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22:05
文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许昌市古槐街小学刘培[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
推荐度:
导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许昌市古槐街小学刘培[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刘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潜心读文,体会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高尚的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及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酝酿血脉亲情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课题),老师来检查一下生词,谁愿意来读一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谁能简要地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博士和青年不顾自己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救助青年小钱的事。

师:你的语言真是既简练又完整!这件感人的事就发生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出示地图)介绍与的位置。

3、我们知道,杭州的小钱怎么了?

生:得了白血病,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出示课件)指名朗读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快要危及生命了。

师:同学们对白血病有什么了解?

生:白血病是很难医治的疾病。

生:白血病又叫血癌。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一种恶性的血液病,只有通过骨髓移植才能使患者从获新生。下面,谁能给大家读一读白血病的相关资料?(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听了介绍,相信大家对骨髓移植的过程以及它的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师:那么,是谁来帮助小钱?

生:李博士和青年。

师:他们都是同胞,那么,同胞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文本——《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感受同胞对小钱那浓浓的爱。

同学们,打开课本P107,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把让你们感动的语句画出来,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

二、咀嚼品味,感受血脉亲情

(一)学习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动,谁来说说?(生读出有关语句)

生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哪个词语让你觉得小钱非常可怜?理解“凋零”。

师:是啊,小钱才刚满18岁,却不幸得了绝症。他从此无法像许多同龄人那样自由快乐地生活了。师引读学生接读(出示课件)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而小钱……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令你感动?

师:看来抽髓的那一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第五段),同学再用心读一读,想想哪个词,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生: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沉着”和“静静地”体会到他们很勇敢。因为当时发生地震,很危险。

师:文中有两处“静静的”,小钱和青年都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心中想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小钱想的是谁能挽救我的生命啊?我该怎么办?而青年想的是无论如何,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骨髓去救青年年青的生命!

师:可是此时却发生了大地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到了地震?让你感受到危险?

生1:“针头满满的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枕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我从“突如其来”和“不得不停止工作”体会到地震很强烈?

生2:我还从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体会到当时余震很危险。

师:真好,你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师:好像没有发生地震啊!谁再来读。(生读句子)

师:我仿佛看到大地在剧烈地震动。

师:还有哪些语句写到地震?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我从7.3级体会到地震很强烈。

生:我从摇晃感受到环境很危险。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地震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播放震后画面)

师: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多么可怕的地震,同学们想像一下,当余震来临的时候,旁边的居民们会怎么做?

课件出示——

人们吓坏了,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生1:人们吓坏了,有的哭了,有了逃跑,还有的尖叫着。

生2:人们吓坏了,有的拼命地跑着,有的寻找亲人,还有的呆住了。

生3:人们吓哭了,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四处逃窜,还有的失声痛哭。

师: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

生接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当然危险来临时,李博士和青年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了下来,你认为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他们呢?

生:临危不惧

生:临危不乱

生:舍己为人

生:舍生忘死

生: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师:读得再沉着一点,再静一点。(指名生读)

师:现在你就是青年,我知道虽然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但你的内心一定不平静,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不要害怕,我是男子汉要勇敢。

生:我一定要坚持住,小钱还等着我的骨髓呢!

生:就是牺牲自己,也要救他。

师:多么坚强的决心,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他仅仅想到小钱吗?

生:会想家人是否安全。

师:是啊,每个人都会牵挂自己的亲人!此刻家人的情况,他清楚吗?

生:不清楚。

师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谁来读?大家设想一下,他的家人有可能怎么样?

课件出示:他的家人也许(     ) ,也许(      ) ,也许  (       ) 。

生:他的家人也许好好的,也许正在找他,也许已经死去。

生:他的家人也许已经逃脱危险,也许正在医院里抢救,也许正在担心他的安危。

生:他的家人也许平安无事,也许被埋在地下,也许已经悲惨地离去。

师:是啊,也许,爸爸妈妈正在废墟中,痛苦地呻吟着。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也许,他的家人已经悲惨地离去,而这一切他都不清楚,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即使担心家人的安全,即使仍处在余震中,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一读(课件显示: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青年的骨髓,终于——

生: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同学们,这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还是什么?

生:小钱生的希望。

生:是对小钱的爱心。

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生配乐朗读)

(二)学习课文六至七自然段

师:刚才抽髓的那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送髓的经过同样令我们揪心。请同学们读读第六自然段,哪个词最令你感动?

生:奔波、连夜

师:这是怎样的奔波呢?(师快读时间表)

师:李博士这样奔波,会怎么样?

生沉默

师:你可以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来说一说。有过奔波的时候吗?

生: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生:满头大汗、面如土色

师:很有可能,因为他当时已经将近七十多岁了。

生:会走不稳。

师:嗯,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你体会得真深刻。

师:谁来想像李博士的奔波劳累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希望,李博士一刻不停地奔波着,终于赶到了杭州,还连夜为小钱做了手术,多么令人感动啊!谁来读?

师:李博士是骨髓移植专家,主持创办了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捐献库,救助了许多白血病患者。他曾100多次携同胞的骨髓来到,架起了一座又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出示李博士照片)

师:就这样,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让我们为小钱重获新生鼓掌吧!一起读吧!

师:是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还是一座什么桥?

生:爱心桥  生:亲情桥   生:希望桥    生:友谊桥

师:也许,小钱和这位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成在一起的。

师: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___传下去___传下去___传下去___)(学生接读)

三、读写延伸,延续血脉亲情

师:(音乐响起)两年后,小钱已经完全康复了,有一天,他们见面,那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活动来写一个片断,还可以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两年后的一天,青年和小钱在一座桥上见面了,小钱紧紧地握住了青年的手,满含热泪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青年微笑一下说:“不用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师:一个“握”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两岸同胞那浓浓的血脉亲情啊!

生:有一天,小钱来到了,他见到了青年,小钱热泪盈眶,想说什么,可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和青年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为这场面而鼓掌吧!

四、升华感情,弘扬人间大爱

1、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别人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长大。出示并齐读(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罗兰)(爱,可以创造奇迹。英国—乔迈 )。

2、这位青年也有关爱自己的家人啊,他为了救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时,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段话。留作今天的作业。

文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许昌市古槐街小学刘培[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