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5:15
文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多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内容选择上,教材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平阴县2023年4月的天气情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层次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呈现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感知条形统
推荐度:
导读《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多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内容选择上,教材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平阴县2023年4月的天气情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层次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呈现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感知条形统
《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多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内容选择上,教材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平阴县2023年4月的天气情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层次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呈现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优势。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有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但经历统计的过程还不够丰富、熟练。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后续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多个单位;

2.通过对比,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认读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代表一个单位、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认读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统计必要的真实数据作为情境,为学生准备作业纸、条形统计图、学具等材料。学生准备草稿本、铅笔等必备学习用品。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是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干什么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师:好,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上课!

【评析】立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养成自主质疑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是2023年4月平阴县的天气情况。(出示图片)

二、合作探究,体会特点

(一)利用旧知,统计数据。

1. 师: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吗?

    生:不能。

师:有什么办法吗?

生:先数一数。

师:数完后怎么整理数据?

    生:用统计表进行统计,也可以用象形统计图。

师:一年级学过的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过的统计表都能帮助我们统计数据。

师: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习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统计。好,开始。

学生操作、展示。

【评析】把统计表与象形统计图作为学习本节课的起点及联结点,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更合适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

(二)对比总结,体会特点。

1.师:对比这两种方式,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统计表,写数字很方便,并且很清楚的看出每类天气的天数。

师:对,因为有数字,所以数据更清晰。

生2:我喜欢象形统计图,观察圆形的高矮一眼就能看出晴天最多。

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意思是说有了图形,更直观、便于比较。

2.师:你有办法能让象形统计图变得既清楚又直观吗?

  生:能。

【评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其思考,先让学生选择用象形图或统计表进行表示,以象形图为切入点,让学生互相分享评价,分析象形图的局限性,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小组合作,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

1.师:小组讨论“改进象形统计图”的办法, 把好办法在图上表示出来。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们。

 小组合作。

2.师:同学们,有办法了吗?哪个小组想到前面来分享你们的金点子。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吗?

3.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加上方格,整齐有序。

        加上数据,一目了然。

        利用涂斜线的办法,简洁方便。

   同学们,这条竖着的线叫做纵轴,它除了能表示0-10,还能继续表示11吗?12?(加上箭头)它能表示很多的数。这条横着的线叫做横轴。

   为了表示清楚,可以在它们的旁边标注上表示的项目,这条表示天数,这条表示天气。

  最后不要忘了加上表头。这种长条状的统计图就叫做条形统计图。

 4.师:给同桌介绍一下条形统计图的构成。

【评析】“怎样改造让象形统计图变得既清楚又直观呢?”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到了为象形图添上格子、标上数据、添上标题等方法,再用PPT分步出示,逐渐由象形图过渡到条形统计图。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分享的过程,充分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具有“一眼就能看出数据有多少”和“容易比较谁多谁少”的特点。同时为后面比较象形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做好了充分铺垫,更充分地感悟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点。

(四)尝试绘制统计图。

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阴天的天数吗?

学生完成,展示交流。

师: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想涂的又对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找准项目,找准数据,用尺子画斜线。

(五)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师:有了这些好主意,相信你们能完成的很出色。下面把剩下的补充完整。

 学生补充完整。

  师:完成的同学,给同桌说说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获得的信息?

生:我发现晴天是最多的;雨天和多云一样多;阴天是最少的。

师:4月的雨天很多,清明时节雨纷纷。

【评析】促使学生尝试通过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预测能力,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建议,体现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初步体会数据增减的变化规律,也为今后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

(六)对比总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对比一下这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条形统计图有了数字,比象形统计图更加清楚。

  师:与统计表相比呢?

  生:条形统计图比较直观,便于比较。

  师: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数和形结合了,进而创造了条形统计图。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生: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大小。

【评析】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的过程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数与形的结合方式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表示数据、比较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三、深入体会,以一当多

1.师:大家看,这是5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吗?

生:不能,格子不够。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1:继续加格子。

生2:在旁边继续画。

生3:条形统计图中一格可以代表2。

师:哪种办法好?

  生:以一当2,

师:现在你会画了吗?

生汇报。

2.师:对比一下4月和5月的天气,你有什么发现?

生:5月的晴天变多,雨天变少。

师: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清爽宜人。

师:预测一下6月的天气情况。

生1:可能雨天更少。

生2:6月是夏季,应该雨天变多。

师:根据数据能推测,也要结合生活实际。

【评析】“当格子不够时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通过交流、辨析交流,自主发现优化画法。

三、生活拓展,提升认识

1.师:条形统计图除了能统计天气情况,还能统计什么?

学生举例子。

2.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老师找到的这几幅统计图。说出你最先获取的信息是什么?你有什么建议?

生汇报发现。

【评析】读图分析是统计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变式练习,深化数据分析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对事物发展进行推断、预测和决策,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总结,建构联系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说收获。

师:本节课通过对统计表和象形图特点的分析,我们把数和形相结合,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的构成,体会了它的优点,还学会了如何绘制条形图。它们只是统计家族中的一员,接下来还会学习条形统计图中的复式条形图。当然,统计图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仍然有很多奥秒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总评】

本节课具体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体验条形图的生成历程。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已有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点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延伸和拓展,将块状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可有效降低新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在“统计与概率”的领域中,“象形统计图”是比“条形统计图”早出现的知识点。在开展“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并对比条形计图和象形统计图的特点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了解两种统计形式的一些特点,但学生往往不懂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形成的,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的感受也不够深刻。通过让学生“改造象形统计图”,在思考、讨论中,得到了为象形图添上格子、标上数据、添上标题等方法,再用PPT分步出示,逐渐由象形图过渡到条形统计图。这样充分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为后面比较象形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做好了充分铺垫,更充分地感悟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点。在教学数学新知时,可以充分联系旧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有效思考,解决新的问题,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把课堂知识延伸至生活实际,体会条形图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有所“生长”的理念一直被倡导。“生长”是指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又跳出课本,把知识延伸至不同单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孩子们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预测能力,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建议,体现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初步体会数据增减的变化规律,也为今后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在教学统计内容时,我们不仅要挖掘数据的表面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做一个适度的延伸,促使学生去思考,尽可能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更深层次地挖掘数据背后所隐藏的统计价值。

3.注重学生自主创造,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既要联系前面所有的知识,又要考虑到后续知识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把知识延伸到后

面的课时教学。突破“以一代一”的教学目标后继续学习“以一代几”。“格子不够怎么办?”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以一代几”的需要。待学生思考片刻并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改变纵轴的数值的方法,此时会出现“以一代二、以一代三、以一代五”等多种策略,引导孩子们要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符合实际的最优策略,合理解决问题。通过具有前瞻性和延伸性的问题,把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统计知识有效连结起来,形成良好的统计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的结构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多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内容选择上,教材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平阴县2023年4月的天气情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层次上,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呈现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感知条形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