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全财务指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0:48
文档

最全财务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保障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利息费用+租金付款)*现金流量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折旧)/[利息费用+租金付款+(优先股利+债务付款)/(1+T)]市场价值比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净收益/普通股数量*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利*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每股
推荐度:
导读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保障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利息费用+租金付款)*现金流量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折旧)/[利息费用+租金付款+(优先股利+债务付款)/(1+T)]市场价值比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净收益/普通股数量*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利*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每股


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保障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利息费用+租金付款)

*现金流量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折旧)/[利息费用+租金付款+(优先股利+债务付款)/(1+T)]

市场价值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率=净收益/普通股数量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利

*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

资产管理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年赊销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货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销货收入/总资产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权益倍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获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总额/销售收入

*净利率=非常项目前净收益/销售收入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息税前收益率=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非常项目前普通股可得收益/普通股股东权益

流动比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什么是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也称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或真实比率(Real Ratio),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一般说来,这两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1:1以上。流动比率2: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速动比率1:1,表示现金等具有即时变现能力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等,可以随时偿付全部流动负债。当然,不同行业经营情况不同,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正常标准会有所不同。应当说明的是,这两个比率并非越高越好。流动比率过高,即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可能是存货积压,也可能是持有现金太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速动比率过高,即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说明现金持有太多。企业的存货积压,说明企业经营不善,存货可能存在问题;现金持有太多,说明企业不善理财,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 

  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企业可能仍然拥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流动比率法对现金收、付的时间不作考虑。例如,一个公司今天没有一张应付账单,但是明天却有一大叠应付账单,同时它还拥有大量存货(部分流动资产),这些存货要经过长期才能售出,这个公司表现出来很好的流动比率,但事实上它的资产流动性却并不强。 

流动比率计算公式应用举例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因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 

  运用流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流动比率高,一般认为偿债保证程度较强,但并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偿债,因为流动资产除了货币资金以外,还有存货、应收帐款、待摊费用等项目,有可能出现虽说流动比率高,但真正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的构成项目。 

  (2)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这种比较通常并不能说明流动比率为什么这么高或低,要找出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流动资产中包含象存货这类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如能将其剔除,其所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这个指标就是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未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的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3.分析表外因素。会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当前资金状况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于决策的、体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及融通的预测性信息。但是流动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较好地反映债务到期日企业资金流量和融通状况。会计报表使用者如利用调整后的流动比率,结合有关的表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更准确的评估。如: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若存在金额较大的或有负债、股利发放和担保等事项,则可导致企业未来现金的减少,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如果企业拥有能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或可以运用诸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增发股票等筹资措施,则可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增加,并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现金比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现金比率概述 

  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 

  现金比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货币乘数与现金比率成反比,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什么是企业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也被称之为流动资产比率(Liquidity Ratio)或现金资产比率(Cash Asset Ratio)。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 

现金比率= 

(现金+有价证券) 

X 100% 
流动负债 

  这个公式反映出公司在不依靠存货销售及应收款的情况下, 支付当前债务的能力。 

  另外,运用此公式时需要注意,现金比率不考虑现金收到以及现金支付的时间。 

  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决定现金比率高低的因素 

  决定现金比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国民收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充当交易媒介的现金数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现金比率同国民收入水平成正比。 

  ②货币流通速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比率呈反方向变动。 

  ③持有现金的成本,指持有现金损失的利息收入。持有现金的成本越高,现金比率就越低,两者反方向变动。 

  ④城市化和货币化程度。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现金比率下降,而货币化程度往往使现金比率有上升趋势。 

  ⑤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金融机构越发达,现金比率越低。 

  ⑥通货膨胀期间的现金比率一般会提高。 

速动比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速动比率/酸性测验比率 (不考虑存货的比率) (Quick Ratio/acid test) 

什么是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计算公式及举例[1]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计算速动比率时,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慢,有些存货可能滞销,无法变现。 

  至于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只是减少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量,所以理论上也应加以剔除,但实务中,由于它们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计算速动资产时也可以不扣除。 

