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特点:
人工挖孔桩的特点是单桩承载力高,桩顶标高易控制,不需凿桩头,施工过程可直接检查桩直径、桩垂直度和桩尖持力层情况;施工机具简单、操作简便、施工无振动、无噪声;
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施工过程安全隐患较多等。
二、监理工作的流程:
学习图纸及相关地质资料→编制本工程人工挖孔桩的监理细则→检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全面,安全措施是否可靠→对进场材料、机具、通风设施检查→轴线复核→桩护壁施工过程检查→孔底持力层检查→孔底锚筋及钢筋笼吊放的检查→捣灌砼过程的检查。
三、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施工准备:
① 桩基的施工方案,其方案除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外,还应有保证在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在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淤泥层和流塑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
② 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外掺料、钢筋、焊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化验合格。
③ 使用机具(铁架、卷杨机或电动葫芦、滑轮组、钢丝绳、风镐、砼搅拌机、吊桶、溜槽、振捣器、组合钢模、安全活动盖板、低压防水照明灯、通风及供氧设备、高扬程水泵等)应性能完好并适用。
2、一般规定:
① 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应进的深度。
② 直径大于1m的桩,每根桩的桩身砼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灌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
③ 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且直径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
④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多节护壁时,上下节护壁间宜用钢筋拉结。
⑤ 灌注桩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⑥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扭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⑦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
⑧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拦,一般加0.8m高围栏围护。
⑨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⑩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如桩端入岩需采用定向爆破,爆破操作及爆破工艺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核、施工。
3、人工挖孔:
①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
↓
放线定桩位
↓
第一节桩孔口挖土
↓
护壁钢筋绑扎
↓
支模、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
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
↓
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设备、排水、通风照明设施
↓
下一节桩孔施工
↓
校核桩孔直径及垂直度
↓
护壁钢筋绑扎
↓
浇筑护壁混凝土
↓
开挖扩底部分
↓
终孔验收
↓
吊放基坑底以下整桩段的钢筋笼←基坑底以下整桩段钢筋制作
↓
放砼导管
↓
浇筑桩身砼(随浇随振)
2、成孔工艺:
a、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测定桩位轴线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画出桩的圆周。桩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b、挖孔的方法:采用自上而下逐层用镐与铲进行,遇坚硬土或岩石用风镐挖进,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弃土装入吊桶内,用电动或手摇卷扬机提升,吊至地面后,用手推车运到指定土方堆放场,然后用汽车外运。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遇有流动性淤泥或涌砂时,每节护壁的高度可减小到0.3~0.5m,并随挖、随验、随浇灌砼。
c、护壁施工:护壁施工采用一节节组合钢模板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施工时,要高出地面150~200mm,便于挡水及定位。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
d、护壁的厚度、拉结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h之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得大于50mm。
e、浇筑第二节以下护壁混凝土用串桶送下,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施工中应逐节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当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应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保证桩底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f、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份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份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
g、如桩端设计要求进入岩层,普通人工打凿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时,可采用定向爆破成孔,为确保爆破安全和已浇筑护壁不受破坏,每段爆破深度为1.2~1.5m,爆破时,每段周边孔与中部的掏槽孔、辅助孔及装药量均应妥善布置,分开起爆,以达到由内向外起爆的要求。
h、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干净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碴、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浇注桩身混凝土。
4、桩身施工:
①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② 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应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四、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
① 应检查施工队编制的施工方案是否适用建筑现场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
② 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是否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以保证各桩轴线的准确。
③ 对进场桩基使用的钢材、水泥及焊接质量进行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准使用。
2、施工过程:
① 在施工桩护壁时,应注意对隐蔽工程的验收,验收包括:
a、护壁厚度;
b、护壁钢筋的直径、间距、绑扎质量及保护层厚度;
c、护壁砼的配比、投料重量及搅拌时间,并按每台班旁站监督护壁试件制作。
② 长桩施工时应分段参与施工队校复核桩的垂直度。
③ 当桩端开挖达到持力层时:
a、应检查桩端入持力层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如桩端需扩孔,应检查扩孔后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检查桩端持力层土(岩)质是否与地质资料提示的土质一致;
d、如桩端有锚筋锚固于岩层时,应检查锚孔钻后深度及锚筋直径、长度及锚固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各点,应做隐蔽工程记录签证,作为该桩终孔验收的依据。
④ 桩身施工:
a、检查钢筋笼制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检查桩孔内是否干净无残碴、积水;
c、吊放钢筋笼后,检查钢筋笼各段焊口质量及钢筋笼标高,以上经检查无误后,再作钢筋工程隐蔽签证;
d、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应检查砼的施工质量,并注意监督留置试件。
⑤ 施工过程记录表见ST/QR—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