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川外考研前辈的经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0:51:06
文档

川外考研前辈的经验

复试完毕,考研这件事终于成为了完成时。对我而言,考研就像一次自由行,出行前的准备做的越充分,游玩的几天时间里就会越从容,而旅程结束后的收获也才会越丰富。这个帖子是我对自己考研历程的总结,写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对那段日子的记录和交代。当然,如果这种记录还能顺道为同样踏上了考研之路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那我定会觉得愈加荣幸和快乐的。【考研第一步:选择学校和专业】去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才做出了考研这个决定,复习更是到了十月份才真正进入正轨。比起很多提前一年或者更久就开始备战的同学来讲,我肯定是考研大军
推荐度:
导读复试完毕,考研这件事终于成为了完成时。对我而言,考研就像一次自由行,出行前的准备做的越充分,游玩的几天时间里就会越从容,而旅程结束后的收获也才会越丰富。这个帖子是我对自己考研历程的总结,写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对那段日子的记录和交代。当然,如果这种记录还能顺道为同样踏上了考研之路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那我定会觉得愈加荣幸和快乐的。【考研第一步:选择学校和专业】去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才做出了考研这个决定,复习更是到了十月份才真正进入正轨。比起很多提前一年或者更久就开始备战的同学来讲,我肯定是考研大军
复试完毕,考研这件事终于成为了完成时。

对我而言,考研就像一次自由行,出行前的准备做的越充分,游玩的几天时间里就会越从容,而旅程结束后的收获也才会越丰富。这个帖子是我对自己考研历程的总结,写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对那段日子的记录和交代。当然,如果这种记录还能顺道为同样踏上了考研之路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那我定会觉得愈加荣幸和快乐的。

【考研第一步:选择学校和专业】

去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才做出了考研这个决定,复习更是到了十月份才真正进入正轨。比起很多提前一年或者更久就开始备战的同学来讲,我肯定是考研大军中行动迟缓的“老年型选手”。九月初的时候,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开始陆续出台。首先,我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地区和学校选择出来。你会发现,英语类的研究生考试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考试所报方向来命题(比如报考文学方向的话考试范围就着重在英美文学史那两套书);一是不管方向如何,只考察英语的基本功(多数外语专科类院校采用此方法,如北外、上外、川外等)。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考试方法是后者,所以这使我的学校选择范围大大的缩小集中了。接下来,就登陆所选学校的网站查看其具体的招生计划和考试要求(最好能分别找到学校近几年的真题做一做,试试手感),根据自己的喜好实力等因素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在定好学校以后,就该选择专业和方向了。我个人认为这个选择还是要以兴趣为主。有的同学会认为什么专业就业好,赚得多,好找工作就该选择什么专业。其实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看的是个人实力,你读的专业再热门,但是要是因为你缺乏兴趣而造成学业平平,好工作同样是不会主动送上门的。

选择学校和专业看似容易,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记得当时我足足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来查看各校网站,找资料,作对比,最后才做出了决定。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而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再轻易更改。我看过有的同学喜欢先随意选择一个学校,在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又换成一个不同的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会大大的影响考研所必备的“磐石无转移”之心理状态。

【考研第二步:初试的准备】

在完成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后,真正的考研——也就是初试的准备——就开始了。川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初试有四门,分别是政治、二外、基础英语以及翻译和写作,接下来我就逐一来说说我的各科目准备经验。

政治(分数70+)

对于理科生背景的我,政治绝对是四门中最让我头疼的科目。之前说过,我开始准备的时间是非常晚的,政治更是到了十月中下旬才开始复习。因为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购买类似任汝芬序列一那样需要详细学习知识点的参考书,而是选择了《风中劲草》。《风中劲草》是一本经过精简,只列举了需要记忆和识记的考点的辅导书,现在看来当时的这个选择是十分明智的。《风中劲草》的编排是分章分节的,第一遍的复习,我每天只留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懂一节的内容(只看不背),看完之后就做《政治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难度低于考研真题,适合第一遍复习)那本书上相应章节的选择题(做错的题用记号笔特别标注,以便后续复习)。到了十一月中旬,第一遍的初学习已经完成了(历时三十天左右),这时的我通过看书和做题对考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开始着手更深入的第二遍复习。

