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9:46
文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通过石蕊溶液D.通
推荐度:
导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通过石蕊溶液D.通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5.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选项共性差异性
A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
B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
D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C.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C.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8.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防止温室效应的根本对策

D.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9.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金属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10.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11.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炼锌的场景。

(1)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使木炭充分燃烧,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古人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和木炭一起密封在泥罐中,在下面垫上煤炭加热,冶炼锌单质。泥罐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ZnCO3ZnO+CO2↑

CO2+C2CO

ZnO+COZn(气态)+CO2

其中,用泥罐密封是炼锌的关键,请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Ⅱ、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实验人员红色固体(g)

剩余红色固体(g)

实验结论
7.2

3.2

___________
4.08

2.48

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13.[2016·邵阳]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可以做食品工业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正确。故选A。 

3.【答案】C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故选C。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者的分子分别是CO2、CO,种类不相同,正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前者是12∶32=3∶8,后者是12∶16=3∶4,二者不同,正确;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碳酸,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由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微量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错误;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于水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单质,错误;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错误;C、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但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错误;D、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时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正确。故选D。

8.【答案】A

9.【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时生成了一氧化碳,错误;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出现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1)Fe2O3+3CO2Fe+3CO2

(2)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

(3)Fe+CuSO4Cu+FeSO4

(4)防止Zn、CO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4)用泥罐密封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发生反应,防止还原剂消耗,同时防止生成的锌与氧气反应。

12.【答案】(1)①干燥一氧化碳

②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2CO+O22CO2

(2)【猜想假设】红色固体含有Cu2O和Cu

【实验结论】Cu2O

【数据处理】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13.【答案】(1)CO2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或作还原剂)

(3)C+2CuO2Cu+CO2↑ 

文档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3.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通过石蕊溶液D.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