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利三门峡实习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0:41
文档

水利三门峡实习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认识实习报告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班级学号:*******21*************2014年09月14号引言: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邻陕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大
推荐度:
导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认识实习报告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班级学号:*******21*************2014年09月14号引言: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邻陕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大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水利认识实习报告

专         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 级  学  号:        *******21       

*         **        *     *      

          * *   * **       *  *  *       

                                    

                                           2014年09月14号

引言: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邻陕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着手治理黄河。但因为三门峡大坝的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5 年间泥沙淤积量达5041万立方米。从19年开始,对大坝工程多次进行改建,最终使库区雨季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仅发电一项,截止1986年已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全部投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浑水发电,不仅做了有宜尝试,而且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除此之外,三门峡大坝作为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还会形成美丽的景观,大坝附近还有许多景观,如张公岛,炼丹炉,还有娘娘河等。 

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花园口是黄河的缩影,也是黄河的一个窗口。名臣、河神、铁犀、传说……黄河文化在花园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黄河历史在花园口写下了不朽的篇章。黄河花园口历来是黄河治理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曾因1938年决口事件而震惊中外。黄河花园口记载着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空前浩劫,留下一段灾难和屈辱的记忆,成为中国历史史册上一道永久的伤痕。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初,当局提出堵复花园口黄河口门,使黄河归故,实则阴谋再次“以水代兵”,水淹区。严峻的黄河归故形势,于1946年2月22日催生了人民治黄机构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从而拉开了人民治黄的序幕。仅仅过了半个多世纪,当年决口处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如今已演变为标准化堤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治黄成就最有力的见证之一。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以认识为主,主要让学生了解大坝以及有关部分的作用,以及对黄河情况的有所了解,开阔视野,并对河道及其专业有关知识发展方向有所认识

实习时间:

2014年9月11日--2014年9月12日

实习路线:

市区—黄河三门峡展览馆--三门峡大坝--花园口

实习内容:

饭后,我们老师邀请了三门峡的高级工程师,由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工程师给我们做报告。工程师给我们大家详细地讲解了很多知识,使我们对三门峡大坝的了解更加深刻。

(1)三门峡选址: 

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始终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周恩来总理曾三次到工地现场。主持会议,研究工程建设问题。刘少奇、董必武、、李先念、彭真、陈云、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彭得怀、邓颖超、罗荣桓、陶铸、郭沫若、习仲勋、万里、、胡启立等领导同志也都曾来此指导工作。董必武同志视察了三门峡大坝以后,曾欣然命笔《观三门峡枢纽工程》四章,并为建设者写下“功迈大禹”的题词。郭沫若视察后写道:“鬼斧神工天作险,人工民斧险为夷;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诗。”1999年6月19日,总亲临三门峡大坝视察,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

(2)三门峡的曲折历程: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对干流洪水的控制,由过去三门峡枢纽单库奋战,变成了三门峡与小浪底联合,小浪底水库成为直接控制下游洪水的重要枢纽。在此背景下,部分专家学者,又一次提出了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废除、炸坝、敞泄、停运等不一而足的观点再一次叫响。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成,提高了对黄河下游洪水的控制能力,原来由三门峡、故县和陆浑水库承担的任务将有比较大的调整,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但无论怎样调整与整合,都不应是迎新弃旧,用新库替代老库。当然,在新的情况下,对三门峡水库的历史地位和在今后黄河治理与开发中的作用,也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在我国的水利建设史上,没有一个工程像三门峡这样,从工程设计到建设,从运行到管理,历经曲折,既有规划、决策的教训,也有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经验,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不时成为全国水利界乃至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数次亲临现场,亲自协调,重视程度之高,力度之大,十分罕见。规划阶段就一波三折“三起三落”,直到1955年7月30日由全国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修建三门峡工程的决策才终于形成。围绕枢纽是按“蓄水拦沙”还是“拦洪排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又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争论,周恩来总理三次亲自主持会议进行研究,提出来的“上下游兼顾,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的指导思想,成为后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所遵循的重要原则。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三次改变运用方式。19年12月决定在枢纽的左岸增加两条泄流排沙隧洞,将原建的5~8号四条发电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简称为“两洞四管”。1969年6月又决定实施第二次改建,挖开1~8号施工导流底孔,1~5号机组进水口高程由300米降到287米。1990年之后,又陆续打开了9~12号底孔。随着改建增建的进行,枢纽泄流规模也由315米时的3084立方米每秒逐步增加到了9701立方米每秒,水库运用方式也由“蓄水拦沙”先改为“滞洪排沙”,之后进一步改为“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对水量和泥沙进行双重调节,一般水沙年份水库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可以保持长期有效库容,为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的经验也为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广泛采用,许多国内外水利专家都为之赞叹。不可否认,小浪底水库运用之后,“上拦工程”所承担的任务必将进行调整,如:中常洪水预防和漫滩流量的控制;对下游河道水沙比例进行调整,有利于河型的塑造;下游两岸工农业用水及一般凌汛时下游河道流量的调节等均可以由小浪底承担。但是,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及黄河下游洪水处理调度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三门峡水库仍需承担相当繁重的任务。