到了第二遍复习,由于有了第一遍的基础,每天看书的内容也就增加了,我从原先每天看一节变为了每天看两到三节(仍然是只看不背),习题方面新买来了《肖秀荣1000题》(难度等于或略高于考研真题,适合中期复习)配合练习,方法还是看了哪一节就做哪一节的选择题。第二遍的复习在十二月上旬时完成(历时二十天左右),通过这一遍的复习,很多知识点都已经自然的进入脑袋里了,加上做题的巩固,对于考试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

从十二月上旬以后,我进入了第三遍的冲刺性复习。这时候我买来了关于时事方面的资料(前两遍都没有看时事方面的东西),(每天只在睡觉前或公车上当报纸一样的看一些)一并加入了复习内容。到了第三遍,很多大的知识点都已经比较熟悉了,看书时的速度也变得很快,然而,我每天预留复习政治的时间却加长到两个小时。这是因为,之前看书都是看大概,而到了第三遍则需要记忆很多细节知识(如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某个会议的具体内容等等)。另外,看完书后,我还会同时再做一遍《1600题》和《1000题》的选择题部分,同时配合看《1000题》上的解析题部分(看完题目后直接看答案)。

等到第三遍完成时时间已经是十二月的下旬了,此时距离考试只剩下两个礼拜不到的时间。这个时候,我在网上下载了《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必做!)和《任汝芬最后四套题》,并且每天做两套,同时我还一并下载了几套历年政治考研真题一并练习。当然,除了主要的做题,《风中劲草》也还是不能放松看的。由于有了前面三遍的看书,这是看书已经非常快了,每天能看好几节,像思修这一比较简单的部分在两天内就能全部看一遍。(你会发现,就算到了第四遍,我仍然用的是“看书”而不是“背书”,这是因为我不是一个擅长背书,喜欢背书的人,我的特点是在理解知识点后加上多次巩固就能记住,所以“只看不背”的方法是我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复习方法,它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大家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两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我又过了两遍《风中劲草》,完成了上面提到的几套试题的练习和复习。

tips: 我复习政治的总时间前后相加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期间也没有参加任何的辅导班,加上自己的理科生背景,可以说是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给了自己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前我为自己设定的分数目标是60分以上即可,但通过两个多月的突击复习,最后意外得到了70+的分数,个人来讲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相信大家的目标都比我高,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还是早一点准备的好,如果像我一样开始的晚,就一定要注重复习的方法和效率。

二外(法语)(分数75+)

我的二外选择的是法语。在大三时由于学校有很多事情,而且当时也不确定自己想要考研,所以二外学的并不是很扎实。不过好在我对法语的热情是很高的。去年暑假期间,我几乎什么书也没看,但是每天却会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看看法语书。我们本科学校用的是吴贤良的《新公共法语》,一套三册,分别是法语初、中、高级。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法语几乎是零基础,就连etre的动词变位都说不全。两个月的暑假时间,我也只是大略的看完了三册中的前两册,算是刚刚入了法语学习的门。这个时候我决定考研了,也就意味着法语不能再像暑假一样只是当做兴趣随便看看,而要开始认真的复习了。九月以后,我每天花上一整个下午自学法语,首先学习当天学习那一课的单词和动词变位,然后看那一课的语法,然后学课文,最后还会仔细的完成课后习题(习题很重要!)。一个多月后,我才总算是完整系统的学习了一遍初、中、高级三册书。这个时候,我又从头做了一遍复习(较泛,两三天内完成),把难点考点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复习。此后我购买了《大学法语考研必备》,开始边做试题边复习。到了十一月中,试题已经做完了,这时我对自己的法语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所以缩减了法语的复习时间,每天只是巩固笔记本的内容和重做习题,以便留出了更多时间给政治和专业课。

可能是因为本来对法语就比较有兴趣,加上九月的第一遍学习比较仔细认真,所以最后我的二外成绩还是过得去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我二外的复习方法并不算特别的好,所以大家可以只看看就好了。

基础英语(分数120+)

