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大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综合测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9:40
上海开大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2、下面( )属于群体。A.邻居B.同乘一辆车的人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3、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
导读一、单选题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2、下面( )属于群体。A.邻居B.同乘一辆车的人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3、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
一、单选题 |
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2、下面( )属于群体。 |
A.邻居 |
B.同乘一辆车的人 |
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 |
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 |
3、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
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 |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4、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 |
A.提薪 |
B.升职 |
C.解聘威胁 |
D.工作扩大化 |
5、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 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社会刻板印象 |
6、有明文规范规定产生的群体,是为完成组织赋予的责任、任务而组成的群体属于( )。 |
A.非正式群体 |
B.正式群体 |
C.小群体 |
D.参照群体 |
7、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员工的( )越低。 |
A.态度消极 |
B.组织背叛 |
C.工作满意 |
D.工作难度 |
8、(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9、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 )的影响。 |
A.知觉者 |
B.知觉对象 |
C.知觉情境 |
D.知觉态度 |
10、“仰巴脚效应”说明了( )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A.能力 |
B.交往频率 |
C.互补性 |
D.相似性 |
11、(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12、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 )。 |
A.社会惰化 |
B.社会抑制 |
C.社会助长 |
D.服从 |
13、管理方格图中的贫乏型领导是( ) 。 |
A.关心生产和效率,不关心人 |
B.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 |
C.对人和对生产都关心 |
D.对人对工作都不关心 |
14、下列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负荷 |
B.角色冲突 |
C.角色模糊 |
D.职业生涯发展 |
15、当个体获得最佳工作绩效时,应该处于( )压力下。 |
A.高度压力 |
B.轻度压力 |
C.适度压力 |
D.情境压力 |
16、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海德 |
B.霍夫兰德 |
C.费斯廷格 |
D.勒温 |
17、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个体容易体验到较大的压力( )。 |
A.高自我效能感 |
B.内控型 |
C.A型人格 |
D.B型人格 |
18、我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 )现象。 |
A.社会抑制 |
B.社会惰化 |
C.社会助长 |
D.从众 |
19、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 )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
A.吸引 |
B.竞争 |
C.协作 |
D.破坏 |
20、( )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持 |
B.马斯洛 |
C.闵斯特伯格 |
D.泰勒 |
二、多选题 |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
A.个体心理 |
B.群体心理 |
C.公众心理 |
D.组织心理 |
E.顾客心理 |
2、菲德勒认为,在工作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考虑到三个情境因素,即( )。 |
A.职位权力 |
B.工作结构 |
C.个性结构 |
D.环境结构 |
E.上下级关系 |
3、群体的动力性特征有( )。 |
A.群体压力 |
B.社会抑制 |
C.群体凝聚力 |
D.去个性化 |
E.群体士气 |
4、以下哪些因素属于赫兹伯格所认为的保健因素?( ) |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B.良好的人际关系 |
C.较高的工资水平 |
D.完备的管理制度 |
E.同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 |
5、谈话法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使谈话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
A.事先拟好提纲 |
B.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 |
C.必须善于使用摄像仪器 |
D.对谈话内容的记录应该系统、完整、详尽 |
E.要投入感情 |
6、下列属于压力学说的是( )。 |
A.内部平衡说 |
B.认知评价说 |
C.精神分析说 |
D.个体-环境匹配说 |
E.人本主义说 |
7、语言沟通包括( )。 |
A.口头沟通 |
B.非语言沟通 |
C.书面沟通 |
D.非正式沟通 |
E.单向沟通 |
8、以下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超负荷 |
B.角色冲突 |
C.工作条件 |
D.工作的复杂性 |
E.人际关系 |
9、维纳认为( )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几种主要原因。 |
A.兴趣 |
B.能力 |
C.努力 |
D.任务难度 |
E.运气 |
10、下列( )会影响有效的沟通。 |
A.选择性知觉 |
B.情绪状态 |
C.信息过滤 |
D.语义障碍 |
E.沟通焦虑 |
三、判断题 |
1、工作负荷分为工作超负荷和工作负荷不足两种。( ) |
√ | × |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3、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 |
√ | × |
6、晕轮效应是指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推而广之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
