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9:02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三年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每班均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三年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每班均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每班均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复习内容: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7.“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四、复习的目的1.进一步熟练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能准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进一步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排列、组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六、课堂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1、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3、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多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逐渐培养学习自信心。

4、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继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思考的好习惯。

5、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复习,优化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讨论,交流,倾听的能力,学会合作。

七、复习内容及安排

一、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时、分、秒(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三、四边形(1课时)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3课时)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六、可能性、(1课时)

七、数学广角(1课时)

八、综合复习、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

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时间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情境(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出示这些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判断)。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米。(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吨。(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分( ),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天。( )。

2、小组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3、小结并揭题: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使学生对所有的单位有一个总体上的区分,不至于单位混淆。)

开展学生动手摆一摆,给单位找家:

时间单位:时、分、秒。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作用!)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2、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大小。

①分组比较。(小组内各个单位间的大小比较,注意比较比较时,用一个单位去比较。)

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时﹥分﹥秒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长度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质量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吨﹥千克﹥克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1小时=(60)分 1分=(60)秒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7分=( )秒 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 4吨=( )千克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贝贝到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

④书本作业(第122页第8题)

⑤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说一段话。(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加强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教师给出物体。学生目测估计。)

2、说说时间单位的作用?(跑步、车子到站、火箭发射……)

四、全课总结,回顾本课的知识点。(请学生来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单位换算

7分=( )秒 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 4吨=( )千克

2、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贝贝到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

第二课时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 7 5 3 1 0

2 5 9

+ 6 2 - 2 0 7 + 1 4 8

7 9 5 1 1 3 3 9 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6 □□ 2 □ 8 □ 9

+ 3 □ 4 - 6 □ 7 + 1 4 □

9 0 7 2 4 1 1 0 3 1

要求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

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预设回答: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 ,余。

要求完成。

⑹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

⑺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作业设计

1.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

48÷8= 67÷9=

2 . 估一估,连一连

2+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

3. 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第三课时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目标: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省公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二、展开:(早上我们复习有按规律填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么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

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一)

复习内容: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及难点:

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过程:

一整理知识点:

我们学习多位数乘一位这个单元具体包括那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

随即板书:整理和复习

生:回顾本单元知识点,回答交流后归纳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及估算。

二查漏补缺,突破重点

你认为本单元那些较难?或易出错?请学生指出并说出有什么好办法避免错误。

三学习小结: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四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694×5580×8448×7305×68023×43700×2

指名汇报结果及计算过程

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二)

复习内容: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多位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3、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今天我们来接着复习乘法。(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既然是复习乘法,那我就写一个乘法算式:319×7,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二.复习知识点:

可能有学生会说:

1、我可以估算出它的结果。

师:你是怎样估的:

生:将这个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19看成300,用300×7,可以口算出等于2100。

师:那如果是两数位,比方说19×7呢?

小结:估算时将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

师:刚才同学们一下子就口算出了结果,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说。

师小结: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不看多位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我可以列竖式算出它的结果,319×7=2233。

师:说说我们列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乘起,注意进位)

3、计算练习:

A、口算:30×9=60×7=800×5=2000×7=

B、估算:49×5 77×8×9 287×7

C、学生列竖式计算

694×5580×8448×7305×68023×43700×2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结果及计算过程。

组织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一是从哪一位乘起比较简便?二是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那里?三是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时该怎么办?

4、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计算,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再

回到这个算式319×7,你觉得用这个算式,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你能编一个用319×7解答的应用题吗?

生汇报。

A、小红每天上学骑自行车要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319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B、学校组织夏令营,全校师生共319名学生,每7人搭一个帐蓬,需要搭多少个帐蓬?

C、光明电器厂生产一种电子元件,平均每天生产319个,这个厂一星期可以生产多少个电子元件?

5、解决问题练习

A、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点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笔算)

53×8=424(个) 424>400 答:8分钟能打完.

53×8 400(个) 答:8分钟可以打完.

B、爸爸看一本书,每天看了120页,已经看了9天,还有20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20×9=1080(页) 1080+20=1100(页)

C、小区里有7栋楼房,每栋楼房有15层,每层住8户,这个小区里一共住了多少户?

