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1期总第175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 ongjiang Researches on H igher Educati on
No .112008serial .No .175
收稿日期:2008-08-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
(编号:07SJD710037)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吴启运,南通大学产业处副,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技管理。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启运,张 红
(南通大学产业处,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选取江苏某高校的学生为对象,就创业环境对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创业环境中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家庭鼓励和帮助以及教育对创业的鼓励,并就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8)11-0129-03
一、研究目的
创业倾向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代表创业潜在主体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是创业的内生原动力。大学生创业倾向就是指大学生未来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有学者探究美国多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依靠创业,如今美国95%的财富是由1980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创造的,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1]
。
我们国家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期,要想达到平稳过渡、保持经济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目标“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依靠创业,特别是科技创业的推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正面临重大改革,大学生就业正面临重重压力,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在积极探索,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科技创业所需要依靠的最主要的创业群体,创业倾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未来选择创业的人数,并最终影响创业的成功率。科学地研究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探寻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创业倾向作为个性心理活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必然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包括个人背景、个人特质、主观态度以及创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人背景、特质以及对创业的主观态度是促使个体选择创业的内驱力,而单有内驱力是不够的,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才是外驱力,创业环境则是个体对整个社会环境是否有利于创业的知觉,是影响创业的外
驱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研究认为,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与创业有着密切的
关系。GE M (Gl obal Entrep renearshi p Monit or,全球创业观察)研究小组曾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活动程度与G DP 增长率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活动活跃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相互间呈很强的正相关
[2]
。
本文为“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就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展开研究。本课题组参考前人的经验,选取了包括当地创业配套服务、完善、当地文化鼓励、风险投资参与、就业形势认知、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大学品牌、父母是否拥有企业、家庭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亲戚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朋友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教育对创业的鼓励等共12个指标作为研究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指标
[3]
。
选取江苏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创业环境中各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寻找出稳定的模型,探究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基本情况1.问卷设计
问卷由1个父母是否拥有企业的2分类的命题,备选答案为是或否,以及前文所述的其余11个因素和1个大学生自身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即创业倾向)共12个5分量的肯定性命题组成,备选答案从低到高分别给予1~5分的分值,由被调查者根据
2.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于2007年9月份进行,调查对象为江苏某高校的理工科2~4年级的大学生,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其中男生122名,女生66名。
3.分析工具
用state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基本描述统计
根据调查问卷编制Excel表,采用双份同时录入的方法,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有效问卷中,父母目前拥有企业的学生占21.28%,无企业的占78.22%。其余分值资料的基本描述统计见表1。
表1 基本描述统计 (n=188)
配套服务完善当地文化
鼓 励
风险投资
参 与
就业形势
校园创业
文化氛围
大学品牌
家庭鼓励
帮 助
亲戚鼓励
帮 助
朋友鼓励
帮 助
教育对创
业的鼓励
M 3.090 3.25 3.335 2.9 2.920 3.059 2.676 2.936 3.160 3.245 3.532 S D 1.0280.887 1.0280.887 1.039 1.0040.995 1.226 1.209 1.1580.972
所有选取的11个分值指标的得分均值都接近或超过3分,表示学生对所选取的指标与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认可度很高。有效问卷中,10.6%的大学生表示今后不可能选择创业,30.9%的学生表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不大,47.9%的学生表示有可能选择创业,8%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可能创业,2.6%的学生表示今后肯定会创业,选择3分以上肯定性回答的占58.5%,与国内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4]。
表2 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配套服务完善当地文
化鼓励
风险投
资参与
就业形势
校园创业
文化氛围
大学品牌
父母创
业经历
家庭鼓
励帮助
亲戚鼓
励帮助
朋友鼓
励帮助
教育对创
业的鼓励
回归
系数
0.1420.1940.0260.0420.0730.1940.150-0.2950.0260.2470.2230.359
P0.01830.00530.7020.5520.2190.00130.01630.0790.00030.00030.00030.0003 注:(n=188),﹡p<0.05
2.相关分析
调查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不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创业环境各因素与创业倾向的关系,并探究影响创业倾向的关键因素。
我们对每个创业环境因素与创业倾向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2,从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创业倾向与当地创业配套服务、完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大学品牌、家庭的鼓励帮助、亲戚的鼓励帮助、朋友的鼓励帮助以及教育对创业的鼓励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当地文化鼓励、风险投资参与、就业形势认知、父母是否拥有企业不相关。
