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复习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5:21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复习备课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学期备课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时间2014年2月学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
推荐度:
导读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学期备课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时间2014年2月学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学期备课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时间2014年2月

学生、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三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初三历史中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中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备战历史中考。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中考的灵活多变性。  

学期教学目标1、深化对《历史新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维目标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平时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如阅读材料分析题,采用近几年来的历史中考题进行练习,能够拥有一种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主线索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加大教学中的信息量,拓宽知识面。

教学进度教学周进度表

周次

进度周次进度
12.17——2.21八年级上1、2、4、5

114.28——5.2专题复习
22.24——2.286、7、8、9及单元复习

125.5——5.9综合复习

33.3——3.710、12、14、15、16及总结复习

135.12——5.16综合复习

43.10——3.1417、18、19及单元复习

145.19——5.23模拟测试
53.17——3.2121、22、23及单元复习

155.26——5.30总复习及迎接中考 

63.24——3.28总复习八年级上及测试

166.2——6.6总复习及迎接中考 

73.31——4.4八年级下4、5、6、7

176.9——6.13
84.7——4.118、9、10、12

、6、18

6.16——6.20
94.14——4.1815、16总复习八年级上及测试 、专题复习

196.23——6.27
104.21——4.25专题复习206.30——7.4
教学措施教学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目标,进一步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搏。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4、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5、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体优化。注重拓宽历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书育人并重。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单元备课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单元八上第一单元时间2014年2月

单元教学目标1、熟记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

2、签订的主要条约

3、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单元教学重难点复习重点:1、主要的侵华战争

2、签订的主要条约

复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时划分2课时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单元概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1851-18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北伐和西征.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设立行省.      14-1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1年,清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18-1900年

1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复习课备课

课题侵略与反抗
课时1课时

时间2014年2月

教学目标1、熟记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

2、签订的主要条约

3、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复习重点:1、主要的侵华战争

2、签订的主要条约

复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单元概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1851-18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北伐和西征.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设立行省.      14-1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1年,清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复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

复习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复习,再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点击: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4-15年

背景:1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1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割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5年

甲午中日战争清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清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建号太平天国,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

达标训练

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

A.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向英国大量赔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3.《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大量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

5、19世纪70年代,清决定收复是因为:                 (      )

A、物产丰富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拥有广大的土地        D、战略地位重要

6、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     B、北洋水师装备落后

C、日本海军装备先进             D、清军将士不能主动迎敌

7、《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

A、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中国的沿海深入到内地

C、阻碍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  D、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 的财政与经济

8、《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表现在: (       )

①清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在军事上直接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清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列强形成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A、     B、       C、     D、

(二)学习探究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是为下策” 

材料二  慈禧太后在太原发布上谕,宣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端,……非痛加铲除不可” 

请回答:(1)瓦德西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到的主要对象指的是什么?该运动提出了一个什么口号?

(3)除此之外,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次更大规模的农民是什么?它们两者有什么共性?

【思维拓展】中国近代史中列强的四次侵略战争中 清四次皆败,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写下一段耻辱的历史,请列表比较主要条约(标题为“中国近代史的不平等条约”,从战争、 条约名称、 签署国 、时间 、内容 、影响、赔款 、割地 、开口岸等方面来比较 )

(三)、达标检测

1、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

一人”的是                                              (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圆明园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却只留下几处残垣断壁。导致这种变化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09年12月29日。英国毒贩阿克毛在华被执行死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早在170年前,中国就有虎门销烟的壮举。当年瓴导这一壮举的是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孙中山

4、在近代历史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中国,开始于: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左宗棠奉命收复   派兵侵占伊犁  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曾纪泽出使   阿古柏侵占喀什么噶尔 

A、   B、    C、    D、

6、《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大片土地给日本,由于三国干涉,日本被迫被迫归还中国的是

A、辽东半岛     B、     C、澎湖列岛    D、

7、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的有:                    (       )

A、赔偿各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五、盘点提升

————————————————————————————————————————————————————————————————————————————————————————————————————————————————————————————————————————————————————————————————————
教学反思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复习课备课

课题
课时1课时

时间2014年2月

教学目标1、熟记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辛亥

1、评价洋务运动(影响)

2、评价辛亥

教学重难点复习重点:1、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辛亥

复习难点:1、评价洋务运动(影响)

2、评价辛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

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年6月-9月开始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资产阶级的)

简介:1、1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的指导思想

武昌: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后称为“辛亥”

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评价:成就-辛亥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教学反思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单元、复习备课

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学期备课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时间2014年2月学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