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2:06
文档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当前,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作了简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得到改观。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核心地位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体系不断引进等等,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
推荐度:
导读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当前,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作了简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得到改观。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核心地位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体系不断引进等等,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当前,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作了简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得到改观。 

 

关键词:小学  音乐  审美教育核心地位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体系不断引进等等,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应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导致教学中出现许多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这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担忧。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浅析。

我们经常会在校园一角、街头巷尾或是哪一个路口,都可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胸前挂着MP3摇头晃脑,听得如痴如醉,唱得像模像样。再来看看在学校音乐课堂上,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当老师在讲台上唱着《长城谣》而悲愤,唱着《我的祖国》而自豪的时候,却被学生冷眼讥讽为“迂腐”、“过时”、“落后”!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流行的才是好的,流行音乐才叫音乐,而对于优秀的中华民族音乐却无动于衷,甚至嗤之以鼻。所以,当你还不知道杨臣刚是何许人也的时候,“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已经连同它的作者名字一起在同学们中传唱得火热了。看来,他们也喜欢音乐,可是,为什么对我们音乐课堂上教学的传统音乐却又是另一种态度呢?在我个人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没有正确理解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这一价值,没有很好地理解教学大纲中“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学方法专业化

由于对《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理解得不够透彻,也因为自身曾经在专业院校受过严格规范训练的缘故,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学的专业性,把十来岁甚至几岁的孩子当成了专业学生对象来进行“专业训练”。如唱歌教学,气息、咬字、声音位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力求向专业学生靠近。为了使学生掌握得更好,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教。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而学生则是昏昏欲睡、索然无味在台下各做各的事儿。音乐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只是一些毫无生气的、毫无美感的符号,已经失去了音乐固有的美了。又如一些乐器教学课,节奏、音准、弹奏技巧等等,从始至终都专业标准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只是一群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子。长期要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音乐,无异于在慢慢扼杀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前段时间,笔者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小故事:一位在全国钢琴比赛上获奖的小姑娘在回答记者“比赛完后你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的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说了两句令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的话:“我想出去玩!我讨厌成天弹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2、课堂教学没有体现音乐艺术课程特点——教学方法非艺术化

音乐课与别的课程有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更多的不同之处。很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还不甚理解,因此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音乐课上成了语文、数学或其他课,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完全没有了音乐课上应有的轻松、活跃。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没有让学生主动去听赏,主动去参与,而是教师用累赘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的形象,解释音乐的情感,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时照本宣科,缺乏形象性、生动性,显得空洞、枯燥;在技能课上同样也体现不出音乐课的特点。本人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授课老师在教学X XX 时借用了一首童谣来帮助学生学习该节奏型,这本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因为在拍打、朗读童谣的时间上就已经占了大半节课,结果那一节课竟然变成了语文朗诵指导课!试想,这节课会给孩子们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二、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改进当前的音乐审美教育状况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认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摆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音乐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审美体验价值;二、创造性发展价值;三、社会交往价值;四、文化传承价值。这里把“审美体验价值”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这些审美活动,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摒弃那些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只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情感的体验的做法,努力做到让学生在音乐意境中尽情享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同时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一代新人。音乐教师应摆正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将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正如《标准》中所说,“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地位。

2、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音乐艺术课程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目的的,它跟别的课程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课的独特性。音乐的形象不能用一般的语言来描绘、表述,音乐以其自身的音乐语言来反映生活,正如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认为的:这种“反映现实的原则,不是摹拟,而是比拟;不是描写,而是表情;不以如实的再现为主,而以概括的表现为主”。再多的语言、再多的数字符号也难以表达音乐形象、音乐感情,因此,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应该把它上成语文课、数学课或是其他课,而应充分体现出音乐艺术课的特点。

情感性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离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应当注重“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情感内涵,与学生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并且享受美;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我们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全曲,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然后通过或分段或全曲欣赏的方法,借助适当的语言、图谱、实物等辅助理解,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听辨其中的演奏乐器,如锣、鼓、钹等,通过感受并模仿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从而感受其中热烈、欢腾的气氛,最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聂耳这首表现人们舞龙、划舟、锣鼓喧天赛龙舟的欢乐场景的音乐思想实质: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又如在教学《小骆驼》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课件出示浩瀚无边的大沙漠,沙漠上走着三只骆驼:小骆驼和它的爸爸、妈妈;突然,刮起了大风沙,把小骆驼和爸爸、妈妈给分开了,小骆驼只身艰难地行进在风暴中——这个时候,老师动情地唱起了《小骆驼》,歌声里充满着小骆驼对恶劣环境的不屈斗争、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和必定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同学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只勇敢的小骆驼,喜欢上了这首歌,很快就把这首歌学会了。当然,这首歌连同小骆驼的形象也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积极开展音乐课外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育除了音乐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校园内外的所有音乐实践活动。我们应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并鼓励支持孩子们大胆参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如,我们可以利用元旦、六一、国庆等节日或艺术节举行文艺汇演,或是不定期举行专题性的文艺演出等,使同学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艺术熏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录音机、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已普及很多家庭,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很有利的学习条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观看、收听或使用这些多媒体时多留意其中出现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收藏起来,收集回来后再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日积月累,同学们的音乐知识面增广了,欣赏音乐的能力也提高了。

至于说到流行音乐,我觉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尝试大胆地和孩子们一起主动去接受流行音乐。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欲盖弥彰”的道理,所以我们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去接触流行音乐。

但是,思想单纯、稚嫩的孩子毕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精华和糟粕,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入情情爱爱的“靡靡之音”当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到:流行的不一定全是好的,我们应当正确区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做法。如能做到这样的话,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健康积极的培养,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总之,“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们要真正读懂、理解〈大纲〉、〈标准〉中“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其精神,并将这一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曹理编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4月;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2月;

3、《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文档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

略论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当前,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作了简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得到改观。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核心地位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现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国外优秀音乐教学体系不断引进等等,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