我满⾜、⾃我愉悦的⽣存状态。”还有⼈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是享受,不是重复⽽是创造,不是谋⽣的⼿段⽽是⽣活本⾝。”同样也有⼈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作中⾃由实现⾃⼰的职业理想的⼀种教育主体⽣存状态。”从这些⼈对教师幸福的论述和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强调教师主体的精神和⽣存状态,强调教师的主观感受和感性幸福。
另外,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获得途径来看,教育客体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作中运⽤教育智慧,获取教育对象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由实现⾃⼰的职业理想,发挥⾃⼰潜能,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快乐体验。这种职业幸福既包括着教师对职业⾃省状态的肯定,对⾃⼰⽣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也包括着学⽣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总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性得到充分肯定、价值得到⾼度实现、真善美臻于⾼度融合的理性幸福。
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师每天在塑造全新的精神⽣命,在⾝正为范中收获学⽣的尊重,在指点迷津⾥收获学⽣的信赖,在雪中送炭时收获学⽣的依恋。教师不要放过任何⼀次体验幸福的机会,教师只有感受到职业幸福,教师的⽣命才会得到升华。但是⽬前⼀些地区的基础教育,从⼀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的指标,⽽⾄于学⽣良知的养育、⼈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对教师教育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灵造成沉重的伤害,产⽣许多⼼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职业幸福感。
b d s f i d = " 1 0 7 " > / e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