  根据新天公司资料,20*1年初的流动资产为6127100元,存货为3870000元,流动负债为2977100元;年末的流动资产为5571751元,存货为3862050元,流动负债为14390元。则速动比率为: 

  年初速动比率:(6127100-3870000)/2977100=0.76 

  年末速动比率:(5571751-3862050)/14390=1.04 

  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但以上评判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业的行业性质。例如商品零售行业,由于采用大量现金销售,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也是合理的。相反,有些企业虽然速动比率大于1,但速动资产中大部份是应收账款,并不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因为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评价速动比率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分析不能于流动资产周转能力的分析之外,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低下也会影响流动比率的分析实用性,所以上述两指标的应用应结合流动项目的构成和各流动资产的效率综合分析。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相互关系: 

  1.以全部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所计算的指标是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以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能变现的待摊费用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它弥补了流动比率的不足; 

  3.现金比率以现金类资产作为偿付流动负债的基础,但现金持有量过大会对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产生付作用,这有指标仅在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使用,相对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说,其作用力度较小。 

  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都是单位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快速偿还到期负债的能力和水平。一般而言,流动比率是2,速动比率为1。但是实务分析中,该比率往往在不同的行业,差别非常大。 

  速动比率,相对流动比率而言,扣除了一些流动性非常差的资产,如待摊费用,这种资产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用来偿还债务;另外,考虑存货的毁损、所有权、现值等因素,其变现价值可能与账面价值的差别非常大,因此,将存货也从流动比率中扣除。这样的结果是,速动比率非常苛刻的反映了一个单位能够立即还债的能力和水平。 

  举个例子: 

  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时,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大。假如一个上市公司有500万元的资产,第一种情况是,资产全部为设备;另一种情况是70%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其他为各类金融资产。假想,有一天该公司资金发生周转困难,公司的资产中急需有一部分去兑现偿债时,哪一种情况更能迅速实现兑现呢?理所当然的是后一种情况。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价证券便于到证券市场上出售,各种票据也容易到贴现市场上去贴现。许多公司倒闭,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资产额太小,而在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能及时清偿债务。因此,资产的流动性就带来了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在流动性资产额与短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额之间,要有一个最低的比率。如果达不到这个比率,那么,或者是增加流动资产额,或者是减少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额。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其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完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来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根据一般经验判定,流动比率应在200%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既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又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在运用流动比率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到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营业周期不同,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200%的流动比率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其次,是流动性的资产中有两种资产形态,一种是存货,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实物资产;另一种是速动资产。如上面讲到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显而易见,速动资产比存货更容易兑现,它的比重越大,资产流动性就越大。所以,拿速动资产与短期需偿还的债务额相比,就是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代表企业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速动比率通常以(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表示,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速度最慢的存货等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但也有观点认为,应以(流动资产-待摊费用-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表示。这种观点比较稳健。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变现能力较差;待摊费用是已经发生的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根本没有变现能力;而预付账款意义与存货等同,因此,这三项不包括在速动资产之内。由此可见,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把两者确定为1:1是比较讲得通的。因为一份债务有一份速动资产来做保证,就不会发生问题。而且合适的速动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偿还债务的同时不会影响生产经营。 

销售毛利率定义 

  销售毛利率是指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简称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 

销售毛利率计算公式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100% 

销售毛利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销售利润率(Sales margins),也称销售回报率(Return On Sales) 

销售利润率概述 

  销售利润率被广泛采用评估企业营运效益的比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净销售收入的比率。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产品销售净收入是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销售利润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销售利润率分类 

销售收入利润率 

  销售收入利润率是指企业实现的总利润对同期的销售收入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加,实现的利润总额也会增加,当降低成本、费用时,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也会增加。 

销售成本利润率 

  销售成本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额与耗费的销售成本总额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销售利润率相互影响因素 

  销售利润率对权益利润率有很大作用。销售利润率高,权益利润率也高;反之,权益利润率低。影响销售利润率的因素是销售额和销售成本。销售额高而销售成本低,则销售利润率高;销售额高而销售成本高,则销售利润率低。 