√ | × |
7、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 ) |
√ | × |
8、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 | × |
9、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 |
√ | × |
10、根据双因素理论,奖金属于保健因素。( ) |
√ | × |
1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
√ | × |
13、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诞生于美国。( ) |
√ | × |
14、工作压力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工作压力源或压力事件的敏感程度。( ) |
√ | × |
15、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 |
√ | × |
16、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 |
√ | × |
17、心理测验的选择、施测、结果的解释等都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工作者来完成。( ) |
√ | × |
18、只有激励因素能激励员工,所以激励因素才重要,而保健因素不重要。( ) |
√ | × |
20、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一、单选题 |
1、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
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 |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2、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 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社会刻板印象 |
3、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员工的( )越低。 |
A.态度消极 |
B.组织背叛 |
C.工作满意 |
D.工作难度 |
4、“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
5、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7、(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8、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 )。 |
A.社会惰化 |
B.社会抑制 |
C.社会助长 |
D.服从 |
9、管理方格图中的贫乏型领导是( ) 。 |
A.关心生产和效率,不关心人 |
B.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 |
C.对人和对生产都关心 |
D.对人对工作都不关心 |
10、下列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负荷 |
B.角色冲突 |
C.角色模糊 |
D.职业生涯发展 |
11、小王和小李都十分自信新领导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新领导到任后却把他们的工作完全改变了,这时他们的态度是( )。 |
A.平衡 |
B.不生气 |
C.满意 |
D.紧张 |
12、“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态度的( )功能。 |
A.适应 |
B.自我防御 |
C.价值表现 |
D.知识 |
13、当个体获得最佳工作绩效时,应该处于( )压力下。 |
A.高度压力 |
B.轻度压力 |
C.适度压力 |
D.情境压力 |
14、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5、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海德 |
B.霍夫兰德 |
C.费斯廷格 |
D.勒温 |
16、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个体容易体验到较大的压力( )。 |
A.高自我效能感 |
B.内控型 |
C.A型人格 |
D.B型人格 |
17、1.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局里颇有口碑。大李为老王一手提拔,两人一向关系密切,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大李私下抱怨老王不给自己留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则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当采取下列哪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 ) |
A.高工作、高关系 |
B.高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高关系 |
D.低工作、低关系 |
18、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 |
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
19、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 )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
A.吸引 |
B.竞争 |
C.协作 |
D.破坏 |
20、冲突是由于( )互不相容或相互排斥,在群体或个人心理上形成的矛盾状态。 |
A.组织 |
B.群体 |
C.利益 |
D.目标 |
二、多选题 |
1、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主要有( )等几种。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投射效应 |
E.社会刻板印象 |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 )。 |
A.外部竞争和挑战 |
B.群体规模 |
C.领导风格 |
D.群体压力 |
E.过去的成功经验 |
3、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理解性 |
C.知觉的整体性 |
D.知觉的恒常性 |
E.知觉的适应性 |
4、有效团队具备的特点包括( )。 |
A.认同的目标 |
B.互补的技能 |
C.相互之间的信任 |
D.一致的承诺 |
E.良好的沟通 |
5、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 |
A.成就需要理论 |
B.目标设置理论 |
C.ERG理论 |
D.需要层次理论 |
E.双因素理论 |
6、以下哪些因素属于赫兹伯格所认为的保健因素?( ) |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B.良好的人际关系 |
C.较高的工资水平 |
D.完备的管理制度 |
E.同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 |
7、勒温将领导作风区分为( )。 |
A.型领导作风 |
B.协商型领导作风 |
C.民主型领导作风 |
D.型领导作风 |
E.放任型领导作风 |
8、组织文化是由( )构成。 |
| A.符号指标 |
B.基本价值观 |
C.行为规范 |
D.核心价值假设 |
E.核心假设 |
| 9、语言沟通包括( )。 |
| A.口头沟通 |
B.非语言沟通 |
C.书面沟通 |
D.非正式沟通 |
E.单向沟通 |
| 10、工作满意员工具有的行为表现是( )。 |
| A.劳动效率高 |
B.缺勤率低 |
C.流动率低 |
D.遵纪守法 |