3)三门峡的作用: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四十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黄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方法。 

其一,库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三门峡库区多年来形成的200多平方公里水域,是维持本区域生态平衡的最基本要素,是国家级珍禽动物白天鹅、鹤类的越冬栖息地,三门峡库区2003年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调节地区气候、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大幅度降低运用水位,湿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将失去平衡,四十多年来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将再一次受到严重的破坏,还需要再花费许多年进行恢复,而有的破坏是无法逆转的。 

其二,为库区沿岸工农业用水提供保障。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段的黄河穿行在秦岭和中条山的垣阶地之间,两岸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地表水源奇缺,地下水埋藏受地形,大都在100~400米,工农业用水主要靠提灌站抽取水库蓄水。两岸共建有11处大型取水工程,受水区人口100万左右,其中原水库移民约30万,城市供水人口30万。另外库周还有8000多眼机井和民井依靠水库补给地下水,形成的近5.3万公顷水浇地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保障。这些取水工程,都是当地城市和农业及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离开水库将失去水源保证,势必发生资源性水荒,出现大面积用水紧张或无水可用现象。2002~2003年冬春,由于水库蓄水位比较低,山西芮城马头崖提水站无水可引,造成5500公顷良田无法灌溉,2万人及7000头大牲畜吃水发生严重困难,综合损失2000~4000万元。其三,改善库区水质。根据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库区年接纳污水总量达17.33亿吨,年接纳污染物总量24.10万吨,其中最大支流渭河年污水量9.81亿吨,污染物输送总量为13.96万吨。非汛期潼关段有机物、重金属和河段综合评价为四类水,出库检测水质提高为二~三类;汛期除洪水期间外,潼关和出库重金属和河段综合评价均为五类水。说明非汛期尽管有污染水体进入水库,但库体环境容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汛期水库基本不蓄水,净化能力大大降低,污水在河道内流程短,污染物难以降解,水体质量大为降低。 

其四,支撑三门峡市的发展。三门峡市是豫西重镇,是库区经济发展的中枢,市区人口30多万,因为毗邻水库,城市发展规划将其建成自然山水城市,并且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资助。水库不仅为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而且为相关产业创造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30万人口及数百家企业95%的用水量依靠水库供给,在建的100万只汽车轮毂、100万吨氧化铝、陕县2×30万千瓦热电厂及年产10000吨石墨等项目,都是建立在目前水库运用方式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三门峡水库就没有三门峡市,更谈不上三门峡的可持续发展。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黄河展览馆,步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门峡大坝及周围的山体建筑的模型,气势宏伟,令人难忘。  