川外的基础英语侧重的是阅读能力,所以我在准备期间也把复习重点放在了阅读训练上。

十月份开始,我才着手阅读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用的是专八的阅读题,一是因为专八的阅读题材比较广泛,二是因为一套专八练习题量适中,大多能在半个小时左右就完成。练了一个多月以后,我感觉专八阅读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做题的速度也已经很快,于是开始接触雅思阅读模拟题。由于之前从来没有做过雅思题,刚开始练的时候成绩是相当不容乐观的,尤其对于填F,T和NG的判断题特别不得要领。不过事实证明做任何事都是有摸索和熟悉的过程,通过每天不间断的练习和对错题的总结,我终于慢慢把握了雅思的解题技巧,正确率也有了质的提高。(提醒大家在每次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训练做题速度,因为川外的题量是很大的)到了十二月份,我开始专攻《剑桥雅思》系列的阅读,这套题在难度上最接近川外真题,据说前几年的试卷中更出现过这套书中一模一样的原题!到了考试前,我正好把八本书的题目都做得差不多,对于考试也有了十足的把握。

除了阅读,近几年的基础英语还加入了词汇的考察。从十月起,我开始每天背一个list的专八词汇。这不仅是在为词汇题型做准备,更能提高我的阅读能力。专八词汇全书共20个list,我平均每个月能背一遍。当然,到了十二月临近考试时,词汇掌握的比较熟悉了,背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大概一个月就能过三遍。除了背单词,平时在阅读训练中遇到的生单词我也会比较留意,对于在文章中经常出现的高频生单词我会把它们记录在专八词汇书的空白处,这样就能时时得到复习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川外近两年的基础阅读考的越来越灵活,题量大,题型新。我考的时候就出现了文章缩写这种新题型,不仅难度方面上了台阶,更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可以加入针对这些新题型的训练。

翻译与写作 (分数125+)

前面提到过,我真正开始备考的时间是非常晚的,从十月上中旬才开始。不过九月份到十月间,我也在松散的做着两件事:一是每天下午的法语学习,二是每天早上的翻译练习。九月的时候,我买了《双语译林:散文佳作108篇》这本书,拿来当做翻译的主要练习。这本书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部分,两部分各选了54篇文章,并配以相应的翻译文。以汉译英为例,我会先自己照着中文原文翻译一遍,然后对比自己的译文看书上给出的翻译,最后对自己翻译中的不妥之处加以改正和记忆。有的同学喜欢不自己翻译,直接看译文,或者自己翻译完后把书上的译文全文背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都不太好,翻译本来就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也没有“标准答案”这一说法,书上给出的翻译固然好,但也只是给自己翻译学习的一种参考而已,所谓“净信书不如无书”。《双语译林:散文佳作108篇》这本书很厚,有大概600页,所以我从九月开始练习(不是每天都练),到最后考试前才基本全部练完。我认为翻译书买一本就足够了,翻译在于精练,不建议搞题海战术。

对于写作更是没有底气给大家提出多少建议。由于我准备考研的时间很紧促,复习内容很多,所以我前面的几个月都没有怎么练习写作。到了十二月,我才赶紧买了本专八作文书,背了大概十篇专八范文。之前说过我是一个特别不会背书的人,所以脑筋就放在了如何“偷懒”上面。我背的十篇范文当然不是随便选的,而是根据话题,结构各选了一篇范文。要知道,“在考场上遇上平时练过的作文题”这件事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我背的十篇文章里,主题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文体包含有议论、说明、记叙等,结构,结构跨越了总分总,四段论,五段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以及利弊相当等等等等,这样一来,不管考场上出现的是什么题,我都能多少从这十篇范文里搬几句话上去~但是,要提醒大家,这种偷懒的办法并不是一个权宜之计,翻译与写作这门课我的得分是125+,但我相信其中的作文分应该是不太高的,时间充裕的同志还是应该多练多写才是。

【考研第三步:复试的准备】

如果说我的初试准备有些满打满算的话,那么我的复试则更显得“赶鸭子上架”。好不容易熬完了初试,我给自己放了个彻彻底底的假,一路玩到快三月接到成绩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还要准备复试这件事。谁知道这个时候朋友又组织了一次远行,天生爱玩的我又不顾一切的背上行囊,在外面疯了半个月才回来。这个时候距离复试只剩下三个礼拜了,而我却还完全没有碰过复试的两本书。我选的文化方向复试的指定书是朱永涛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不过幸运的是考查范围仅限于英美加三个国家。为了更有效率,我买了一本配套的练习,全称叫做《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2版):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不是好在有习题可供练习,而是好在它有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对于像我这样时间紧迫又不会背书的人来说,完整的背下教材原文是肯定不现实的,所以我又采取以看懂教材为辅,识记参考书的精简知识点为主的办法。同时,我在这个考研论坛上看到之前的学姐学长分享过的复试经验贴,说复试的题目很多来自书后的习题,因此,我多花了一些时间来记忆书后题目和答案。