E.工作变动频繁 |
| 三、判断题 |
| 1、工作负荷分为工作超负荷和工作负荷不足两种。( ) |
| √ | × |
|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
| 3、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 |
| √ | × |
| 4、分部结构是一种根据组织的行政管理与生产活动发生地域范围而设计的结构形式。( ) |
| √ | × |
| 5、穿白色服装使人有膨胀的倾向,而穿黑色服装则使人有收缩的倾向,这是由于错觉造成的。( ) |
| √ | × |
| 6、在心理学中的个性或人格是同一概念。( ) |
| √ | × |
|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 √ | × |
| 10、态度的改变,不仅有态度方向上的变化,也有态度强度的变化。( ) |
| √ | × |
| 11、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 |
| √ | × |
| 12、通常情况下,运用奖励这种强化手段效果要好于惩罚。( ) |
| √ | × |
| 13、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 |
| 14、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 |
| √ | × |
| 15、勒温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搬铁块”实验。( ) |
| √ | × |
| 18、梅耶和阿伦提出组织承诺的三种基本成分是感情承诺、持续承诺和标准承诺。( ) |
| √ | × |
| 19、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
| 20、管理方格图中的乡村俱乐部型领导主要表现为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 ) |
| √ | × |
| 一、单选题 |
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2、下面( )属于群体。 |
A.邻居 |
B.同乘一辆车的人 |
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 |
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 |
3、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 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社会刻板印象 |
4、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 )。 |
A.艾森克 |
B.荣格 |
C.霍兰德 |
D.卡特尔 |
5、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6、(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7、个体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是( )。 |
A.服从行为 |
B.社会助长 |
C.社会惰化 |
D.从众行为 |
8、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 )的影响。 |
A.知觉者 |
B.知觉对象 |
C.知觉情境 |
D.知觉态度 |
9、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10、“仰巴脚效应”说明了( )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A.能力 |
B.交往频率 |
C.互补性 |
D.相似性 |
11、(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1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 )自我认知方式。 |
A.他人评价 |
B.社会比较 |
C.内省 |
D.自我显示 |
13、下列属于生活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住房 |
B.人际关系 |
C.工作条件 |
D.角色冲突 |
14、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成人数通常是( )。 |
A.5人以下 |
B.5~10人 |
C.10~15人 |
D.15人以上 |
15、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在满足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精简,队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是组织设计的( )原则表现。 |
A.任务目标 |
B.分工合作 |
C.统一指挥 |
D.效率效益 |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 )特征。 |
A.态度 |
B.意志 |
C.情绪 |
D.理智 |
17、当个体获得最佳工作绩效时,应该处于( )压力下。 |
A.高度压力 |
B.轻度压力 |
C.适度压力 |
D.情境压力 |
18、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9、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 |
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
20、( )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持 |
B.马斯洛 |
C.闵斯特伯格 |
D.泰勒 |
二、多选题 |
1、霍桑实验主要包括( )几个阶段。 |
A.照明实验 |
B.福利实验 |
C.访谈实验 |
D.群体实验 |
E.奖励实验 |
2、印象管理可以通过( )等方式实现。 |
A.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B.角色置换 |
C.相互支持 |
D.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 |
E.自我显示 |
3、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 |
A.成就需要理论 |
B.目标设置理论 |
C.ERG理论 |
D.需要层次理论 |
E.双因素理论 |
4、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 ( )。 |
A.认知平衡理论 |
B.认知失调理论 |
C.参与改变理论 |
D.人本主义理论 |
E.精神分析理论 |
5、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 )。 |
A.强 |
B.弱 |
C.平衡 |
D.不平衡 |
E.灵活 |
6、态度具有的特点是( )。 |
A.稳定性 |
B.对象性 |
C.社会性 |
D.两极性 |
E.内隐性 |
7、维纳认为( )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几种主要原因。 |
A.兴趣 |
B.能力 |
C.努力 |
D.任务难度 |
E.运气 |
8、群体的心理效应包括( )。 |
A.从众 |
B.服从 |
C.社会助长 |
D.社会惰化 |
E.社会抑制 |
9、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所包含的需要是( )。 |
A.物质需要 |
B.关系需要 |
C.生存需要 |
D.成长需要 |
E.精神需要 |
10、工作满意员工具有的行为表现是( )。 |
A.劳动效率高 |
B.缺勤率低 |
C.流动率低 |
D.遵纪守法 |
E.工作变动频繁 |
三、判断题 |
1、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 |
√ | × |