什么是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又叫收账比率,是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也就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叫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等于360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是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的平均数。有人认为,销售净额应扣除现金销售部分,即使用赊销净额来计算,理论上更加完备,但是数据难以得到。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存在一些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季节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与该企业前期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但仅根据指标的高低分析不出上述各种原因。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公式有理论和运用之分: 

  1.理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当期销售净收入 - 当期现销收入 

(期初应收帐款余额 + 期末应收帐款余额)/2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365 
应收帐款周转率 

  2.运用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 

当期销售净收入 

(期初应收帐款余额 + 期末应收帐款余额)/ 2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360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两者的区别仅在于销售收入是否包括现销收入。我们可以把现销业务理解为赊销的同时收回货款,这样,销售收入包括现销收入的运用公式,同样符合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含义 

  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现销收入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示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举例

表1 甲公司简化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08年

12月31日 

09年

12月31日 

负债及股东权益 

08年

12月31日 

09年

12月31日 

现金339431短期借款170199 
应收帐款365503应付帐款531634 
存货3002其他流动负债184221 
其他流动资产324352流动负债合计8851,054 
流动资产合计1,3281,575长期借款351363 
固定资产净值2,2662,361应付债券7846 
其他长期资产251281长期负债合计

1,1401,209 
股本(普通股590万股)

590590 
资本公积218315 
盈余公积202320 
未分配盈余810729 
股东权益合计1,8201,954 
资产总计3,8454,217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3,8454,217 
表2 甲公司损益表        单位:万元 

 项目 

 09年度 

 08年度 

 07年度 

 06年度 

销售收入3,6883,0802,7722,467 
减:销售成本

2,4161,91,7271,492 
减:销售费用

245221198176 
减:销售利润

1,027870847799 
减:管理费用

252231197
减:财务费用

109918475 
减:营业利润666548566535 
加:营业外收入

12010811050 
减:营业外支出

758013098 
利润总额7115765487 
  09年甲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的缺陷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主要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数据可取自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坏账准备,数据可取自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1、分子的缺陷。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本年度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那么上述公式中的分子应该是本年应收账款不断收回现金所形成的周转额,而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作为分子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既包括赊销额也包括现销额,实质上现销额与应收账款毫不相干,但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会计报表上通常不提供现销、赊销金额。因此,为方便取数,把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不管是现销、赊销)列为分子未尝不可。但关键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即便全是赊销)也仅仅是一年(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一般很难在同一年(同一时期)全部收回现金。而且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列为分子还暗含一种前提假设,即本年(本期)的销售,无论哪家企业、无论何种经营状况、无论销售何时发生,本年(本期)都必须全部收回现金,只有这样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反映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这种前提假设与实际不相符,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绝不是应收账款收回现金的周转额,其不能作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 

  2、分母的缺陷。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是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用应收账款规模作分母非常合理。不足之处是,由于赊销可能有票据结算,所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也应包含应收票据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的改进 

  根据应收账款的周转过程,赊销形成应收账款(记“应收账款”科目借方),收回现金形成应收账款周转额又使应收账款减少(记“应收账款”科目贷方),那么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应收账款周转额了,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应为年度(一定时期)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考虑到取数的方便,可作相应的变通处理。由“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等式可推出: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回收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可取值于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即本期赊销额在报表中不能取得,但可仿照《细则》的处理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代之,这样便可取值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应改进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计算同《细则》,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及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ays sales outstanding) 

什么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是用来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的范畴。 

  由于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信用销售,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能更快将这些应收账款收回变为真金白银对公司持续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周转天数延长,回款速度变慢,公司将不得不通过借债等方式来补充营运资金,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和经营的被动。在相同行业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较强的竞争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上存货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意义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 

  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分析指标还可以应用于会计季度或会计月度的分析。 

存货周转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什么是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年初存货+年末存货)÷2 

  存货周转率(天)=360÷存货周转率(次) 

  【例1】ABC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为3200547万元,年初存货为1308737万元,年末存货为95871万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如下: 