后来考完复试笔试,我发现题目并不钻,都是书上有的东西,而课后的题目也确实选了好几个原题。

大家知道,以前川外复试是不考二外口语的,但从去年起加进了考试范围。话说考试之前我真的好紧张,虽说我的法语笔试还算可以,但是对于口语和听力就完全没有信心了。请教了我的法语老师后,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法语自我介绍,以及一些简单问题的对答(比如今天天气如何,现在是几号等等)。不过复试当天的法语老师让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进去之后老师非常好,听不懂的问题还用中文解释,完全没有难人的意思。(复试成绩出来后我发现法语口试的成绩并没有被算进去,不过大家如果平时有能力还是好好练练吧,免得跟我似的在复试前成天干着急)

之前以为专业面试时老师也会围绕着朱永涛的那两本书提问,所以面试的头一天晚上我都还抱着两本书狂啃。但出乎意料的是,面试时的三个老师没有一个问了我和那两本书有关的问题,而是着重在考查考生的交流能力,学习心理状态等。记得面试的时候老师的问题五花八门,我的回答更是天马行空,最后面试成绩是80+,也不知道属于什么水平,算高还是低,所以也没法给大伙支什么招。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专业面试可能是以上所有提及的科目里最难准备的一项,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练习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写在“三步曲”后面的话】

关于考研的心态

考研是我们学习历程中的一个选项,但它绝不是人生中的必选项。考上了自然好,考不上也不代表着世界末日。备考的时候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用“我必须……”的句式跟自己说话。当然,过于放松的心情也是不可取的。考研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选择读研就要做好不怕困难,专心做学问的准备。

------------------------------------

关于考研的时间安排

有的同学觉得考研就是一段地狱般的生活,是一种如同清心寡欲的修行僧一般的单调重复。我在考研期间,确实暂别了一贯的散漫懒惰,去图书馆报到的时间几乎超过了之前三年多大学生活学习时间的总和。

我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到图书馆报到,中午吃完饭后直接继续战斗,晚上七点左右结束一天的学习。这样算下来,我每天的纯学习时间只有十个小时左右,比起很多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甚至隔三差五通个宵的战士们来说实在有些惭愧。但我是个十分注重效率的人,坐在图书馆的时候绝不会想东想西,基本上十个小时都很专注,所以我自认每天十个小时就足够了。此外,我非常重视劳逸结合,我之所以七点左右就结束学习并不是因为我要回去温习,而是因为我要看《康熙》。考研期间我一集《康熙来了》也没落下,每周照追美剧,就连到了最后的一个月我还是照样每个周末都守着看《我可能不会爱你》。人不是机器,也不是永动机,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

写了那么多废话,希望好歹多少能给大家一点帮助。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得快乐充实!

2011MTI笔译复试经验

笔试:

题型就是两篇篇章翻译。一篇C-E,一篇E-C。EC的难度感觉没有初试难,只不过感觉评分标准高了很多。因为后面查分多数同学都在60多一点(PS:复试至少60分,不然挂掉)。题材感觉是杂谈,题目是True and False Humor,可以上网百度,看能不能找到这篇文章。再来说CE,是关于天坛的翻译,建于什么时候,它的结构,作用等等。总之感觉不难,翻的也可以,但是后面分数不高。建议每天练习翻译一篇就行。

面试:

面试是三个老师分别坐在三个教室,自己一个一个教室的走,一个教室大概5分钟左右。第一个老师给人感觉就是慈祥的老人,也没有问什么专业性问题,就问了哪里毕业,哪里人,喜欢英汉还是汉语翻译,如果是汉英,为什么?(还有一些什么问题忘了,反正就是拉家常)。第二教室的老师是女老师,开门一进去就感觉比较严肃。大概问了本科有没有翻译课,翻译标准,然后对翻译标准的理解,再问了有没有相关的经验等等。第三个老师就感觉比较专业,问了自己平时的爱好,看什么书,都有喜欢的那些大家,然后他在根据你回答继续跟你讨论,比如你说了某一本著作,他就继续问你这本书相关的内容等。总之感觉川外面试比较轻松。只不过还是要练练口语。

面试完了就可以离校,好好的happy了,到时候上网查成绩就行。

2011英美加文化笔试面试回忆

还是那句话:吃水不忘挖水人

今年的笔试主要有三个部分:

1. 翻译短语英翻中(大部分是些国际名人比如margaret thatcher,组织,杂志之类的。就连“牛津高阶字典”都被选上去了,囧死。和去年的翻译短语基本上完全不同。总共20分)

2.名词解释 (30分,15个)

The King James Bible

Elizabethan Drama

Commonwealth

Open University

BBC

Margaret Atw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Canada

Bloc Quebecois?