2、穿白色服装使人有膨胀的倾向,而穿黑色服装则使人有收缩的倾向,这是由于错觉造成的。( ) |
√ | × |
4、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 | × |
6、气质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但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 ) |
√ | × |
7、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 |
√ | × |
10、目标确定法和问题解决法是任务导向途径经常使用的团队建设方法。( ) |
√ | × |
11、态度的改变,不仅有态度方向上的变化,也有态度强度的变化。( ) |
√ | × |
12、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 | × |
1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
√ | × |
14、通常情况下,运用奖励这种强化手段效果要好于惩罚。( ) |
√ | × |
15、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 |
√ | × |
16、勒温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搬铁块”实验。( ) |
√ | × |
19、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20、一般说来,A型人格的个体比B型人格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压力。( ) |
√ | × |
| |
| 一、单选题 |
1、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
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 |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2、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 |
A.提薪 |
B.升职 |
C.解聘威胁 |
D.工作扩大化 |
3、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 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社会刻板印象 |
4、按信息沟通的传送方向,可以把沟通划分为单向沟通和( )沟通两种。 |
A.语言 |
B.正式 |
C.双向 |
D.横向 |
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 )。 |
A.艾森克 |
B.荣格 |
C.霍兰德 |
D.卡特尔 |
6、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员工的( )越低。 |
A.态度消极 |
B.组织背叛 |
C.工作满意 |
D.工作难度 |
7、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8、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到成熟,领导行为的轨迹是( )。 |
A.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 |
B.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 |
D.低工作高关系→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工作高关系 |
9、(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10、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 )的影响。 |
A.知觉者 |
B.知觉对象 |
C.知觉情境 |
D.知觉态度 |
11、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是( )。 |
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 |
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
12、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在满足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精简,队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是组织设计的( )原则表现。 |
A.任务目标 |
B.分工合作 |
C.统一指挥 |
D.效率效益 |
13、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 |
A.交流源 |
B.信息源 |
C.接收源 |
D.活动源 |
14、下列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负荷 |
B.角色冲突 |
C.角色模糊 |
D.职业生涯发展 |
15、“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态度的( )功能。 |
A.适应 |
B.自我防御 |
C.价值表现 |
D.知识 |
16、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7、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个体容易体验到较大的压力( )。 |
A.高自我效能感 |
B.内控型 |
C.A型人格 |
D.B型人格 |
18、1.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局里颇有口碑。大李为老王一手提拔,两人一向关系密切,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大李私下抱怨老王不给自己留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则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当采取下列哪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 ) |
A.高工作、高关系 |
B.高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高关系 |
D.低工作、低关系 |
19、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 |
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
20、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该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业绩提高很快。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按公司激励制度的正常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外,如果你作为该公司的领导,最赞同进一步采取以下哪种做法?( ) |
A.及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
B.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高绩效 |
C.给他提供进一步提高业绩的方法与程序指导 |
D.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并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 |
二、多选题 |
1、EAP的实施步骤包括( )。 |
A.把脉与诊治 |
B.宣传教育 |
C.计划和控制 |
D.咨询 |
