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3.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
师:淘气所在班要订做运动服了,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
165 | 148 | 168 | 150 | 160 | 155 | 154 | 160 | 153 |
145 | 147 | 159 | 162 | 165 | 133 | 141 | 158 | 149 |
170 | 155 | 149 | 166 | 143 | 158 | 174 | 143 | 151 |
147 | 165 | 156 | 172 | 148 | 162 | 158 | 146 | 138 |
学生观察思考中,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给予相应的指导。
生:不能,数据太乱了。
师: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身高的情况》。
板书:身高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
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如何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师:某服装厂是按每5厘米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的。
生:我们也按每5厘米一段对同学们的身高进行整理。
身高段/㎝ | 140以下 | 140~144 | 145~149 | 150~154 | 155~159 | 160 ~1 | 165~169 | 169以上 |
人数 | 2 | 3 | 8 | 4 | 7 | 4 | 5 | 3 |
师:想一想如何整理数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分段统计,制成统计表。
师:为了更加清楚的表示出各身高段的人数,可以根据统计表制成什么样的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小组内讨论:如何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生:竖格表示人数,一个竖格表示几个人合适呢?
生:一个竖格表示2个人合适,因为竖格一共有6个,人数最多的有8个,表示一个人不够用。
师:用什么来表示各身高段的人数呢?
生:用长方形表示各身高段的人数。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师:小组内交流: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1.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竖格表示的数量。
2.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要相等)。
师: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淘气的身高154㎝,说一说他的身高在班中所处的位置?
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订运动服提一些建议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答:145㎝~149㎝的人数最多,140㎝以下的人数最少。
生:答:淘气的身高在班中属于中等身材。
生:答:可以根据淘气所在班学生各身高段的人数,确定每个身高段对应型号的运动服数量。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效果相当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吧!
三、巩固练习
老师课件出示习题。
师:课上大家的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到了,拿出学案完成课堂练习。
师:1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填空。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完成2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完成填空。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完成3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完成4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看大家做对不对。
小组汇报,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做出评价。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话题——统计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较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整理数据,但借助这一情境,学生感受到了数据整理的必要,并尝试分段整理,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图表、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中我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