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应体现的发展理念的思考
t 孙 华
=摘 要>综合运输体系是指符合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各种运
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为此,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各方式、各环节之间都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集约化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一次性资金投入代价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比较中,要侧重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理念;对策措施=作者单位>孙华,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客货运输总量规模迅速扩展,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整体结构明显改善,一个颇具规模的,由铁路、公路、水运(包括内河、沿海和远洋三部分)、民用航空、输油气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已初步形成。
(一)铁路运输。至2009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8.6万公里,超过俄罗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到2012年,中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电气化和复线率均将超过50%。届时,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铁路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超过世界各国高速铁路里程总和。
(二)公路运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均大幅度增长。目前公路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国道为主干线,以省道、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全国公路网已初步形成。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路货运将以其小批量、快速、/门到门0运输的优势在高价值、高时效的区域内及区域间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水路运输。我国水运货运由远洋运输、近洋运输和内河运输组成。水上货运主要承担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和国内能源(主要是煤炭)、矿建材料、粮食等的运输。除近、远洋运输因具有其他运输
理系统的相互连接,实现财银、财企的互联互通,实现柜面业务电子化、异地业务本地化、核算支付一体化、货币资金结算与内部资金核算同步化、业务管理流程化。
四、结语
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水平资金管理的支持。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存在着资金管理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解决目前石油销售企业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解决资金管理问题的六大对策。只有在解决资金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使石油销售企业各方进行利益磨合,才能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2.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3.王鸿雁,刘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资金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2):62~63
4.左小明,林炜桐,左伟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方式[J].财会通讯,2004,8:24
5.翟志华.加强和改善财务资金管理的策略[J].中国工会会计,2006,5:12~13
#
200#
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稳步发展外,沿海及内河水运发展不很乐观,除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外,在小件杂货及农副产品等对时效要求较高的物资运输上,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已没有比较优势可言。
(四)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我国的民航运输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客货运量持续稳定增长,民航机场、民用飞机等均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管道主要分布于、陕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因此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较好输送方式,煤资源也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
二、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应体现的发展理念
我国目前正处于交通运输规模和结构优化的大发展时期,也是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和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在确立发展理念时应充分体现以下思想:第一,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的综合运输体系必须在规模和结构上支持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追求物质享乐是人们的天性,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人类在追求生活享乐中应该有一定的节制,从社会整体发展和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自觉地调整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不同的交通发展模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通行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为此,必须以资源的可支撑性为基础支持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即交通运输发展结构要体现/在可承担得起的资源和成本消耗的情况下,建立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创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交通运输系统0的思想,要与我国国情和资源状况相结合。
第三,交通拥堵是世界大都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普遍面临的问题,简单地依靠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并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如果形成与小汽车相伴随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还会陷入拥堵-增加基础设施供给-交通状况改善-刺激更多的交通需求-再形成拥堵的循环黑洞。为此,不能仅从交通流与基础设施的平衡来进行规划和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必须从人和货物的位移即/运输0需求的角度以及大众需求的角度来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要突出大运量公共运输方式的作用和发展。
第四,区域经济合作与城市群的发展是面向经济全球化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发展方向,并已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的发展正日益促使区域资源更紧密整合与共享以及经济发展的整体化,经济与城市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正逐步从简单地以行政区划为单元之间的竞争转向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域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第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造不是为了仅供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是为人服务的。为此,一体化的运输服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开始直至运营组织、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安全、便捷、舒适、智能、公平、服务等各方面加以全面考虑和落实。为此,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发挥,还应建立一体化运输的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管理软件等方面实现紧密连接和一体性,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对接、连续化运营。
第六,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通过提高技术、实现增量供给和增强安全保障性、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综上所述,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理念可归纳为:支持经济社会以及城镇化发展,以承担得起的资源消耗为基础,有效满足运输需求和引导运输消费,发挥比较优势,节约资源,建立智能化、一体化的运输网络系统。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