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只是一个初步探讨,因为该种分析方法是将每个因素都单独隔离开来探讨与创业倾向的关系,而实际上,各个因素的作用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协同、抵消的作用。笔者认为,采用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具有不科学性,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正是原因之一。
为探究在多因素作用下创业环境影响个体创业倾向的关键因素,我们分别采用逐步向前和逐步后退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见表3。两者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得到一个稳定的模型如下:大学生创业倾向=1.663+0.137完善+0.169家庭鼓励帮助+0.269教育对创业的鼓励。在所选取的创业环境12个因素中有3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大学生创业倾向水平的高低,完善、家庭鼓励帮助、教育对创业的鼓励与创业倾向呈正相关。
表3 逐步前进、后退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完善家庭鼓励帮助教育对创业鼓励
回归系数0.1370.1690.269 P0.029﹡0.001﹡0.000﹡
注:(n=188),﹡p<0.05
3.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创业离不开当地完善的创业配套服务、国家和地方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而对风险投资参与的认同度并不高。这一方面表示大学生创业更注重依靠自己,依靠来自和家庭的帮助;另一方面表示大学生对创业风险投资还很陌生,目前的风险投资还刚刚起步,规模还很小,运作上还很不规范,大学生对依靠风险投资创业还没有寄予很高的期望,这实际上是不利的。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地区的创业浪潮的涌动不歇,与充足的风险投资基金、成熟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是分不开的。
有学者研究过温州地区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5],认为当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影响很大,我们不怀疑温州当地独特的创业文化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但我们调查的大
031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学生对此影响力并不认同,反而更看重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以及大学品牌对学生的鼓励。从本世纪初高校全面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是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而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并非如此,我们另一篇关于大学生对创业的主观态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主观态度。
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创业环境中对大学生创业倾向起决定作用的是完善、家庭的帮助鼓励以及教育的鼓励。
在模型中,完善的回归系数为0.137,表示大学生对完善的认可度每提高1分,创业倾向就提高0.137的分值,说明大学生对国家和地方关于创业扶持更重视,更需要有落实到制度层面的保障,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
模型中,家庭帮助鼓励的回归系数为0.169,表示家庭帮助鼓励的分值每提高1分,创业倾向的分值就提高0.169,尽管在单因素分析中大学生对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对创业的鼓励帮助都认同,但最终大学生更看重来自家庭的支持,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和支持,父母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
模型中,教育对创业的鼓励的回归系数为0.269,是三个系数中最大的,表示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分值每提高1分,创业倾向的分值就提高0.269,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的重要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四、对策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在创业环境方面,决定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因素为完善、家庭帮助鼓励和创业教育,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1.不断强化创业教育,构建规范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应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努力培养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去改造传统产业和创建新的产业,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更有利于弘扬全民族的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
规范的创业教育体系是确保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应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建立适合自己的培育体系。通过课程改革,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创业教育课程系列化。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培育方案,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结合、强化,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注重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沟通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
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的潜质,但在心理上对充满残酷竞争的商场还多少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大学生在这时候更需要来自父母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家庭对创业的认可度,争取家庭对创业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层面,要依靠公众,加强对创业的正面引导宣传,弘扬创业光荣,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在学校层面,通过学校—家长、学校—学生—家长的直接、间接沟通,改变家长和学生追求安逸稳定的就业观念,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学生创业,将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倾向。
3.完善扶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的环境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除了要加强创业服务设施建设,更要完善各种扶持。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还很不完善,不少现有的过于宏观,缺乏操作性,有些部门规章由于管辖权的问题,对其他部门不起作用,之间还存在冲突和缝隙,亟待清理和规范。应当从以人为本、一切有利于创业的角度出发,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种鼓励和扶持创业的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平、鼓励创业的环境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扬铭.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教育探索,2006,(3):9~10.
[2]蔡 莉,崔启国,等.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50~56.
[3]贺 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4.
[4]曾晓玲,吴 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
[5]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46~48.
〔责任编辑:吴井泉〕
131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