15×7=105(层) 105×8=840(户)

15×8=120(户) 120×7=840(户) 答这个小区里一共住了840户.

师: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吗?

D、公园售票处:成人每位8元,儿童每位4元,我们班有45名学生,还有3位老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票一共要多少元?

老师票一共要多少元?

师生买票一共要多少元?

……

6、拓展训练861+862+863+8+865+867=?

第六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速度。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口算。(10分)

28÷4=400×9=35÷7=7×30=

6×200=40÷5= 53+

7= 49+6=

300×4+

9= 40÷8÷5= 30×7×0= 0×48+7= 36÷4+5= 75-(25+15)=

二、想一想,填一填。(15分)

1、18×5=90,18和5都是(),90是()。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从()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

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进几。

3、3个十乘5得()个十,也就是()。

4 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

5、3×5×7×9×1×0=()

6、估算398×3时这样想:第一个因数约等于(),所以398×3≈()

7、每只小兔吃9个萝卜,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

8、一部电话816元,买7部一共大约花()元。

9、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148人,每人奖励5枝笔和2本书,学校要买()

枝笔和()本书。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1×2×3×4×5×0 的积比0+1+2+3+4+5的和大。……………………()2、0×9 +8=17………………………………………………………………()

3、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8、计算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9、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四、估算(6分)

69×3309×5

901×2

615×87×23

497×4

五、用竖式计算(6分)

482×74×77506×6

830×5

六、下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5分)

51×559×693×6

6×745×63

550 420 360

250 300

七、列式计算(10分)

1、72是9的多少倍?

2、8个240相加是多少?

3、542的5倍是多少?

4、241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

5、一个因数是409,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八、在○里填上>、<或= (5分)

18×5○15×8 205×9 ○6×300 150×8 ○1000 1×90○1+90 0×38○0+38

九、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3分)

5 6 2 8 7 5

× 4 × 3 × 6

2 0 4 6 2 4 4 2 0

()()()

十、用数学。(30分)

1、下面是“爱读书书店”一天内售出的几种书的记录。请补充完整。(3分)

2、一辆汽车要4个轮子,装配65辆汽车要用多少个轮子?(3分)

3、果园里有桃树153棵,苹果树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有多少棵?(3分)

4、

(1)买4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2分)

(2)买3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2分)

(3)老师带了80元钱,够买4辆玩具汽车吗?(2分)

5、水果店买回苹果150千克,买回梨120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4倍,水果买回桔子多少千克?(3分)6、丽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平均每分钟骑198米,需要骑8分钟,丽丽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3分)

7、人民公园每天有407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人来参观?

(3分)

第七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丁丁用了

81小时,东东用了82小时,明明用了2

1

小时,谁跑得最快? 第八课时 可能性的复习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指2—3名同学举例,其他同学评判,教师适时点评。)

师:我们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下面就请同学们猜一下三、一班的张晨同学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屏幕出示:大课间活动,三、一班的40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有30人在丢手绢,6人在跳绳,4人在踢毽子。张晨是三、一班的学生,她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1:张晨做丢手绢游戏的可能性大,因为……。

生2:……

生3:……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引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现象的描述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练习

(1)我是小法官。(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①一周有七天。()

②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③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④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2)从放5个红球和1个绿球的口袋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指生回答,重点说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2、综合练习

(1)课本110页第8题。

师:掷骰子游戏喜欢吗?请同学们拿出写有1—6这几个数字的骰子来,我们一起玩。

①让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②猜测试验后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③实践、记录、统计。(全班一起掷一次,师参与记录各个面出现的次数。)

④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⑤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差异,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可以再让学生多掷次,增加实验总次数,尽量使实验结果接近理论概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过元旦的时候,三、一班用抽签的形式来决定每位同学所要表演的节目。其中讲故事5张,唱歌3张,跳舞1张。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最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

生:我最有可能表演讲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讲故事的签比较多。

师:谁能用“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说一说其它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生:我觉得最有

可能抽到唱歌,最不可能抽到跳舞。

(3)我这里有4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放有硬币,猜一猜可能在哪个盒子里?(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

①生猜。

②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③揭示结果。

④说一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得多。(引导学生发现:硬币只能在4个盒子中的1个,有3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比较多猜错的可能性大。)

师:同学们真聪明!考虑问题真全面。接下来老师提高一下难度,有没有信心做好?