E.全员培训 |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 )。 |
A.外部竞争和挑战 |
B.群体规模 |
C.领导风格 |
D.群体压力 |
E.过去的成功经验 |
3、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 |
A.成就需要理论 |
B.目标设置理论 |
C.ERG理论 |
D.需要层次理论 |
E.双因素理论 |
4、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 ( )。 |
A.认知平衡理论 |
B.认知失调理论 |
C.参与改变理论 |
D.人本主义理论 |
E.精神分析理论 |
5、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
A.古典管理心理学 |
B.行为管理心理学 |
C.工业心理学 |
D.群体动力学 |
E.现代管理心理学 |
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 )。 |
A.相似性 |
B.互补性 |
C.交往的频率 |
D.距离的远近 |
E.外貌 |
7、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
A.任务目标原则 |
B.分工协作原则 |
C.统一指挥原则 |
D.效率效益原则 |
E.责权结合原则 |
8、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调查法 |
D.测验法 |
E.个案法 |
9、工作满意员工具有的行为表现是( )。 |
A.劳动效率高 |
B.缺勤率低 |
C.流动率低 |
D.遵纪守法 |
E.工作变动频繁 |
10、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
A.艾森克个性问卷 |
B.罗夏墨迹测验 |
C.主题统觉测验 |
D.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 |
E.瑞文推理测验 |
三、判断题 |
1、工作负荷分为工作超负荷和工作负荷不足两种。( ) |
√ | × |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3、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 |
√ | × |
4、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 |
√ | × |
5、穿白色服装使人有膨胀的倾向,而穿黑色服装则使人有收缩的倾向,这是由于错觉造成的。( ) |
√ | × |
6、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7、德尔菲法由美国广告策划人奥斯本(Alex Osborn)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 ) |
√ | × |
8、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 |
√ | × |
10、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问题解决型团队是质量圈。( ) |
√ | × |
11、态度的改变,不仅有态度方向上的变化,也有态度强度的变化。( ) |
√ | × |
13、通常情况下,运用奖励这种强化手段效果要好于惩罚。( ) |
√ | × |
14、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
15、工作压力感受性是指个体对工作压力源或压力事件的敏感程度。( ) |
√ | × |
16、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 |
√ | × |
20、一般说来,A型人格的个体比B型人格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压力。( ) |
√ | × |
一、单选题 |
1、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
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 |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2、一个人的态度最稳固的阶段是( )。 |
A.顺从阶段 |
B.同化阶段 |
C.内化阶段 |
D.学习阶段 |
3、“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
4、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5、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到成熟,领导行为的轨迹是( )。 |
A.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 |
B.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 |
D.低工作高关系→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工作高关系 |
6、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 )的影响。 |
A.知觉者 |
B.知觉对象 |
C.知觉情境 |
D.知觉态度 |
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
A.兴奋型 |
B.活泼型 |
C.安静型 |
D.抑制型 |
8、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9、“仰巴脚效应”说明了( )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A.能力 |
B.交往频率 |
C.互补性 |
D.相似性 |
10、(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11、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 )。 |
A.社会惰化 |
B.社会抑制 |
C.社会助长 |
D.服从 |
12、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 |
A.交流源 |
B.信息源 |
C.接收源 |
D.活动源 |
13、下列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负荷 |
B.角色冲突 |
C.角色模糊 |
D.职业生涯发展 |
14、小王和小李都十分自信新领导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新领导到任后却把他们的工作完全改变了,这时他们的态度是( )。 |
A.平衡 |
B.不生气 |
C.满意 |
D.紧张 |
15、“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态度的( )功能。 |
A.适应 |
B.自我防御 |
C.价值表现 |
D.知识 |
16、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7、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海德 |
B.霍夫兰德 |
C.费斯廷格 |
D.勒温 |
18、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个体容易体验到较大的压力( )。 |
A.高自我效能感 |
B.内控型 |
C.A型人格 |
D.B型人格 |
19、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该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业绩提高很快。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按公司激励制度的正常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外,如果你作为该公司的领导,最赞同进一步采取以下哪种做法?( ) |