Canadian Identity

Super Bowl

The beat generation

Sept. 11 terrorist attack

剩下的不记得了

3.问答题(50分,5道题)

1. how do understand "multiculturalism"?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living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Do you think there is multiculturalism in China?

2. Why is Walt Whitma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America?

3. What are the two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Do you think they are fundamentally diffferent?

4. How do the British celebrate Christmas? In what way does this holiday and the ways of celebration in Britain reflect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 in general and British traditions in particular?

5. How did the British empire end? How did the British react to this reality? How did the end of British imperialism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the British and the making of Britain's foreign policy?

几点建议:1. 只要把“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两本书上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搞定了,考试基本上是没问题的。翻译短语那个随机性太强,蛮难准备的,只能看自己平时积累。

2. 虽然和前几年的题相比有点出题规律(政治,外交方面必定会考),但是最好还是把两本书都搞定,尽量不要猜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面试

面试总共差不多15分钟,三个教室各有一个老师提问

第一个老师大概就是随意提问,问的是culture里面偏mass media的部分(多半因为老师就着重搞这方面的研究)

第二个老师就是问你什么大学毕业,是否应届,为何考川外,基本上是聊天。

第三个老师问你对英美加那个国家更感兴趣,咱挑一个,然后他就针对那个国家提问(比如我说的美国,他就问美国的gun problem,每个州可以选几个senator,之类的问题)

感觉第一二个老师问题不大,主要是第三个老师问的知识还是要注意积累下,可以主攻英美加中的一个。

川外2011比较文学复试试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       1, 主题学   2,比较诗学    3.女性主义批评   4,译介学   

二:英语翻译及简答(35分)   有三段英文,关于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的,有点难度。    1,翻译第一段。    2,结合第三段谈谈对国内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现状,举出自己比较文学中进行文化研究或者采用文化研究角度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实例。三, 古代文论(45分)      关于刘勰《文心雕龙》”深思“篇   1,给上文加标点       2,谈谈对结尾句的理解,谈谈对神思,想象,意象的理解。能否对中西神思和想象的区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川外复试指定书是比较文学,但每年都有一题是英语翻译,今年又考了古代文论,还涉及到了西方文论,自己觉得有点超出比较文学教材的范围。

比较文学面试流程面试在411候考,412,413,414面试教室在411采用抽签决定面试顺序,而且要求面试时不能说关于自己毕业学校,专业之类的信息,个人觉得这样很公平。第一个教室是比较文学面试,是个女老师,我被问到的是关于比较文学随便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题目很大啊,自己就随便说了点,由于调剂的考生很多,老师就没问很难的问题。第二个教室是英语面试,是个男老师,给你一张英语材料,几乎没有准备时间,先读第一段,然后老师就材料问几个问题,但材料和比较文学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口语很烂。第三个教室是外国文学面试,是个男老师,老师问平时读过什么书,还专门问到已经读过的英语小说。我被问到是《傲慢与偏见》,我答的不好,不过老师挺好的,没有为难我。总的来说,老师挺和蔼的。

川外2011翻译理论与实践复试试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 20'

1.       林纾

2.       adequacy of translation

3.       components of translation

4.       false friends

二.Sociological functions of language. Explain. 20'

三.大意是:文化于语言(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和习语)十分重要,理解任何文本都离不开对某一文化的了解。Explain. 20'

四.The target audience for which a translation is made almost always constitutes a major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dures and the level of language to be employed. Explain. 20'

五.翻译 20'书上某段。

2011英美文学复试笔试、面试及二外

复试笔试:2011年英美文学复试笔试题很基础 一共三大题 1.15个选择题  都是最基本的作家作品 2.名词解释五个还是六个记不太清了有:五步抑扬格 垮掉的一代 哥特小说 意象主义。。忘了  3.诗歌分析和小说分析  诗歌是John Donne的 death be not proud  小说是海明威的  in another country好像是这个名字