随后参观了里面的三个展览厅。展厅里面展示了很多珍贵而全面的文字、图片、实物等。第一展厅分别从黄河母亲,黄河河情,黄河治理,三峡原貌,伟大壮举等方面对黄河,三门峡大坝的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从先秦到,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一旦决溢,北至天津,南至江淮都会受到洪水的侵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无时不下定决心治理好黄河,其间也取得了一些功效。但最终的重担还是落在了三门峡大坝上。三门峡大坝是“万里黄河第一坝”, 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峡,鬼门居南,水流湍急,神门居中,狭不渡船;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还有研究古代漕运的遗迹“黄河古栈道”,以及张公岛、梳妆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均蕴藏着不少美丽的传说。 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于1960年完工,对黄河的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 

  随后我们离开展览馆,随着老师到我们这次认识实习的主要地—三门峡大坝,由于大坝关系着民族安危,所以大坝的安慰十分重要,因此进入大坝其间不能带包裹也是情理之中的。真正的当我们站在大坝上,才亲切地理解到大坝的高大,壮观。宽敞的路面,高大的机器,各种精密的仪器。由衷地感叹,人类特别是水利工作者的伟大。当我站在在三门峡大坝的坝体的上面看到那沸腾的黄河水,听着那种轰轰的水声,呼吸着迎面扑来的黄河的土腥味的凉爽的空气,心情也不禁地兴奋起来。我们在一步跨两省的省界旁拍照以记录这次实习。正当我疑惑怎么下到坝底时,发现有电梯可以下去,突然感到大坝的与时俱进,科技的进步确实带来了工程的效率。参观完坝顶之后我们就乘坐电梯到达廊道,参观了坝体中的水晶宫。出了水晶宫再到张公岛。张公岛在三门峡大坝下边靠近右岸的人门河口处。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浪激波涌,经常发生船翻人溺的惨祸,就在该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来往船只导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将该岛起名叫张公岛。在张公岛上,有一个形状久的仙人炼丹时用的"炼丹炉"。在张公岛上的不远处的河水里赫然处理这传说中的中流砥柱,不知在那里矗立了多少年,好像向世人吐露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站在张公岛上,面对着三门峡大坝,看到那坝体上的八个大字“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听着那咆哮的黄河水声,看着那翻滚的的波浪,迎面吹来那黄河风,不禁感慨万千,对国家的无限热爱,

对水利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自由活动。我和部分同学返回招待所,为第二天去花园口的实习养精蓄锐。

花园口实习: 

9月12日从三门峡返程,中午到达郑州,吃过午饭,就乘车出发去花园口浏览区。老师请到了浏览区的一位主任给我们讲解。花园口浏览区是以纪念1938年黄河扒口处及堵口复堤而成立的AAA级旅游景点。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黄河改道,虽然为国民争取了喘口气的时间,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园口扒开后第4个月,武汉仍然失守。花园口决口终究没有挽救武汉失陷的命运,豫、皖、苏人民因决堤而蒙受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们跟随导游参观了浏览区的将军碑,三八年扒口处和记事广场。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上发生我们身边的惨变。

实习心得: 

实习中学到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对我们平时的学习,日后的工作都意义非凡。在三门峡大坝风景游览区,看到了宏伟的“黄河第一坝”,看到了母亲河“黄河”,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对国家人民,生态自然的巨大作用。我们学水利的责任重大,一定要把知识学好,搞好水利建设,造福人类。在学习“三门峡大坝和花园口”工程建造,工程结构用途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浓厚的历史人文。既增加了对自身专业的了解,也开阔了视野,民族自豪感也得到了强化。明白了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深切感触到了我们所学知识过于浅薄,还不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工程应用中实践经验太少。由此看来,进一步深造和在社会这个人生的大舞台中不断提高自己无疑是我们毕业生要面临的两种选择。两天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的将来发展起到了一个跳跃点,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港航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事业路上的坎坎坷坷谁都不能预测,但是我们却要牢记优胜劣汰这条亘古不变的原则,在这个处处充满挑战的社会我们只能让自己不断加强。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让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文档

水利三门峡实习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认识实习报告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班级学号:*******21*************2014年09月14号引言: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邻陕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