A.及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
B.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高绩效 |
C.给他提供进一步提高业绩的方法与程序指导 |
D.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并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 |
20、( )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持 |
B.马斯洛 |
C.闵斯特伯格 |
D.泰勒 |
二、多选题 |
1、EAP的实施步骤包括( )。 |
A.把脉与诊治 |
B.宣传教育 |
C.计划和控制 |
D.咨询 |
E.全员培训 |
2、“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 )。 |
A.指导型 |
B.支持型 |
C.参与型 |
D.成就导向型 |
E.型 |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 )。 |
A.外部竞争和挑战 |
B.群体规模 |
C.领导风格 |
D.群体压力 |
E.过去的成功经验 |
4、印象管理可以通过( )等方式实现。 |
A.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B.角色置换 |
C.相互支持 |
D.由衷地赞美他人的优点 |
E.自我显示 |
5、工作压力会影响( )。 |
A.身体健康 |
B.心理健康 |
C.工作条件 |
D.组织结构 |
E.工作绩效 |
6、圣吉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是( )。 |
A.自我超越 |
B.改善心智模式 |
C.建立共同愿景 |
D.团体学习 |
E.系统思考 |
7、知觉者的( )是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
A.态度 |
B.仪表 |
C.容貌 |
D.经验 |
E.兴趣 |
8、EAP解决的内容包括( )。 |
A.职业生涯规划 |
B.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 |
C.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 |
D.缩减成本 |
E.处理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 |
9、以下属于工作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工作超负荷 |
B.角色冲突 |
C.工作条件 |
D.工作的复杂性 |
E.人际关系 |
10、下列( )会影响有效的沟通。 |
A.选择性知觉 |
B.情绪状态 |
C.信息过滤 |
D.语义障碍 |
E.沟通焦虑 |
三、判断题 |
1、“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2、穿白色服装使人有膨胀的倾向,而穿黑色服装则使人有收缩的倾向,这是由于错觉造成的。( ) |
√ | × |
4、晕轮效应是指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推而广之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
√ | × |
5、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7、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问题解决型团队是质量圈。( ) |
√ | × |
8、态度的改变,不仅有态度方向上的变化,也有态度强度的变化。( ) |
√ | × |
9、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 | × |
1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
√ | × |
11、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
√ | × |
13、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诞生于美国。( ) |
√ | × |
14、通常情况下,运用奖励这种强化手段效果要好于惩罚。( ) |
√ | × |
15、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 |
√ | × |
16、勒温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搬铁块”实验。( ) |
√ | × |
19、梅耶和阿伦提出组织承诺的三种基本成分是感情承诺、持续承诺和标准承诺。( ) |
√ | × |
20、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一、单选题 |
1、有明文规范规定产生的群体,是为完成组织赋予的责任、任务而组成的群体属于( )。 |
A.非正式群体 |
B.正式群体 |
C.小群体 |
D.参照群体 |
2、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员工的( )越低。 |
A.态度消极 |
B.组织背叛 |
C.工作满意 |
D.工作难度 |
3、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4、( )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
A.测验法 |
B.观察法 |
C.个案法 |
D.实验法 |
5、个体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是( )。 |
A.服从行为 |
B.社会助长 |
C.社会惰化 |
D.从众行为 |
6、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是( )。 |
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 |
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
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
A.兴奋型 |
B.活泼型 |
C.安静型 |
D.抑制型 |
8、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9、(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10、下列属于生活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住房 |
B.人际关系 |
C.工作条件 |
D.角色冲突 |
11、管理方格图中的贫乏型领导是( ) 。 |
A.关心生产和效率,不关心人 |
B.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 |
C.对人和对生产都关心 |
D.对人对工作都不关心 |
12、自我管理型团队的组成人数通常是( )。 |
A.5人以下 |
B.5~10人 |
C.10~15人 |
D.15人以上 |
13、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在满足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精简,队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是组织设计的( )原则表现。 |
A.任务目标 |
B.分工合作 |
C.统一指挥 |
D.效率效益 |
14、在沟通中,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 |
A.交流源 |
B.信息源 |
C.接收源 |
D.活动源 |
15、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6、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海德 |
B.霍夫兰德 |
C.费斯廷格 |
D.勒温 |
