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45人,男生25人,女生20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已经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4、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5、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6、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重点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使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进步。
2.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多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六、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 |||
周次 | 教学内容 | 周次 | 教学内容 |
1 |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认识图形的平移 第2课、认识图形的旋转 第3课、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4课、认识轴对称图形 | 13 | 第9课、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10课、相遇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第11课、相遇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第12课、整理与练习 |
2 |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1课、认识整万数及数位顺序表 第2课、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3课、认识整亿数及十进制计数法 第4课、认识整亿数及十进制计数法 | 14 |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1课、认识三角形 第2课、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3课、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4课、三角形的分类 |
3 | 第5课、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第6课、多位数的改写和比较数的大小 第7课、近似数 第8课、整理和练习 | 15 | 第5课、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第6课、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7课、认识梯形 第8课、整理与练习 第9课、多边形的内角和 |
4 |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2课、常见的数量关系 第3课、积的变化规律 第4课、积的变化规律 | 16 |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1课、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1) 第2课、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2) 第3课、数字与生活 |
5 | 第5课、积的变化规律 第6课、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7课、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8课、整理与练习 | 17 |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1课、数的世界 第2课、常见的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第3课、图形与几何(1) 第4课、图形与几何(2) 第5课、应用广角 |
6 |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1课、用计算器计算 第2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3课、一亿有多大 | 18 | 期末复习一 |
7 |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1) 第2课、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2) | 19 | 期末复习二 |
8 | 1-3单元复习 | 20 | 期末考试 |
9 | 4-5单元复习 | ||
10 | 期中复习 | ||
11 |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1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2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3课、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4课、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 ||
12 | 第5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 第6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 第7课、乘法分配律 第8课、乘法分配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