笔试一共135分钟

二外复试(德语):自我介绍 给你一个条子上面有一段话  读一下 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专业面试:三个老师  一个主要是说说闲话 自我介绍啊什么的  另外两个是专业方向的: 为什么选文学  喜欢英国文学还是美国文学  喜欢那个作家  哪部作品   后面的问题是针对你喜欢的作家作品提问的。。

基本上就是这样

2011英语教学方向初试复试经

对于复试,因为刚刚才结束所以印象比较深刻一些。先说一下今年的笔试和面试;

  

笔试:今年笔试考的不难,总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20分的填空和简答,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包括一个填空和一个相关的简答。全是《外语教学的流派》上面的,而且也没有深考,考的都是各种教学法大的框架。就是根据题干的描述填出是什么教学法,并回答一个与该教学法相关的问题。例如第一题考的是沉默法和沉默法的重要前提(也就是教师尽量沉默学生尽量多说),第二题考的是全身反应法是通过the coordination of "speech and action"(需要填出来的)实现的,并提问:TPR的创始人是谁?(JAMES ASHER)第三题考的是哪种教学法在1950s被英国接受为一门外语教学法,当然答案是口语教学法了,并回答口语教学法和直接法的显著区别。第四题考的是听说法(题干描述记不清楚了,反正就是要填出听说法来)问题是听说法中教师的作用? 第五题考的是交际法以及交际法中教师的角色。这就是第一部分了,第二部分是10个二语习得书后的Glossary, (共10分)也不难,根据解释写出词条。我记得考查了case study, LAD, motivation, behaviourist learing theory, target language, learner language,rule, speech act和L1 transfer (应该没记错呵呵)第三部分就是两个材料题(每小题15分),根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提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个材料题是关于二语习得的。根据一个图表(input--intake--L2 knowlege--output),给出自己的理解. 材料2是关于学习动机的。具体的不怎么记得清楚了。第四部分就是两个SHORT ESSAY WRITING(每小题20分), 第一个是分析成人学习者习得二语near native-like competence失败的原因?第二个是关于imitation,如何看待imitation 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上就是笔试的了,呵呵 有记得不清楚的地方,请见谅了。

下面谈一下面试:   今年面试新增加了一门外语口语听力测试,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这个,因为几乎都不会说。但是老师很好,不会故意难。主要是让你读一篇文章,然后就文章里面的内容提一两个简单问题,听不懂也没关系,老师会很耐心的解释的。然后就是问一些简单的日常话题了,比如:你好吗?你从哪里来?你喜欢法语吗?今天天气怎样?或者问你1885年怎么读?

   

专业面试今年形式跟往年一样,三个教室,每个教室一个教师,面试没有自我介绍,也不说名字只有抽签时的序号。(这样做相对很公平) 但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是三个老师问的都是专业知识,没有拉家常之类的话题。第一个老师是问的二语习得的知识,例如今年我就被问了:中介语过程是否可以看做等同于二语习得? 外语与二语习得有什么区别? 二语习得有哪些跟教学有关?有的同学还被问及什么认知风格啊,认知策略之类的。 第二个老师问的是教学方面的,比如会问你:你最喜欢那种教学法?某某教学法与某某教学有什么根本区别? 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如果你又教学经验就会问你最常用的是哪种教学法,哪种教学法最有效。第三个老师问的是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例如 语言学与教学有什么关系? 语言学里哪些因素影响教学?等等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最好还是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不然被问及的时候不知道就惨了。

文档

川外考研前辈的经验

复试完毕,考研这件事终于成为了完成时。对我而言,考研就像一次自由行,出行前的准备做的越充分,游玩的几天时间里就会越从容,而旅程结束后的收获也才会越丰富。这个帖子是我对自己考研历程的总结,写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对那段日子的记录和交代。当然,如果这种记录还能顺道为同样踏上了考研之路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那我定会觉得愈加荣幸和快乐的。【考研第一步:选择学校和专业】去年暑假结束的时候,我才做出了考研这个决定,复习更是到了十月份才真正进入正轨。比起很多提前一年或者更久就开始备战的同学来讲,我肯定是考研大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