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第五单元知识要点.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5:24
文档

2017第五单元知识要点.doc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工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三大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基础。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2.《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发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由正义者同盟改组的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纲领,即《党宣言》,于1848
推荐度:
导读第五单元知识要点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工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三大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基础。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2.《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发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由正义者同盟改组的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纲领,即《党宣言》,于1848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①工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三大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基础。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

2.《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

发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由正义者同盟改组的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纲领,即《党宣言》,于1848年初发表。

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主义社会的原则。意义:《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

1.背景:①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组成。②普军直逼巴黎城下,巴黎人民组织国民自卫军奋起保卫祖国。③临时采取投降,秘密调集,准备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巴黎人民武装反抗,巴黎公社由此爆发。

2.过程: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梯也尔仓皇逃往凡尔赛,取得了的胜利。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3.巴黎公社是新兴的工人政权  

理由:①从产生的方式看,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利机关;②从公职人员的待遇上看,规定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③从组成上看,公社委员会委员一半是工人;④从采取的措施上看,公社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巴黎公社自开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处在梯也尔反动和德国的包围之中。梯也尔同德国俾斯麦勾结,重新集结反动力量,向巴黎公社进攻。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后失败。

4.失败原因: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者联系,没能发动农民参加,没能及时追击残敌,导致临时的反扑。根本原因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还没发展到推翻它的时候。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第19课  十月社会主义

一.十月

1.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这说明无产阶级具备了物质基础。②由于帝国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在西方社会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激化了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形势的发展。   

主观条件:①的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性较强;又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利于建立工农联盟。②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列宁的理论为提供了理论武器。

2.进程

   二月:1917年3月爆发,统治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二月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后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掌握实际权力。

  《四月提纲》:二月后,领袖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并推出战争。  

    地位: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七月事件”:临时继续进行“一战”,并遭到惨败,引发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示威。临时示威,造成七月件,促使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的方针。

   十月:1917年11月6日,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8日占领了临时所在地——冬宫,取得胜利。同时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二大在彼得格勒召开,大会正式宣告临时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相继取得成功。

3.十月的意义:十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它使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的道路。

1.简述《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及意义)

时间:1848年;

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未来主义社会的原则;

意义:①《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③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简述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措施、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性质: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措施:①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②经济: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③文化:推行世俗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失败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城市,具有偶然性;

经验教训: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并建立工农联盟;②无产阶级缺乏成熟政党的领导。

3.简述《四月提纲》的内容及地位?

内容: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地位: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4.简述苏俄的性质,措施及十月的历史意义?

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措施:①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通过《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和《土地法令》(无偿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③选举新——人民委员会;④政体:苏维埃;特点: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

意义:①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②对:它使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的道路;

5.比较二月和十月?(P81)

 二月十月
要求面包,停战完成社会主义
领导力量工人、士兵布尔什维克党
组织性自发有组织,有纲领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党

一.中国党的成立

(1)条件:①经济基础——辛亥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组织基础——各地党组织的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党早期组织。此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等地先后建立党早期组织。

(2)诞生:①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开(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②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了党的机构——局,陈独秀任总;决定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一大召开的意义: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党的诞生。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民主纲领的制定:①二大1922年召开,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4)中国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部成立,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1922年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以海员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被而告结束。使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胜利。

二.国共合作和国民运动(1924—1927年)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①1922年6月,中国党发表《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②1923年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合作的方针。③孙中山接受国际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④1924年1月召开的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和党现阶段奋斗目标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意义:促进了国民运动的开展。

2.国民运动的发展、失败

(1)工人运动的高涨:1925年的五卅运动(李立三、刘少奇)和与之配合的省港罢工(苏兆征、邓中夏)。

(2)国民成立: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建立了国民军,统一了广东根据地。

(3)北伐战争:①1926年7月正式出师。②目的——帝国主义,推翻军阀。③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④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打败了张作霖,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迁都武汉。⑤为配合北伐,在上海周恩来领导工人阶级举行了三次武装,占领上海,取得胜利。

(4)失败:标志——1927年,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政变,党人,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三.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

1.南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标志着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中国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与井冈山道路:1927年9月在湘赣边,领导发动秋收,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农村进军,1927年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的正确道路。

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与蒋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对外退让,对内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2、红军长征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过程:①1934年10月,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损失惨重,处境危险。②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了领导机构,回到领导岗位。意义:红军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形势转危为安。1935年10月到达陕北。③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西安事变:①1936年12月12 日,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扣留赴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②从民族利益出发,力主事变和平解决,并最终促使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③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四.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其罪行

(1)日军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炮轰卢沟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12月南京大,被杀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②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实验,仅哈尔滨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日本遗弃在中国的生化武器仍然威胁着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日本在占领区建立伪政权,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④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残暴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

2.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三个阶段、两个战场)

(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①1935年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④1937年9月,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讲话,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国民正面战场的抗战: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②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取得的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③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④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⑤正面战场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国民西撤重庆,西南地区成为大后方。

(3)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①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八路军115师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总后方。②在抗战的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坚持持久抗战,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④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

五.新民主主义的胜利(1945—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等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制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人民战争

(1)粉碎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①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大举进攻中原区,全面内战爆发。②党领导的人民进行反击,粉碎的全面进攻(1947年2月)。③此后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攻。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和决战:①1947年6月,依照确立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c陈赓等率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部挺进鲁西南。经过一年作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②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

(3)战争胜利:①1949年春,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②面对的求和,1949年4月与之在北平进行和谈。但是南京国民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③1949年4月21日,人民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被推翻。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取得基本胜利。意义:①标志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③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④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转折点;

1.简述中国党成立的时间及纲领,及中国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P84-P85)

时间:1921年;

纲领:一大:党的名称是中国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社会主义)

二大:中国党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新民主主义)

影响:①使中国有了马列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

②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使中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放手发动群众,为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动力)。

④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的新时期。

2.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P85)

①1922年6月,中国党发表了《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②1922年中国党“二大”讨论了同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③1924年1月,“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运动兴起。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道路的(P86)

(1)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标志着中国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3)湘赣边秋收中文家市决策,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建立了第一个井冈山农村根据地,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领导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 

(6)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策略发生了变化。

4.简述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P87)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领导机构,确立了以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

意义: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开始上升;

②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③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⑤1937年9月,发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P90)

胜利原因:

①由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领导核心;

②中民的浴血奋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意义: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生了的反侵略战争;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④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文档

2017第五单元知识要点.doc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①工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三大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基础。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2.《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发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由正义者同盟改组的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纲领,即《党宣言》,于1848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