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必修五数列复习专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0:38
文档

必修五数列复习专题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数学试题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专题2018.2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二、方法总结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等差、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3.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
推荐度:
导读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数学试题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专题2018.2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二、方法总结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等差、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3.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数学试题

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专题  2018.2

一、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等差、等比数列中,、、、、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三、知识内容: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前n项和:

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①    ②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差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差为,则有

(2)对于等差数列,若,则。

也就是:,如图所示:

(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

   3.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

等比中项:

如果在与之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

也就是,如果是的等比中项,那么,即。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2)等比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是,公比是,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当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比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比为,则有

②对于等比数列,若,则

也就是:。如图所示:

③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

4.数列前n项和

(1)重要公式:

(2)等差数列中,

(3)等比数列中,

(4)裂项求和:;()

四、递推关系通项公式的求法:

对于给定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热点之一。常见的出题形式为先给定数列的初始值及数列的递推关系,要求求出通项公式。本文结合对历年高考考查的模式,总结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模式一:形如递推式。由累加法可求得通项公式为

例1.(2007北京高考题)数列中,,(是常数,),且成公比不为的等比数列.()求的值;()求的通项公式  

模式二:形如递推式。由得,

例2.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公式。

模式三:形如(其中、为常数)递推式,通常解法是设

,求出,因是等比数列则可求出通项公式。

例3.(2007全国高考卷Ⅰ)已知数列中,,

.()求的通项公式;

模式四:形如(其中为常数)递推式,(、为常数)是其特殊情形。后者的等式两边同除以,得,令,则可化归为(、为常数)型。

例4.(2007天津高考题)在数列中,

,其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略;

模式五:形如(其中为常数)递推式,设数列,使,则,即,令,则,即已化为模式一。

例5.已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模式六:形如(且递推式,它的推广形式为。通过对等式两边取对数,得,再令,即转化为类型一

例6.已知数列满足,求。

模式七:形如(其中、是不为零的常数)递推式,可变形为

,则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这就转化为了模式三。

例7.(2006福建文科高考题)已知数列满足,

。()略;(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模式八:形如及其变形形式和

(其中、是不为零的常数)递推式。对两边同除以,再令,,即化为等差数列形式。

例8.(2005重庆高考题)数列满足且记()略;(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前n项和

模式九:形如(其中)递推式,它是模式八的推广。通常两边同除以,得,有,再令,得,这就化为了模式五。

例9.(2006江西高考题)已知数列{an}满足:,且,()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略。

解:()将条件变为:,因此为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从而,据此可得.

模式十:形如(其中、是不为零的常数)递推式,将原式转化为,然后再通过迭代进行求解。

例10.(2005江西高考题)已知数列,

, (1)略;(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模式十一:形如(、、、为常数)递推式,解常解法为:先设函数,视、为得到特征方程,再以此方程的解的情况来求解。若此方程无解,则此数列为循环数列;若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可变形为(其中);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则可变形为(其中为常数)。

例11.已知数列{an},满足,求an.

模式十二:形如(其中、为非零常数)递推式。

例12.(2007四川高考题)已知函数,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为,其中为正实数。(Ⅰ)、(Ⅱ)略;(Ⅲ)若,记,证明数列成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五、例析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求和是数列教学内容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问题。掌握一些求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解决此问题的能力。本文例析了一些求和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

例1.已知满足,当时,,若,求

  (二)错位相减法:这是推导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的前项和,其中、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2.求数列的前项和。

(三)分组求和法 所谓分组求和法,即将一个数列中的项拆成几项,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例3.已知数列满足,求其前项和。

(四)公式法(恒等式法):利用已知的求和公式来求和,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再如

 、等公式。

例4.求数列,,的和。

(五)拆项(裂项)相消法:若数列能裂项成,即所裂两项具有传递性(即关于n的相邻项,使展开后中间项能全部消去)。

例5.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六)通项化归法:即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来,再利用数列的特点求和。

例.求数列的前项和

(七)并项法求和:在数列求和中,若出现相邻两项(或有一定规律的两项)和为常数时,可用并项法,但要注意的奇偶性。

例7.已知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八)奇偶分析项:当数列中的项有符号时,应分为奇数、偶数进行讨论。

例8.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九)利用周期性求和:若数列,都有(其中,为给定的自然数,),则称数列为周期数列,其中为其周期。

例9.已知数列中,,求其前项的和.

(十)导数法:利用函数的求导来计算数列的和。

例10.求数列前项和,其中.

(十一)待定系数法:若数列的和是一个多项式,可以考虑用待定系数法。

例11.求,,,,的和

(十二)组合数法

例12.求数列,,,的和

数列专题复习

一、填空题

1.已知-1,x,-4成等比数列,则x的值是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1,则c等于         

3.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的和为40,最后4项的和为80,所有项的和是210,则项数n是       

4.已知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的值等于           

5.在△ABC中,a=2,A=30°,C=45°,则△ABC的面积S的值是            

6. 已知正项数列中, ,,则通项           

7.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的和为15,偶数项的和为30,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8.若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n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          

9.数列,,,则=         

10.某煤矿从开始建设到出煤共需5年,每年国家投资100万元,如果按年利率为10﹪来考虑,那么到出煤的时,国家实际投资总额是(其中)           

11.在△ABC中,已知b=,则∠C=              

12.已知等差数列中,=            

13.在函数中,若a,b,c成等比数列,且,则f(x)有最      值(填“大”或“小” ),且该值为         

14.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则通项公式        

15.Rt△ABC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成等比数列,设最小的锐角为角A,则sinA=              

16.设函数f(x)满足 =(n∈N*)且,则 =          ;

17.设,则                

18.某工厂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是,则年增长率是                

二、解答题

19.在等比数列中,,求(1)和公比q ;(2)若各项均为正数,求数列的前n项和。

20.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A,B是锐角,c=10,且     (1)证明∠C=90° ;(2)求△ABC的面积。

21.已知正数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于任意的,有  (1)求证为等差数列;(2)求的通项公式;

(3)设,求的前n项和。

答案:

一、   1  2或-2   2、2  3、14   4、    5、    6、       7、3

8、C. 4014    9、A   10、  671万元      11、12、15             13、大、-3    14、15、   16   97   、17、      

18、      

17、(1)

(2)

18、(1)证明略(2)24

19、(1)证明略(2)2n-1(3)

文档

必修五数列复习专题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数学试题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专题2018.2一、知识纲要(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二、方法总结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2.等差、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3.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