3、提高练习

请同学们拿出自制的正方体来,在它的6个面上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的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应该怎样凃?

①生动手涂色。

②小组展示交流,说想法。

③集体展示交流凃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行。)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刚才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同学们赶快大显身手吧!(让生做在测试纸上)

1、选择题。

①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②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③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C黄色

④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⑤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 、按要求凃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

(2)摸出的不可能是

(3)摸出的可能是

(二)、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检测,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的怎样?

2、课外延伸

第九课时复习数学广角

练习目标:

1. 通过练习,熟练地找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与组合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0分)1、三个小朋友站一排拍照,一共有( )种站法。

2、4个小朋友通电话,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需通( )次电话。

3、我的早餐有( )种搭配。(饮料和点心每次只能各选一种。)

饮料:

点心:

4、用3、

5、8这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请你写出来: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用4、1、8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①4 ②5 ③6】

2、下面三种现象中,是“一定”的是( )。

【①公鸡会吃米②天上掉下饼干③明天会下雨】

3、小红有2顶不同的帽子,3件不同的上衣,她一共有( )种搭配方法。

【①5 ②6 ③8】

4、盒中放有3个白球,4个红球。小李任意摸一个,( )是红球。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一定】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60分)

1、从学校到小明家共有几条路可走?请写出来。

2、从小强、小华、小贝和小宝这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几种不同的组队方式?请写下来。

3、从下面的人民币中每次取2种,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写下来。

4、一共有几种买法?

书店小明家

爸爸说:今天只能买2本,你挑吧!可能会买哪两本?请一一说出来。

第十课时: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 ()分4分= ()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 ()毫米1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吨= ()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解答。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12%)

27+9= 20+35= 1 4+ 1 4= 7÷3=

60×7= 450-20= 8 9- 5 9= 500×6=

76-23= 400×8= 1- 3 5= 18÷5=

二、填空。(29%)(1—6题每题2分,7—9题每题1分)

1、在算式△÷4=0……☆中,☆最大是()。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小明早上7:50到校,10:50离校,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是()小时。

4、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1份用分数表示是(),5份用分数表示是(),读作

(),其中分子是(),分母是()。

5三张卡片可以摆出()个不同的三位数。

6、350×8的积的未尾有()个0。

7、估一估。

409+394≈395×4≈587-95≈72×5≈

8、1分=()秒7吨=()千克3分米=()厘米

100分=()时()分2厘米3毫米=()毫米

9、在○里填上“﹥”“﹤”“=”

200厘米○2米3800米○4千米9分○90秒4吨○4100千克

450×3○405×3 3 8○7 8 1 5 ○ 1 2 9 10 ○1

三、判断。(10%)

1、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圈是60时。………()

2、3吨铁比划吨棉花重。…………………………………………………………()

3、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

4、明天一定是晴天。………………………………………………………………()

5、右图中有6…………………………………()

四、笔算(打▲的要验算)(24%)

285×9 = 23÷7= ▲3267+574=

▲701-425= 603×5= 00×3=五、解决问题。(25%)

1、小华有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3 1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4 10 ,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

几?

2、上海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广播电视塔高405米,上海广播电视塔比广播电视塔

高多少米?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7米,宽5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4、同学们在校园内栽花,每个花坛里栽5棵,有48棵花,可以栽满多少个花坛?还剩几棵?

5、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2吨,现有6台机床,每台重452千克,这辆汽车一次能运走吗?

六、附加题:

1、小芸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0秒钟,她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要多少时间?

2、画一画,看看有几种答案。

小红家离学校300米,小明家离学校600米,三个地方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离小明家

有多少米?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案(含复习试题)(24页)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期末复习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三年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每班均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