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34、笛声(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1:10
文档

34、笛声(教学设计)

课题34笛声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聂守信(聂耳)小时侯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叙述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收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自然,不失为一篇美文。学情分析: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
推荐度:
导读课题34笛声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聂守信(聂耳)小时侯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叙述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收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自然,不失为一篇美文。学情分析: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

课题34 笛声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聂守信(聂耳)小时侯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叙述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收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自然,不失为一篇美文。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对关键性词句的解读,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理解词语的方法与能力,但并非因为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老师就可以不教,学生就可以不学。其实,对一些难解的词语学生或许能从字典上查到意思,但并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如本文中的“莫逆之交”等,还是要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其能真正理解它所蕴含的深意。

朗朗的读书声始终是语文课堂的鲜明特点,尽管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朗读指导,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品读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因而读还是语文课的主旋律。本文语言如笛声般清新优美,是一篇朗读指导的好范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开展自由读、引读、默读、比赛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渴慕、茫然若有所失、莫逆之交”等关键词语。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2、体会本文中首尾呼应表达方式的特有韵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老木匠那神奇、美妙、变化多端的笛声中 走进聂守信的心声,并通过想像聂守信和老木匠的对话,进一步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课文描写笛声的句子,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出示笛子:这是什么乐器?

2、听过笛子的演奏吗?给你什么感觉?

3、介绍笛子

4、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笛子有关的课文:34笛声(板书课题)

名言: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弗德雷里克.柏辽兹)。2

2、师:的确,好的音乐能带给人们深刻的情感体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段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3、猜猜刚才这些乐曲的作者是谁?对,是聂耳!

简介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板书)他是我们国歌的作者。(放背景音乐《国歌》)每天清晨,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都被它那激动昂扬的情感索深深地震撼着。虽然聂耳只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了短短23个春秋。但他却用音乐,将自己的一生演绎得辉煌豪放。他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被称作“天才少年”。每一个天才的背后,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那么,聂耳又是如何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是谁引领他走上音乐人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笛声》从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齐读。

2、检查预习,整体把握。

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了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

2、板书:老木匠   聂守信

3、关于这个聂守信,你还知道写什么?

4、简介聂耳

5、老木匠和聂耳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6、板书:莫逆之交

7、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莫逆之交?

三、走进笛声,感悟心声

1、走进笛声

师:笛声,让聂守信和老木匠成了莫逆之交。笛声,到底带给聂守信什么样的感受呢?

①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笛声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关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笛声的神奇魅力。

   (1)第二节: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2)第四节: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3)第六节: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入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样歌唱。

3、你喜欢这笛声吗?请你再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第二节写出了笛声的嘹亮、悠扬、激越。第三节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笛声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聂守信。

第六节写出了神奇的笛声,带给聂守信无限的想象。

5、笛声是神奇的,想象更是无穷的,请你再想象一下这只会唱歌的小鸟歌唱的情景。完成句式练习:这是一支多么神奇的笛子啊!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入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时而                         。

6、指导朗读。

在音乐声中,我们再读一遍。

2、走进心声

学生交流找出的描写聂耳对笛声反应的语句,理解聂守信学笛的渴慕之心。

1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你能演示一下“出神”吗?可以换成别的词吗?(陶醉)

②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笛声的魅力)

③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渴慕)

④当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

当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时,他茫然若有所失。“茫然若有所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师:想想,这一切的都说明了什么?对音乐的——(渴慕),也就是对音乐的——(热爱)

随机板书:热爱音乐

当聂守信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想想,一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要求)

说话:

夜色渐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师徒的笛声。

师:音乐是沟通人心灵与心灵的桥梁,音乐能点燃人对生活的激情。以做木工为生的老木匠也许从未想到他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使年幼的聂师:音乐可以创造美好、温馨的人间场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不需要一定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理想,可以使彼此心心相印。他们成了——(     ),成了——(    )。

师:对,莫逆之交。还可以说……(往年交、知己、知心朋友)

4、合作朗读(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再跟着老师一起来朗读课文的第八小节,让我们感受这对老少知己的诚挚感情。

守信得到启蒙,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聂守信的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无限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板书: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摘录语句,模仿写话。

1、摘录文中表示时间是“傍晚”的语句。

2、模仿写几句表示傍晚或夜色渐浓时的语句。

例: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

学生当堂写作,并点评。

四、本文多次提到笛声,并以笛声贯穿全文,透过笛声,所要表达的是聂守信怎样的一种情感?(对音乐的热爱)

五、熟练、准确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背诵文中关于笛声的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第八节为切入点,进行写作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

1、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背景音乐:荫中鸟)谁来试着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背诵文中有关笛声的句子。

2、本文以笛声为课题,并且用笛声贯穿全文。透过笛声,所表现的是聂守信怎样的情感?(对音乐的热爱。板书:热爱音乐)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热爱?

2、默读课文思考

三、深读课文,拓展延伸。

1、老木匠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聂守信,并激发出他内心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与渴望。

2、可是,这一天,他却没有等到老木匠的笛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指名朗读课文7、8小节。

3、在惟一一次没有听到笛声的傍晚,在老木匠为了一个大件忙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也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聂守信迈出踏上音乐之路的关键一步——当他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老木匠,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在他们的共同的劳动之中,成了莫逆之交。

理解:莫逆之交。(忘年交)

4、老师将第7、8小节进行了改写,请男女生分节读。

老木匠和聂守信,因为对音乐的热爱,由陌生到相知,他们之间一定有一段特别的对话。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天工作结束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要求)

5、写段。

夜色渐浓。小小的作坊里又传来了悠扬的笛声,窗外树梢上的一弯明月正咧着嘴微笑呢!(10)

6、学生书写,师巡视。

7、交流,点评。(5分钟)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5分钟)

1、合作朗读: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他……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吹笛子,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2、音乐是沟通人心灵与心灵的桥梁,音乐能点燃人对生活的激情。以做木工为生的老木匠也许从未想到他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使年幼的聂守信得到启蒙,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聂守信的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无限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板书:得到启蒙、成为音乐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文档

34、笛声(教学设计)

课题34笛声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聂守信(聂耳)小时侯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叙述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收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自然,不失为一篇美文。学情分析: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