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2:03
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3、学习马克思主
推荐度:
导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3、学习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试用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

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目的是把“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2、理论来源

3、马克思的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

2、、、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方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抽象法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目的、要求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重点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三、内容

第一节: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的产生

2、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商品二因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价值

3、商品的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1、价值量的决定

2、劳动生产率同价值量的关系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3、 一般的价值形式

4、 货币的价值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量规律

1、货币流通量规律

2、纸币和信用货币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四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表现

    1、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表现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作用

2、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目的、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它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二、重点

剩余价值产生过程和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内容

第一节:货币转化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三、资本主义工资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工资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二、资本及划分

1、资本的本质

2、资本的划分

三、剩余价值率

1、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2、公式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五、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主要方式

2、现代化生产方式不能改变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三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一、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形式

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目的、要求

通过资本的全部运动过程分析,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二、重点

资本循环的条件和生产资本的划分。

三、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与形式

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3、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二、资本的周转

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生产资本的划分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三、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1、连续循环和再生产的持续发展

2、加快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资本主义再生产

一、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和形式

1、再生产

2、再生产的规模

二、简单再生产及特点

    1、形式

2、特点

3、揭示的问题

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的实质

1、形式

2、资本积累

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1、资本有机构成

2、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2、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1、前提条件

2、实现过程

3、实现条件

四、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1、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快

2、生产资料的生产较快

3、消费资料的生产最慢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实质

2、根源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周期性

2、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3、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

三、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1、周期缩短

2、各个阶段的特征不明显

3、破坏性比战前严重

4、“滞胀”现象

5、周期性和非同性交错出现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剩余价值各种转化形式的分析,揭露资本家阶级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实质。

二、重点

剩余价值转化为各种形式。

三、内容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的形成

2、平均利润率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及职能

2、商业利润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和利息

2、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3、股份资本和股息

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1、地租的本质

2、地租的形式

第三节: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1、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

2、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依据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普遍意义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分析,揭示垄断的经济特征和实质。

二、重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和实质。

三、内容

第一节: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一、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2、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3、垄断组织形式

二、战后私人垄断的新发展

1、战后私人垄断发展的原因

2、战后私人垄断程度提高的表现

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垄断并不消除竞争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形式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特点

第二节:私人垄断资本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实质

一、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金融资本的形式

2、金融寡头的统治

二、资本输出

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

2、资本输出的可能性

3、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三、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实质

2、国际垄断同盟的迅速发展

四、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五、 私人垄断资本的实质

第七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形式和实质的分析,揭示新科技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二、重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三、内容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

2、国家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3、国家宏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机制

三、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带来了大批新产业的崛起

2、新科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社会化大生产带来了诸多矛盾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

2、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3、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宏观

一、宏观的必要性

1、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

2、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国家的宏观

3、保证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国家的宏观

二、宏观的内容和目标 

1、规范市场经济活动

2、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3、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

三、宏观的和手段

1、

2、手段

四、宏观的普遍意义

1、合理确定宏观目标

2、科用宏观和手段

3、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宏观功能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一、实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2、国有企业不能改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

第八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的分析,揭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重点

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内容

第一节: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的关系

1、国际分工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2、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原因

3、资本国际化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及其特点

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三、世界经济区域化

1、经济区域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经济区域化的不同方式

第二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发达国家经济关系的本质

2、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矛盾和摩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及局限性

二、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

2、发达国家新殖民主义掠夺手段

3、发展中国家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九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和战后新变化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性。

二、重点

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和战后新变化

三、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历史进步性

2、历史局限性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资本主义新变化

2、资本主义新变化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2、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

第二节: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2、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3、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

4、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1、资本主义仍然存在一定发展潜力

2、社会主义前进的曲折性

四、各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

1

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第四节

商品经济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

2

2

1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第三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

2

2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二节

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第四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主义再生产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

2

2

2

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第三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

2

2

2

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第二节

垄断的形成

私人垄断资本的基本经济特征

2

2

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第二节

第七章、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宏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2

2

2

第八章、第一节

第八章、第二节

战后资本国际化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

2

第九章、第一节

第九章、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1

1

 总  学  时

44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年7月版

2、教学参考书

马克思《资本论》、《列宁选集》、《选集》、《选集》

《中国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十六大决议

六、大纲说明

    1、此大纲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制定;

    2、此大纲在文、理科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学时。

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3、学习马克思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