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恒成立,所以,解得:,前面集合是其真子集,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
11.已知椭圆C: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则C的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的周长是,所以,,所以,那么,所以方程是,故选.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
【思路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和基本性质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型,主要考察椭圆中的关系问题,唯一的一个难点是的周长是这个条件如何使用的问题,只要将图像画出,就会发现,周长就是,那么这个题就迎刃而解了,要解决这类问题,那我们就要对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比如方程的形式,方程与圆锥曲线的基本性质的联系,或是关于的计算问题.
12.已知点,抛物线的焦点为F,射线FA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M,与其准线相交于点N,若,则的值等于( )
A. B. C.2 D.4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是点到准线的距离,,,即,那么,即直线的斜率是-2,所以,解得,故选C.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思路点睛】此题考察抛物线的性质,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考察,属于偏难点的基础题型,对于抛物线的考察不太同于椭圆和双曲线,对应抛物线的基础题型,当图形中有点到焦点的距离,就一定联想到点到准线的距离,再跟据平面几何的关系分析,比如此题,,转化为,那分析图像等于知道的余弦值,也就知道了直线的斜率,跟据斜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结果.
二、填空题
13.写出命题“”的否定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考点】特称命题的否定
1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时,,时,,时,,时,否,所以输出
【考点】循环结构
15.命题,命题,若为真,则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若为真,所以,即.
【考点】复合命题
【方法点睛】此题考查了复合命题与集合的关系问题,属于基础题型,两个命题的形式都是以集合形式给出,那么对于非就是求其补集,且真说明两个命题都是真,就是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或真就是求两个集合的并集,那么问题就转化为求集合的运算问题了.主要考察到了复合命题的真假问题.
16.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抛物线于点P,O为坐标原点,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双曲线的右焦点,根据抛物线方程,可知抛物线的焦点就是,为的中位线,所以且,因为为圆的切线,所以,,设,根据焦半径公式可得:,所以,代入抛物线方程,又,所以根据勾股定理,,整理为,整理为,解得.
【考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方法点睛】此题考查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知识的运用相互交错,灵活度很高,属于中档偏难的题型,首先画出图形后连接,会得到两个几何关系,根据相切和中点,会得到,和,所以根据抛物线求点的坐标,根据垂直,建立勾股定理,再写勾股定理的时候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做法就是由点向抛物线的准线引垂线,根据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就是到准线的距离,这个直角三角形求,突破此难点后,下面就容易了,化简求离心率.
17.设有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Ⅰ)是从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是从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Ⅱ)若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解出方程有实根的条件,,即,(1)根据与的取值,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满足的基本事件的个数,然后按照古典概型求概率;
(2)此问中与的取值是连续区间,所以属于几何概型,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构成事件的区域为.
根据面积之比得到概率.
试题解析:设事件为“方程有实根”.
当,时,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
(Ⅰ)基本事件共12个: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的取值.
事件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Ⅱ)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构成事件的区域为.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考点】1.古典概型;2.几何概型.
三、解答题
18.(1)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2,0),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并经过点,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察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轴,那么方程的形式就是,然后根据条件分别代入;
(2)此题的设法是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形式,根据一条渐近线方程,能得到另一条是,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此种方法非常简单,将点代入求,即可.
试题解析:(1)解:,,焦点在轴,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代入点,解得:,所以双曲线方程是,化简为
【考点】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方法点睛】此题考查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属于基础题型,尤其对于第二题,已知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有这么几个形式,如果渐进线方程是,就设双曲线方程是,如果渐进线方程是,那么就设方程是,然后根据条件求,再化简方程,
如果是给出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方程,除了公式外,也可以将等号右边的常数变为0,在分解因式,就是两条渐近线方程.
19.电影院为了解观看此部电影的观众年龄的情况,在某场次的100名观众中随机调查了20名观众,已知抽到的观众年龄可分成5组:,,,,,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年龄情况残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1)根据已知条件,补充画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估计该电影院观看此部电影的观众年龄的平均数;
(2)现在从年龄属于和的两组中随机抽取2人,求他们属于同一年龄组的概率。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样本频率=,和所有分组直方图的面积为1,计算出对应的频率,补充完整频率分布直方图,然后利用平均数计算公式,每个矩形分组的中点乘以对应的频率,求和即观影年龄的平均数;
(2)首先计算出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然后按不同分组进行标记,列出所有随机抽取两人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同时数出两人属于同一年龄组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计算概率.
试题解析:(1)补充完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估计该电影院观看此部电影的观众年龄的平均数为
(2)年龄属于和的分别有4人,2人,
分别记为A1,A2,A3,A4,B1,B2
则从中随机抽取两人的所有可能情况有(A1,A2),(A1,A3),(A1,A4),(A1,B1),(A1,B2),(A2,A3),(A2,A4),(A2,B1),(A2,B2),(A3,A4),(A3,B1),(A3,B2),(A4,B1),(A4,B2),(B1,B2),共15种,
其中,两人属于同一年龄组的有(A1,A2),(A1,A3),(A1,A4),(A2,A3),(A2,A4),(A3,A4),(B1,B2)共7种,
∴所求的概率为.
【考点】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2.古典概型.
20.已知命题 成立.命题有实数根.若为假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为假命题,那么为真命题,为假命题,为假命题,然后分别计算两个命题成立时的取值范围,最后计算真假时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解:
即命题
有实数根
,即
因为为假命题,为假命题
则为真命题,所以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
由
即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21.设p:实数x满足x2-5ax+4a2<0(其中a>0),q:实数x满足2<x≤5
(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当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为真,即求两个集合的交集;
(2)首先根据等价命题转化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根据集合得出命题表示的集合是命题表示集合的子集,求出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当a=1时,解得1<x<4,
即p为真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x<4.
若p∧q为真,则p真且q真,
所以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4).
(2)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设A={x|p(x)},B={x|q(x)},则BA,
由x2-5ax+4a2<0得(x-4a)(x-a)<0,
∵a>0,∴A=(a,4a),
又B=(2,5], 则a≤2且4a>5,解得<a≤2.
【考点】1.充分必要条件;2.集合的关系.
22.如图,椭圆的离心率为,轴被曲线截得的线段长等于的短轴长.与轴的交点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相交于点,直线分别与相交于点.
(Ⅰ)求、的方程;
(Ⅱ)求证:;
(Ⅲ)记的面积分别为,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详见解析;(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被轴所截得的线段长等于建立关于的方程,然后再根据离心率得到与的方程,联立解出和,得到两个方程;
(2)依题意有,设直线,然后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然后结合的坐标形式,代入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垂直;
(3) 设直线; ,然后所列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到点和点的坐标,注意的条件,然后根据弦长公式,,得到,然后类似方法得到,计算,得到关于与的表达式,利用,转化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求的范围.
试题解析:(Ⅰ)又,解得,.
(Ⅱ)依题意有,设直线,
则,有
.
(Ⅲ)设直线;
,解得或,同理可得
.
解得或,,同理可得
,即.
【考点】1.椭圆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综合问题.
【思路点睛】此题考查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难题,第一问基础题型,第二问,也是基础题型,尤其是此问比较典型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基础题型,设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两点,将两向量的数量积转化为两点的坐标表示,根据韦达定理,代入,化简就可以证明,思路比较简单;对于第三问,是压轴题,利用上一问的垂直,所以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面积转化为两直角边乘积除以2,所以重点是求出两直角边分别是多少,利用垂直分别设直线和,分别与抛物线和椭圆联立求出这四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弦长公式,例如,那么就将面积转化为间的关系问题,根据变形,求的范围.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后两问的前后关系,并且计算要熟练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