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 B.元谋人 | C.山顶洞人 | D.河姆渡人 |
信息一:下图是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 C.山顶洞人 | D.河姆渡人 |
| A.学会制作工具 | B.住在山洞里 |
|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 D.过着群居生活 |
| A.黄帝 | B.炎帝 | C.炎帝和黄帝 | D.蚩尤 |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⑤土地集中严重
|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
|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 D.半坡居民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
| A.陈胜、项羽 | B.吴广、项羽 |
| C.陈胜、吴广 | D.项羽、刘邦 |
| A.黄帝 | B.炎帝 | C.禹 | D.舜 |
| A.商 | B.秦 | C.夏 | D.周 |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春秋 |
| A.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 B.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
| C.造出宫室、车船、弓箭、衣裳 | D.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
| A.马陵之战 | B.桂陵之战 | C.涿鹿之战 | D.长平之战 |
| A.商汤 | B.盘庚 | C.武丁 | D.商纣 |
| A.禅让制 | B.分封制 | C.世袭制 | D.察举制 |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 A.阪泉之战 | B.牧野之战 | C.城濮之战 | D.长平之战 |
| A.孔子 | B.墨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
| A.秦朝 | B.汉朝 | C.夏朝 | D.商朝 |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
|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
|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入支流,灌溉农田 |
| D.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什么时间开始变法的?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你说说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什么。(2分)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任意说出三条商鞅变法的内容。
(4)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富裕,国力强盛,战斗力大大提高,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商鞅变法留给你哪些启示?
2.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如下图《战国形势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三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
(1)秦国何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修了什么防御性工程?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三项即可)
材料二:尽管秦国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国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
(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种制度?(2分)这种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4.
认识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他反对苛政,你能例举一个夏商周时期因而亡国的君主吗?
(2)韩非子属于哪个学派的代表?
(3)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里?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叫什么?
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中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 B.元谋人 | C.山顶洞人 | D.河姆渡人 |
【解析】A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B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故B符合题意;C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D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
信息一:下图是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 C.山顶洞人 | D.河姆渡人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
| A.学会制作工具 | B.住在山洞里 |
|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 D.过着群居生活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意思就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蒙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有一个叫《轩辕伏魔录》的游戏曾大为流行。这个游戏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故事中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 A.黄帝 | B.炎帝 | C.炎帝和黄帝 | D.蚩尤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选C。
5.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⑤土地集中严重
|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其表现有,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如,阿房宫、秦始皇陵墓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严酷的刑罚;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⑤项土地集中严重不符合秦朝史实;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题干设问的“主要原因”即是“根本原因”,据此判断①②③④项都是秦朝的表现,得出正确答案。
6.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
|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 D.半坡居民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的有关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因此D说法错误,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7.西汉贾谊《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发动这次的领导人是( )
| A.陈胜、项羽 | B.吴广、项羽 |
| C.陈胜、吴广 | D.项羽、刘邦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陈胜吴广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8.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 )
| A.黄帝 | B.炎帝 | C.禹 | D.舜 |
【解析】此题是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考查的是禹的功绩。根据课本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使洪水得到治理,有利于百姓生活。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9.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 )
| A.商 | B.秦 | C.夏 | D.周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朝的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禹是继黄帝、尧舜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由于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舜年老时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0.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 ( )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所制造的,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由此可知,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故选B。
1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春秋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回顾已学知识,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化、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2.下列各项属于黄帝的贡献的是:( )
| A.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 B.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
| C.造出宫室、车船、弓箭、衣裳 | D.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文初祖黄帝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黄帝的贡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A项和B项属于炎帝的贡献;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C项正确;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D项错误。故答案为C。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3.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
| A.马陵之战 | B.桂陵之战 | C.涿鹿之战 | D.长平之战 |
【解析】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ABD发生在战国时期,C发生在黄帝炎帝时期,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14.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中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
| A.商汤 | B.盘庚 | C.武丁 | D.商纣 |
【解析】A项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定都于亳;B项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河南安阳小屯村),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故B符合题意;C项商王武丁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D项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又是一个暴君;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当时实行什么制度使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首领? ( )
| A.禅让制 | B.分封制 | C.世袭制 | D.察举制 |
【解析】A项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故A符合题意;B项分封制是西周开始的;C项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开始;D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题干中给出了“制度”的时间“尧舜禹”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制度就是禅让制。
16.有一个小故事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了我们祸福相依的道理,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解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的思想具有辨证思想,他认为事物的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7.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哪吒传奇》,哪吒帮助武王打败了纣王。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这次战争”指的是( )
| A.阪泉之战 | B.牧野之战 | C.城濮之战 | D.长平之战 |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重要战役是公元前1066年的牧野之战,B项符合题意;阪泉之战是黄帝和炎帝之间的战役,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的战役,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 A.孔子 | B.墨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主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可见B符合题意,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 A.秦朝 | B.汉朝 | C.夏朝 | D.商朝 |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秦朝的相关知识,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0.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
| 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
| 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入支流,灌溉农田 |
| D.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
【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的工程是宝瓶口,不是飞沙堰,因此C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反向选择题,要找出“不正确”的选项,仔细思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C是错误的,得出答案。
二、综合题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什么时间开始变法的?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你说说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什么。(2分)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任意说出三条商鞅变法的内容。
(4)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富裕,国力强盛,战斗力大大提高,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商鞅变法留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1)商鞅。前356年。
(2)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匹。
(3)土地私有可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编制户籍;确立县制;统一度量衡等等。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在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解析】(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因此,在材料中的“卫鞅”是商鞅;时间是公元前356年。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此,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匹。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土地私有可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编制户籍;确立县制;统一度量衡等等(任选三条即可)。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商鞅变法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在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 ——《朝代歌》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四:如下图《战国形势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三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
【答案】(1)禹。
(2)分封制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4)A:齐 B:秦 C:楚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此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2)根据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因此,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分封制。
(3)根据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果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4)根据材料四“《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齐国的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楚国的都城郢,在今湖北荆州。秦的都城咸阳,在今陕西咸阳。由此可知,图中A所代表的诸侯国是齐;B所代表的诸侯国是秦;C所代表的诸侯国是楚。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
(1)秦国何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修了什么防御性工程?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三项即可)
材料二:尽管秦国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国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
(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种制度?(2分)这种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答案】(1)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2)万里长城
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制度:集权制度。 皇帝
【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结果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秦朝。因此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公元前221年;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依据所学知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任选三项即可)。
(3)根据材料二“尽管秦国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废分封,设立郡县制度。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4.
认识古代文化名人,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他反对苛政,你能例举一个夏商周时期因而亡国的君主吗?
(2)韩非子属于哪个学派的代表?
(3)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本书里?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叫什么?
【答案】(1)儒家; “仁”;《论语》; 夏桀、商纣、周幽王
(2)法家
(3)道家《道德经》
(4)百家争鸣
【解析】(1)根据图1“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夏桀是夏朝时期的暴君,因为他的,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时期的暴君,因为他的,导致了商朝的灭亡(任选一例即可)。
(2)根据图2“韩非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
(3)根据图3“老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