17、1.大李任现职已有五年,其业绩在局里颇有口碑。大李为老王一手提拔,两人一向关系密切,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征兆。大李私下抱怨老王不给自己留面子,在下级面前对自己呼三喊四,对自己的工作也干预太多;老王则觉得大李翅膀硬了,不象过去那样听话了。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老王应当采取下列哪种领导方式较为合适?( ) |
A.高工作、高关系 |
B.高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高关系 |
D.低工作、低关系 |
18、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该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业绩提高很快。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按公司激励制度的正常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外,如果你作为该公司的领导,最赞同进一步采取以下哪种做法?( ) |
A.及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
B.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高绩效 |
C.给他提供进一步提高业绩的方法与程序指导 |
D.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并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 |
19、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 )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
A.吸引 |
B.竞争 |
C.协作 |
D.破坏 |
20、( )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持 |
B.马斯洛 |
C.闵斯特伯格 |
D.泰勒 |
二、多选题 |
1、EAP的实施步骤包括( )。 |
A.把脉与诊治 |
B.宣传教育 |
C.计划和控制 |
D.咨询 |
E.全员培训 |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包括( )。 |
A.外部竞争和挑战 |
B.群体规模 |
C.领导风格 |
D.群体压力 |
E.过去的成功经验 |
3、心理测验必须具备( )几个技术指标。 |
A.信度 |
B.效度 |
C.常模 |
D.标准化 |
E.问题 |
4、托马斯的冲突管理风格的两个维度是( )。 |
A.合作性 |
B.冲动性 |
C.敏感性 |
D.破坏性 |
E.独断性 |
5、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属于正确的是( )。 |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
6、根据团队的目标、功能和特点,可以把团队划分为( )。 |
A.问题解决型团队 |
B.自我管理型团队 |
C.全面提高型团队 |
D.多功能型团队 |
E.虚拟型团队 |
7、知觉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理解性 |
C.知觉的整体性 |
D.知觉的恒常性 |
E.知觉的适应性 |
8、组织文化是由( )构成。 |
A.符号指标 |
B.基本价值观 |
C.行为规范 |
D.核心价值假设 |
E.核心假设 |
9、群体的心理效应包括( )。 |
A.从众 |
B.服从 |
C.社会助长 |
D.社会惰化 |
E.社会抑制 |
10、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调查法 |
D.测验法 |
E.个案法 |
三、判断题 |
1、工作负荷分为工作超负荷和工作负荷不足两种。( ) |
√ | × |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3、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 |
√ | × |
4、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两个部分。( ) |
√ | × |
5、分部结构是一种根据组织的行政管理与生产活动发生地域范围而设计的结构形式。( ) |
√ | × |
6、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 ) |
√ | × |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 | × |
9、德尔菲法由美国广告策划人奥斯本(Alex Osborn)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 ) |
√ | × |
10、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 |
√ | × |
11、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
√ | × |
12、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 |
√ | × |
13、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
√ | × |
14、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
18、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19、管理方格图中的乡村俱乐部型领导主要表现为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 ) |
√ | × |
20、一般说来,A型人格的个体比B型人格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压力。( ) |
√ | × |
一、单选题 |
1、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 |
A.提薪 |
B.升职 |
C.解聘威胁 |
D.工作扩大化 |
2、一个人的态度最稳固的阶段是( )。 |
A.顺从阶段 |
B.同化阶段 |
C.内化阶段 |
D.学习阶段 |
3、按信息沟通的传送方向,可以把沟通划分为单向沟通和( )沟通两种。 |
A.语言 |
B.正式 |
C.双向 |
D.横向 |
4、有明文规范规定产生的群体,是为完成组织赋予的责任、任务而组成的群体属于( )。 |
A.非正式群体 |
B.正式群体 |
C.小群体 |
D.参照群体 |
5、“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整体性 |
D.恒常性 |
6、下列不属于控制压力后果的方法是( )。 |
A.放松 |
B.体育锻炼 |
C.冥想 |
D.时间管理 |
7、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随着下属由不成熟到成熟,领导行为的轨迹是( )。 |
A.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 |
B.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 |
D.低工作高关系→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工作高关系 |
8、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是( )。 |
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 |
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
9、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兴趣 |
10、( )是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实力,并产生效能的过程。 |
