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1月8日,甲公司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该笔债券于2007年7月1日发行,面值为2 500万元,票面利率为4%,债券利息按年支付。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为2 600万元(其中包含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2008年2月5日,甲公司收到该笔债券利息50万元。2009年2月10日,甲公司收到债券利息1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2008年1月8日,购入丙公司的公司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 500 000
应收利息 500 000
投资收益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26 300 000
(2)2008年2月5日,收到购买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应收利息 500 000
(3)2008年12月31日,确认丙公司的公司债券利息收入时:
借:应收利息 1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1 000 000
(4)2009年2月10日,收到持有丙公司的公司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应收利息 1 000 000
2、某企业从2001年起采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帐准备,提取比例为5‰。2001年底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为600 000元,2002年6月,企业发现有800元的应收帐款无法收回,按有关规定确认为坏帐损失。2002年底,该企业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为720 000元。2003年5月10日,接银行通知,企业上年度己冲销的800元坏帐又收回,款项已存入银行。2003年底,企业应收帐款余额为500 000元。请写出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2001年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600000*5‰=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
2002年6月
借:坏账准备 800
贷:应收账款 800
2002年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720000*5‰-(3000-800)=1400
贷:坏账准备 1400
2003年5月10日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坏账准备 800
2003年底
借:坏账准备 19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900
3、甲公司1998年2月购入设备一台,价款121500元,运费10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该设备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设备在使用期内预计可生产产品2500000件,1998年该设备生产产品500000件,1999年生产产品510000件。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要求:
(1)用直线法计算每年的应计折旧额,并编制折旧分录。
(2)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第三年的折旧分录。
(3)用产品产量法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折旧额并编制折旧分录。
答案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21500+1000=122500
应提折旧总额=122500-3000=119500
(1)直线法:
119500/5=23900(元)
1998年:23900*10/12=19916.67(元)
借:制造费用 19916.67
贷:累计折旧 19916.67
1999、2000、2001、2002年:23900(元)
各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23900
贷:累计折旧 23900
2003年:23900*2/12=3983.33(元)
借:制造费用 3983.33
贷:累计折旧 3983.33
(2)双倍余额递减法
100%*2/5=40%
122500*40%=49000
1998年:49000*10/12=40833.33(元)
借:制造费用 40833.33
贷:累计折旧 40833.33
(122500-49000)*40%=29400
1999年:49000*2/12+29400*10/12=32666.67(元)
借:制造费用 32666.67
贷:累计折旧 32666.67
(122500-49000-29400)*40%=170
2000年:29400*2/12+170*10/12= 19600(元)
借:制造费用 19600
贷:累计折旧 19600
122500-49000-29400-170=260 (260-3000)/2=11730
2001年:170*2/12+11730*10/12= 12715(元)
借:制造费用 12715
贷:累计折旧 12715
2002年:11730*2/12+11730*10/12= 11730(元)
借:制造费用 11730
贷:累计折旧 11730
2003年:11730*2/12= 1955(元)
借:制造费用 1955
贷:累计折旧 1955
(3)年数总和法
5+4+3+2+1=15
119500*5/15=39833.33 1998年:39833.33*10/12=33194.44 (元)
借:制造费用 33194.44
贷:累计折旧 33194.44
119500*4/15=31866.67 1999年:39833.33*2/12+31866.67*10/12=33194.45 (元)
借:制造费用 33194.45
贷:累计折旧 33194.45
119500*3/15=23900 2000年:31866.67*2/12+23900*10/12= 25227.78 (元)
借:制造费用 25227.78
贷:累计折旧 25227.78
119500*2/15=15933.33 2001年:23900*2/12+15933.33*10/12=17261.11 (元)
借:制造费用 17261.11
贷:累计折旧 17261.11
119500*1/15=7966.67 2002年:15933.33*2/12+7966.67*10/12= 9294.45 (元)
借:制造费用 9294.45
贷:累计折旧 9294.45
2003年:7966.67*2/12= 1327.77 (元)
借:制造费用 1327.77
贷:累计折旧 1327.77
(4)产量法
119500/2500000=0.0478
1998年:0.0478*500000=23900元
借:制造费用 23900
贷:累计折旧 23900
1999年:0.0478*510000=24378元
借:制造费用 24378
贷:累计折旧 24378
4、某企业20×3年1月1日“原材料”期初余额为4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800元,单位计划成本为10元;1月5日购进商品1 000Kg,专用注明价款为10 000元,1 700元,另支付运杂费500元,材料已入库;1月12日生产产品领用该材料500Kg,车间管理领用100Kg,厂部领用200Kg;1月20日购进材料5 000Kg,专用注明价款为48 900元,8 313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要求:分别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发出存货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核算。
实际成本法
1月5日
借:原材料 10 500
应交税费—增(进) 1 700
贷:银行存款 12 200
1月12日 不做分录,月末再做。
1月20日
借:原材料 48 900
应交税费—增(进) 8 313
贷:银行存款 57213
1月31日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40 800+10 500+400)÷(4 000+1 000 +5000)=10.02
1月31日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
产品:500×10.02=5 010
车间:100×10.02=1 002
厂部:200×10.02=2 004
借:生产成本 5010
制造费用 1002
管理费用 2004
贷:原材料 8 016
计划成本法
1月5日 借:材料采购 10 500
应交税费—增(进) 1 700
贷:银行存款 12 200
借:原材料 1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500
贷:材料采购 10 500
1月12日 借:生产成本 5 000
制造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2 000
贷:原材料 8 000
1月20日 借:材料采购 48 900
应交税费—增(进) 8 313
贷:银行存款 57 213
1月20日 借:原材料 50 000
贷:材料采购 48 900
材料成本差异 1 100
1月31日
材料成本差异率
=(800+500-1100)÷(40000+10000+50000) ×100%= 0.2%
借:生产成本 10
制造费用 2
管理费用 4
贷:材料成本差异 16
1月31日 原材料实际成本 = 92 000 + 184 = 92 184
5、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商品200件,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丙公司应按每件100元对外销售,甲公司按售价的10%向丙公司支付手续费。丙公司对外实际销售100件,开出的专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税额为1 700元,款项已经收到。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公司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专用。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纳税义务尚未发生;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丙公司采用进价核算代销商品。
要求:分别作出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
(1)发出商品时
借:委托代销商品 12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
(2)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 1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
贷:委托代销商品 6000
借:销售费用 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代销手续费金额=10000*10%=1000
(3)收到丙公司支付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700
贷:应收账款 10700
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收到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2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20000
(2)对外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受托代销商品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1700
(3)收到专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1700
贷:应付账款 1700
(4)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10000
应付账款 1700
贷:银行存款 10700
其它业务收入 1000
6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某项存货有关资料如下:(1)1997年12月31日成本为1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9000元;(2)1998年6月30日成本为15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3000元;(3)1998年12月31日成本为2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9500元;(4)1999年6月30日成本为3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31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存货期末计提跌价准备业务的会计分录。
(1)1997年12月31 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
(2)1998年6月30 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