  平均存货=(1308737+95871)÷2=702304(万元) 

  存货周转率(次)=3200547÷702304=4.557(次) 

  存货周转率(天)=360÷4.557≈79(天)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周转次数)越高,表示企业资产由于销售顺畅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快,存货占用水平低。 

  【例2】L公司当年营业成本为360万元,当年年初存货余额为90万元,年末存货余额为110万元,则其存货周转率(次数)及天数为: 

  存货周转率(次数)=360÷[(90+110)÷2]=3.6(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3.6=100(天) 

  存货周转率(次数)越高,表明也起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反之,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存货储存过多,占用资金多,有积压现象。分析企业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应结合同行业的存货平均水平和企业过去的存货周转情况进行判断。 

存货周转率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了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还应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如分别计算原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等。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3、存货周转分析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占用经营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存货周转率不但反映存货周转速度、存货占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销售实现的快慢。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企业投入存货的资金从投入到完成销售的时间越短,存货转换为货币资金或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资金的回收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天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存货周转天数(Days sales of inventory) 

什么是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为止所经历的天数。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民间非营利组织资金占用在存货的时间越短,存货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存货周转天数”是存货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 

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或:=(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产品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余额+年末余额)÷2 

∙例一 

  W公司2008年6月他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销售成本为80万元,存货期初额为150万元,6月当期存货130万元,则: 

  平均存货余额=(150万元+130元)/2=14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80万元/140万元=0.5714 

  存货周转天数=30天(因为是1个月的)/0.5714=52.5 

∙例二 

  甲公司2007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期初存货为50万元,期末存货为30万元,该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存货周转率=200/[(50+30)/2]=5(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5=72(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存货周转天数的意义

  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数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说明公司存货周转速度快,反映良好的销售状况。该比率需要和公司历史上的数据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后才能得出优劣的判断。存货周转天数加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占用时间),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存货周转次数表示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平均周转多少次。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越好。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还可用来衡量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如果存货适销对路,变现能力强,则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反之,如果存货积压,变现能力差,则周转次数少,周转天数长。 

  存货周转分析指标也可用于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的存货周转分析。 

  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固定资产周转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 Assets Turnover) 

什么是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又称为固定资产利用率,是指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该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利用固定资产效果好。 

固定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及说明 

  固定资产利用率=产品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其中: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净值+期末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注意事项 

  1、这一指标的分母采用固定资产净值,因此指标的比较将受到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影响,应注意其可比性问题。 

  2、当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过低(如因资产陈旧或过度计提折旧),或者当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这一比率就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第一章销售指标管理概述 

  销售指标的概念和分类 

  销售指标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几种销售指标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第二章销售规模指标 

  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 

  销售区域和经销商等级的划分 

  销售量或销售额指标的分解 

  指标内容:销售量、销售额 

  第三章市场占有率指标 

  什么是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的计算 

  市场占有率的解读 

  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指标内容: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 

  第四章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销售利润类指标的管理 

  销售费用类指标的管理 

  指标内容:销售毛利率、净利润率、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第五章劳动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概述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库存周转率指标的管理 

  滞销库存比率指标的管理 

  指标内容:应收账款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滞销库存比率 

  第六章渠道客户管理指标 

  渠道客户管理 

  渠道批发客户管理指标 

  渠道零售客户管理需关注的指标 

  批发客户指标内容: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利率等 

  第七章辅助分析指标 

  效率性指标 

  结构性指标 

  成长性指标 

  第八章销售过程指标 

  销售过程管理 

  销售人员管理指标 

  销售过程管理需要关注的指标 

  第九章销售指标体系的构建 

  销售指标体系的内容 

  建立销售指标体系的原则 

  销售指标体系与平衡计分卡 

  第十章销售指标体系的实与评估 

  销售指标体系的实施 

  销售指标体系的评估及结果应用

文档

最全财务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保障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利息费用+租金付款)*现金流量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付款+折旧)/[利息费用+租金付款+(优先股利+债务付款)/(1+T)]市场价值比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净收益/普通股数量*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利*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每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