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和发展趋势:1.两个阶段:(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垄断资本主义;2.发展趋势:(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2)当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
●垄断的产生和形成原因:1.少数资本家追逐垄断利润的必然结果;2.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第二次科技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的本质: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的形式:1.卡特尔;2.辛迪加;3.托拉斯;4.康采恩;5.混合联合企业。
●辛迪加: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混合联合企业:它们的生产经营项目已不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与经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不同经济部分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1.康采恩;2.混合联合企业。
●垄断组织与银行的关系:1.大型的垄断组织,往往与大银行形成较为固定的借贷关系;2.银行还因此掌握了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
●万能垄断者: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1.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2.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方式:
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 在政治上的统治方式 |
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来实现的,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控制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 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方式实现的 |
●垄断的本质: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定义: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的本质: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的来源:1.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2.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非垄断企业内工人所创造一部分剩余价值;3.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国外人民的财富;4.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为垄断资本的收入:(1)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工人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
●保证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垄断利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的种类:1.垄断高价;2.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的计算:垄断价格=垄断利润+成本价格。
●垄断价格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垄断可以脱离或废除价值:1.商品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2.一种商品的垄断价格只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这种商品上;3.垄断价格出现后,社会商品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就相等。
●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价格虽然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极大地脱离商品的地步;2.全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4.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垄断价格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2.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3.垄断与竞争共存;4.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的原因: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2.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有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和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主要形式:1.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2.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称“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的新特点(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1.竞争的目的不同: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4.竞争的范围不同: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激烈竞争广泛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变化:1.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是有所发展变化的,归根到底,这种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2.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关系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在许多地方已发生部分的质变:
阶段 | 自由竞争阶段 | 垄断阶段 |
经济基础 | 私人资本(个体资本) | 社会资本 |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 资本家个体私有制 | 以股份资本为基础的垄断集团私有制 |
占统治地位的资本 | 个体资本 | 垄断资本 |
从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发展趋势来看 | 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向着社会主义公有制靠近的方向发展 |
●垄断的意义:垄断使生产接近全面社会化,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涵义:1.指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2.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3.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互融合的产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源: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2.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3.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矛盾;4.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意义:1.标志着资本社会化的新阶段;2.为社会主义提供最充足的物质准备。
●国家垄断资本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必须依靠国家的来筹集大规模建设所需的巨额资本;2.一些大规模的公共设施,私人垄断资本为力或不愿投资建设的;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状态的矛盾;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越来越重要。
●国家再分配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垄断资本服务、为增强其实力与统治而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是为缓和阶级矛盾而采取的措施。
●理想的总资本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理想的总资本家”的形式出现的,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2.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4.国家调节干预经济。
●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的形式通过的途径(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1.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一个新的企业;2.国家通过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从而形成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企业;3.国家收购一部分原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企业。
●国家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国有企业与半国有企业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
●国家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相结合的方式:1.用市场以外的方法影响商品价格;2.运用宏观财政和宏观货币调节社会经济;3.运用收入调节;4.运用产业调节;5.经济计划化调节。
●引导企业生产或不生产某种产品的方法:通过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往往不是单纯的一项内容,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1.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2.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4.保持国外和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价格:1.是国家经济最重要.最灵敏的经济杠杆;2.价格信号是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是正确评价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社会尺度。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具体形式:1.利用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2.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3.利用国家计划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4.利用金融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方式:1.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所占比重不大;2.国家对国民经济间接的调节与控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主要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主要采取的和手段:1.宏观财政;2.宏观货币;3.收入;4.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的目标实现: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这也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体现。
●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市场.采取的相应以及主要指标:
调节的市场 | 商品市场 | 资本市场 | 劳动力市场 | 外汇市场 |
采取的 | 财政 | 货币 | 收入 | 外汇 |
市场主要的指标 | 物价水平 | 利息率 | 失业率和 工资率 | 汇率 |
●财政包括:1.财政收入:包括渠道:(1)税收;(2)举债: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2.财政支出。
●宏观财政的基本内容:1.支出的调节;2.税收的调节;3.公债发行额度的调节。
●实现宏观经济的调节:1.对利率的调节;2.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三大手段或三大法宝:1.公开市场业务;2.最低准备金率;3.再贴现利率。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使生产的无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节:1.会减轻生产无状态,促进经济发展;2.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起到有利作用的原因:1.可以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法兴办的、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2.“理想的总资本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够相对缓解社会生产的无状态;4.缓和了劳资矛盾以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各国间的矛盾得到一些协调和缓和,从而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垄断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财力:主要来自税收。
●币值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源泉之一:国家的巨额财政赤字。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又一次经济关系调整和部分质变,并也起到了缓和经济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道阶级国家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体形式的实质:1.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2.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