A.组织发展 |
B.组织变革 |
C.组织学习 |
D.组织设计 |
11、下列属于生活层面压力源的是( )。 |
A.住房 |
B.人际关系 |
C.工作条件 |
D.角色冲突 |
12、个体活动效率因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是( )。 |
A.社会惰化 |
B.社会抑制 |
C.社会助长 |
D.服从 |
13、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在满足组织任务与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精简,队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是组织设计的( )原则表现。 |
A.任务目标 |
B.分工合作 |
C.统一指挥 |
D.效率效益 |
14、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 )特征。 |
A.态度 |
B.意志 |
C.情绪 |
D.理智 |
15、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理论。 |
A.群体动力 |
B.人际关系 |
C.需要层次 |
D.科学管理 |
16、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海德 |
B.霍夫兰德 |
C.费斯廷格 |
D.勒温 |
17、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粘液质 |
D.抑郁质 |
18、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 |
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
19、某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该员工工作热情饱满,业绩提高很快。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按公司激励制度的正常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外,如果你作为该公司的领导,最赞同进一步采取以下哪种做法?( ) |
A.及时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
B.顺其自然,让他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提高绩效 |
C.给他提供进一步提高业绩的方法与程序指导 |
D.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并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 |
20、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 )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
A.吸引 |
B.竞争 |
C.协作 |
D.破坏 |
二、多选题 |
1、群体的动力性特征有( )。 |
A.群体压力 |
B.社会抑制 |
C.群体凝聚力 |
D.去个性化 |
E.群体士气 |
2、以下哪些因素属于赫兹伯格所认为的保健因素?( ) |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B.良好的人际关系 |
C.较高的工资水平 |
D.完备的管理制度 |
E.同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 |
3、谈话法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使谈话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
A.事先拟好提纲 |
B.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 |
C.必须善于使用摄像仪器 |
D.对谈话内容的记录应该系统、完整、详尽 |
E.要投入感情 |
4、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
A.古典管理心理学 |
B.行为管理心理学 |
C.工业心理学 |
D.群体动力学 |
E.现代管理心理学 |
5、下列属于压力学说的是( )。 |
A.内部平衡说 |
B.认知评价说 |
C.精神分析说 |
D.个体-环境匹配说 |
E.人本主义说 |
6、态度包含的成分有( )。 |
A.心理成分 |
B.认知成分 |
C.情感成分 |
D.意向成分 |
E.个性成分 |
7、组织文化是由( )构成。 |
A.符号指标 |
B.基本价值观 |
C.行为规范 |
D.核心价值假设 |
E.核心假设 |
8、语言沟通包括( )。 |
A.口头沟通 |
B.非语言沟通 |
C.书面沟通 |
D.非正式沟通 |
E.单向沟通 |
9、维纳认为( )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几种主要原因。 |
A.兴趣 |
B.能力 |
C.努力 |
D.任务难度 |
E.运气 |
10、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所包含的需要是( )。 |
A.物质需要 |
B.关系需要 |
C.生存需要 |
D.成长需要 |
E.精神需要 |
三、判断题 |
1、“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描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 ) |
√ | × |
2、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 |
√ | × |
4、晕轮效应是指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推而广之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
√ | × |
5、气质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但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 ) |
√ | × |
6、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 ) |
√ | × |
8、闵斯特伯格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 ) |
√ | × |
11、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
√ | × |
12、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
√ | × |
14、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诞生于美国。( ) |
√ | × |
15、通常情况下,运用奖励这种强化手段效果要好于惩罚。( ) |
√ | × |
16、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
√ | × |
17、心理测验的选择、施测、结果的解释等都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工作者来完成。( ) |
√ | × |
19、只有激励因素能激励员工,所以激励因素才重要,而保健因素不重要。( ) |
√ | × |
20、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 |
√ | × |
上海开大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2、下面( )属于群体。A.邻居B.同乘一辆车的人C.同一支球队的队友D.同在一家餐厅吃饭的人3、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歌德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