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_摹仿说_与_观物取象说_辩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5:27
文档

_摹仿说_与_观物取象说_辩析

“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黄波徐志平(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长沙410007)[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关键词]摹仿说;观物取象说;艺术起源[中图分类号]IO-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04)01-
推荐度:
导读“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黄波徐志平(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长沙410007)[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关键词]摹仿说;观物取象说;艺术起源[中图分类号]IO-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04)01-


“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

黄 波 徐志平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 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

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关键词] 摹仿说;观物取象说;艺术起源

[中图分类号] I O -03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4)01-0096-02

Comments on the Doctrine of ”Imitation ”

and the Doctrine of ”Abstracting from Vie wing ”

H UANG Bo

X U Zhi -ping

(Changsha S ocial W ork C 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 Aristotle ,the ancient G reek philos opher and literary and art theoretician ,put forward ”imitation ”as regards literary or art originated from initating the actual life ,being the result of and characterized by imitation.”The Y i C ommentary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 ophical scripture ,put forward ”Abstracting from Viewing ”as regards art being the real reflection of and abstracted from viewing actual life.The tw o comments s ound harm onically about the origin of art ,the structure of ar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actuality.

K ey w ords : imitation ;abstracting from viewing ;origin of art

  [收稿日期] 2003-11-28

  [作者简介] 黄波(1976-),女,湖南吉首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

  在西方,从古希腊起就流行“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认为人类摹仿鸟叫才学会了唱歌,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把艺术反映生活比作照镜子:“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旋转,你会马上照出太阳、大地、你自己、其它动物、器具,等等”。但他认为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是不真实的,只能是“影子的影子”。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发展了与他不同的“摹仿说”。在其《诗学》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论及了各种艺术在摹仿对象、媒介、方法上的差异,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艺术起源和悲剧、喜剧的历史发展等有关文学和艺术的问题。“观物取象说”源于《易传》。《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观物取象说”作为《易经》美学范畴之一,因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关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阐释艺术的起源等问题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即指我们现代所谓“美的艺术”,如诗歌、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可见他把摹仿看作这些艺术的共同功能。他在《诗学》第四章提到:“一般地说,诗的起源大概有两个原因,每个原因都伏根于人类天性。首先摹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摹仿的。每个人都能天然地从摹仿出来的东西得到快感”。也就是说,人天生具有一种摹仿的本能,并能通过摹仿,从自然界中汲取各种知识,从中获得快感。这为摹仿能反映现实生活

提供了依据。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到:“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原人或原物,他看到这种形象所得到的快感,就不是由于摹仿,而是由于处理技巧、着色以及类似的原因。因为不仅摹仿出于人类天性,和

第11卷第1期2004年3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l w ork college V ol 111N o 11Mar 12004

《易传》的观物取象说,主要体现于《系辞传》中的两段话,其一是: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可看出古人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全面照顾,既仰观又俯察———观象于天,取法于地。尤其指出了八卦的产生过程和方法,并表明八卦的性质是可见的形象,而作八卦就是为了理解神明的教诲,体验万物的情状。观物之后得出的“象”,与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所提出的“摹仿是对客观事物逼真的描述,表现其本来形态”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二是: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说明观物取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在于昭示规律,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提取,从客观物象中获得启迪,从而揭示宇宙万物的深奥道理,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由此观之,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相比,观物取象说更注重于表现事物的内在特性,更具有深层次的含义。

由此观之,“观物取象说”包含有三层意思:一、说明《易》象的来源,是圣人根据其对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观察,创造出来的。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也是对万物的摹仿。有人把《系辞》的这段话看作是中国摹仿说的滥觞。二、说明《易》象的产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三、说明观察事物所应采取的方式。相应的,其美学含义也有三层,一是艺术形象是对天下万事万物的模拟;二是艺术形象是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可见的;三是这些艺术形象是为了说明道理,表达思想,传递感情。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与《易传》的“观物取象说”都涉及艺术创造的法则和有关艺术起源的问题。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早在《易经》、

《系辞》的传说里已经说古代圣哲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俯仰往返,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关照法,也是诗人的关照法。而这关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从这里我们不难体会诗画的创作得益于俯仰观察的艺术思维。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摹仿说’中有关摹仿的媒介物里指出了诗和其它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创作方法。例如:有声音的节奏性摹仿则得音乐和诗;兼有颜色和形状的静止的摹仿则得绘画,舞蹈则是通过身体的节奏摹仿性格、情绪和行为的;悲剧是具有语言和节奏的综合艺术形式。而《易传》的‘观物取象说’对后世中国的各类艺术创作的广泛影响可以从以下艺术家的话语中看出。

唐代李阳冰论书法时说:缅想圣达立卦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笔,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上李大夫论古篆书》),清代大思想家叶燮道:“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原诗》内篇),五代大画家荆浩曾说道: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笔记法》)

尽管《易传》是一本哲学经典,《诗学》是一本有关文学理论的著作,看似两者没有多大联系,但通过以上对“观物取象”与“摹仿说”的分析,不难发现两者在有关艺术起源和艺术创造、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由对“摹仿说”和“观物取象说”的分析,说明中西方在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方面,有着共通之处,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古代美学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的思维,对我们当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诸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朱光潜1西方美学史[M]1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

[2]宗白华1美学散步[M]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

[3]叶朗1中国美学史大纲[M]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

[4]拉曼塞尔登(英)编1刘象愚等译1文学批评理论[M]1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01

[5]张善文1周易—玄妙的天书[M]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

[6]沈文雪1古诗三百首[M]1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

[7]李思孝1西方古典美学史论[M]1南开大学,19921

(责任编辑:刘 辉)

79

第1期黄 波 徐志平:“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

文档

_摹仿说_与_观物取象说_辩析

“摹仿说”与“观物取象说”辩析黄波徐志平(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长沙410007)[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关键词]摹仿说;观物取象说;艺术起源[中图分类号]IO-0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04)0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