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应用心理系
案例:
小A,11岁,男孩,重度弱智,在苏州梦想树公益机构。经过观察,小A有如下的表现。
向我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话含糊,我没有听清,说第二遍的时候,有焦躁情绪。
我邀请他玩游戏,他很抵抗,不愿与我接触。
经常攻击别的孩子,喜欢动手。
在座谈的时候,只要我把手伸出来,就会跑过来,与我握手。
侵犯别的孩子,被罚站,也能服从,站在一边。
喜欢说话,喜欢支配别人,声音大。
分析:
美国精神缺陷协会(AAMD)提出:精神发育迟滞是指现存的总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平均值,并在发育时期表现出适应行为的异常。
通常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进行矫正训练的方向如下:
(1)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训练
(2)加强语言学习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进行正常的同伴交往
对于案例中通过观察法记录的小A的行为表现,从良性行为和不良行为大致可进行如下的划分:
●不良行为——
1.说话含糊
2.对于重复说话感到焦躁
3.不愿与人接触
4.攻击行为
5.说话大声
6.喜欢支配别人
●良性行为——
1.服从命令
2.喜欢说话
3.喜欢动手
4.愿意与人握手
矫正方案:
在矫正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活动观察和事件调查,找出适合小A的强化物;也可以弄清楚对小A来说,是对奖励还是对惩罚比较敏感,从而考虑使用强化或者惩罚的种类。
1.说话含糊
●说明:对于说话含糊要先做出区分,考虑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习惯的缺失还是能力的缺失。如果存在能力上的缺失,就需要从促进其清晰说话开始;如果是习惯上的缺失,就可以从强化开始。
●方法:一是促进;二是正强化,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变比例强化);强化物—奖励。
●具体操作:
一是从促进开始,通过示范和言语指导,向小A展示清晰正确的说法,并要求其重复。二是强化,一开始,在小A清晰表达后,立即给予他一个奖励。持续一段时间以后,要求小A在连续两句话清晰表达以后可以得到选择一个小玩具的机会,当小A能基本达到要求时,要求小A在连续四句话清晰表达以后可以得到选择两个小玩具的机会,当小A能基本达到要求时,要求小A在连续八句话清晰表达以后可以得到选择三个小玩具的机会,如此变比例强化,最终达到清晰表达的目标。
2.对于重复说话感到焦躁
●方法:正惩罚+正强化
●具体操作:每当小A出现说话含糊的时候,立即要求其重复,一旦其出现焦躁情绪,则拿走他从清晰表达时时得到的小玩具一个。当小A在重复时没有表现出急躁,则立即给予奖励。
△说明:对于1(说话含糊)和2(重复焦躁)的矫正同为语言训练,在实际矫正过程中可能是交叉进行的,当小A不能连续情绪表达的时候就需要重复训练了。在1中使用的强化物的奖励可以用作2中的强化物。
3.不愿与人游戏、接触
●方法:促隐+强化
●具体操作:
从接触程度上,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接触,如握手(小A喜欢握手),再进一步进行拥抱,当其能配合则对其进行表扬或奖励,当其能适应拥抱,可以进一步尝试邀请他跳舞,再渐渐过渡到游戏,一边促进一边强化以稳定行为。
从接触时间上,可以先进行短促的游戏,如报数,需时大约几秒,再渐渐进行一分钟的游戏,同时进行强化,再渐渐增加游戏的时间,使其能从接纳短时接触到从事长时的游戏。
4.攻击行为
●方法:惩罚;隔离+负强化
●具体操作:每当小A攻击他人,就将他带到一个单独的小房间里,对他进行隔离,隔离时间视情况而定,可以随着攻击行为程度的降低或者攻击行为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增长来减少隔离的时间,进行负强化。
5.说话大声
●方法一:惩罚
●具体操作:当小A大声讲话时就立即对其进行惩罚,可以实行正惩罚,对其施加一个负性刺激,也可以实行负惩罚,剥夺其某一正性刺激。
●方法二:消退
●具体操作:当小A故意大声讲话时,让所有人都假装听不见他的话,并且不予理会。当小A以正常的音量说话时,大家正常对待他。时间久了,小A就会感觉到大声说话不受欢迎从而使得这一行为消退。
6.喜欢支配别人
●方法:消退+强化
●行为分析:喜欢支配别人的这一行为可能是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得到的强化,即小A可能在某一次支配命令发出后,被命令者偶然执行,使得其从中发现乐趣,并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刚好每次都得到了反馈,从而使得支配别人这一行为被强化。所以需要对此行为进行消退。
●具体操作:要求小A所在组织的所有成员,每当小A发出命令的时候,对其不予理会。对于跟小A一样重度弱智的儿童,可以给予强化,如不对小A的命令进行理会可以得到奖励或者理会受到惩罚。如果小A不再随意支配别人,可以给他进行奖励。
对于良性行为,希望能通过对其进行挖掘扩展,以帮助小A获得更多的提升和发展。
1.服从命令
●目标:促进小A接受正确指令生活学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强化+惩罚
●具体操作:借由小A愿意服从命令这一特点,注重对小A进行不同类别的命令指示和反馈。一开始对小A下达一个正确的生活指令和一个错误的生活指令,如果小A正确执行了正确指令,就对其进行奖励;如果小A执行了错误指令则对其进行惩罚。然后逐渐增加正确指令和错误指令的数目,让小A学会辨别,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喜欢说话
●目标:促进小A的语言学习
●方法:强化+惩罚
●具体操作:借由小A喜欢说话这一特点,注重对小A语言学习的培养。一开始,要培养小A 良好的说话习惯,对于清晰表达的说话要鼓励,对于无意义重复的话语要即时惩罚。
3.喜欢动手
●目标:促进小A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
●方法:促隐+强化
●具体操作:借由小A喜欢动手这一特点,通过绘画、做手工等训练小A的动作发展。如绘画,在一开始给予小A单纯的纸张和水彩笔,让小A自由画,培养出其对纸和笔的兴趣,对画这一动作的熟悉。熟悉之后,教小A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或者正方形,一开始给予他一个圆进行描画,然后逐步等距擦除圆的部分,要求小A描画,在再逐步增大擦除的部分,到点连线,再到让小A自己能画圆。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开始当小A能依照要求完成描画就对其进行表扬或者奖励,渐渐地在小A能连续三次完成任务再进行表扬或者奖励,再变成五次进行肯定,依此进行强化。在小A能掌握基本图形后,逐步加大图形的复杂程度。
4.愿意与人握手
●目标:促进小A正常的同伴交往能力提高
●方法:促进+强化
●具体操作:借由小A喜欢与人握手这一特点,一开始,让大家主动找小A握手,渐次转变为要求小A主动找别人握手,对于小A主动找别人握手这一行为要进行即时奖励,并告诉他如果在与人握手时加入语言,如“你好!”等等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等握手这一行为稳定以后,可以鼓励小A尝试与人拥抱,甚至是游戏,依据发展情况决定进一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